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烟台莱州:如何把握纳入青岛都市圈的战略机遇

青岛都市圈课题组 上海华略智库 2022-12-24




作者:华略智库青岛都市圈课题组

来源:上海华略智库(ID:HUALUETT)


随着青岛都市圈再扩容,莱州这一省内赫赫有名的“百强县”正迎来高光时刻。尽管位居都市圈边缘,但有着一系列战略机遇竞相加码,莱州正向着“圈内”综合性节点城市加速演变。当然,对莱州而言,“入圈”并非意味“躺赢”,面临圈内县市激烈竞争等各项挑战,莱州在练内功、聚力量之际,又将如何作出强劲应对


全文3748字,阅读约9分钟


2017年2月,北方大省山东提出打造“青岛都市圈”,范围涵盖青岛、潍坊2个地级市和烟台莱阳、海阳2个县级市,目标是到2030年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国际知名的都市圈。2022年5月,青岛市上报“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对都市圈进行扩容,首次将日照市、烟台莱州市纳入青岛都市圈范围。


莱州距离青岛主城区约170公里,2个小时左右车程。尽管青岛企业家、海尔灵魂人物张瑞敏及其接班人周云杰都是莱州人,但总体上莱州与青岛经济社会联系并不密切,青岛产业界及资本界对莱州并未特别关注过。此次莱州纳入青岛都市圈,对于莱州而言,会带来怎么样的机遇和改变,莱州应该如何应对?本文尝试对此做些思考和分析。

  

图:扩容后的青岛都市圈(2022)


“入圈后”的莱州机遇


莱州位于山东省胶东半岛西北部,由烟台市代管,北滨渤海、东接烟台招远市、西联潍坊昌邑市,南面与青岛平度市、莱西市接壤,陆域面积1928平方公里。2021年,莱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5亿元,在2021年9月《光明日报》公布的全国百强县市(不含区)中位居第33位。


莱州被纳入青岛都市圈后,将面临一系列战略机遇。尽管在区位上位于青岛都市圈边缘位置,但莱州在城市网络、交通枢纽、主导产业、社会服务等方面具有独立性,适合建成青岛都市圈综合性节点城市。同时,也可以借助青岛经济、产业、资金、技术及国际化优势,加快莱州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一)打造青岛都市圈城市网络节点


2022年5月国家发布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发展大城市周边县城。莱州以融入青岛都市圈为契机,打造综合性节点城市正当时。


但不同于卫星城与中心城市在空间上的完全从属关系,打造青岛都市圈城市网络节点要求莱州市具备独立于青岛市(圈中心)的相对完善的城市功能。未来的莱州,应当成为承载青岛都市圈未来发展溢出效应的战略支点。作为城市网络节点,莱州在接受青岛市辐射的同时还应有能力辐射一定半径内城镇(工业区)功能性节点。


(二)打造青岛都市圈交通枢纽节点


莱州市在交通联系方面要突出在自身所在的交通网络和交通通道上的枢纽性。铁路方面,青岛-平度-莱州城际铁路分别被列入《山东半岛城市群城际铁路建设规划(2021-2035)》,及青岛市“十四五”规划和烟台市“十四五”规划。该铁路建成后,莱州可实现1小时抵达青岛主城区,并可打通南下的快捷通道,直接对接上海和长三角区域。公路方面,莱州至青岛高速公路已列入《山东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青岛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和《烟台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预计2026年建成。



此外,2021年3月已开工建设的莱州-明董高速,自南向北依次途经青岛西海岸新区、潍坊诸城市、青岛胶州市(经连接线至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潍坊高密市、青岛平度市等,并接入莱州,建成后莱州将建立起直通青岛董家口港、胶东国际机场的陆路大通道,融入1-2小时青岛“出行交通圈”和“快货物流圈”。


(三)打造青岛都市圈主导产业节点


用好青岛市科研、工艺技术、教育、会展、文化旅游等资源,推动莱州黄金产业转型升级。利用青岛市海洋石化产业基础雄厚、产业链完备的优势,以及中国石油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高校资源,推动莱州化工产业向绿色高端转型,围绕海洋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等重点领域,打造高端化工产业基地。利用青岛市作为中国制造业名城在智能智造、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工业互联网等方面的综合实力,推动莱州机械制造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转型,形成完整的产业发展体系和配套集群。


(四)打造青岛都市圈开放枢纽节点


利用青岛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机遇和上合示范区、青岛自贸片区开放平台,大幅度提升莱州市对外开放水平。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以标准、品牌、服务为核心,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引导外资投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海洋化工等重点领域。打造全方位开放平台并深度参与中日韩自贸区、“一带一路”建设,提高与日韩、上合组织成员国的贸易额和跨境投资规模。



(五)打造青岛“经略海洋”国家战略节点


利用青岛市作为中国海洋名城在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材料、海水淡化、海洋可再生能源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借助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国家深海基因库等科技资源,助力莱州海洋经济发展,以海洋体系化发展提升莱州海洋资源配置能力,高标准建设海洋牧场,深度参与环渤海陆海协作和沿黄陆海协作,提升经略海洋水平。


“入圈”后莱州面临的挑战


加入青岛都市圈,对莱州而言,并非意味着“躺赢”。事实上,莱州市历史上曾多次被纳入国家规划,但修成正果者寥寥。“打铁还需自身硬”,“入圈”也是一把双刃剑。莱州在练内功、聚力量的同时,还应清醒认识到“入圈”后面临的各种挑战。


(一)行政性壁垒


地方经济发展跟行政区划分不开,土地、资金等要素审批权限跟行政等级直接挂钩,当经济实力达到更高层级,但对应行政权力却达不到时,就会导致经济与行政的错配和冲突。莱州市在行政上归属烟台,在空间上距离青岛主城区较远,因而更容易产生行政性壁垒。


莱州市融入青岛都市圈的基本诉求是主动承接青岛市(圈中心)生产要素溢出效应、接受青岛市的辐射带动。在参与青岛都市圈一体化进程中,如何打破行政区划限制以及如何创新体制机制、凝聚改革共识,从整体、长远、共赢角度平衡好莱州市与青岛市、莱州市与烟台市,以及烟台市与青岛市的关系,考验着莱州市主政者的智慧和耐力。


(二)圈内县市竞争


在青岛都市圈,除了有行政归属之利的青岛胶州市、莱西市、平度市,以及得近水楼台之便的潍坊高密市、潍坊诸城市、烟台海阳市,即使和同属烟台的莱阳市比,莱州在对接融入青岛市(圈中心)方面也不占优势。推动青岛莱西-烟台莱阳一体化发展,已经写入山东省“十四五”规划和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莱西莱阳一体化示范区”被纳入青岛北部高端制造业基地、青岛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


图:莱西市


在面临圈内各县市激烈竞争的背景下,莱州“入圈”后首要考虑的是,如何利用直接衔接环渤海经济带的区域优势和自身人口、产业、资源禀赋条件,找准城市定位,发挥后发优势,迅速融入青岛都市圈、搭上青岛“十四五”经济社会布局、分工、投资的特快列车。


(三)虹吸效应


与上海都市圈、北京都市圈、广州都市圈相比,青岛都市圈尚处于培育期,自身还需强身健体。现阶段青岛市城市能级及首位度较低、带动力及辐射半径较小,事实上还处于虹吸周边生产要素、加快壮大自身的“强心”“画圈”阶段。受便利快捷交通推动,其他县市生产要素很容易快速向“圈心”转移。只有当青岛市产业结构、城市能级提升到一定程度,资金、技术、管理、人口等形成外溢,都市圈内县市才开始接受辐射带动,走上差异化布局与分工合作的发展之路。


青岛市为提高城市能级仍在不断出台政策措施,吸引人才、资金和技术。特别是未来随着青平莱城际铁路、莱青高速、莱州-明董高速的开通,在积极吸引青岛优质要素向莱州辐射的同时,如何避免自身资源、人才等被青岛市“虹吸”,也是莱州市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


对莱州融入青岛都市圈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空间联动


在建设市级网络节点的同时,规划建设沙河、郭家庄、以及平度-莱州-昌邑绿色化工联动区等功能性节点。在空间布局上,优化重构主城区、莱州港片区、高铁站片区、莱州市-青岛平度市产业(商贸)连片区。围绕主导产业(如黄金产业)拓展产业链和价值链,并导入有区域性、全国性影响力的头部企业。


图:莱州港


围绕这类主导产业,配套导入相关的金融、贸易、生产性服务以及科技创新、职业培训资源。瞄准青岛市三甲综合医院及妇女儿童医院、双一流大学及康复大学、高水平体育团体及演艺团体,在莱州市建立分支机构或终端服务点,让本地居民分享到接近青岛市(圈中心)水平的公共服务。


(二)促进产业协同


打造中国黄金产业基地、青岛都市圈黄金生态特色小镇。发展黄金精深加工项目,重点引进航空航天、电子、医药等领域的黄金制品加工技术,拓展黄金投资品、饰品、工艺品、旅游纪念品市场。布局莱州黄金产业(青岛)研发中心,加强黄金纳米材料、黄金生物医学材料等前沿研究。推动化工产业升级,重点发展低碳烯烃和海洋化工、精细化工。


利用青岛中高端消费市场,发展石材装潢装饰、石材创意设计、石材雕刻及石文化艺术相关产业。利用青岛海洋工程技术,推进莱州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项目,积极参与青岛市“蓝色药库”开发计划,大力发展海洋种业、海洋生物制品产业。承接青岛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外溢,努力将高端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


(三)强化国际合作


扩大莱州自主品牌农产品出口规模,建设青岛都市圈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推动跨国公司青岛机构在莱州设立分支机构、环渤海物流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建设“一带一路”(青岛莱州)中小企业合作区等国际合作产业园。


(四)实现港口互补


推动莱州港与青岛港、青岛保税港区的错位、互补、融合发展,将莱州港打造成资源型大宗商品集散中心,建设莱州保税仓和保税物流园区。依托青岛国家物流枢纽,导入青岛市涉海金融、 海事法律、海洋信息处理应用等方面的高端人才,将莱州港片区建设成链接上合组织国家与中日韩经济圈的物流基地。

 下面这些文章,可能你也喜欢   

【头条】上海发布重振经济方案,信息量极大!

【原创】华略智库郑兴怡:如何提升长三角纾困政策的及时性、落地性和覆盖性

【原创】面对被越南超过的焦虑:我们需要一次升维思考

【原创】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如何“振翅高飞”:国际经验和启示

【原创】全球汽车产业再次巨变,中国汽车怎么办?

【原创】平台经济“新春天”:雨后听风,问路何方?

【热文】1986、1998、2010、2022,上海的虎年

【热文】从1988、1998、2008的历史性“闯关”,看当下的波折

【热文】非常时期高层召集十大经济强省开会!透露何种信号?

【热文】“稳住经济大盘”!国务院重磅会议释放哪些信号?



别忘了点赞+在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