阿富汗一带,也有大秦、拂林
----大秦考之四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除了阿克苏姆王国、拂林国、古叙利亚一带被称为大秦,在大月氏故地,即今阿富汗一带的地区,既有一个“大秦”,也有一个“忽懔国”。
忽懔,与拂林同音。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谈到过,隋唐以来,大秦、拂林便混为一谈;而拂林往往是指景教徒,或者景教徒的国家。
大秦州,是唐高宗时期奇沙州都督府所属的一个州。《新唐书•地理志》:
“西域府十六,州七十二(龙朔元年,以陇州南由令王名远为吐火罗道置州县使,自于阗以西,波斯以东,凡十六国,以其王都为都督府,以其属部为州县。凡州八十八,县百一十,军府百二十六):……奇沙州都督府(以护时犍国遏蜜城置),领州二:沛隶州(以漫山城置)、 大秦州(以睿蜜城置) 。”
唐高宗时期,在苏定方大军平定西域之后,龙朔元年(661年),朝廷派遣王名远在西域设州置县,规范管理。以这一带的十六个国家为都督府,其下设州县,共88个州、110个县,同时设置了126个军府。
其中,以护时犍国为基础,设置奇沙州都督府,其下辖沛隶州、 大秦州。
护时犍国,在《大唐西域记》卷一称之为“胡寔健国”:
“胡寔健国东西五百余里,南北千余里。国大都城周二十余里。多山川,出善马。”
不难看出,在西域来说,该国的版图已经不小。
据《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二:
“出铁门至睹货罗国(旧曰吐火罗讹也)。自此数百里渡缚刍河至活国。即叶护可汗长子呾度设(设者官名也)所居之地。又是高昌王妹婿。……设云:“弟子所部有缚喝国,北临缚刍河,人谓小王舍城……”时缚喝西南,有锐末陀、胡寔健国,其王闻法师从远国来,皆遣贵臣拜请过国受供养。……入揭职国,东南入大雪山,行六百余里出睹货罗境入梵衍那国。”
可见,唐玄奘上述活动区域,包括忽懔国、缚喝国、锐秣陁国、胡寔健国,均在吐火罗地区,属于西突厥王子所辖的范围。苏定方平定西域之后,均归属大唐,列为州县。根据《新唐书•地理志》,这一带大体属于奇沙州都督府所辖。
值得注意的是,唐玄奘是受护时犍国王的盛情邀请,抵达该国的,并且受到国王的“供养”。按照《大唐西域记》的惯例,唐玄奘必然要说到该国的佛教、异教传播情况,风土人情。有趣的是,对护时犍,他却令人吃惊地惜墨如金,没有做任何描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也是如此。
又据《大唐西域记》卷一,距离护时犍国不远,还有一个“忽懔国”,而唐玄奘还曾到过这个国家:
“忽懔国周八百余里。……西至缚喝国。……缚喝国东西八百余里,南北四百余里,北临缚刍河。国大都城周二十余里,人皆谓之小王舍城也。……从大城西南入雪山阿,至锐秣陁国。锐秣陁国东西五六十里,南北百余里……西南至胡寔健国。”
忽懔国,与护时犍国之间,是缚喝国,而著名的小王舍城便属于缚喝国。
根据十六个都督府设置情况,奇沙州都督府的周边是月支都督府、脩鲜都督府、写凤都督府、波斯都督府。奇沙州都督府所辖之大秦州,应该是基于原忽懔国疆域。也就是说,大秦州和忽懔国,可能就是一回事。
在这里一带同时出现大秦州和忽懔国,并非巧合。这里,确实存在一个景教传播基地,据《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僧伊斯和而好惠,闻道勤行。远自王舍之城,聿来中夏……始效节于丹庭……”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主角、景教僧伊斯,便是从小王舍城来到内地,并参与平定安史之乱。
我们知道,长期以来,这一地区是大月氏的根据地、大本营。早年,大月氏为匈奴所迫,几经迁徙,在这里建国,并以此为基地,在西亚、中亚、南亚地区不断扩张,创建了巨大的基业。
大月氏本是中国人。在迁徙时,还留下了一部分人在故地。《汉书•西域传》:
“大月氏国,治监氏城……西至安息四十九日行,南与罽宾接……本居敦煌、祁连间,至昌顿单于攻破月氏,而老上单于杀月氏,以其头为饮器,月氏乃远去,过大宛,西击大夏而臣之,都妫水北为王庭。其余小众不能去者,保南山羌,号小月氏。”
基于这样的历史渊源,与一般的商贸往来不同,大月氏始终与中国保持着的密切联系,其中还有与母体在文化上的联系。
因此,《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宣称景教是老子化胡的结果(“宗周德丧,青驾西升。巨唐道光,景风东扇。”),便具有相当的可能性了。
有鉴于此,景教中有着道教的底色,又有着浓厚的佛教、拜火教的特征,便不足为怪了。
我们有理由进行这样的猜测,景教的最初的发源地,很可能便在这里。
相关文章,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