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劉耀中|難忘的德爾默施瓦茨

劉耀中 新大陸詩刊 2022-08-08

點擊上方藍字 關注新大陸詩刊       

Delmore Schwartz,1913-1966



◇原文刊登於《新大陸》詩刊 2005年4月87期



劉耀中,美藉華裔學者,水源工程師,文化評論家。1934年生於廣東省中山。畢業於南加州大學土木工程系。1983年以來撰寫了大量哲學、宗教、文學、藝術等方面的評論,在美國、香港、臺灣和大陸發表,並在大陸出版了《榮格、弗洛伊德與藝術》、《新生代的視野:一位美藉華人談西方文化》、《詩人與哲人》等書。




難忘的德爾默施瓦茨



劉耀中


 施瓦茨Delmore Schwartz是打進美國詩壇的第一位猶太裔重要詩人,在龐德和艾略特支配的現代詩天下之內,並非易事。他生於紐約布魯克林有羅馬尼亞背景的猶太卜滋華移民家庭,也死於該區。他長大後所寫的帶有豐富自傳式的故事,因其對文化的異化和探求同一性的抒情描述而著稱。施氏祖父約瑟夫曾當過侍者賣冰淋和蘇打水,父親哈利少時曾在紐約街頭賣報紙、炸雞肝和熟栗子等小食,也兼賣非法的彩票來幫補家用,但成年時長得既瀟灑復機敏,以地產經紀人為業發了財。1909年卅歲時娶得了一個漂亮的廿二歲而富有婦女解放思想的妻子,她給哈利生了兩個天真活潑的兒子。德爾默是哈利特別溺愛的長子,也是母親的小心肝。可是哈利是個到處拈花惹草、夜半不歸的男人,妻子遂把德爾默收藏起來作為牽制丈夫的抵押條件,哈利曾一度說要付款七萬五千元將德爾默贖回,好像要從妻子處將他買斷。


 很不幸的,哈利受不了妻子的責備,於1922年逃之夭夭到芝加哥,一去不返。德爾默後來(1939)寫的第一卷故事責任在睡夢中開始》,記錄了他內心的悲痛,猶太人家庭的父母非常注重口才和閱讀,德爾默受了不和雙親雙重自我的壓力損害。他的另一故事《世事原是上場婚禮》,自1948年來解除自己的遭遇給父母調和,可說是個孝順兒子。他聰明而更喜追求知識,在高程度的私立中學時就能閱讀史賓格拉的名著《西方的沒落》、柏拉圖、尼采、哥德等,但是他只注意課外書,除了超常人的閱讀外,科科都不合格,有一天到一個猶太人牧師處聽學認識了異化與象徵的連繫,猶太人雖然口若懸河,但個個都像販賣皮鞋的售貨員,在某一本書裡拾到兩句話“You’re a Jew! You’re a Jew!”的打擊下,小德爾默在房子裡哭了一大場,一個同情他的校醫勸他退出該私立學校,入了公立學校給他機會進入更大的空間活動園地報,發表他頗為出色的現代詩。不久他的父親哈利在芝城發了大財重婚,對德爾默的作品很感高興並鼓勵地寄了很多錢給他,不過哈利總認為兒子的作品過於悲觀。他們通信,而哈利給他的有錢父親形象,只在美國黃金夢之中才找到。哈利死於1928年,次年美國經濟不景,留下的股票,差不多完全成為廢紙。


 施瓦茨進過好幾間大學,曾上過著名英語大師日裔早川博士的課(早川後來被選為加州共和黨的上議員),但施氏講藍波、談喬埃斯,老掛現代主義的牌子,給保守的早川很壞的印象。他畢業於紐約大學,後入哈佛唸哲學,此舉使他的詩如虎添翼,加上他本來就是一個出色的健談者,有關哲學社會理論或流行文化的問題,他可以滔滔不絕地談五六個小時,使聽眾聽而不厭。施氏熟讀斯賓尼沙、柏拉圖、懷特黑德及在哈佛時曾聽過不少名人講學,包活羅斯福總統、榮格等,並在紐約認識過霍克(Sidney Hook)及其他支持猶太人馬克思革命家托洛斯基人物(那時很多猶太青年支持托氏和反斯太林),施氏基本上是反對馬克思教條主義的,他沉溺在佛洛依德的學說,也是個浪漫主義者,要把精神分析凌駕在馬克思主義之上,他厭惡自己是在社會中被歧視的猶太人,因之不願作也討厭所有猶太人。


 施瓦茨曾任《黨派評論》、《新共和》與《新詩選》編輯,他的文學評論明晰敏銳,先後在哈佛、普林斯頓、肯康等六所高等學院任教,認識和結交的朋友如自白派的貝里曼和洛厄爾等。貝氏認為施氏是受到最低與最不公平評價的二十世紀詩人;名詩評家豪維說施氏才是美國土產的奧登;小說家貝婁把施氏的墮落寫在他的小說《洪堡禮物》而獲得1976年諾貝爾文學獎;1963年,當甘迺迪總統發函邀請他到白宮宴會,施氏因搬家未收到信函而喪失了機會!


 施氏的工作目標過高,對自己作品的質量並不滿意,所發表的作品不多,加上上述的有《謝南多亞》1941、《創世紀第一部》1943、《成功的愛情及其他故事》1961及《新詩選1938-1958》1959。1960年,施氏得到紀念瑞士心理學泰斗榮格的博林根美國詩人獎,是得到該獎項的最年輕詩人,名動於世。


 他24歲時出版了一鳴驚人的詩集《責任在睡夢中開始》獲得很高的評價(來自龐德、艾略特、威廉斯、蘭塞姆)。渥特認為他是繼艾略特後真正的創作,筆者認為他是對西方文明的致命挑戰,內有兩首值得注意的詩:〈在柏拉圖的洞穴內赤裸在床上躺著〉、〈跟著我一道走的笨重的熊〉。根據柏拉圖的洞穴比喻,人類感知力的侷限性如同一個人坐在洞穴裡,他所見到的世界是反映在洞穴牆上的影子。施氏曾記得懷特的名言“全部西方文明只在柏拉圖的附言之內”,施氏並指出這個文明實是一隻笨重的熊,可是笨熊也有其可愛之處。


 施氏兩度結婚,由於他的不善理財,帶來生活上的麻煩。第一任妻子是猶太裔人,性格固執而相處不佳只好分手。第二任是一位畢業自米爾斯貴族女子大學的金髮女子,由於她的要求太高,猶太文化出身的施受不了,最後也分手。從此他變成一個懷疑者,特別討厭同性戀者,誰也不相信,酗酒、焦慮而缺乏耐性。


 施氏追求的純潔目標很高,是因為他出自不正常的猶太家庭,文化和拜金與抑制的摩尼善惡鬥爭的單向歧視社會,主要原因是他患有精神病。崇拜佛洛依德和黑格爾哲學,未有深入較為圓滿的榮格分析,不然或能給他一些治療機會。從四十年代後期起常進出於精神病院,他擁有卓越的學識及佛教知識,醫生也不願醫他,被妄想狂所苦,以至無緣無故斥責人,酗酒而至不可自拔。六十年代停止教授工作後嚴肅寫作。1961年夏天在南加馬里寶海灘與一個UCLA紅髮女生談戀愛,但因年老、床頭金盡壯士無顏,破壞了公寓內的東西和玻璃窗而被捕關進瘋人院。施氏最後死在一家簡陋的小旅館裡,他一生對時間和色情狂、精神世界、外部永恆等主題,孜孜不停地求索,卻在取得些微進展時中斷,永遠看不到猶太人在今天文壇上卓越的成就。




 相 關 閱 讀

劉耀中|閒談諾貝爾獎詩人布羅斯基
劉耀中|美與死──閒談女詩人米萊
劉耀中|當代西方文學理論介紹
劉耀中|他們的詩不會死亡


    

 近期回顧


書訊|陳銘華詩集《重返地球》
張舒敏|詩意的棲居 · 無奈的追尋 ——希尼的〈土地〉賞析
明迪|北美中文詩刊與網站掃描
向明|現代版的癡情詩
秦松| 詩的感性與文化知性隨想
張積文|世紀之交中國詩教論戰的回顧


  

主編 / 陳銘華   
 編委 / 陳銘華 遠方 達文顧問 / 非馬 鄭愁予 葉維廉 張錯 羅青公眾號編輯 / 蘇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