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式现代化的正义之维及其对西方的超越

河海大学学报社科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01-05

引用本文:齐承水.中国式现代化的正义之维及其对西方的超越[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25(4):19-28.


作者简介:齐承水(1989—),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齐承水老师近照)


摘要:正义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整个人类实现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元素。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人民为社会主体,在拓展社会发展空间、破解社会发展难题、科学利用资本以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中维护社会正义,这是对西方现代化片面追求资本增殖所造成社会正义缺失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过程中,始终尊重全体人民地位平等和人格尊严,注重全体人民拥有平等机会参与现代化建设,在社会财富公平分配和社会发展成果共享中实现人际正义,这是对西方现代化贫富两极分化基础上人际正义缺失的超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在生态实践中坚持人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辩证统一,在树立人与自然共荣共生的科学理念、变革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以及在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的基础上促进生态正义,这是对西方现代化以牺牲生态环境而造成生态非正义性的超越。走和平与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直面国际交往困境,坚持以文明的交流互鉴超越文明的隔阂对抗,在积极推动建立新的世界体系中维护国际交往正义,这是对西方现代化走扩张与掠夺道路的国际交往非正义模式的超越。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社会正义;人际正义;生态正义;国际交往正义


正义是主体对人类的存在方式、现实生活以及制度文化等作出的价值判断,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步普遍而永恒的规范性价值尺度。中国式现代化是正义的现代化,正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价值载体,并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价值导向。中国式现代化立足唯物史观的正义思想,在中西现代化比较中不断彰显其所蕴含正义的理论性、批判性和实践性,进而进一步强化正义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引领。事实上,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就是构建和捍卫正义的过程,这是因为,“公平正义是我们党追求的一个非常崇高的价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我们必须追求公平正义,保护人民权益、伸张正义。”历史和实践证明,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依托的中国式现代化本身就是正义的,而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核心的西方现代化走向了人、社会、自然以及人类文明发展的反面,其非正义性在人类实践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正义内核,彻底摒弃了西方现代化非正义性模式,打开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正义之门。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色,概括起来看,这五大特色实际上是围绕社会、人、自然与国际交往等重要问题域而展开,这也构成了本研究对正义划分的依据。从中西比较视野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正义性,为破解人类发展的正义困境提供了中国智慧,进一步增强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认同,为整个人类实现现代化树立了更高的价值规范。


一、社会正义层面:社会的全面进步对资本的片面追求的超越


社会正义是人类社会有序和谐发展的基本价值准则,意指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均衡合理的发展状态,是主体对社会关系、社会实践以及社会制度的价值评价和道德评价。实现社会正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实践导向和价值追求,这是对西方以片面追求资本而造成的社会正义缺失的根本超越。社会正义不仅是一个社会发展的价值规范,同时也反映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程度。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正义观的理论硬核,把实现社会正义作为其内在价值原则,进而为构建自由全面和公平正义的未来美好社会提供了中国智慧。究其原因,就在于以中国式现代化所推动的“社会主义是绝对真理、理性和正义的表现,只要它被发现了,它就能用自己的力量征服世界。”这里的征服世界意指以一种科学的社会正义观引领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然而,西方现代化的发展始终是以资本逻辑统摄一切的,对资本的无限制片面追求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真实写照。进一步讲,以资本而驱动的西方现代化实现了对整个社会的控制并走向了社会发展的反面。由此,“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物化结构越来越深入地、注定地、决定性地沉浸入人的意识里。”尤其是在资本拜物教的影响下,大量的社会正义问题不断聚焦于社会领域,从而形成了社会正义的困境。诚如斯宾格勒提出“西方的没落”,马尔库塞提出“单向度社会”以及吉登斯指出“现代性的阴暗面”等,实际上都表明西方现代化的发展已经走向了人类社会正义事业的反面。一言以蔽之,中国式现代化更加关注社会正义,进而谋求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可以说,西方现代化片面追求资本的过程其实就是社会非正义不断加深的过程。在资本强力意志和资本权力的作用下,实现资本的增殖和获取更多剩余价值是资产阶级的内在目标。“以资本为中心的经典现代性首先由西方创制,从现代性诞生开始,它便表现为一种普遍原则和绝对权力。”社会发展中正义的原则被肆意践踏,社会和主体被资本所奴役,资本的原则成了正义原则的化身。由此,西方现代化发展中的“这种奴役构成了到现在为止的全部历史的出发点和基本事实,并给这一历史注入了非正义的原罪。”也就是说,西方现代化的发展历史就是一段非正义的历史。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与发展始终是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内在己任的,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为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和实现社会正义提供了重要载体。“只要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充分激发广大人民顽强不屈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我们就一定能够使最广大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不断创造中华民族新的历史辉煌。”也就是说,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建设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体力量。这就表明,西方现代化的发展历史是以资本至上为价值原则的,而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始终是以人民至上为价值原则的。进而言之,中国式现代化所构建的正义之路不是以资本进行衡量的,而是以人民群众为正义主体力量推动的,其旨在构建一个和谐有序、公正均衡的社会。


事实上,以资本所驱动的西方现代化造成的社会正义缺失问题愈加严重,而中国式现代化则在全面推进社会建设中打开了社会正义之门。在西方现代化的扩张过程中,资本与技术、政治合谋加深了对社会空间的挤占以及对人们社会心理的控制。随着资本空间化的加速膨胀,资本的发展已经没有了任何限制,从而造成了整个社会的畸形发展。诚如马克思所言:“如果把这一物体的界限也抽去,结果就只有空间了;如果再把这个空间的向度抽去,最后我们就只有纯粹的量这个逻辑范畴了。”人类社会空间的被挤占同资本空间的拓展成正比,从而人们也在社会心理上将资本主义社会视为一种永恒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始终扩展着人们的社会空间,致力于推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来不断彰显社会正义。中国式现代化始终缩小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建设的空间。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推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等一体化发展,增强城市对农村的反哺能力、带动能力,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进而言之,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并联式”发展的现代化,是通过“五位一体”的文明实践促进社会正义的。换言之,中国式现代化更加关注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西方现代化的发展并不能真正解决社会发展所出现的正义难题,而中国式现代化则为破解社会正义困境指明了方向。


据此,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社会全面进步来实现社会正义,并不能走西方现代化的老路,而是要根据当代中国具体的发展实际。原因在于,西方现代化中资本逻辑支配着整个社会,社会利益格局的分化和社会发展矛盾的加剧不能得到根本解决。“对西方现代化过程已经出现的严重弊端与病态发展更要引以为戒,绝不能亦步亦趋,重蹈覆辙。”问题的关键在于,要跳出西方社会以资本为主体所建构起来的社会发展模式。因为西方现代化的非正义性是资本扩张的结果,资本的主体力量最终也将成为埋葬其的最终力量。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批判的是处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中的资本逻辑,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对资本进行科学利用,是能够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遏制资本无序扩张,不是不要资本,而是要资本有序发展。”也就是说,资本的发展是服务于社会发展的,只要抓住资本的运行规律并对资本进行科学利用,就能够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同时,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遵循社会发展运行规律,积极加强社会治理来化解社会矛盾。基于此,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注重社会发展的全面性和多层次性,进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谋求社会发展的全面性和正义性。


促进社会全面发展进步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社会正义的必由之路。我们党始终把实现社会正义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价值追求,在构建正义的社会生产方式和正义的社会秩序中促进社会正义。不难发现,社会的全面进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元素,离开了以社会正义为价值内核的社会则是单向度的社会。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本身就是对社会正义的巩固与发展,这是一种完全的和现实的社会正义。恰恰相反,西方现代化所体现出的社会正义实际上是一种抽象和不完全的正义。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作为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具有暂时性和自身的限制性,基于此的这种抽象的正义是会消亡的。“资本不可遏止地追求的普遍性,在资本本身的性质上遇到了限制,这些限制在资本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会使人们认识到资本本身就是这种趋势的最大限制,因而驱使人们利用资本本身来消灭资本。”资本自身的限制性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中展开的,这也就预设着资本在加速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非正义性中走向解体,而中国式现代化真正引领社会正义的建构与实现。


二、人际正义层面: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对贫富两极分化的超越


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也是促进人际正义的重要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同西方现代化发展所呈现的两极分化状态不同,我们旨在通过实现高质量的共同富裕来促进人际正义的实现。由于少数人追求对财富的占有而加剧社会的两极分化程度,西方现代化由此造成了人际正义的缺失。与此相反,“我们这里没有剥削阶级,没有剥削制度,国民总收入完全用之于整个社会,相当大一部分直接分配给人民。他们那里贫富悬殊很大,大多数财富是在资本家手上。”这就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指向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而西方现代化则造成了人同人关系的割裂。实践再次证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对西方福利社会和两极分化发展的根本超越。“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究其本质,就在于我们始终秉承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念,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实践中把人际正义作为价值目标。因此,只有深入剖析中西方现代化发展中人的生存和发展状态,才能更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人际正义的丰富内涵。


尊重全体人民地位平等和人格尊严是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保障,这是促进人际正义的基本前提所在。也就是说,没有人的地位平等和人格尊严也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人际正义,这一点恰恰是西方现代化所缺失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引导广大人才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服务人民。”共同富裕道路上如果不能确保人们的地位平等和人格尊严受到尊重,那么中国式现代化的人际正义也将不复存在。但在西方现代化的进程中,工人深受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折磨,资本家对工人进行多种方式的剥削,基于此文明的发展走向了两极化。马克思指出:“原来的货币占有者作为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占有者作为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像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人的尊严的丧失已经将资本主义社会人际正义的缺失彰显的淋漓尽致。进而言之,西方现代化的发展成就是建立在践踏工人生命尊严和人格尊严基础上的,所谓的人际正义被单一的物质成就所衡量。而中国式现代化真正做到了尊重人们的人格尊严,始终在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厚植群众基础。在两种现代化模式的比较中,以尊重和依靠人群群众、发挥人民群众聪明智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才是符合人际正义建构方式的。


在上述基础上,人民群众才能通过机会平等以谋求自身利益和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以此为支撑的人际正义才具有现实意义。原因在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指向的是人的现代化,人们都拥有平等机会参与共同富裕的建设,从而主体间的内在关系就会走向和谐。我们要实现的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其中“全体人民”反映的是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不会让任何一个人掉队,全体中华儿女都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拥有平等权利和平等参与的机会,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具体实践上践行人际正义的重要举措。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中,“劳动者的劳动条件这样完全被剥夺,并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要达到的结果,而是它作为出发点的现成的前提。”劳动者劳动条件被剥夺是资产阶级获取更多剩余价值的险恶一招,由此整个社会运行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的加深,人际正义的裂缝也将不会被弥合。因此,以中国式现代化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深刻彰显了我们维护人际正义的责任与担当。


事实上,实现共同富裕中的分配正义是促进人际正义的关键一环,也是尊重和彰显主体创造的现实体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的是公平的分配原则,这是实现人际正义的内在保障。同时,我们十分重视劳动者同劳动产品的相统一。“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成果是属于人民的。”也就是说,我们能够把劳动所创造的成果分配给劳动者自身。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私有制中劳动者所创造的劳动产品同劳动产品的占有是割裂的,不断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和漫无目的的扩大再生产,促使西方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两极化。“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财富的生产与分配出现了失衡,人际正义的缺失也在分配非正义中愈加严重。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发展形态在当代有了新变化,而社会财富分配失衡的现状并未改变。“在美国,两极分化与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已成为最主要的社会危机和政治难题。美国新经济联盟今年初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美国最富有的1%人口占有了全国40%的财富,而80%人口仅拥有大约7%的财富。这1%人口与中产阶级之间的平均财富差距超过20倍以上。”也就是说,贫富差距所造成的两极分化尤为明显,人们在贡献与索取上出现了失衡,由此,人际正义只是一种虚假的状态。相反,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这是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制度保障,是对西方现代化贫富两极分化的根本超越,进而为促进人际正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进一步讲,讲求发展成果的共享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这是中国式现代化蕴含人际正义的直接体现。可以说,一个真正的文明时代一定是社会财富和社会产品共享的时代。但在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中,“每一种共同的利益,都立即脱离社会而作为一种最高的普遍的利益来与社会相对立,都不再是社会成员的自主行动而成为政府活动的对象。”也就是,社会产品在资产阶级社会中是被统治阶级所独享,而不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享有社会发展成果,这也就进一步加深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两极分化,从而所谓的统治阶级成员之间的人际正义成了整个社会发展中人际正义的标准。而在中国式现代化所推进的共同富裕中,我们始终坚持人民群众利益至上,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让人民群众所共享。诚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我们不仅从理论上重视人际正义,而且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中推进人际正义在中国大地的生根。我们所强调以共享促进人际正义,并不是西方社会所强调的福利主义,而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不断推动的。因此,在社会产品独享基础上的两极分化将人际正义推向了深渊,而建立在共同富裕基础上发展成果的共享才能真正促进人际正义。


三、生态正义层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牺牲生态环境的超越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迈向生态正义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如果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就不能真正理解生态正义的真实意涵,从而中国式现代化就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破坏生态环境、不断向自然界索取是走向生态正义反面的,而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树立生态正义价值观的内在要求。众所周知,西方现代化是建立在牺牲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西方社会所创造的巨大财富是以掠夺自然为代价的。“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支配自然界,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去支配自然界。”恰恰相反,西方现代化的过程就是支配和控制自然的过程。历史和现实证明,西方现代化的发展加剧了生态危机的程度,由此形成的生态非正义性也是制约西方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破解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生态问题的中国方案,是维护和实现全球生态正义的中国贡献。


从历史维度看,西方现代化生态正义的缺失就在于工业化发展模式的影响。在工具理性主义的支配下,“理论上的操作主义与实践上的操作主义渐趋一致。由此导致对自然进行愈加有效统治的科学方法,通过对自然的统治而逐步为愈加有效的人对人的统治提供纯概念和工具。”由此,一方面,人与自然的关系出现了不和谐,森林的消失、土地的毁坏与河流的污染等都是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真实写照;另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出现了裂缝,从而人与自然的关系相割裂。资本主义的生产“破坏着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也就是使人以衣食形式消费掉的土地的组成部分不能回归土地,从而破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随着资本和技术的反生态性出现,从而也就加速了生态非正义性的程度。在这背后,其实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异化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与此相反,中国式现代化则始终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就等于保护生产力的理念,“要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和空间格局,引导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们追求高质量生存的前提,也是走向全球生态正义的基本标志。西方现代化致力于将个人财富的积累置于生态环境之上,这恰恰是在不断固守人类中心主义和西方理性主义传统的结果,而中国式现代化在反思西方社会生态危机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中国的具体国情,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具有同等的价值主体地位。


从现实维度看,西方社会生态正义的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层面:其一,固守以获取更多剩余价值的生态自然观没有本质变化。尽管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较以往出现了很大变化,但是以资本逻辑和技术逻辑为核心的发展方式并未改变。其二,西方社会将环境污染向外进行转移。他们并没有从根本上去解决所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而是凭借自身的优势将有污染的企业和产品转向海外。其三,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全球进行自然资源的掠夺。在某种程度上,西方国家通过战争的形式直接进行自然资源的掠夺,从而满足统治阶级的虚假需要。由此,生态“‘危机’在这一维度上的内涵能够加以扩展,譬如,可以扩展到富裕国家与贫穷困家之间的斗争(‘环境的舒适性’与‘穷人的环境主义主张’之间的斗争)。”中国式现代化立足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正义观,始终坚持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生态实践,致力于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以维护生态正义。


如上所述,西方社会并没有真正反思西方现代化发展所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也并未在实践上真正为构建生态正义社会贡献自身力量。如果说西方社会对生态危机的解决贡献自身的力量,那也是建立在能否满足自身特殊利益需要的基础上的。中国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上不断推进生态正义:其一,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理念,更加注重从实践作为上去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不是以抽象的自然观去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而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为基础变革人与自然的关系。其二,不断变革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将自然生产力扩展到生态生产力层面,并始终践行绿色的生产方式。同时,深刻反思西方消费主义盛行的原因,在可持续发展中不断提升人们的高质量生活。相比较而言,“我们暂且可以把资本主义化的自然界定义为这样一种东西:它并不是作为一种商品生产出来的,但却被当作一种商品来对待。”很明显,西方现代化的发展把自然等同于商品,从而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这个层面看,我们始终注重人同自然的价值同等性,人与自然都是一种共生的价值关系。其三,当代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为解决全球生态问题贡献中国智慧。我国始终通过对话协商的原则,积极同国际社会一道进行商讨如何解决生态危机,进而伸张全球生态正义。


因此,构建全球生态正义格局必须尊重生命共同体中各部分的生态利益,从而真正实现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和谐统一。西方现代化过分强调个人的私有利益,做不到自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原因就在于,他们根本不理解“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真正解决了人、自然与社会的内在矛盾,彻底改变了人与自然二元对立的局面。从本质上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真正摒弃了西方以牺牲生态环境为基础的现代化模式,克服了西方长期忽视生态环境保护所造成的生态正义缺失的困境,为人类社会生态现代化的发展注入了中国智慧。以中国式现代化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实践,旨在通过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拓展人的生态生存空间。因此,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就是在树立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正义观,进而推动人类社会文明的永续健康发展。


四、国际交往正义层面:走和平发展道路对扩张与掠夺道路的超越


随着全球普遍交往的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新的世界历史发展格局,为国际交往正义的创新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这明确表明,中国式现代化同西方现代化在国际交往上有着本质区别。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走和平交往、平等交往和互惠交往的道路,坚持国际交往正义作为各民族交流的价值原则。西方现代化主张生存先于正义,其通过对外非正义交往巩固和维护自身虚假利益。由此,西方现代化的“进程是与战争、暴力、压迫、种族灭绝以及人们的流离失所同时并存的”。从这个层面看,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过程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国际交往非正义性不断加深的过程。有学者就从词源意义上揭示了现代化的本质。“‘现代化’并不是描述这一过程的唯一术语,‘欧化’和‘西化’一般也在这一意义上使用,它们特指那些发生于近代的较发达国家对不发达国家的影响。”西方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其对落后民族扩张与侵略的过程,而中国式现代化才真正开启了国际交往正义的新局面。


事实上,西方现代化通过空间霸权的形式对外进行侵略和扩张,这种国际交往的非正义性其实就是空间非正义性的体现。西方社会为了满足一己私利而将国内的各种矛盾转向国外。资本主义国家“有一个完整的客体,即绝对的政治空间——战略性空间,它强行把自己作为一种现实,尽管事实上它是一种抽象物,尽管它被赋予了巨大的权力。”西方国家借助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经济科技实力,以非对称优势对落后民族地区进行侵略。近代中国也正是在这种不平等的国际交往中遭到欺压,诚如马克思所言,“不仅称霸世界的列强和它们的臣民之间、国家和社会之间、阶级和阶级之间发生冲突的迹象日趋严重,而且现时的列强相互之间的冲突正在一步步尖锐。”这种冲突的本质是以暴力交往获取有利于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原材料产地和商品的销售市场。在当代社会,西方国家并没有改变其对外侵略扩张的逻辑,他们通过发动局部性战争或者借助强大的综合实力进行扩张以维护其虚假利益。西方国家通过“‘技术联盟’围绕创新垄断权、资源控制权、空间主导权等权力要素将打造基于霸权的国际权力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战略威慑能力。”在这背后,其实反映的是西方国家对资源的掠夺以及对生存空间的霸占,国际交往的非正义性也在不平等、不合理的交往体系中不断加深。


相较于西方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推动建立新的世界体系以维护国际交往正义。中国共产党不仅致力于国内和谐稳定发展,而且也通过全球合作以维护世界人民利益。同西方走国强必霸的非正义交往道路不同,“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这也就奠定了我们进行国际交往的基本准则,即以团结合作推动世界历史的新发展。尽管各个国家的制度有所不同,但世界各民族有着共同的利益观、共同的责任观和共同的命运观。因此,中国积极同其他国家进行交流合作,以文明的交流互鉴反对文明的隔阂对抗,积极参与全球各方面的治理,切实为解决全球面临的共同难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愿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中国通过“一带一路”不断加强同其他国家在经济社会、文化交融等方面的交流合作,这超越了传统国家间狭隘的地缘博弈思维,为打造和开创国际交往的新局面树立了标杆。中国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始终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全球的各种争端,切实以实际行动反对西方国家的对外扩张与侵略,为世界构建和谐平等的交往正义格局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在开辟新的世界历史的进程中关照整个人类的现实和未来。

在上述基础上,我们始终坚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积极构建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国际交往正义格局。中国式现代化坚持马克思主义整体的、系统的观点,通过建构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实践为解决全球现代性问题和加强各民族文明的交融合作提供了价值指引。而西方以对外侵略扩张形成的狭隘价值观阻碍了世界历史的真正进步,也就是说,西方价值观仅仅代表的是一小部分人的利益,由此也造成了国际交往正义的缺失。因此,“我们真诚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西方现代化始终以虚假的“普世价值观”为国际交往的行为准则,他们在价值观念和现实行动中已经将整个世界割裂开来。他们始终在全世界范围内推行自己的价值观,通过发动战争、制造矛盾、颜色革命等多种方式进行思想文化和价值观的渗透。西方社会隐性或者显性的国际交往方式实际上旨在构建一个以西方价值观为基础的单向度社会。“因此,批判文化帝国主义之道,在于透过历史的省察:它推进了资本主义的现代性,而其本质是极具支配意义的,并且与人类的‘谋求自身解放的利益’相违背。”中国式现代化旨在变革这种非正义性的、具有隐性内涵的国际交往格局,进而以和平发展续写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的新篇章。


从根本上看,走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种交往范式的革命,为维护国际交往正义提供了重要保障。全球交往观念和国际交往实践的变革,就体现在走和平发展道路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利益基础和发展趋势所在,而西方对外殖民扩张的老路是根本行不通的。世界历史的发展演进进一步证明,和平发展之路是人类结束“史前史”社会的必然选择,倘若世界一直处在战争与动荡中,那么人类将始终不会突破自身的发展,从而也将更长期处在“史前史”社会。事实上,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必将变革国际交往的格局,这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具体实践。从深层次看,走和平与发展道路始终坚持了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因此,“社会应该根据其现代化政策的宗旨及其以合理的人本代价把现代知识的益处用于解决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的成功程度来判断,而不是按他们的标签来判断。”走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将破除意识形态的对抗,致力于解决全球现代化发展的交往困境,进而构建一个没有政治隔阂、军事对抗和文化渗透的崭新国际交往模式,从而将人与人的交往关系还给人自身。


综上所述,中国式现代化是打开全球正义之门的一把钥匙,开启了人们构建公平正义新社会的崭新模式。中国式现代化是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创新,在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中不断体现出其正义关怀。西方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是以资本为核心进行统摄一切的,在资本逻辑与政治逻辑的共谋下撬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正义,从而走向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反面。在深入反思和全面总结西方现代化非正义性的基础上,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中国的具体国情,以历史唯物主义正义观为理论指引,多维度、深层次构建起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正义局面。“推进现代化建设,既为中国人民创造更好生活,也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贡献。”具体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在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维护社会正义、人际正义、生态正义与国际交往正义。进一步讲,中国式现代化的正义维度实际上是围绕社会、人、自然与整体人类文明而不断彰显出来的。历史与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变革本身就是一种正义价值观的体现,在不断推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进程中其正义内涵也将愈加丰富。


点击“阅读原文”,登录我刊官网并查阅近期完整版PDF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全国高校社科名刊

✦第三届江苏省新闻出版政府奖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本刊实行专家匿名审稿制,不收取版面费、审稿费等任何费用,并按照规定向作者支付相应稿酬。

往期精彩回顾









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系统:内在结构、运行机理与整合优化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共同富裕的四维审思


现代化的理论可能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性叙事


中国生态文明的制度自信研究


共同富裕进程中的相对贫困:指标构建与影响机制


现代化视域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跨度和发展进阶


中国现代性建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视角


扫码关注河海期刊


新媒体编辑:河海大学期刊部媒介传播工作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