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外之音】如何讲好一节攀岩实操课
本文刊载于《山野》杂志2020年9月刊
◤
文、图 /
2018年,中国登山协会培训部推出国家职业资格户外/攀岩培训教师及考评员学习交流平台“岩外之音”,总共推出40期线上分享课程,内容涉及攀岩、户外培训的各个方面。
“山野教室”栏目将精选相关课程陆续呈现给广大读者,以促进爱好者之间的交流探讨与相互学习。
欢迎大家通过“山野杂志”微信公众号及投稿邮箱shiweijing1030@qq.com,与我们交流分享更多的观点与心得。
作者简介:
崔喆昆(棒棒)第二期国家职业资格攀岩教师及考评员,在2016、2017年两度获得中国登山协会优秀攀岩教师称号。
攀岩教学有别于其他户外课程,实操课的比重会稍大一些。这也对攀岩教师讲好实操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攀岩实操课中涉及的一些问题,关键点都是安全。
首先是学员在培训中的安全,因为教学时间短、学员水平参差不齐等,会在实操中出现错误,产生事故。
其次是学员接受完培训,自己在以后使用学到的技能时的安全。所有教师都希望学员回去后在自己操作的过程中能够保障安全,不在实操环节伤害到自己或他人的生命。
第三,是学员与他人搭档时的安全。我个人的经验是在无法完全信任搭档的情况下,我会选择放弃攀登。作为一名攀岩教师,我希望自己教出来的学生,是我能够放心和他搭档的。
最后是学员在教授他人时的安全。学员在学习后很有可能去教授他人,在这个过程中,他讲出来的内容可能会比他当时学的大打折扣。这就需要教师在培训过程中传授足够的安全意识,让学员掌握对安全问题的辨别能力,不至于出现基础性的理解偏差。
在实操课上,学员们往往会出现打错绳结、没锁上锁门、建错或拆错保护站,甚至不挂绳子就拆自我保护等情况。在为搭档做保护时,也会出现制动手不抓、保护中站位不对、保护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不挂绳子就开始的危险情况。
为什么我们在讲课时总以为学生能理解并记住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然而在实践中检验才发现他们并没有听懂?这是因为,你心里想的和你想表达出来的是100%,但你真正展示出来的可能就是80%,甚至大打折扣,只剩60%。
当你表达出来的是80%的时候,可能学员学到的只有60%,主要因为学员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某个步骤没有看到等等。
这样一来,学员真正理解掌握的能有多少?他自己在实操过程可以熟练应用的又有多少?他在将来向别人讲授时又能剩下多少?
我认为在相同基础下,学员的接受能力取决于教师的能力。身为攀岩教师,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首先让自己学到的更多。
当我们的个人能力从1提升到1000时,即使我们的表达、操作没有达到最好,学员能理解和掌握的东西在同比例情况下,也会增长不少。
在实操课上,教师要在学员出问题之前给予他更多的支持,在出问题之后给予他更多的帮助,进行及时有效的制止。想要讲好实操课,需要攀岩教师在脑、手、嘴、气、勤、协调几个方面进行自我提升。
“脑”代表的能力是知识储备、经验积累和反应速度三个方面。在讲授实操课时,你的知识储备量达到一定的水平将会让你有足够的自信心。这里的知识不仅仅指是攀岩知识,还包括其他方面信息摄取,比如:对地理文化知识的了解、对学员不同行为的理解。
此外,只有积累不同的经验,才能从容地面对各种情况。实操课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对反应速度也是极大的考验。
“手”指的是操作的安全性、流畅度、熟练度和整洁度。在实操课上,教师专业熟练的操作会让学员对整个培训及教师团队留下比较好的印象。
整洁度同样很重要,比如简单的拆站建站过程中,绳子乱七八糟,扁带扭成一团,主锁型号各异,快挂左一把右一把,而且所有装备颜色杂乱不堪,这首先会让学员在视觉上感到非常混乱,从而影响授课效果。
“嘴”指的是实操课上表达的语气控制、节奏把握、专业程度和简练程度。要善于运用语言魅力提高学员的积极性。在讲授过程中,要体现自己的专业性,善于把握重难点,让学员掌握和理解。
“气”指的是教师在实操课上控场的能力,要在任何时间、任何环境下对场地安全性进行把控,包括场地的布置、实操过程中站立的方位等等,同时要保证所有人员的安全。
“勤”指的是在攀登技巧、技术操作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的练习。每位教师欠缺的东西都不同,最好的提升方法就是不断练习。“协调”指的是教师组织自身、团队以及学员的能力。
作为一个攀岩教师,要有责任感,牢记职责,将准确、完整的知识在有限的培训时间内传递给所有的学员。从细节入手,以身作则,让学员感受到我们的专业、职业和敬业。
ABOUT
《山野》杂志
与中国登山户外运动共成长!
热线:01067154355
投稿邮箱:
shiweijing1030@qq.com
200417@qq.com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