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数据化时代,每个人都可能沦为“工具人”

胯下痛公寓新之助 悟空新之助 2021-05-31

最近看了一部Netflix的纪录片《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这部纪录片采访了谷歌、脸书、推特等知名互联网公司的前员工,探讨了互联网巨头如何利用数据通过各种技术影响甚至定制我们的生活。

用户喜好监测、智能信息推送、个性化广告推荐,所有的应用都在抢占我们的时间,让我们误以为享受、掌控着这一切,但实际上我们正在被掌控。

这部纪录片让我联想到了某些导航软件频繁发生的比烂新闻——百度高德互相打口水仗。

我并不想讨论谁的导航更准确无误,而是想讨论一个问题:要是两桶油公关了这些导航服务商怎么办?

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大约2.6亿辆,绝大部分是汽油车。而汽油的生产开发和销售占据了两桶油大部分的业绩。如果两桶油通过“公关”手段,让汽车导航服务商帮助他们让每辆汽车每年多行驶5%里程(比如原本每年行驶10000公里,那么就让他每年行驶10500公里),那么两桶油的业绩定会提升。

不说每辆车提升5%,就算每辆车提升1公里,那么所有汽车加起来每年就要多行驶2.6亿公里,假设国人百公里油耗是10L(鉴于交通拥堵现状,估计比较难达到),那么每年就多出2600万升汽油消耗,即便假设每升汽油5元(已经打折扣了,实际更贵),那么就是1.3亿元人民币。

如果每辆车每年多行驶100公里,那就是130亿。每年增加100公里很难吗?一点也不难,相当于每天多行驶374米罢了。

而导航服务商要想实现“帮汽车多行驶里程”的目标并不难。只需要在导航的时候故意做点什么(“附加服务”)就行了,比如自驾游的时候就是一个很好机会,毕竟在司机熟悉的道路环境里不容易做手脚啊。

导航服务商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模型可能包含以下要点:如何识别司机所驾驶区域是不是其熟悉的道路环境,如果是熟悉的,那么就放弃“提供附加服务”,如果不是熟悉的道路环境,那么就可以考虑“附加服务”,那么又有一个问题诞生了,“附加服务”的额度要如何把控呢?如果是老司机,是不是要减少额度呢?新手是不是可以加大额度呢?对于豪华汽车车主,注重驾驶体验的客户,是不是就不能提供“附加服务”呢?这些可能都是导航服务商在构建数学模型需要考虑的。

也许,导航服务商还要考虑一个问题,如果因为“附加服务”导致用户抱怨导航失真,要如何对用户的情绪进行公关呢?虽然始作俑者就是是服务商自己去,但是为了防止客户流失,导航服务商也必须做好后续公关准备。

但是,这种利用数据影响生活的方法还算是低级的,充其量是金钱的额外支出。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更恐怖的影响,互联网巨头利用数据深度定制国家发展方向、以及你的人生。

国家发展方向的定制,比如控制选举走向,这对于脸书推特和谷歌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例子比如美国大选,里面就可能涉及互联网巨头对舆论导向的引导。还有就是仇恨渲染、制造分裂。

如果互联网公司不断地向某些被筛选的人推送仇恨主义内容,那么必然会助长仇恨主义;反过来,如果他们想压制仇恨主义扩散,那么也可以向具有仇恨主义倾向的人推送阐述仇恨主义不好的内容,在无形中消除人们的仇恨心理。

一言天堂、一言地狱,控制的阀门几乎完全由互联网巨头所左右。比如:今年的“Black lives 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事件,里面就有不少人通过网络传播仇恨和敌视。还有最近发生的推特删帖封号事件!

个人方面呢?就是通过数据分析,深度定制你所看的内容,最简单的方式是“投其所好”,你喜欢看什么,就给你推荐什么,这一点在抖音、油管、脸书和推特上已经充分展示了。

更厉害的是有的互联网巨头会结合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等知识,挖掘一个人潜在喜欢的东西,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会在你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做无数次小测试,比如用心理测试,如此下去,就可以把一个人分析得明明白白,你的人格也就被数据化了。

他们甚至可以深度定制一个人的人格比如把一个消费保守的人彻底变为一个超前消费主义者,改变一个人非一朝之功可以实现,但是,他们有足够的耐心在无声无息中潜移默化地彻底改变一个人。

最终结果就是:你的所作所为并不是你的真实意愿,而是早已被深度定制过的“命令执行”,人非人,乃是“工具人”。

互联网很擅长利用人类心理的软肋赚钱,比如贪财好色就是典型的人类心理软肋。比如:马老板创办腾讯早期还假装女性和用户聊天,脸书的崛起也是源自于扎克伯格品评女性的恶趣味。

因此,现在的互联网企业不仅需要程序员,可能也需要数学家、心理学家、行为学家社会学家等人参与模型的建立。

在互联网世界,你所看的东西不一定是事实,而是他们想要你了解的“事实”;你所认识的世界也不是真实的世界,而且他们特意为你装扮的世界。

在互联网世界,你说的越多、做的越多,那么留下的数据就越多,数据越多,你就被分析得越透彻,也就越裸露。

在互联网世界,沉默的人代表了高深莫测。

当个人隐私数据化后,那么网络世界的道德和法律就必须得到讨论,个人数据也必须得到保护,而不是宣传什么“中国人不在乎隐私”。

如果不注重个人数据的保护,我们每个人可能都将活在“楚门的世界”,每个人都将沦落为“工具人”。

备注:图片来自网络


往期精彩推荐
  1. 不是逆全球化,是弱**化!
  2. 数字货币与人民币数字化

  3. 东北要振兴,出路在何方?

  4. 房市漫谈之南昌,低调的省会城市

  5. 房市漫谈之福州,房价真的太高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