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来自印度的讯号

林一五 林一五议时 2022-05-21

关注林一五


把精神说清楚

2020

09.04

星期五





这两天国内的媒体人从各个角度分析印度,大致上描绘的是一个“危机四伏的大国”形象。


总结一下,这种危机四伏体现在:


印度新冠确诊逼近400万大关,单日新增8.4万,破了美国的纪录;



印度第二季度GDP暴跌23.9%;


面对疫情和经济下行,不少印度民众陆续从老家回到城市,因为再不工作就吃不上饭了。今年闹蝗灾,再加上全世界饥饿人口,印度本来就占了27%;



印巴冲突,印度已经连续几个月死人了;


克什米尔被封禁了将近一年,支柱产业旅游业和零售业广泛倒闭,连最亲印的当地政治家阿普杜拉父子也遭到逮捕,无限期扣押,当地武装势力再起,连续刺杀人民党地方官员,上万名克什米尔地区人民党党员辞职或退党;



印度外交常年习惯“切香肠战术”,也就是占小便宜,今天过线一分,明天再一分,悄悄改变现状,把小便宜占成大便宜。但这一次,印度的传统艺能在中国面前吃了瘪。


——毕竟是国内的报道,我们的媒体人肯定是有立场的,为了兼听则明,我先去找了美国的报道来看。


不出例外,美国报道基本上是一边倒,全面采用印度叙事,唆使的意味很重。


与其看美国媒体添油加醋的改写版,不如直接看印度人自己怎么说。于是我到《今日印度》网站上看了下,发现了头版上的文章《中印僵局的解决途径是外交(Solution to India-China standoff lies in domain of diplomacy)》,说这话的人是印度的外交部长苏杰生(S Jaishankar)。



在中印边境冲突刚发生时,我曾介绍过“印度水均益”Raj Chengappa发表在《今日印度》头版头条的文章《将中国的军(Checking China)》。那篇根骨清奇、雷声阵阵的认怂文章非常让人开眼界,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戳这里:《《今日印度》:边境冲突主要是面子问题》。


事先要说明,这次的《中印僵局的结局途径是外交》,跟《将中国的军》不同,要严肃许多。它也不是一篇政论,而是一篇采访。


苏杰生是在自己的新书《印度之路》的发布会上接受访问时说这话的,他表示,我确信只有通过外交途径才能解决中印现在的僵局。


苏杰生还说,中印是两个即将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文明大国(civilisational states),世界上许多其他文明还没走上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路。



当被问及金砖国家外长会议、上海合作组织会议和四国集团会议时,苏杰生说四国集团(美日印澳)会议的可能性正在商讨,还没有决定时间和地点。


记者还问苏杰生,最近印度的外交部发言人谈到中国,语气很重,如果作为部长的苏杰生遇到王毅,会怎么做、怎么说。苏杰生卖了个关子,说,我和王毅已经认识很长时间了,你们可以合理猜测(reasonable guess)。


苏杰生2009年至2014年担任印度驻华大使。



在采访中,苏杰生几次提到,我们不希望改变现状。


联系印度惯用的“切香肠战术”,结合苏杰生的反复表态,我们从里面可以品出点什么。


另一个可以细品的点在于,关于苏杰生释放信号的这篇报道,在《今日印度》网站上位列头版,却不是排名第一的头条,占据最大版面的新闻说的是上合组织正在莫斯科开防长会议,中国防长“寻求”与印度防长会面。



要知道同一时间,印度对内的宣传是“印军已占领关键高地,解放军在印军射程范围以内”,以及“印度陆军参谋长到达中印边界”。


这个时候,印度发行量最大的英文杂志《今日印度》,却在头版最显眼的位置,放着上合组织的消息,以及苏杰生的公开呼吁,印方在干什么,相信各位应该都已经猜到了。


其实关键不在印度,而在我们。不妨观察一下,国内是怎么报道印度方面的讯号的,是报道陆军参谋长多一点,还是苏杰生多一点。


《环球时报》的报道上了热搜:



有意思的是《观察者网》的报道:



有关苏杰生的报道,几乎没有。


个中味道,还请细品。


本文的结尾,扯点远的,我想带大家回顾一篇文学杰作——英国印度裔小说家拉什迪的成名作《午夜之子》。


拉什迪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写了一本《撒旦诗篇》,被认为深深侮辱了《古兰经》和先知默罕默德,结果被伊朗的宗教领袖霍梅尼发出追杀令,拉什迪不得不“隐居”了许多年。



《午夜之子》描写的是二十世纪的印度与巴基斯坦,回顾了南亚次大陆激荡的历史,也批判了印度的民族性。


《午夜之子》1981年获布克奖,1993年布克奖二十五周年纪念时,又获得了特别增设的“布克中的布克”大奖。


这本书的“引流与荒漠”一章,有一段关于中印1962年冲突的章节,我想以拉什迪的这段文字做结尾:



历史与现实,总是重叠在一起。



—END—


往期

  1. 别妄想欧洲会“倒戈”,也别高估美欧的“盟友关系”

  2. 今秋哪档真人秀最精彩?自然是美国大选

  3. 再评《八佰》:像好莱坞一样做政治宣传

  4. 《黑神话:悟空》:文化变革总是静悄悄地到来

  5. 华为问题上,英国态度又双叒叕变了,这一次它打的是什么算盘

  6. “美国为什么害怕抖音”?

  7. 我曾到过台湾:日月潭、陈为廷、王晓波

  8. 对反驳的反驳:为什么何伟先生的文章读着让人难受

  9. 为什么美国人不觉得自己“双标”:哈佛教授总结的五个美国神话

  10. “嫖娼移民”,一种移民英国的新方式


·我思故我在·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