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哇,这些新传学者以前真是记者!

文文&浮生浅语 乐知传播学 2023-06-25


作者 |  文文&浮生浅语
内容编辑 | 暖酱
排版编辑 | 北北


乐知传播学


记者和教授,两种看似不搭边的职业,却因为新传学科的存在,两者产生了相互兼容的联系。在我国近代新闻史上,邵飘萍、戈公振、邓拓等新闻工作者,便身兼记者和学者之长。而在今天的高校中,也“潜伏”着许多记者的身影。不少我们仰慕的学界大佬,曾经也是优秀的记者。下面,就和小编一起看看,这些大佬在业界和学界之间无缝切换的精彩人生!
(注:因篇幅有限,本文仅挑选了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新闻传播专业排行A+至B+高校的部分老师介绍,学者排序以姓氏拼音排序。)



NO.1 白红义

(图片来自兰州大学新闻网)

# 个人简介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之前,白红义老师在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做研究员,后来才来到自己的母校复旦大学任教。

# 任教课程

硕士:中国新闻思想史、数字新闻学;

本科:新闻学概论、新闻传播理论经典导读、大众传媒与政治。

# 教育经历

本科阶段:(2001年7月毕业)在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就读经济学专业

硕士阶段:(2004年6月毕业)在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就读政治学专业

博士阶段:(2011年6月毕业)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就读新闻学博士

# 研究方向

新闻社会学、数字新闻学、政治传播

# 近期论文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内容)

Professor &  Journalist

记者经历

作为一个非科班人员,白红义老师先后在《小康》杂志、《新闻晨报》《中国新闻周刊》等五家媒体做过全职记者,包括各类月刊、周刊到日报、周报,写过时政、社会、经济、科技等各类新闻。之后,白红义老师于2010年9月正式离职,转向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读博。即使在读博期间,他仍旧在一家广州报纸的上海记者站做驻站记者。

发表作品

《中国期待官与商良性互动》

《陕北白氏高官层出之谜:一村曾输送四位省委书记》

《中华文化标志城建设办:不会因外界质疑而停止》

《探访培养高级蓝领的“西点军校”》




NO.2 曹林

(图片来自媒意见搜狐号)

# 个人简介

曹林,中国青年报编委、高级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业界导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评论业界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兼职教授。

# 近期论文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内容)

Professor &  Journalist

记者经历

早在2003年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读研期间,曹林老师便开始进行时事评论写作,2004年硕士毕业后,他加盟了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版,在国内数家媒体开有时评专栏。曹林老师的作品以尖锐、理性、客观和视角独到见长,信奉改良主义,在批判公权之恶的同时,从未放过对舆论、大众、平民、自我之恶的批判,主张“不放过所有的恶”。


曹林老师的微信公众号名为“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在他看来,评论也是一种吐槽,大家都喜欢吐槽,希望自己的公众号成为一个大家都来吐槽,都来讲理的平台,不只是他自己的个人麦克风。特别推荐大家看每一篇文章下面的留言评论,不同观点,不同立场,在留言区共存,这是公号评论跟传统评论最不同的地方。

代表作品

《拒绝伪正义》(中国发展出版社,2010年)

《时评写作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

《不与流行为伍:对中国社会流行谬误的批判》(中国发展出版社,2013年)

《时评写作十六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

《时评中国》(用理性反抗坏逻辑,用静能量对抗狂热  共两册)

《守脑如玉:用暖评差评反抗带毒10万+》(中国发展出版社,2018年)

获奖经历

曹林老师七次获得中国新闻奖,获得第五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同时曹林老师有多篇作品获中国人大新闻奖、中国慈善新闻奖、中国廉政新闻奖等。




NO.3 曹立新

(图片来自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官网)

# 个人简介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系副教授。承担课程: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业务综合、现当代新闻史专题。

# 教育经历

198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

199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

200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

# 研究方向

二十世纪中国新闻史、新闻采访与写作

# 近期论文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内容)

Professor &  Journalist

记者经历

1993-2003年,在《厦门晚报》《三联生活周刊》《战略与管理》任记者、编辑。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的时代背景下,曹立新老师遇上《厦门晚报》创刊并向社会公开招聘的机会,就此开始了记者的生涯。那是报业的黄金时代,入职第一年,曹立新老师便同时荣获市、省、全国好新闻奖项。

获奖经历

《情系金门岛》(与朱佩国、陈心华、张薇薇合作,原载《厦门晚报》)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1994)

《忍气吞声乘小巴》(与潘兴军、谭天合作)获厦门市好新闻一等奖(1994)

《支撑生命的爱》(与李闻郅合作,原载《厦门晚报》)获全国晚报好新闻二等奖(1995)




NO.4 邓建国

(图片来自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官网)

# 个人简介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系教授,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美国分会理事。

# 任教课程

《新媒体理论》《说服与传播运动》《辩论、演讲与谈判》《网络新闻传播原理》《传播理论》《传播研究方法》《跨文化传播》《新闻传播专业英语》《传播思想史》等。

# 教育经历

2000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外文学院(美国社会与文化研究硕士);

200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传播系(传播学博士)。

# 研究方向

传播思想、媒介融合、国际新闻、媒介研究、媒介哲学

# 近期论文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内容)

Professor &  Journalist

#记者经历

邓建国老师在报社做过四年采编工作,2000年硕士毕业的他,进入英文《上海日报》社历任记者、编辑。期间的实战经历,使得邓建国老师具备了扎实的英语应用能力。不久后,他便开始担任夜班编辑,每天从晚上七点钟工作到凌晨一点钟,负责读稿、审稿、编稿、排版等工作。


出于对未来的迷茫,2004年3月份,邓建国老师报考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开始了人生的职业转型。由于自身英语水平的优势,邓建国老师成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张国良教授的门下第一名,从此开始了学界之路,在博士毕业后便留校任教至今。目前他还担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国际新闻与传播硕士项目的负责人,是英文面试的主面试官。




NO.5 窦锋昌

(图片来自媒意见搜狐号)

# 个人简介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系教授,复旦大学新闻学系系主任,高级记者,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研究会副会长。先后担任广东省数字出版专家库专家、广州市新闻出版高级资格评审会委员、广东省法学会理事、广州市首届慈善监督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业评议会特邀观察员等社会兼职。

# 任教课程

本科:深度报道、新闻采访与写作、媒介经营管理等;

硕士:新闻生产流程与社会控制;

博士:当代新闻传播实务研究。

# 教育经历

2000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外文学院(美国社会与文化研究硕士)

200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传播系(传播学博士)

# 研究方向

全媒体新闻生产、媒介经营管理、新闻管理与法规

# 近期论文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内容)

Professor &  Journalist

记者经历

2016年调入复旦大学之前,窦锋昌老师在新闻业界一共工作了18年。在媒体从业期间,窦锋昌老师就结合自身工作就发表了数十篇专业论文,同时出版了多本著作。运营微信公众号“媒变”,关注新闻生产第一线发生的重要事件和重大变化。无论是媒体从业者,还是新闻学“授业者”,他都没有离开媒体这一行。


1998年,刚刚从北京大学法学院毕业的窦锋昌老师南下广州,来到中国最成功的市场化党报——《广州日报》,他还曾担任广州日报政文新闻中心主任、机动记者部主任、夜班编辑中心副主任等职。


2015年6月-2016年2月,窦锋昌老师出任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南风窗》杂志社社长,并跻身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编委之列。

获奖经历

曾获中国新闻奖、广东新闻奖;广东新闻“金枪奖”;广州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第一层次优秀人才;广州市十佳新闻工作者等。




NO.6 范以锦

(图片来自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官网)

# 个人简介

1969年毕业于暨南大学经济系,1970年进入南方日报社,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领头人之一。他将品牌理念引入报业,被人称为“中国报业品牌第一人”。2006年12月22日,范以锦老师被暨南大学聘请为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成为首位被华南地区高校聘请为新闻学院院长的业界资深人士,现为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代表性著作有《南方报业战略》《广东百科全书·新闻篇》《新闻“微”茶座》《中国传媒风云》等。

# 研究方向

媒介经营与管理、媒介经济

# 近期论文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内容)

Professor &  Journalist

记者经历

1970年进入南方日报社后,范以锦老师先后任记者、记者站站长,南方日报社政科文部主任、编委、副总编辑、总编辑、社长、高级记者,曾任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公司董事长,他还担任过第六届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第八届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广东省第八届老新闻记者协会会长。


此外,他还参与了《南方都市报》《新京报》的筹办工作。1995年初,《南方都市报》(内刊版)创刊之初,范以锦老师受南方日报刘陶社长委派任筹备组长,被称为“中国报业品牌第一人”。

获奖经历

1992年,范以锦老师被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并享受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

2002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委“全国报业先进经营管理工作者”;

2008年,获得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等颁发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60名社会人物”奖;

2012年,获广东首届新闻终身荣誉奖;

2017年,获第五届范敬宜新闻教育良师奖;

此外,范以锦老师还被《传媒》《南方周末》等媒体评为“中国传媒年度人物”“最具影响力传媒人物”等,他的作品也多次获国家级或省级新闻奖。




NO.7 高钢

(图片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官网)

# 个人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中国新闻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北京网络媒体协会理事。2003年9月,高钢老师辞去华声报总编辑职务,开始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任教。

# 研究方向

新闻学、新媒体传播

# 近期论文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内容)

Professor &  Journalist

记者经历

高钢教授有着在北京日报、三月风杂志、工人日报、华声报等新闻媒体长达二十五年的一线工作经验,历任记者、总编辑。


在北京日报社任记者,从事高等院校和科技领域的新闻报道。


在邓朴方先生主办的《三月风》杂志任专职记者,从事中国社会问题背景新闻采写和选题策划。


任美国《新大陆》报主笔记者和美国《中国导报》主笔记者,从事中国新闻背景分析。


先后任《华声月报》社记者、社长助理、《华声报》电子版主编、《华声月报》社副总编辑、从事中国背景新闻采写和选题策划,领导创办和经营《华声报》电子版,领导创办和经营国家级侨务网站——中国侨网。

获奖经历

1981年,获中国新闻奖;

1983年,获北京市优秀新闻奖;

1984年,获北京市优秀新闻奖;

1983年和1984年,连续两次获北京市新闻奖。

发表作品

主要为深度报道

《回归人的世界》

《眼球:中国七百万盲人的呼救信号》

《面对民族繁衍的忧患》

《战略西移:中国命运的再度抉择》

《世纪末:两亿中国农民的徘徊》

《荒漠化:逼近中国的阴影》

《三峡能否蓄起一池清水》

《粮食:中国的世纪之忧》

《耕海牧渔:中国加紧开发水中食物资源》

《面对信息时代中国如何选择》

《中国抢建跨世纪交通运输动脉》

《中国农药的警示》

《遭遇美国教育》




NO.8 胡泳

(图片来自人民网)

# 个人简介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任中国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网络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信息社会50人论坛”成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信息社会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互联网研究年会(Chinese Internet Research Conference)指导委员会委员。


胡泳老师自1990年代中期即致力于推动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和应用,是洞察数字社会的重要性并将其引入中国人生活的第一人。此外,胡泳老师还是中国企业研究的开创者之一。1998年,胡泳老师出版了《海尔中国造》一书,这是中国最早的企业史著作之一,被《经济观察报》评为“影响中国商业界的20本书”之一。

# 研究方向

新媒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网络政治学、互联网治理、数字经济与管理、中国当代纪录片

# 近期论文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内容)

Professor &  Journalist

记者经历

在进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任教之前,胡泳老师拥有11年的平面媒体经验和6年的电视媒体经验。他是《三联生活周刊》的主要创办者之一、中国财经电视节目的创新者之一,历任《中国日报》记者、《三联生活周刊》主笔、《互联网周刊》编委会主席、《环球管理》总编、《北大商业评论》副主编、中央电视台《经济信息联播》主编、《对话》总策划、《赢在中国》总编辑、《我们》总策划。

获奖经历

《经济信息联播》荣获《新周刊》“2002中国电视节目榜”最佳财经节目;

《对话》荣获2003年度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十佳电视栏目奖;

《赢在中国》荣获《新周刊》“2006中国电视节目榜”最佳创富节目;

《2002·世界经济年度报告》获2002年度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电视经济节目奖特别类二等奖;《2003·世界经济年度报告》及“2003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分获中央电视台和2003年度专题服务类优秀节目一等奖和二等奖。




NO.9 胡钰

(图片来自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官网)

# 个人简介

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新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兼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委员会会长、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央企业媒体联盟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紫禁城学会常务理事、清华校友总会文创专业委员会会长、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副理事长。

# 教育经历

清华大学国际金融专业经济学学士,新闻学专业文学硕士,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法学博士,美国南加州大学访问学者。

# 研究方向

新闻理论、企业传播、文化研究

# 近期论文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内容)

Professor &  Journalist

记者经历

在清华大学求学10年,又任教4年之后,胡钰老师到科技日报、国资委新闻中心等单位工作,他曾任科技日报评论理论部主任、《科技日报内参》主编、《前沿科学》编辑部主任、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副主任、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新闻出版界别)等职。2015年,胡钰老师带着丰富的媒体工作经验重回清华大学任教。




NO.10 胡翼青

(图片来自江苏智库网)

# 个人简介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文科学术分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传播与社会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驻院学者。兼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外国新闻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思想史专业委员会发起人,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新闻史学会传播符号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传播学会常务理事,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兼职研究员,南京市青年社科联副主席。

# 研究方向

传播理论、传播思想史、媒介社会学

# 近期论文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内容)

Professor &  Journalist

记者经历

胡翼青老师曾在《香港文汇报》工作过一年,并在《中华工商时报》《新华日报》等多家媒体实习,他发表过近20万字的各种新闻报道。




NO.11 李希光

(图片来自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官网)

# 个人简介

清华大学校务委员、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副主任、健康传播研究所所长、巴基斯坦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新闻教育专家组召集人,兼任军事科学院三战论坛研究员、国防大学三战中心专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专家。1999年后,开始在清华大学任教。现在,李希光老师也在西南政法大学任新闻传播学院名誉院长,并招收博士生。

# 研究方向

新闻学、公共政策与媒体、国际传播

# 近期论文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内容)

Professor &  Journalist

记者经历

李希光老师先后担任新华社高级记者,《华盛顿邮报》科学记者、获得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中国新闻奖、中国国际新闻奖等奖项。

1988年8月-1990年7月 新华社对外部 记者

1992年9月-1995年5月 新华社中央新闻采编室 副主任/主任记者

1995年6月-1995年12月 美国《华盛顿邮报》 访问记者

1996年1月-1998年12月 新华社政治文化编辑室 主任/ 高级记者

获奖经历

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中国记协,1995)

中国国际新闻奖一等奖(国务院新闻办,1996)

全国优秀科技新闻奖(1990年,国家科委)

“杜邦杯”中国优秀环境新闻奖一等奖(1996,中国记协、国家环保局)

“杜邦杯”中国优秀环境新闻奖一等奖(1998,中国记协、国家环保局)

全国地震优秀新闻一等奖(1991,中国记协、国家地震局)

“华盛顿邮报优秀访问记者证书”(1995,阿尔佛莱德基金会颁发)

“香港回归报道表彰”(1997,国务院新闻办)

“邓小平逝世报道表彰”(1997,新华社党组)

“中华环保世纪行”一等奖(1997,全国人大环资委)




NO.12 柳斌杰

(图片来自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官网)

# 个人简介

高级经济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曾任第十七届中央委员,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原署长、中国出版协会会长,兼任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学校教授、博士生导师。

# 研究方向

科学认识论、宏观经济学、新闻传播学、文化社会学

# 近期论文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内容)

Professor &  Journalist

记者经历

1990.07—1994.07,柳斌杰老师任共青团中央常委、全国青联副秘书长,国际青年交流中心、中日青年交流中心总经理、党委书记、管委会中方主任,21世纪实业集团董事长,《21世纪》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

2002年4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正式成立,聘请原《人民日报》社总编辑范敬宜担任首任院长。2010年11月13日,范敬宜院长辞世,该职位一直空缺。2012年3月1日,柳斌杰老师接受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聘任,成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第二任院长。




NO.13 陆地

(图片来自媒意见)

# 个人简介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首位新闻传播学博士后(复旦大学,2001年),北京大学视听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学术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艺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广播电视学分会副会长、中国民协节庆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兼北京市文化委员会主任、《新闻与传播》杂志主编。

# 研究方向

媒介产业研究、广播电视理论与实务、节庆文化传播

# 近期论文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内容)

Professor &  Journalist

记者经历

陆地老师新闻从业经验丰富,先后任蚌埠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记者、主任编辑,期间采写过数百篇新闻作品、人物专访,并获得过省级和全国性奖励。先后策划、拍摄过《未来之星》《西藏人家》《西藏节日集锦》《中外公关案例精选》《大戏记忆》等电视专题片、纪录片。其中的《中外公关案例精选》,长期作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公关课程的辅助教材。




NO.14 欧阳宏生

(图片来自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官网)

# 个人简介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二级教授,高级记者、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新闻传播研究所所长。

2001年引进四川大学,次年担任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视文化批评”,1989年被破格评为副高级职称,1996年被破格评为正高级职称。期间共主持了两项国家社科重点课题,一项部级重大课题,13项国家一般和省部级课题。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15部著作,主编2部国家重点规划教材,4项成果获国家级社科奖励、8项成果获省人民政府奖励。


总体来说,欧阳宏生老师的贡献学术在于创造了一门新的电视理论学科——电视批评学,近期又建构了一门新的学科——认知传播学,目前担任中国认知传播学学会会长,仍旧笔耕不辍。

# 研究方向

新闻学理论、广播电视理论、电视文化、电视批评理论

# 近期论文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内容)

Professor &  Journalist

记者经历

欧阳宏生老师曾在地方、中央媒体从事采编、管理和研究工作,为高级记者,获全国首届“十佳”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荣誉。1984年进入广电行业,曾任四川省自贡市广播电视局副局(台)长,主管宣传工作。1996年调入中央电视台。




NO.15 彭波

(图片来自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官网)

# 个人简介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雅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互联网研究院(深圳)院长,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原专职副主任。同时担任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MPA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兼职教授,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业界导师、兼职教授,清华大学紫荆文化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沙马栏山新媒体学院名誉院长。

# 教育经历

1978年2月-1982年1月 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获学士学位;

1982年9月-1983年1月 北京语言学院英文系进修;

1983年2月-1985年1月 北京国际关系学院英语专修班(作为驻外记者培养,获英语大专文凭);

1993年9月-1996年7月 湖南大学国际商学院工商管理(MBA)专业,获硕士学位;

1998年9月-2003年7月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 研究方向

新媒体创作与运营、网络传播与网络舆论、互联网与数字治理、数字领导力等

# 近期论文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内容)

Professor &  Journalist

记者经历

1982年2月-1989年8月,《中国青年报》国际部副主任、代主任;

1989年9月-1994年3月,《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辑;

1994年4月-1997年1月,《中国青年》杂志社常务副总编、代总编辑;

1997年1月-2003年12月,《中国青年》杂志社总编辑、社长、党组书记;兼任《青年视觉》杂志社社长、出版人;《生活资讯》杂志社社长、出版人;中国青少年电子音像出版社社长;《中国市场经济报》社长、总编辑;《新知时报》社社长;

2003年12月-2006年4月,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总编辑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副社长副总编。




NO.16 邱沛篁

(图片来自搜狐传媒)

# 个人简介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新闻研究所所长,1979年参加筹建四川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1981年9月起一直在新闻系任教,1999年增列为文化与传媒方向博士生导师,是四川高校第一位新闻学博士生导师。曾先后担任中文系新闻教研室主任、新闻系副系主任、系主任、新闻学院院长,现被国家教委聘为全国新闻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被选为四川省新闻学会副会长,并被中共四川省委聘为四川省舆论研究小组成员。

# 研究方向

传播思想、媒介融合、国际新闻、媒介研究、媒介哲学

# 近期论文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内容)

Professor &  Journalist

记者经历

大学二年级时,当时只有17岁的邱沛篁老师,就在校报《人民川大》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通讯《汽车在平坦的道路上行驶》。1960年,邱沛篁教授从四川大学中文系提前毕业,时年21岁的他被分配到四川大学校报担任记者、编辑,主要从事校报的新闻采编、学校的对外宣传工作。


从1960年留任到1979年调离,他不仅在学校办校报,还陆续在《成都日报》上发表影评、戏评、书评;随后在《成都日报》上发表《四川大学3个一级教授过周末》,在当时社会反响都还不错。同时,他也给《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写稿。

发表作品

1963年4月30日,邱沛篁老师采写的《井井有条——记四川大学历史系办公室》在《光明日报》上发表,荣获报社当年的红旗稿奖励。

1978年7月29日,《光明日报》又转载了邱沛篁老师刊发在《四川日报》头版的《认真落实党的政策,四川大学抓紧清理积案工作》。

此外,他还采访了茅盾、巴金、秦牧等人,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八访巴金》。




NO.17 司久岳

(图片来自清华大学官网)

# 个人简介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国际传播中心执行主任。2005年,司久岳老师被当时的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希光教授从美国引进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书,帮助清华开创国际新闻硕士专业。李希光老师曾说过,“司久岳老师是他创建清华大学国际新闻传播专业十多年来,聘请的最优秀的新闻学教授,是中国新闻教育界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新闻教育工作者。”

# 任教课程

新闻采访与写作(本科生)、高级新闻采访与写作(研究生)、英语新闻采访与写作(研究生)。

# 研究方向

新闻学、英语新闻采编、高级新闻采编

# 近期论文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内容)

Professor &  Journalist

记者经历

司久岳老师曾任新华社高级记者和驻多个国家的首席记者,任新华社洛杉矶分社首席记者(社长)、新华社华盛顿分社记者、高等记者、新华社国际部英文编辑室副主任、新华社欧美地域新闻编纂室主任、新华社国际部网络新闻编辑室主任、新华社海湾战争报道组组长、新华社伊拉克战地记者组组长。他积极活跃在新闻工作的第一线,曾多次报道奥运会,还做过白宫记者,获中国新闻奖、新华社优秀新闻作品奖、新华社优秀论文奖等。


1988年至1991年,任新华社国际部欧美新闻编辑室编辑;

1992年至1996年,任新华社华盛顿分社记者、主任记者;

1997年至2002年,先任新华社国际部英语新闻编辑室和欧美新闻编辑室副主任、主任,后任新华社国际部发稿中心副主任兼网络新闻编辑室主任、高级记者;

2002年至2005年,任新华社洛杉矶分社首席记者、分社社长。




NO.18 谭天

(图片来自广西艺术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官网)

# 个人简介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高级记者、博士后合作导师、新媒体研究所所长,中国社科院新媒体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暨南大学“卓越导师”“优秀导师”,曾任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电视学研究委员会理事、广东省广播电视学会理事、广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纪录片委员会主任委员。2004年,谭天老师从湛江电视台调到暨南大学任教,在传媒经济、新媒体理论研究多有建树,他提出的新理论新观点在学界和业界都有较大的影响。

# 研究方向

新媒体、传媒经济、广播电视、文化产业、纪录片等。

# 近期论文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内容)

Professor &  Journalist

记者经历

谭天老师有着18年的媒体从业经历,是高级记者。他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长于电视节目策划和传媒运营研发,是全国“百优”广播电视理论人才。


进入高校后,谭天老师并没有完全脱离业界,开始运营个人公众号“谭天论道”(ID:jnunewmedia),并不断迭代更新。目前,“谭天论道”除了开设公众号、微博号之外,还有UC头条大鱼号、头条号、一点号、抖音号、快手号、博客、QQ空间、知乎等账号,形成了一个多终端多界面跨媒介的自媒体矩阵,并开展线上服务[包括付费问答(分答)、网上授课(学术中国)等知识付费服务]+线下服务[主要包括学术讲座、专业咨询和科研合作]。截止2019年底,公众号谭天论道用户数34000,在高校新闻传播类公众号中排名上也取得了较好成绩。




NO.19 陶建杰

(图片来自上海大学官网-摄影郑必朋)

# 个人简介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本科就读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本科、硕士、博士均就读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任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复旦大学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大学媒介与青年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舆情与传播研究实验室研究员、CSSCI核心期刊《国际新闻界》匿名审稿人。

# 研究方向

发展传播、新闻从业者、新媒体与社会发展

# 近期论文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内容)

Professor &  Journalist

记者经历

陶建杰教授曾在《南方都市报》做过两年深度报道记者。2009年7月,进入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工作。2017年7月起,任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

发表作品

《上海新生儿集体死亡事件调查 家长提出五点质疑》

《西班牙烧鞋事件:温州鞋走向国际市场的梦与痛》

《揭密传销系列》

《毒枭刘招华黑白面》

《探访公海赌博》

《浙江车改急刹车》

《跨国药物试验和一个农妇的死亡》

《寻访抗战老兵系列》




NO.20 唐远清

(图片来自向上先生搜狐号)

# 个人简介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新闻学院新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中华传播学会秘书长。唐远清老师硕博期间皆师从郑保卫教授,但研究方向却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因为在成都的一家中医药大学学习过中医,所以科技传播和健康传播也成了他的研究方向之一。

2011年11月至今,任中国传媒大学媒介评议与舆论引导研究中心主任。2009年10月—2011年4月,曾任中国传媒大学舆论研究所副所长。主要学术兼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新闻学组副秘书长,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报刊审读专家组成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 研究方向

新闻学、舆论学、媒介批评与新闻评议、新闻法制学、新媒体、公共关系、传媒策划与竞争

# 近期论文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内容)

Professor &  Journalist

记者经历

1995年9月至1998年9月,唐远清老师先后受聘担任上海《新闻报》《万事通》专刊编辑,《中华工商时报》驻上海记者站站长、华东采编中心主任;兼任《改革月报》“改革风云人物”特邀专栏记者及《企业家》等报刊特约记者。

1998年9月至2006年6月,在北京读书期间,先后任《厂长经理日报》驻京记者,中国新闻年鉴社《新中国传媒50年》大型画册编辑部主任,《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驻天津办事处常务副主任,《出色财智》和《中外公路》杂志策划、执行主编。


由于前期都是在一些行业媒体就职,没有在主流大型媒体全职工作的经历。为了弥补这一缺憾,唐远清老师后来通过了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博后站(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联合培养)的遴选,成为该站的第一位博士后。在站期间,较为全面地调研了第一财经的运作情况。




NO.21 徐笛

(图片来自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官网)

# 个人简介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系副教授,2014年3月博士毕业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任教课程有新闻采访与写作、专业报道、数据分析与信息可视化、数据新闻与可视化、Digital journalism and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 研究方向

新闻生产、新闻创新、新媒体与媒介规制、政治传播、新闻业务

# 近期论文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内容)

Professor &  Journalist

记者经历

徐笛老师曾在《北京青年报》做了三年多时政记者,之后又去《瞭望东方周刊》做了不到一年时政记者,期间获得中国新闻奖、北京新闻奖等荣誉。

发表作品

《考研英语卷被指重题 两年前被换翻译题再现》

《青少年生命意识淡漠 生命教育将进中学课堂》

《<廉政法>草案出台择机列入立法规范》

《北京学生参加志愿服务需监护人同意 不记入档案》




NO.22 徐慨

(图片来自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官网)

# 个人简介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副院长、硕士生导师,紫金传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会副会长。目前在学校开设《口语表达》《电视评论》等课程,2019年,《口语表达》课被毕业生评为“最喜爱的十大课程”。此外,徐慨老师还开设了个人微信公众号“说到用时方恨少”,致力于提高公众的公共表达素养。

# 任教课程

本科生课程:《口语表达》《电视新闻评论》《电视主持与评论》《名栏目进课堂》《口语表达入门》

研究生课程:《口语传播实务》《新闻评论》

# 研究方向

口语传播、新闻评论

Professor &  Journalist

记者经历

1990-1994年,南京日报社《周末》报,记者/编辑。任职期间,发表27万字,计90篇报道,获省、市各项新闻奖8项。1993年发表《大邱庄命案中的禹作敏》,率先披露禹作敏事件真相。


2000-2007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历任《新闻调查》策划、编导,《央视论坛》策划、特约评论员:2000年至2004年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工作期间,策划过《范李之死》《黑哨内幕》《黑哨名单》《慕绥新马向东腐败案》,担任《青基会挪用捐款内幕》《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偷渡揭秘》《蛇头陈文树》《“争议书记”吕日周》《打工子弟学校》等节目的编导。2004年,在《同性恋:回避不如正视》节目中首次正面评价同性恋现象。2006年,参与创办新闻频道晚间黄金时间段新闻直播节目《360》并担任主编。


2007-2009年,新华财经《财富中国》纽约演播室主持人。


2009年起,参与组建央视新闻中心策划部、总值班室、评论员队伍;后担任评论员,为新闻频道、综合频道、中文国际频道提供出镜评论,评论领域侧重于国内事务中的社会民生问题。




NO.23 曾繁旭

(图片来自光明网)

# 个人简介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博士生导师、学院专业硕士项目主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研究委员会副会长。曾为哈佛大学燕京学社(2010-2011)、东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访问学者。2007年起,任教于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2012年8月起,任教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研究方向

政治传播、公共传播

# 近期论文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内容)

Professor &  Journalist

记者经历

2004年开始,曾繁旭老师从刚创刊的《南方人物周刊》的一名记者,逐渐成为一名元老级的资深编辑,期间采写并编辑众多关于中国草根政治、环境保护、社会公益以及创新性商业实践等方面的深度报道,还采访过在伊拉克被解救的中国人质,报道过物理学大师杨振宁,拥有多年的人物报道经历。此外,他也担任过《南方能源观察》专栏作者。




NO.24 张力奋

(图片来自界面新闻)

# 个人简介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莱斯特大学传播学博士,牛津大学、香港大学等校访问学者/客座教授,著有《世纪末的流浪》(合著)《黑白灰》《历史的底稿》《中国领导力》(合编)等。张力奋老师在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便留校任教。他担任辅导员的复旦新闻学院8413班,也是人才济济,光线传媒总裁的王长田、新浪CEO曹国伟、上海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裘新等当今一批大佬级人物,当时都是他的学生。

# 近期论文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内容)

Professor &  Journalist

记者经历

2003年,张力奋老师加盟英国《金融时报》,创办FT中文网,并出任主编。

2008年7月,张力奋老师出任《FT睿杂志》创刊总编辑。之前,他在英国广播公司(BBC)工作10余年,曾任助理电视制作人、国际台中文节目资深制作人,新闻节目制作资深培训师、中文节目新闻时事主编,曾获亚洲新闻奖等国际奖项。

2015年1月,张力奋老师卸任总编辑职务,于12月正式回到母校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全职任教。




NO.25 周庆安

(图片来自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官网)

# 个人简介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公共外交研究室主任。同时兼任Global Media Journal中文版副主编,西南政法大学喜马拉雅研究所副所长,清华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硕士项目副主任,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蓝海国际传播促进会理事,全球传播与非传统安全论坛秘书长,萨尔斯堡“媒体与全球变革论坛”研究员等。

# 研究方向

公关外交理论与实践、国际传播与外交政策、新闻评论

# 近期论文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内容)

Professor &  Journalist

记者经历

2002-2005年,周庆安老师担任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专题部主任。

2009年7月起,担任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参与节目有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东方时空、环球视线、共同关注等。现为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特约评论员,他同时担任《新京报》《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等媒体特约评论员,专栏作者。周庆安老师在各级媒体上发表新闻评论1800余篇。




NO.26 庄永志

(图片来自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官网)

# 个人简介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播电影电视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新闻史学会视听传播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保健协会老年痴呆及相关疾病专业委员会(ADC)委员。

# 研究方向

电视新闻采访和编辑、非虚构写作

# 近期论文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内容)

Professor &  Journalist

记者经历

2003年6月-2009年9月:新闻中心评论部《焦点访谈》栏目任副制片人兼主编;

2009年9月-2014年5月:新闻中心策划部新闻统筹组任制片人。

庄永志老师曾参与策划、制作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揭秘东突恐怖势力》《北京:非典阻击战》《一村二主》《楷模》《新起点》(系列)等节目,参与组织汶川地震、311日本地震和马航失联等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以及、北京奥运会和伦敦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中共成立九十周年、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两届两会、十七大和十八大、神舟系列飞船发射、“中国梦”等重大活动、会议和主题报道,参与发起并推动关爱老年痴呆患者的公益行动“我的父亲母亲”等项目。

庄永志老师多次获新闻中心优秀策划一等奖,个人作品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获中国广播影视协会“百优理论人才”称号、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先进个人和岗位标兵称号、2009年度台先进个人称号等荣誉。



   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参考资料上下滑动阅读

[1]  新闻记者公众号.从记者到学者|白红义:换个角度看“风景”[EB/OL].2015-04-24.https://mp.weixin.qq.com/s/iPQByczlhjotwLnXtCdjng

[2]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师资队伍-曹立新[EB/OL].2016-12-09.https://comm.xmu.edu.cn/2016/1209/c13903a241400/page.htm

[3]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师资队伍-邹振东[EB/OL].2016-12-09.https://comm.xmu.edu.cn/2016/1209/c13903a241326/page.htm

[4]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师资队伍-胡泳

[EB/OL].2020-06-11.http://sjc.pku.edu.cn/TeacherBrowse.aspx?id=43

[5]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师资队伍-彭波

[EB/OL].2020-10-15.http://sjc.pku.edu.cn/TeacherBrowse.aspx?id=200

[6]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师资队伍-周忆军

[EB/OL].2020-10-28.http://sjc.pku.edu.cn/TeacherBrowse.aspx?id=40

[7]  新闻记者公众号.从记者到学者|曹立新:个人的命,时代的运[EB/OL].2015-05-06.https://mp.weixin.qq.com/s/wkC4OzOzAdqrMFNfYBpNKA

[8]  新闻记者公众号.从记者到学者|邓建国:传播学给了我成为“狐狸”的理由[EB/OL].2015-05-19.https://mp.weixin.qq.com/s/m1G7trcqGCnBC8iBGGf-Cw

[9]  全媒派.邓建国:用传播学的榔头敲一切钉子,学界和业界是相辅相成的[EB/OL].2020-10-30.https://xw.qq.com/cmsid/20201030A01O0M00?ADTAG=baidutw

[10]   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高钢[EB/OL].2010-07-31.http://www.ruczzy.com/Html/RenDaMingShi/53.html

[11]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院师资——李希光[EB/OL].2020-11-24.http://www.tsjc.tsinghua.edu.cn/publish/jc/250/2010/20101218213438314114292/20101218213438314114292_.html

[12]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院师资——胡钰[EB/OL].2020-12-01.http://www.tsjc.tsinghua.edu.cn/publish/jc/250/2020/20200708130158960860396/20200708130158960860396_.html

[13]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院师资——柳斌杰

[EB/OL].2020-12-01.http://www.tsjc.tsinghua.edu.cn/publish/jc/250/2017/20170418092055805692185/20170418092055805692185_.html

[14]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院师资——周庆安

[EB/OL].2020-12-01.http://www.tsjc.tsinghua.edu.cn/publish/jc/250/2011/20110418132704512222853/20110418132704512222853_.html

[15]   蚌埠广播电视新周报搜狐号.陆地:记者、学者还是诗人?[EB/OL].2019-10-03.https://www.sohu.com/a/344869230_99944382

[16]   四川新闻网.著名学者欧阳宏生:40年致力于广播电视及传媒理论建构[EB/OL].2020-09-24.http://cd.newssc.org/system/20200924/003005900.html

[17]   四川大学新闻网.邱沛篁:年近杖朝奋斗不止 丹心热血不改初心[EB/OL].2018-11-25.http://news.scu.edu.cn/info/1135/27346.htm

[18]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搜狐号.“校史大讲堂”讲座|邱沛篁教授:一个甲子的川大情缘[EB/OL].2017-11-07.https://www.sohu.com/a/202875742_814130

[19]   北京晨报.中国大学为何培养不出顶尖记者[EB/OL].2012-02-12.http://news.cntv.cn/20120212/117859.shtml

[20]   谭天论道搜狐号.“谭天论道3.0”上线,自媒体矩阵升级[EB/OL].2017-10-27.https://www.sohu.com/a/200739679_716096

[21]   谭天的博客.谭天自媒体矩阵是怎样打造的?[EB/OL].2020-01-14.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a3487701032c47.html

[22]   新闻记者公众号.从记者到学者|唐远清:新闻理想和学术理想是相通的[EB/OL].2015-05-21.https://mp.weixin.qq.com/s/Rx_XpzvdnP0E_8T55OvlMA

[23]   新闻记者公众号.从记者到学者|徐笛:做研究是为了解答做记者时的困惑[EB/OL].2015-05-07.https://mp.weixin.qq.com/s/MmDqB9m_ZknFROTIJM2sgA

[24]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师资团队:庄永志

[EB/OL].2019-04-09.https://jc.nju.edu.cn/b1/76/c17859a176502/page.htm

[25]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师资团队:胡翼青

[EB/OL].2017-01-23.https://jc.nju.edu.cn/b1/77/c17858a176503/page.htm

[26]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师资团队:徐慨

[EB/OL].2017-01-23.https://jc.nju.edu.cn/b1/72/c17858a176498/page.htm

[27]   央视网:徐慨

[EB/OL].2020-12-02.http://www.cctv.com/zhuanti/newsprobe/diaocharen/xigai.html

[28]   《南风窗》社长窦丰昌将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任教[EB/OL].2016-03-01.https://www.jzwcom.com/jzw/ca/13009.html

[29]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职员工:窦锋昌

[EB/OL].2016-06-21.http://www.xwxy.fudan.edu.cn/node2/fdxwxy/n1339/n1340/n1344/n1370/n1371/u1ai113764.html

[30]   FT中文网创始主编张力奋离职

[EB/OL].2015-01-16. http://news.sina.com.cn/m/news/roll/2015-01-16/103931407805.shtml

[31]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职员工:范以锦[EB/OL].2019-03-25.https://xwxy.jnu.edu.cn/2019/0325/c12874a323100/page.psp

[32]   林雄对话范以锦:探讨广东媒体发展转型之路

[EB/OL].2010-07-14.https://xwxy.jnu.edu.cn/2019/0325/c12874a323100/page.psp

[33]   搜狐评论员资料:曹林

[EB/OL].2003-06-11.http://news.sohu.com/51/43/news212024351.shtml

[34]   对话 | 曹林:真正的随遇而安,是努力过后的顺其自然[EB/OL].2019-05-18.https://mp.weixin.qq.com/s/Z0xXqONaJxZ5UPFbl3kSsA

[35]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微信公众号.人大新闻学院举办2020-2021学年研究生业界导师聘任仪式[EB/OL].2020-12-04.https://mp.weixin.qq.com/s/u2anvKX1JxgmY0OLQpDb5g

[36]   暨南研究生搜狐号.范以锦:转身之后,依然是新闻事业执着的追求者[EB/OL].2020-03-13.https://www.sohu.com/a/379940700_659943

[37]   胡钰:一流大学既要看学术水平,还要看贡献水平

[EB/OL].2017-07-06.https://news.tsinghua.edu.cn/info/1100/41429.htm





优衣库的邪门审美“蹂躏”了王源,却击穿了这个虚浮的世界原来新传研究也追热点,国内外热点还有区别!

 乐知传播学  
一群喜欢传播学的孩子愿用学术的慧眼看透花花世界!
 CONTACT US 
合作/投稿请联系LEXI_Communication@163.com



看到这里,还不赶紧关注我吗?(傲娇脸)更多宝藏内容,敬请期待!



- 本文由 乐知传播学 原创发布,未经许可请勿复制转载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