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选读】周红伟:潜心户外教育20年
有这样一群老师,他们的讲台在雪山上、在森林里、在岩壁上、在山野里,他们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筑梦人”,他们是登山户外领域的老师们。他们默默耕耘、倾囊相授,用责任和使命诠释着登山户外人的情怀。老师与学员之间,不仅仅是技能的传授,更多的是登山户外精神的传承。山野9月刊,与我们一起走近户外课堂的师者。
本文刊载于《山野》杂志2020年9月刊
◤
文、图 / 周红伟
周红伟:党员、副教授。2000年6月毕业于浙江大学运动训练专业,2000年7月到浙江农林大学担任户外运动教师至今。现任浙江农林大学体育军训部副主任、户外运动校级教学团队负责人、《大自然中的体育——山地户外运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负责人。曾获得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浙江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浙江农林大学“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浙江农林大学本科优质教学教师一等奖等荣誉。
20年来我亲身见证和经历了我国户外运动的发展变化,作为一名户外教育工作者,我为当前户外运动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由衷地感到高兴和欣慰。
2000年我大学毕业后到浙江林学院任教,主要担任田径和定向运动的教学和训练工作。从小就是中长跑运动员的我,参加工作后还是继续保持着运动员的习惯,每天坚持训练,因此有着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充沛的体能。
2002年,我校有幸成为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级研究课题——“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7所试点高校之一,我被选中担任我校野外生存队的教练,负责队伍的日常训练和活动期间的技术指导。
从小就在山里长大的我,特别热爱大自然,得到这个消息后非常激动,因为又有机会走进大山,与山为伴了。
自从担任了学校野外生存队的教练后,周一至周五,我在学校带领学生练体能、练力量,到周末就带领学生在大山中、丛林间、峡谷里、山溪旁进行穿越。
2002年7月,课题的实验研究活动结束之后,学生们和我都还意犹未尽,便向学校申请开设了“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2005年4月,国家体育总局批准山地户外运动为我国正式开展的体育项目后,我校的“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改名为“山地户外运动课”。
我从此与户外运动结缘,开始了户外教育之路。
初生牛犊不怕虎
在刚开始带学生出野外的过程中,由于我和学生都带着好玩的心态,再加上经验、技术、装备等方面都比较缺乏,时常会发生蹭破皮、摔倒受伤、扭伤、脚底磨出大血泡等等问题。尽管这样,我和学生们还是乐此不疲,觉得受点小伤没什么大不了的。
有一次带学生出野外,有一个男生贪玩脱离队伍自行去攀爬岩壁,最后因天黑迷路没追上大部队。直到大部队到达山脚下准备坐车返校清点人数时,我才发现少了一个人,电话也联系不上,此时的我突然感觉后背发凉,头脑一阵眩晕,大汗淋漓,生怕出现意外情况。我赶紧组织几个体能好的男生和我一起上山寻找,万幸的是找到了这个男生,人也没事。
通过这件事,我瞬间变得成熟了,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与压力,也更明白:要让户外运动这门课继续开下去,自己必须先去接受专业的培训和学习,这样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此后,我先后报名参加了中国登山协会首期户外运动指导员培训班、第三期全国中级户外运动指导员培训班和首期户外运动师资培训班的学习,并在培训中认识了中国登山协会的马欣祥老师。
马老师的言传身教、严谨细致、严格要求深深影响了我,使自己对户外运动的认识、理解越来越深刻,对教学设计和野外实践活动的组织也越来越自信。
构建户外运动课程体系
工作20年来,一直从事大学体育户外运动课的教学和户外攀岩队的训练工作,累计已培养了4000多名学生。
由于户外运动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高风险性,因此,在课堂教学和野外实践活动中,始终围绕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行为、野外风险识别和处理、技术动作操作规范、团队精神培养等方面,长期坚持和运用“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的教学原则,采用启发式、情境式、探究式和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户外运动理念形成高度认同和行为的高度自觉,让学生们在收获户外运动所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时,学会尊重自然、热爱生活、敬畏生命。
同时,通过“技术迁移”让学校农林学科的学生在专业课程野外实习中的人身安全进一步得到保障、实习效率进一步得到提升,赋能学生对专业的优越感和热爱度,并构建了“浙江农林大学户外运动课程与农林学科协同发展的教学模式”,得到学校和社会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实践证明,高校户外运动课程的建设要得到重视和发展,不能单从体育层面着手来做,那样就会造成发展面太窄、力量太单薄,而是必须要根植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建设,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依托、互为促进、共同发展的生态模式。
我校是继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之后在全国高校中开设户外运动课程较早的高校之一,由于当时该课程在全国高校中还未得到普及,因此没有可借鉴之处,我完全是靠“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自建课程体系,不断总结、更新,逐步完善。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始终遵循“教学相长”的原则,经常在课后或活动后,充分利用QQ、微信等网络平台开展线上线下师生互动和反馈,除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主要的是及时发现教学和活动中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便于我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当我在教学中遇到一些棘手问题时,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建议往往会让我脑洞大开,问题自然是迎刃而解。
户外运动教学心得
对于老师的倾情付出,学生是有感知和体悟的,久而久之,师生间便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给予我以及户外运动这门课程高度认可和肯定。
我收获了学生评选出的“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本科优质教学教师一等奖”等诸多荣誉,每逢节日收到在校和毕业学生们的问候,让我倍感珍惜,也是我前进的动力。
基于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寻求创新和突破的内在动力,我校户外运动课程先后获得了“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浙江省高校体育特色项目”“浙江省高校首批互联网+教学优秀案例”“浙江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荣誉。
“有志者事竟成”。在从事户外运动教育教学近20年的工作实践中,我深深明白要做好一名合格的户外教师实属不易。
户外运动项目不等同于其他体育项目,在时间上,周末或节假日其他项目老师在家休息,你可能要带领学生去野外;在身份上,你除了是老师之外,还要担当“临时父母”、辅导员、教练员等多种角色;在责任上,不是课堂上的90分钟,而是两天一夜甚至更长时间,你都需要时刻保持高度紧张;在体能上,你同样需要背着背包,和学生一起在山野中行走或攀登......因此,要做一名合格的户外教师,你需要一直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和专注力,保持对工作的敬畏和责任心,并终身学习。
我国当前经济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健康和品质生活,户外运动俨然成为人们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尤其是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户外运动更是成为人们健身追求健康的首选。
因此,户外教师在未来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ABOUT
《山野》杂志
与中国登山户外运动共成长!
热线:01067154355
投稿邮箱:shanyecma@qq.com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