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巡礼丨情感地理学:空间情感研究的缘起
前几期推送中,针对Cultural Geographies和Social & Cultural Geography两本主要收录社会文化地理类论文的杂志自创刊以来最高被引论文,小号进行了整理和小结,并邀请了知名青年文化地理学者钱俊希副教授就这两本代表性期刊高被引文章所代表的文化地理领域研究的趋势进行了评议。接下来,小号就会陆续(但考虑到精力可能会间断地)对这些高被引文献进行推送。
在评议中,钱教授提到“文化地理学科对于身体、具身性、情感、情绪以及日常生活节奏的研究,也在高引论文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我们在梳理中也发现有关空间的情感研究的情感地理学确实在文化地理学高被引文献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本期推送先就Social & Cultural Geography创刊以来被引最高的一篇文章“Embodying emotion sensing space: introducing emotional geographies”进行引介,该文作者是来自加拿大女王大学的Joyce Davidson和Christine Milligan,发表于2004年,截止目前该文被引量为425次。该文主要介绍了情感地理学的缘起和核心议题。下面是该文的核心内容:
1
情感地理研究的缘起
近年来,地理学对于情感(emotion)的关注激增,书籍的出版和文章的刊印也使情感变得更加可视化,当前情感地理的成果主要基于此前地理学研究和以身体为研究尺度的相关研究。
身体是情感体验和表达的场所,是最直接、最亲密的地理感知空间,具身理论支撑了人们对身体与情感的研究。从睡梦中的恐惧到运动中的紧张,人体发出的最基础的休息、运动、进食、工作等活动都离不开感觉(feeling),这些感觉有可能是恐惧、是焦虑、是欣喜、或是疑惑。承认身体的情感特性使人们意识到,探索“人体如何感知”或“如何通过身体进行感知”的必要性,例如最早的关于情感的研究是McDowell, Court (1994) 和Rose (1995)对女性怀孕体验的大量描写,以及其他人对“过度”情绪化的感受。
情感具有互动性和能动性。人体所感知到的情感会与外部环境发生互动,如萧瑟的秋风使人沮丧而开阔的天空使人振奋一般,人的情绪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交互的而不是单向、被动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乐观主义者凭借积极的态度能够提高他们感知环境的质量,而消极主义者则与之相反。一个人对于未来的预测或是对未知空间的感知(sense)也会受当前的情感状态所干预,不断地被人体的感觉(feel)所塑造。例如对恐惧症和妄想症的地理研究表明,空间充满了复杂、矛盾的情感投射,这种感觉往往挑战了身体的舒适边界,导致难以忍受的痛苦。因此我们可以说,人对环境的感知,即情感具有互动性和能动性。
2
情感与空间
情感只有在特定空间中才是“可感知”的(sensible),同样,地方必须被感觉(feel)才具有意义。进而,只有通过人与地的互动才能产生有意义的空间感。通过探索不同的空间感,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生活的情感动态空间。因此,地理学研究逐渐认识到情感在一系列空间尺度中的重要性。情感可以将人对地理环境的心理和物理体验相连接。
例如,巴特勒(Butler)和 帕尔(Parr)的作品《身心空间》(1999),将研究尺度置于患有疾病、损伤或残疾的身体,乔伊纳(Chouinard,1999a),戴克(Dyck,1999)和莫斯(Moss,1999)梳理了身体和情感在各种体验中的动态联系。身体上患有疾病或残疾的人,其精神上可能伴随着压力和抑郁等情绪。他们的身体与有限的社会空间或环境进行协商和斗争,这导致了他们情感上的高低起伏。在某些情况下,情感上的痛苦,挫折与耻辱可能会成为激进主义的诱因。
虽然脱离身体,情感会显得不那么明显,在家庭、社区、城市等空间的研究中也不那么集中,但情感仍然扮演重要的角色。该文献首先梳理了地理学在不同空间尺度对情感研究的相关文献和案例。其次,情感是地理学理解人-地关系的一种手段,但对情感的解释常常是隐性的,作者认为可以更明确地探讨情感的空间性。
3
不同尺度空间的情感化
a)家庭尺度
家庭当中,护工得到了人们的关注,护理工作包括了情感劳动与体力劳动,他们的工作场所介于公共社会空间和私人家庭空间之间,能够揭示护工在身份上的多重含义。一些关于家庭空间的地理研究则聚焦于性别化的情感,家务劳动当中经历的紧张和暴力,家庭休闲习惯,家庭饮食的乐趣与不满等。
b)社会尺度
此类研究主要基于种族、阶级等不同的社会群体。近期的研究当中人们还关注到了同性恋群体,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同性恋游行”(gay-pride parades),这种公开的游行活动或许能使其在情感层面构建身份认同。
巴特勒(Butler,1999),强调了主体性和情感认同的复杂性,一个人不可能完全属于某一个群体,并探讨了基于性别或某项能力被群体所边缘化的情感影响。瓦伦丁(Valentine,2003)和斯凯尔顿(Skelton,2003)在聋哑人群体当中也做了相关研究。此外,社会生活中的许多其他地理空间仍有待探索,如艺术空间,虚拟空间以及政治空间等等。
c)制度尺度
在进一步的空间转移当中,该研究将制度化的情感空间也作为一个探讨对象,例如学校、工作场所、监狱、收容所等,这些空间揭示了情感与地方紧密相连。这些研究表明了,即使情感体验不受空间制度影响,至少人们的情感表达受制于空间制度。面对制约,人们以沉默或抵抗作为回应,这将使人们在情感上重塑他所体验的空间。
d)城市尺度
谈到城市社会生活的情感化,地理学家们长期以来致力于揭示城市生活的乐趣与痛苦。纽曼(Newman,1972)的早期著作“防御空间”和科尔曼(Coleman,1985)关于城市物质形态与“社会疾病”的研究,通过实证分析,说明了恐惧对流动性的限制。一些学者则专注于探索如何突破情感对空间流动的限制。关于城市生活的其他方面,还考虑了情感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此外,被城市所排斥的“他者”,能够从情感的参与当中受益。
e)乡村尺度
大量的乡村研究挑战了“乡村休闲”和“城市压力”的刻板印象,乡村空间大多被描述为艰苦的,被边缘化的。非遗旅游的研究也强调了不论是从国家还是旅游产业都致力于将乡村刻画为异域的、浪漫的、神秘的,以吸引当代旅游者,而这种有意为之的描述将会加剧乡村的边缘化。同时乡村文化的商品化也会产生冲突,使乡村居民作为边缘群体和“他者”的观念被永久化。
f)国家尺度
在思考“国家”这个概念时,常常需要考虑身份和民族情感构成,国籍和国家地位与我们的民族情感密不可分。符号、图像和音乐一直被用作激发民族自豪感的手段,例如在足球赛场上飞扬的国旗、回响的国歌,总是能激发人们的民族情感。在全球化的时代,日益分裂和流散的群体正在通过寻找与其同源的群体来重获自我意识,如非洲裔美国人,爱尔兰裔美国人等等。
【推文作者:油炸布丁】
【校对:高教村邓肯】
【编辑:阿茹】
阅读英文原文,敬请阅读(也欢迎加入交流群获得相关资料):
Joyce Davidson & Christine Milligan (2004) Embodying emotion sensing space: introducing emotional geographies, Social & Cultural Geography, 5:4, 523-532, DOI: 10.1080/1464936042000317677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