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次,一次好几百,图啥子?
《沙发上的心理学》是一本非常好的给大众科普心理咨询的书籍。(目前你可以在微信读书上找到这本书。)
它是一个不完美但很生动的心理治疗小品,结合漫画故事,用通俗的语言讲述了心理治疗过程中一些关键的过程。这过程中还展示了一部分咨询师工作的思路以及专业视角。非常推荐。
这本书我最喜欢的地方是标记了咨询工作的次数。相比《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8次就好,这本书的次数更接近真实的咨询。“8次的咨询就能好”,让很多真正接受咨询的来访者们理解自己和咨询产生了一部分原本没有必要的阻碍。
很多人以为心理咨询只是提供一些关于自己问题的见解,或者来访者就躺在咨询师的沙发上等着咨询师提供灵丹妙药来解决自己的人生难题。如果真的是这样,咨询师们早就封神,成为人生赢家了。
事实上,心理咨询绝大部分是来访者在关系中的刻意练习。咨询师大多时候是在沉默的倾听。过度寻求他人对于自己人生问题的解释权,本质上还是在依赖他人,而放弃自己赋予自己生命—情绪,行为意义的权利与责任。这很可能是当事人觉得生命没有意义,痛苦无法承受的核心原因。
没有长期身体力行,所有的改变,通常只是改变的假象。就像是老师走了,自己又不会了。
即便是这个症状消失,还会病根会通过另外一个症状呈现出来。比如,一些行为治疗会使用惩罚厌恶疗法来消除来访者的问题行为,但有可能来访者的症状看似消除,却转移成为来访者其他严重的身心问题。而心理咨询师通常也会很警惕于那种有过快效果的疗法。太快地让一个人面对或者解决自己的问题,就好像是让一个很虚弱的人突然吃各种大补的食物,身体会承受不了。
而比较短程的心理咨询,比如,短程的认知行为治疗也至少需要12-20次。因为这样一个周期中,来访者可能会经历一次从症状的反复,并从中进一步学习面对挫折的积极经验。即便是这种情况下,这样往往需要来访者非常愿意配合完成家庭作业,大量的技能练习,并且积极讨论。认知行为治疗,针对的层面比较在意识的层面,对于大众来说相对友好,但如果来访者的积极性不高,或者心理的理解能力不够强,或者外界条件不允许,工作的效果很容易反复。
而深入的自我探索,至少是以年为单位,比如半年,一年。文献研究说一周一次,人格的改变通常要两到三年。国内的心理咨询的均价是300-600,三年下来大概是4-10万元(当然,这听起来很奢侈。)但相比,因为忽略心理因素,性格问题导致婚姻,孩子成长各种出问题,规避因为心理原因而导致的人生风险,这个是一笔很划算的买卖。就个人、同行以及督导的实际经验来讲,40-50个小节,一个人的性格会有一个成熟的稳定的小小的改变。
6-8次的咨询中,来访者之所以感受到好,是初步有了情绪上和认知上的一个小小的获益。
情绪会有初步的缓解,是因为接触到咨询师可以说出内心压抑的想法,得到一部分释放。一开始接触心理咨询带来的新的视角,也会在短期内获得新鲜感和希望的注入。但要知道,大部分的关系的开始大概都是如此。
此时,咨询师对于来访者信息的收集形成的概念,对于来访者的了解和理解本身其实还非常粗浅的。你在市面上听到的那种,“你之所以XX,就是因为你原生家庭什么样的原因”,这种暴力分析和解释太过于粗浅。咨询师实际上和来访者的工作过程中会不断地确认,调整,细化的过程。每个人有他相似的问题的来源,但也有其独特的应对资源和方式。
并且,仅仅是短短的6-8次,初步的稳定,但并没有太多机会让来访者通过练习发展出稳定的新的应对生活挑战的方式。就像是下图的成长曲线中的第一个波峰。
改变的过程需要来访者逐渐了解到自己在咨询中的掌握着主动权和改变的信心。长程的心理咨询更加给了来访者掌握改变节奏的主动权。这也是咨询师需要重点工作的地方。和来访者充分讨论对于咨询关系的节奏和进程。用各种方式保证来访者在条路上的感受能够被充分的容纳,呈现和反馈。这样来访者才有可能寻找到一条非常适合自己的方式,才有可能在改变的路上走得更远更顺利。
作为一个来访者,改变自己意味着你需要经历一个重新审视和体验自己的人生的过程。这里反思的内容不仅仅包含你当下现实生活中正在面对的问题。更包含了你早年的成长经验。因为根据人的心理发展过程,早期的成长经验会成为日后你和他人互动的底层模板。他们往往在你的意识之外,从方方面面影响你的生活。心理学荣格把这部分你未曾意识到的潜意识称之为命运。
探索这个过程往往并不愉悦,很多早期被你压抑的经历,感受和想法,会随着这个过程逐渐浮现出来。你可能会需要暂时放下自己的防御方式,重新体验过去的痛苦,并且学习用新的方式去应对它。其中,有些想法甚至会让人觉得震惊的,比如,“我这么不愿意花时间和她聊天,却死命努力地挣钱给她花,并不是真正地爱她。实际上,我在用看起来为别人好的方式,去恨她,忽略她的感受。最核心的原因是我是我恨我的父母没有办法给给到我足够的爱。我在用给予的方式乞求爱,而不是允许我自己在关系里接受爱。”
在这过程中,你会体验种种情绪,包括强烈的羞耻,恐惧,无助,愤怒,无力。还有不时会发现,“原来上一个阶段的我是这么无知”的体验。在一次次和咨询师讨论你的幻想的过程中,咨询师会给予他的在场,倾听,对于你的感受的肯定和确认,哪怕你自己觉得自己不能承受的情绪,都可以和他讨论。
你可能会体验到一种“幻想温柔地破灭的体验。”
你逐渐会知道,就算过去有很美好的部分。你已经成长,不会想要再回到过去,你有能力去创造新的生活。
从心理咨询师的角度来说,有一些来访者会过早结束咨询。一方面有可能他们是真的不需要,另一方面他们可能是在改变过程中无法体验到持续的成长,或者是对于自己和关系失望而带着情绪直接离开关系。
也有一些来访者,其实是因为害怕长期的咨询给自己带来真正的改变反而让自己原来的生活失去了平衡。
过去的经验定义了我们,也限定了我们在当下生活的自由度。特别是人有的时候会使用痛苦来定义自己的身份,来获取关系中的价值感,自我的认同感,比如祥林嫂。如果让他们离开自己的痛苦,他们反而会感到空虚不安,担心恐惧。那种着急要结束咨询关系而无法好好告别的来访,有可能是在回避更深层次的情绪。
但打破平衡确实是改变的第一步。咨询师在一开始肯定改变的艰难,在关键的时候给够来访者支持,并说明咨询过程可能会产生的挑战会能够帮助来访者获得更多的信心。就像是锻炼身体本身,就需要一些比较痛苦的过程。
如果能够更加建设性地看待这个失望和恐惧,则有可能为自己和关系带来新的空间和可能性。
而真正的改变和分离,是你经过百锻千锤之后,回头看去,原来发现自己已经走了这么远的路。在一开始面对咨询的结束,你可能会不舍,但抱着不确定的心,你无意间发现自己已经有了独自面对种种挑战的能力。这个时候和你的咨询师好好做好回顾,分享遗憾与告别,你们共同的经历的这些感受和体验,会帮助你找到独特的自己,成为你人生路上的珍贵宝藏。
在未来的生活某个时刻,你或许想起一些人,但你是会带着感动的笑和泪,继续往前。
更多阅读:
2021-10-15
2021-11-11
2021-02-09
2020-10-04
2020-07-26
2020-05-26
2020-05-25
2020-03-04
2019-12-14
作者介绍
Robin 罗彬彬
时空艺术心理主创,
二级心理咨询师,
团体心理咨询师俱乐部会员
曾经的建筑设计师、创业者、人际动力、表达性艺术、人本存在主义取向团体带领者,结合多元文化背景,从自身出发,理解人与人际、家庭、社会、文化的关系。寻找每个人诗意栖居的方式,帮助每个人幸福生活。
个体咨询小时数500+,团体带领小时数500+(包含心理咨询团体,企业、学校的艺术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团体沙龙,专业心理学读书会等),宝藏之旅项目(线上自我探索训练营)
团体相关文章写作与翻译字数 20w+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