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设计一节好课?从特级教师说的3个“让”开始打磨!

许兴华文摘 许兴华数学 2022-07-17


【编者按】


“设计一节好课”只有短短六个字,但要真正做到却并非一朝一夕间就能达成。如何设计“好课”?怎样的设计才算是“好课”?“好课”到底有什么标准?编者想,答案也许无从说起,可我们每一位教育者却一直孜孜以求。本文从三个方面简要概述了特级教师董一菲的观点:教语文,浅则深之,短文长教,课堂别致而富有弹性。

让课堂充实而丰美


课堂的容量既是课堂的“数”,又是课堂的“值”。课堂的容量既是对教师阅读视野和课程开发能力的考量,也是教师之于课堂效率的担当和责任。
适量、适度、分寸感是技术,更是艺术,也是工巧。
语文课堂要有充实而丰饶的美丽。课堂的导入看似是最可以“虚化”的环节,实则教者理应化虚为实,使课堂饱满充实,使教学丰饶。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很多学生都熟悉。用俄罗斯诗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节选)导入: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对比是一切文学艺术的不二法门,对比可以产生张力,张力就是魅力。
普希金是俄罗斯诗歌的太阳,俄罗斯诗歌之文。他对于专制黑暗的沙皇时代,对于自己生命里的坎坷苦难的认识,是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来表达的,具有冲击力,热烈奔放,排山倒海,有一种无拘无束的阳刚之美。
对于普希金的诗,虽然跨越了时空、跨越了国度,甚至跨越了个性心理,学生仍可以读过便懂。
其实,读诗重要的不是读懂,而是读出其中的美,读出妙处和风格。用普希金的诗导入,巧妙地解决东西文化的对比这个大的问题,引领学生完成对东西文化不同的审美的思考。
这个命题太大,太抽象,因此要落实、要具体化,用两首诗进行对比,可以化繁为简。
在导入这个环节,貌似“先言他物”,旨在“引起所咏之辞”,学生在简单的“读读”“说说”中,金针度人,完成与中外文学作品的初相识。
语文课的导入环节不可小视,不可虚掷,一定要运斤成风,为学生打开一扇窗,让他们看到更远、更深、更经典的文学风景。
普希金的这首小诗看似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没有太大的关联,而正是这种巨大的反差,才使学生思接千载,联想想象,对比归纳,思维之训练亦可借此润物无声地展开。
陆游《卜算子·咏梅》的含蓄隽永、温柔敦厚、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不道破一字的中国美,在对比中尽可彰显,可谓力劲饱满。

在细微处追求充实丰美,不独是课堂教学的导入,在课堂的结尾处也要留意、留心、留神,不可草草收兵,而应余韵徐歇。
古人讲写文章应“凤头猪肚豹尾”,好的课堂设计也应如此。凤头,饱满充实丰饶美丽。豹尾,斑端而有力,力透纸背,穿越文本,穿越、打通、圆融语言、文化、思维与审美。
这节课的结尾也遵循这一课堂教学设计原则,用英国现代派诗人艾略特的《荒原》中的一首小诗《四月》,再次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进行对比。
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大家熟悉的,抒情方式是直接的,而艾略特是大家陌生的诗人。尤其是他的《荒原》,用象征的手法,不免朦胧晦涩,其实,这里又有一个阶梯的问题。
一节真正的好课不是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而是留有余地保有空白,把学生的目光、心灵、思维引向更大的境界,更远的远方。
四月最残忍/从死了的土地滋生丁香/混杂着回忆和欲望/让春雨挑动着呆钝的根/冬天保我们温暖/把大地埋在忘怀的雪里/使干了的球茎得一点点生命
艾略特完成的是一种颠覆,他颠覆了春天和丁香的意象。他否定了人们已有的认知,他反传统,他对美丽的世界大声说“不”。
我想让学生们知道,这个世界不仅有“不变”,还有“变”, 这个世界不仅有经典,还要有创新。我们这个民族把梅花当作美与坚贞的信仰,而世界这么大,并不是所有的族群都有这样的文化认知。
梅花不仅是陆游的,“何方化作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更是我们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对美与善的信念。
课堂的充实而丰美,还体现在课堂设计的“层”与“叠”,层层叠叠、层层不息、叠叠有致。
比如,对起句“驿外断桥边”的解读,对整首词意象的揣摩,借助这样的板书体会意象的叠加,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古典诗词的一个又一个密码。
香    驿    桥泥尘    梅    黄昏群芳    春    风雨
再如,对“驿外”这个方位名词“外”的深入理解,对“雨”与“雪”的体会等,让学生读出诗词中词语的细微差别,感受字字当行、字字入微的意趣。把诗读深读厚,让一首小令在文学中丰富、丰盈、丰满。
此外涉猎“花月”虚实、陆游其他的咏梅诗以及陆游的爱国情怀,“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是陆游一生的写照。
让学生在一首咏物诗里读出词人,读出他的人格、他的生命、他的力量与坚守,他的坚贞和深情的爱情,他的至情至性,他对国家的忠诚、至死不渝的无悔。
诗如其人。在旁征博引中与学生漫步低徊于诗人精神的天宇、民族辽远的文化疆界,充实丰美于课堂的每一处眺望和每一次凝视。


让课堂活色深情


好的课堂应该是活的,活跃活泼,灵活有生命,还应该是有色彩的,五光十色,状难写之物如在目前。

好的语文教师应该绘声绘色,将抽象无声的文字激活,让语文释放生机勃勃的生命气息,让语文课充满声音之美、色彩之美,有3D 电影犹不能及的效果。
“活色”并不是追求表面或形式上的五光十色和光怪陆离。一节有深度厚重、充实丰美的语文课,不仅是因为某种教育理念和思想之深刻,更多的时候是缘于深情,深情蕴于文本,蕴于每一个汉字,蕴于教者对母语对文本的知深爱切。

师: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是这样开头的——“驿外断桥边”,有什么特点?我们先看看苏轼是如何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开头的那句话的。他说:“明月几时有?”


生:“明月几时有?”是问句开头。


师:苏轼用问句开头,非常霸气,这是在问天,奔放、豪迈、潇洒。生活在北宋的苏轼,大胆乐观,写得漂亮。“明月几时有?”


师:柳永的词《雨霖铃》的开头又不太一样,他说“寒蝉凄切”,在这里你听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了蝉在叫。


师:声音?对,先声夺人的声音,柳永不问天,不问月,他听蝉的叫声。蝉声承载所有的悲秋和离愁。柳永作为慢词的作者,作为写情的高手,他听到了秋天大自然别致细微的声音,“寒蝉凄切”。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是如何写这开头第一句的呢?


生:“驿外断桥边”。


师:哪位同学能翻译这句诗?


生:驿站旅馆外面断桥的旁边。


师:古汉语的字词掌握得真好。“驿”是“驿站”,即“旅舍”“旅馆”,这既是地点,又是环境。


这是这节课的一个教学环节,师生对话共同完成对《卜算子·咏梅》起句的赏鉴、联想、想象。
从东坡对天上金黄圆月的追问,到柳三变对大地凄切的微弱的蝉声的倾听,“明月”“蝉声”有色有声,这些最中国的元素、最中国的符号活色生香,成为一粒种子,总有一天会在学生的心田上生根发芽。
“驿外断桥边”这种不动声色的名词并列,能催生思想与情感的核裂变。
语文,是要在描摹语言、句式、句序、炼字的基础之上,透过语言,直抵情感与思维、审美与文化,美在形式、美在深情。
在我们引领学生用心灵感受汉字的温暖的时候,苏子的旷达、柳永的不羁、陆游的孤傲,凸显定影,语文课变得生动鲜活起来。深情是一种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就没有好的语文课。
语文教师必须是善讲之人,语文课教师要有出色的“讲功”:
“黄昏”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又一个密码。只有我们这样一个农耕民族,才会在黄昏时刻涌起无尽的惆怅,“日之夕矣,牛羊下括” (《诗经》) , 最动情的时刻、最惆怅的时刻、最忧愁的时刻就是黄昏,“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讲课其实就在于一个“讲”字,课堂教学中适当的“讲”与“师生对话”,可以交替出现。
“讲”要有形象感,要“活色”。“黄昏”是一个时间名词,是一个极抽象的概念,教师要善于倾听,在学生回答“黄昏是愁苦的感觉”的时候,教师要适时升华,把中国的“黄昏”意象,从最早的《诗经》里拈出来,把“黄昏”的民族心理表达出来,要凝练,要有一份情感在。
“讲”是升华,有时语文课堂要规避师生之间的低层次对话,教师要勇于通过“讲”将话题升华深化,使课堂既有思想的深度,更富有一种深情。

让课堂简净绚烂


课堂教学要有主问题意识,万“问”不离其宗,不可芜杂,不枝不蔓,不可旁逸斜出,是为简净。
课堂要充实丰饶,却不可毫无节制,要行当所行处,更应知止,止于应止处。
执教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时,在教学设计中有这样一个环节:
梅的花语:1.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2. 梅花妆。3.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4. 有女郎携婢,拈梅花一枝。(蒲松龄《婴宁》)5.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李煜《清平乐》)6.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塞上听吹笛》)
这个教学环节旨在通过对梅花花语的梳理,加深对梅的认知,所选内容是十分用心的,有唐诗、宋词、小说、民俗等,可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展开,于是删繁就简。

梅花代表着春天的美好,代表女子与思念,代表乡愁,代表风骨。点到为止,读读想想也罢。然而这些经典的咏梅诗,梅的象征,梅的情致,已足够绚烂。
课堂一定要有美感,语文课堂一定要更有美感,诗歌的课堂教学一定要视美为命,并且要美得绚烂,美得摇曳多姿。
教学设计要美,节奏要美,教学语言要美,要多维多元解读文本,当然要美。细节要美,互动要美,情感要美,无一处不美,要美得有冲击力,要缤纷绚烂。

师:如果你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画一幅画,你怎么画?


生:水墨画,画出梅的品质。


师:“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你懂符王尧。


生:画梅花落下的样子。


师:这是一种对美的飘零的直视。


生:我画红梅。


生:我画梅的含苞欲放。


生:我画水边的梅。


这就是一种绚烂,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关于梅的想象和感动,绚烂其实是心灵的律动,是爱、是暖、是创造。
当然,一节好课的标准不仅是充实丰美、活色深情、简净绚烂,也许还需要奇思壮采、精致新鲜、广博约取、趣味丰盈……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教者就有一千种好的课堂设计的标准。课堂是遗憾的艺术,也许它的魅力正是因为某种不够完美。


—END—【来源】 选自董一菲《自由呼吸的课堂》.转自 | 中国教育报,祖庆说。

【推荐阅读】

林明成——妙用均值不等式的八类配凑方法

许兴华——从有争议的y=5log6(x)是否为对数函数谈起

【高考数学】八大角度分析立体几何动态问题

袁振国——关于教育规律的研究,100多年来都发生了什么?(教育研讨)

郭爱平:三角函数中的解题错误分析

高中数学竞赛50讲 :第50讲 平面几何中的著名定理

金磊——高考压轴题应该不应该用成题?

【高中数学竞赛50讲】从第1讲~ 第50讲全集汇编

【高考数学】导数压轴题题型归纳总结

【教育观察】一位北大教授的犀利观察:中国父母为什么活得那么心累?

【高考数学】导数压轴题放缩法:常见不等式及应用

据说名师葛军能名扬天下:主要靠这六套试卷!大家瞧瞧:是不是?

甘志国——几个含无限步运算的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高清版)

李红庆——解析几何解题探索的几个典型例题

【高考数学】巧解以数列与函数、不等式等知识相结合的选择题

甘志国:对 2020 年高考数学北京卷第 20 题与第 21 题的思考*

【高考数学】概率与数列“联姻”,可以擦出什么火花?

2020年NNSZ高一数学期中考试综合训练试题及答案

郭味纯——从对应的观点看一道奥赛题

【数学探究】一个数学问题的精彩

高考数学讲座:探究高考命题规律,全面提升数学复习效率

贾广素——柯西不等式多种证明及运用

【教育文摘】一个老教师的忠告:家有中学生的父母须精读且谨记!

重点中学数学教案精选:第一课时“对数1”教案oo教学设计

许兴华:从一道函数值域题的一题多解看教学研究

2020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强基计划数学试题与答案解析

高中应该掌握的几个重要的函数

【一题多解】多角度分析一道导数压轴题

【高考数学新题型】 “一题两空”精选试题100道, 精心帮你提高数学分数!

许兴华:一道数学竞赛填空题的一题多解

谈谈新形势下高三数学“强基”策略与方法2

清华、北大、南大再谈强基释放重大信号!2020强基政策最新趋势

湖南师大附中高一国庆节月考试题与解答

柴淑兰、王丽敏——几道平面向量题的一题多解

韩树—— 一道以正方形45°半角模型为背景的几何题的一题多解

【数学史】贝努利不等式的 “前世今生”

【高考数学】高考压轴题的解题策略——“以退为进”

立体几何会证明却总被扣分?都是不抓 “字眼” 惹的祸啊!

许兴华——平面向量问题的一题多解例析2

高考数学:平面向量高难度填空题精选

【投稿须知】公众号《许兴华数学》诚邀全国各地中小学数学教师、教研员和数学爱好者热情投稿!来稿时请注意以下五点:

(1)来稿请注明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联系方式(无具体工作单位和真实姓名的投稿,一般都不会采用)。

(2)来稿一般要求同时用word文档和PDF格式的电子稿件(防止不同版本的Word打开时出现乱码)。另外,也接受少数著名教师的手写稿(手写稿必须清晰可读)。

(3)每篇文章请认真审查复核,防止错误发生,来稿文责自负。如有抄袭,则有可能被举报并受到有关著作版权部门的追责。
(4)投稿邮箱:chinamatha@163.com;或加主编微信xuxinghua168投稿.
(5)本公众号对优秀作者和名师一般会附上“作者简介”,以让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作者的研究成果和方向,以便进一步学习作者的相关数学思想或解题方法。

如果您喜欢本文的话,在文末点个【在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