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赛道、新动能、新风口:内容科技全景扫描(下)
作者:吴奇 战略规划研究中心副总监
来源:上海华略智库(ID:HUALUETT)
随着5G商用开启的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技术对信息传播的改造已向纵深处拓展。作为构建全媒体体系的关键一环,内容科技已在日益丰富的应用场景中实现长足发展。在加速内容产业破除行业壁垒、走向深度融合的进程中,内容科技未来将在哪些领域实现长足突破?
目前,我国内容产业强势崛起,移动游戏用户量、网络视频总时长、数字音乐用户量、电竞用户规模等多项指标成为全球第一,数字娱乐和媒体业规模全球第二。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人民群众对数字内容产品的消费需求增加,我国内容科技行业将迎来新的增长点,发展前景广阔。(上篇请点击《新赛道、新动能、新风口:内容科技全景扫描(上)》)
结合人民网所提出并受到普遍认可的定义来看,内容科技的细分领域和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
1. 游戏。从内容形式、交互媒介、底层技术等不同维度来分,不同游戏平台的形态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异,不同的平台产业链整合度、在产业链中的势位也会不太一样。
一般来说,成熟的游戏产业链涉及内容IP、开发发行、平台分发、媒体广告、硬件生产销售等。
游戏的内容产品与技术研发互相促进。古早游戏如坦克大战、魂斗罗、超级玛丽、俄罗斯方块等曾经风靡一时,如今虽屡有提及,但更多的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第一代游戏用户抒发怀旧情绪,这些基于二维动画的人机单一交互的技术如今几乎绝迹。
技术的迭代也带来游戏内容的创新。如AR体感操控、增强现实和互动3D多媒体技术的融合,目前市场上可以看到相当多AR手势体感、AR体感拍照、AR体感追踪、体感跑酷等体感游戏产品。
同时,伴随着VR技术的日渐成熟,虚拟仿真类游戏、沉浸式游戏也越来越成为年轻人的青睐。
2. 直播。在线直播经过近十年的行业洗牌,目前进入到相对稳定的高速发展期。按内容和场景划分,在“直播+”垂直领域,泛娱乐直播、电商直播的社会影响力较大。
直播行业上游主要是主播、版权方、提供技术支持的服务商。其中技术支持服务商提供诸如并发直播、超低延迟等技术支持,以此确保直播质量,优化用户体验,构成平台的带宽成本。
以2020年淘宝“双十一”为例。为解决历年“双十一”网络延滞的痛点,阿里视频云以“onsite”最高等级对淘宝直播护航。
简单来说,就是配备完善的护航系统工具,包括保流大盘、业务大屏、帧率码率告警、水位告警,以及一些多流合屏的可视化监控的手段等。
阿里视频云在全球拥有2800个CDN网络节点,其中直播转码作为阿里的专属技术能力,是直播护航的重要部分。
在实际操作中,淘宝直播重点对头部主播进行转码,确保不同的分发端,能够根据不同的网络状态选择不同码率的清晰度档次的视频,在流畅度下最大限度确保画质;同时,在CDN分发节点进行RTMP到RTC协议转换的转发,以确保播放端能够进行RTS(Real-time Streaming)播放。
3. 网红经济(MCN)。与直播密切相关的“网红经济”越来越受到政府和资本的关注。伴随着MCN机构的专业化和相关产业的不断完善,MCN机构借助技术力量缩短网红孵化周期、助力网红流量变现,在当前的网红竞争格局中越来越凸显出重要性,以薇娅、李佳琦、李子柒等为代表的各类网红层出不穷。
MCN机构通过更精准的流量引导以及更多元的分发渠道,将更有效、更丰富的商业变现方式赋予网红,成为连接KOL、品牌和平台的中心枢纽。
目前,“更加精准化”的操作主要是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与AI等前沿技术结合,对企业获客过程中的潜在客户进行人群画像,并通过“漏斗式”筛选来直接提升公司获客能力与效率,以BAT为首的传统IT巨头在此领域大幅领先。
根据权威机构预估,我国网红经济的整体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万亿级。快速崛起的网红经济改变了传统商业逻辑,呈现出以网红电商(含直播电商)、广告营销、直播打赏/虚拟礼物、知识付费等为主要变现路径的产业结构。
据2019年《腾讯视频年度指数报告》显示,李子柒只要发布一条视频,24小时播放量就能达到1700万次,播放量最高的视频达到3亿次。
这背后固然有微博2200万粉丝,以及YouTube上700余万粉丝的贡献,也与李子柒背后的内容、营销和技术团队密不可分。
4. 社交。社交是人们日常生活无法避开的环节,特别是移动社交使社交行为变得更加简单方便,催生了各类社交平台不断创新和崛起。
另外,社交的强变现能力也被一些传统行业高度关注,并在社交端有计划地持续发力,相当多的新行业新业态新模式来到“社交+”的产业风口。
以移动社交为例。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已经达到 9.86 亿,占网民比例高达 99.7%。
其中,手机网民规模的增长以及占比的提升推动了我国移动社交行业的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移动社交平台市场规模达到 1162 亿元,其中熟人社交份额占到近三分之二。
包括微信、QQ、微博、陌陌、连信、哔哩哔哩、小红书、拼多多以及增长较快的 Soul等新老玩家均下场布局社交赛道,重构移动社交生态圈层。
如上半年,抖音即在其最新的内测版本中加入了“朋友聊天室”功能,该功能入口位于“消息”栏的右上方,会呈现出一个 “视频”Logo。
该功能更加注重熟人社交,视频聊天的对象仅限于互关的好友以及受邀请的朋友。
生活服务类平台也开始频频向社交领域涉足。近日,美团围绕外卖场景再次搭建了一个社交体系:饭小圈。这是一款基于微信好友和通讯录好友,建立社交关系的外卖分享平台。
在“饭小圈”内,可以看到朋友分享的美食订单,用户可以对该订单进行评论和点赞,此外,还可以点击“跟着吃”进行消费。
5. 数字出版。狭义的数字出版是指以文字图片内容为主的数字阅读产品,包括面向个人用户的网络文学、出版电子书、数字报刊杂志等,以及面向企业或教育机构的电子图书馆、电子数据库等。
目前,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各方分工协作,权责明确。
但受限于历史原因和行业特殊性,中国数字出版产业链没有出现强有力的主导者。同时,由于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尚存缺位,各方力量在数字出版领域仍持观望态度。
技术赋能数字出版的领域、路径和方式较多,其中以OCR文字识别技术较为成熟。
如深延科技开发的古籍文字OCR识别系统,根据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算法,大大提高古籍文字的识别准确率和高并发处理能力,在古籍数字化加工、古籍修复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性进展。
6.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数字内容产业。全新的数字内容时代依托于繁荣共生的内容生态,而通过全景VR等AI技术,让用户足不出户就能切身感受到多样内容的精彩。
如2020年疫情期间,春节出游全面停滞,但“云游”产品爆款出圈,广大人民群众在有限的条件下,仍可饱览各地名胜美景,享受沉浸式体验。(详见《春节 |祖国700+VR全景旅游景点吐血整理!!坐地日行八万里》)
未来,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数字内容将会更加丰富,能够全面接入智能家居、智能出行等多种线下使用场景,让数字内容从线上走向线下,真正服务于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用户。
7. 数字内容相关数据产业。在数字内容产业中,融入数据产业链的环节是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的。
通过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原始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即可从中发现新知识、创造出新的有价值的内容,从而使用户能够全方位且更深刻地感受到数字内容带来的新体验。
目前,尽管通过数字内容开发数据产品仍是市场主流模式,但也不乏数据分析影响内容生产的经典案例。
早在2013年,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由爱奇艺引进国内并成为当年爆款剧集。由于韩国“边拍边播、制播分离”的电视剧制作模式,尽管全剧结局已有明确的剧本,但在剧集播出时,结局部分的内容并未拍摄。
随着剧集情节的推进,观众观剧热情空前高涨,中国网友在各类平台上的讨论也越来越热烈,特别是希望男女主人公“终成眷属”的呼声越来越高。
制片方HB Entertainment 及播出平台SBS电视台精准地抓住中国网友讨论动向,并专为中国观众拍摄一版“大团圆”结局作为彩蛋。
8. 内容风控。近年来,网络突发事件此起彼伏,舆论失焦成为常态。伴随着APP的繁荣发展,关于内容风控方面的问题也不断出现,为吸引流量,部分APP中充斥着低俗、色情、毒品、暴力、谣言、诈骗等等有害信息,更有个别自媒体和平台传播扭曲的价值观。因此,政府在净化网络风气方面,监管力度持续加大。
目前,如腾讯、阿里、新浪、网易、字节跳动等头部互联网企业均有智能鉴黄系统,在图像识别、文本过滤、语音分析、视频检测等方面的识别率越来越高。
如网易易盾自主研发的图片特征提取算法,包括人体肤色识别、人体特征部位识别、人体姿势识别等,同时支持图片旋转、编辑、裁剪等非标识别。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易盾积累了大量的样本数据,在没有具体特征样本库的情况下也可以对内容进行识别与分类。
基于行业痛点,各类直播平台加强了对主播的规范管理和直播内容的自检自查。
目前华为云、阿里绿网均有相应的整体解决方案,特别是在以机器视觉为技术底座的敏感人脸检测等方面有了长足进步。
如阿里绿网可在节省90%以上的人力成本的同时,支持秒级返回结果,达到99%以上的准确率。
内容科技的新应用、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正在突飞猛进地发展,由此带来的理念革新也将在内容产业中产生深刻且持久的影响。
内容领域的生产者想要在这轮科技革新中占得先机,就务必加强技术预判,做好部署,激发智能技术与内容产业相结合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可预见的未来,内容科技大致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取得进一步的突破。
1. 数据采集。5G时代来临,为大数据的产生和汇聚进一步奠定了基础条件,基于5G技术发展而被广泛应用的物联网、传感器技术,正进一步实现人与物的连接和物与物的连接,使关于自然环境和人们使用的设备状态的数据能够被采集,形成基于物的大数据。
因此,5G技术引发的传感器普遍部署和应用,将是内容科技发展的显著趋势之一。
在5G技术支持下,传感器能够将信号源拓展到世界万物,5G技术和传感器、存储器的结合,极大拓展数据采集方式、采集维度和采集能力,使数据采集范围更广、速度更快。
无人机技术是数据采集的典型场景之一,在内容生产过程中往往能起到惊艳的效果。
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航拍中国》,于2018年推出第一季即成为全网现象级的纪录片。
据相关资讯和报道,纪录片总共调度了近1000架次的无人机拍摄了上万小时的视频素材,如果没有系统的视频图像数据采集,显然是无法想象的。
2. 知识图谱。当前,专用智能系统在智能理解、逻辑推理层面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还难以与人类已有的知识体系进行关联,因此无法完成更加复杂的推理任务,这就需要重点实现跨领域的知识图谱技术的突破,即让机器拥有形成知识关联的能力。
帮助机器学习到最接近人脑认知的“一般表达”,从而获得类似于人脑的多模感知能力,将成为智能技术发展的核心趋势之一。
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谷歌开发的AlphaGo。在继1997年IBM“更深的蓝”打败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之后,围棋作为人类发明最复杂的策略型游戏,一直被认为是机器无法突破的界域。
但这一神话在2016和2017年连续被打破,AlphaGo分别战胜了当今棋坛最顶尖的人类高手李世石和柯洁。
关于谷歌AlphaGo的神经网络系统多有介绍,不作赘述。简单来说,当代的人工智能技术把“策略网络”和“估值网络”比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已经成为“事实”而非“可能”,由此形成的人工智能知识图谱为人类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比如谷歌自“ZERO”之后即宣布,将不再关注围棋,而是转向人类DNA的密码破译。
3. 智能生产。相较于文本、图片和广播,视频被广泛认为是一种更丰富且更具吸引力的叙事方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视频内容的智能生产正在成为内容行业智能化的关键环节。
在视频内容制作层面,计算图像技术、短视频合成等技术的应用将会大大提升视频内容生产的效率,并推动精品内容的产生;在视频内容分发及营销层面,个性化推荐技术也将提升视听内容投放的场景化水平,建立更加紧密的用户与信息和资源的个性化关联机制。
比较典型的案例可以参考小红书。在“算法推荐”领域言必称抖音的内容江湖,小红书以其独特的“搜索推荐”引导视频内容的分发。
基于小红书的平台定位,超过65%的流量来源于搜索。基于平台精细化的搜索流量算法,笔记Up主根据内容调性,在生产基础内容的同时,将会更加注重关键词设置、热词联想、标签筛选、话题出圈等,特别是在笔记标题、正文、话题、评论等位置合理的布局关键词,有助于笔记被收录及精准推荐,从而提升内容流量。
4. 智能审核。微博、网络直播、短视频等自媒体形态的出现,一方面使普通用户获取了更多元、更便捷的表达工具,另一方面也导致互联网平台上内容质量参差不齐、鱼龙混杂。
对于互联网平台上的内容尤其是视频内容的审核,成为互联网治理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成为内容科技必须突破的关键领域之一。
因此,提高视频审核和内容管控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以实现对海量内容的高效率的智能识别和审核,也将成为内容科技的未来趋势之一。
主流媒体机构应当依托内容科技,在事实核查、真相还原中发挥关键作用,除了监管、删帖、封号、处罚等常规手段以外,也应当提供更加准确、全面、权威的信息,及时纠偏,避免重大负面舆论发酵。
在对话协商层面,各类开放平台也应依托内容科技,为多元主体呈现诉求、利益博弈创造空间,发掘利益的交集点,促进社会主流价值的凝聚,以最广泛的连接、最充分的信息交互,来提升社会各方面的沟通协商水平。
5. 科技向善。近年来,科技伦理在社会学界受到越来越广泛的讨论。微信、阿里、百度、滴滴、美团等掌握核心数据及处理能力的互联网平台,越来越成为一种威权化的架构,无孔不入地采集和使用个人用户数据,以至于百度掌门人放言“中国人愿意用隐私换便利”这样的惊人之语。
负责任的内容科技开发者和应用者,在算法设计和使用上应致力于消除偏见,促进公开透明,引导科技向善,保护公共权益。
从这一目标出发,政府、互联网平台、行业协会、用户等多元主体均应在内容科技发展中发挥作用,以相关的法律法规维护市场环境,以主体自觉约束自身行为,以制度规范增强行业自律,有效应对潜在的法律问题与伦理风险,形成权责利清晰的协同治理格局,共同促进内容科技向促进人类共同福祉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