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台记忆】东台人的回忆--万花筒之老街人物

2017-07-11 东台时空

点击上方"东台时空"免费订阅

 

万花筒之

老街人物



作者:一秋 

欢迎点击收听

  整理房间,竟翻出了儿时玩过的玩具——万花筒。记得小时候用一只眼瞄着,手里慢慢地转动着就可以看到万花筒里不断变换的美妙图案。据说一旦某个图案消失了,要转动几个世纪才能出现同样的组合,因此每一瞬都值得欣赏,每一秒都值得珍惜!  小时候的家,在万花筒五彩缤纷的世界里苏醒了。那时候东台有许多巷子,却只有一条街,我家就是为数不多住在街上的,门牌号码是人民路五十五号。


  也正是因了街上的缘故,门口相当热潮,做各色营生的人都有。

  早前家里开钱庄的老周修钢笔,一个木头夹子的盒子,就养活自己了。老周的眼睛有点斜视但手艺好,活儿很多。他经常自嘲:别一支钢笔的是小学生,别两支的是中学生,别三支的是大学生。别N支的就是老周我了。老周闲下来的时候最大的爱好就是用小剪子修剪他的鼻毛,他认为鼻毛过长会影响他的财运。



  老周的摊子是放在我家过道东侧的茶食店门口,戳花奶奶的摊子就放在过道的西侧布店了。她儿子善丹青,给她画些花鸟鱼虫的花样子,卖给大姑娘小媳妇做枕套、帐檐。戳花不同于别的刺锈,花绷子撑起来,像小鸡啄米一样上下戳动布面,针要扎到底,针不要离开布面,针脚要均匀,要细密,绣好了再用剪子把正面的线头剪断,剪平整,看上去绒擞擞的,洗了也不掉色,我妈妈手巧,家里的白色枕套绣了鸳鸯戏水,帐檐绣的花开富贵。



  家门口正中摆的就是周爹的洋机了。周爹用洋机笃布鞋帮子,人送外号周大师。那时人人穿布鞋,生意自然好得不得了,我大妈请了拜师酒,跟他后面学,结果不够灵巧,在笃到鞋面u字形的拐弯处怎么弄都不上圆,而我妈通过偷学,滚起口来收放自如,倒是靠这门手艺养活了两个娃,现在七十多了,还帮人家做鞋子的笃些小孩子端午穿的虎头鞋,中秋的兔儿鞋,我儿子小时候穿过,可痛呢!等我做了奶奶,太婆又有得忙了。

  小时候的夏天除了蒲扇连电风扇都没有。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大人们就带着孩子串门耍子。

  修钢笔的老周家是那种庭院深深的大户人家,到了晚上,老周就坐在梧桐树下咿咿呀呀地拉京胡,贤惠有点结巴的师娘在旁边帮他打扇子。老周的京胡拉得很崭的,在西十字街的文化宫演出的《沙家浜》,就是他儿子在台上唱,他在幕后拉京胡。他儿子唱功一般,但谈容是绝对的。



  戳花奶奶家是那种带走马廊檐的老房子。她儿子仲老师站在书桌前用毛笔点点戳戳窗外的荷就跃然纸上了。

  我最喜欢去的是周大师家的茅草屋。那是童话世界里蓝精灵住的地方。屋顶长满瓦花,野蜂和彩蝶飞个不停。前院用竹篱笆围着,中间只留一个走的道,两边长满各色开得热烈的太阳花和怒放的向日葵。堂屋里是烂泥地,哪怕是炎炎的中午都凉荫荫的。后院是长蔬菜瓜果的,要浇粪才会长得壮。有开黄花的饭瓜、一串串淡紫花的扁豆、被虫儿唼过的漫心菜……



  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怀旧的宅院,唯有把有些事物保存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漫漫人生路,那些伤而不悲的千千阙歌陪我们走过一程又一程……

你会喜欢

东台人的回忆--野篙花

东台人的回忆--古街之遐想


东台时空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最新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