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请回答1988:民主的危机

林一五 林一五议时 2022-05-21

关注林一五

把观点说清楚

2020

09.11

星期五





01

最乏善可陈的1988




今天讲一讲美国大选的故事。


说起这四十年来的美国大选,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可能是2008年奥巴马以黑人身份当选。


最重要的可能是1980年里根上台,标志着之后统治世界的新自由主义登场。


最戏剧化的可能是2000年戈尔与小布什最后要通过最高院的裁决才能决定谁最后胜出。


最让人莞尔一笑的可能是1992年花花公子克林顿喊出的那句“笨蛋,是经济。”


最丑陋的肯定是克林顿夫人希拉里与现任大统领川普2016年的抹黑大战。


数了一圈,最乏善可陈的,可能要算1988年老布什和杜卡斯基之间的“矮子对决”。


但今天我想谈的,正是1988年的这场总统大选。谈它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它跟2020年正在上演的大戏,惊人的相似。





02

老布什的逆袭




1988年,里根的副总统老布什获得共和党提名的经历,可算是美国政治史上最成功的逆袭之一。


里根(左)与老布什(右)


当年年初的共和党核心干部会上,老布什在一众候选人中,排名第三,许多人已经公开撰文宣告他的离开。


排在老布什前面的是堪萨斯州参议员鲍勃·多尔,以及电视主持人帕特·罗伯逊。这两位一个以谨慎传统闻名,一个专门在电视上传教,以调门高闻名。


相比于自己的党内对手,老布什只有一顶帽子——“软弱派”。简单来说,共和党选民质疑老布什的立场与能力。


为了获得候选人提名,老布什选取了一个简单但实用的策略,那就是竭力向共和党展现自己的忠诚


这种忠诚首先体现在对里根的矢志不渝上。当时的里根积极发展与戈尔巴乔夫的关系,这在美国国内被许多人视为“反共不积极”,怀疑里根的屁股有问题。对此老布什坚定地支持里根。当一些与里根意见不和的记者想提问时,老布什会坚决地无视他们。


这帮助老布什得到了里根支持者、以及那些赞赏忠诚的共和党支持者的拥护。


从左至右:老布什、里根、戈尔巴乔夫


但里根与戈尔巴乔夫的拥抱终究惹怒了一部分共和党支持者,对此,老布什采取了分割的策略。一方面,他坚持不对里根发一句批评;另一方面,他利用各种场合向外暗示,自己在外交上会比里根“右”,对苏联更警惕。


老布什力争向共和党背后的各个势力团体表忠心,具体来说,原本他支持堕胎合法,现在,为了争取宗教右派的支持,他公开反对堕胎,并且还支持学校要求学生祷告。


在经济层面,老布什态度也一百八十度转弯,支持起他口中的“巫术”——供给方经济学。对美国政府常年的赤字问题,老布什汲取了罗伯逊调门高的特点,将其用在针对多尔身上——多尔曾暗示要适当提高税率,弥补赤字,老布什就明确表示,坚决不加税。


里根的环保政策不得人心,老布什就给自己在此议题上涂上比里根左一些的色彩,让政府多管一管,以赢得上层中产阶级的欢心。


美国人日益担心教育问题,老布什就保证自己会是一名“教育总统”,不会把教育完全交给市场,政府也会做规划。


总而言之,老布什针对共和党内部的各个集团,对症下药,以期个个击破。然而即便如此,他在民调中还是落后于多尔。为此,原本还有一些道德包袱的老布什,终于决定开展负面竞选战术


老布什的团队利用一切机会、一切场合,以一切形式攻击多尔在国防、石油进口以及增税问题上的“立场”,尤其是增税。


通过勤恳的操作与不懈的努力,老布什最终在共和党初选中反败为胜。





03

老布什的对手




讲完了共和党这边,我们再来看一看民主党候选人的情况。


1988年,民主党最后提名的是马萨诸塞州州长杜卡基斯。但当时有观察者指出,杜卡基斯之所以能获得多数人的支持,是因为民主党的许多支持者,希望通过支持杜卡基斯,让民主党另一位候选人杰西·杰克逊远离白宫宝座。


杰西·杰克逊是谁?他是一名牧师,马丁·路德·金政治遗产的继任者,黑人。


杰西·杰克逊


杰克逊的厉害之处在于,他能够团结六十年代民权运动以来在黑人中出现的两种完全矛盾的传统——分离主义与融合主义。


所谓的分离主义,就是黑人必须团结起来与白人抗争,这是黑人争取自己权利的唯一出路。


而融合主义则强调黑人自己要努力,通过教育和自律提高自己,获得成就,融入美国,赢得尊重。


杰克逊采用一种含混的语气,有时强调白人必须给所有黑人提供赔偿,有时又鼓励黑人自己多努力。结果,就是杰克逊既获得了两翼黑人的支持,甚至赢得了一批白人的热烈欢迎。


但杰克逊终究是黑人,美国还没有做好准备。在初选最后阶段,杰克逊被杜卡基斯反超。


杜卡基斯


不过必须要说明的是,杜卡基斯的人设是“温和的自由主义改革者”,他的讲话意识形态成分不重,喜欢谈论具体项目和问题,虽然不是黑人,可人们也能够把种族和解的希望投射到他身上。


对照老布什,其实杜卡基斯获得民主党提名,也是一场反败为胜。





04

第三人:撬动总统大选的囚犯




在1988年正式的总统大选中,除了乔治·布什和迈克尔·杜卡基斯,还有一个人的名字几乎跟他们一样家喻户晓,那就是威利·霍顿。霍顿这个人,不是什么政治家,不是什么竞选助手,而是一名黑人,一名罪犯。


他被判处无期徒刑,原本在马萨诸塞州的监狱里服刑。适逢当时信奉自由主义的州长杜卡基斯推行“监狱休假制度”,允许囚犯周末回家休假。霍顿在休假期间,跑到马里兰州,打伤了一名白人男子,并当他的面强奸了他的女朋友,一名白人女子。



一个与老布什“没有关系”的“独立组织”,制作了一条电视广告,在全美播放。被强奸的白人女子也被动员起来,在全美巡回召开记者会。在广告和记者会上,霍顿的名字被故意从原来的“威廉(William)”改成“威利(Willie)”,因为这样听起来更有十九世纪南方无知凶暴的黑人暴徒的感觉。


这个“独立组织”的潜台词是,看,杜卡基斯,这个白人州长,他多么软弱而无耻,把我们种族的女人,出卖给可怕的黑人。


针对突然冒出来的霍顿,民主党人怒斥共和党人挑拨种族仇恨。


共和党人则坚称问题不在种族,而在监狱休假制度,不在霍顿,而在杜卡基斯。


当年哈佛大学召开了一次研讨会,老布什的竞选干事阿特沃特和杜卡基斯的竞选经理艾斯瑞琪在会上吵了起来。艾斯瑞琪指责共和党几十年来总是利用族群分裂谋求政治利益。阿特沃特则辩称共和党从来都是就事论事,这些都与种族无关。


阿特沃特摆出来的理由之一,就有从六十年代民权运动开始便很有名的、2020年川普也不断重申的口号“法律与秩序(Law & Order)”。





05

无奈的投票




在1988年的大选中,老布什团队继承与发展了许多悠久的竞选传统。


比如收集杜卡基斯的负面信息,并且要做到,保证所有信息都能写在一个小卡片上。


比如组织“焦点组”,请来杜卡基斯的支持者,测试他们听到杜卡基斯负面新闻时的反应,研究怎么说、什么时候说、如何最有效地扭转他们对杜卡基斯的支持。



除了威利·霍顿,老布什还在《效忠誓言》的问题上猛打杜卡基斯。《效忠誓言》是美国公民的宣誓词,表明美国人要在上帝之下对国家忠诚。1954年,艾森豪威尔总统签署命令,所有公立学校的学生每天都要朗诵。


阿萨诸塞州曾经有过要求学生每天背诵《效忠誓言》的法案,被杜卡基斯否决了,杜卡基斯同时还反对学校组织祈祷。


这些被老布什揪着不放,老布什团队总结了一条公式,不断重复:我无法理解有些人给重刑犯放假,让他们能再次强奸与抢劫,但这些人却不愿意老师带着孩子朗读《效忠誓言》。


老布什的公式里,藏着竞选的真理。



1988年,超过一半的选民最终没有投票。


当时《纽约时报》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做过一份民调,三分之二的受访者希望把票投给老布什与杜卡基斯以外的人。


因为被发扬光大的负面竞选战术,大多数人认为两名候选人都很讨厌。大多数人也认为,老布什和杜卡基斯都对对手提出了不公正的指控。


但总的来说,尽管老布什形象不佳,可他成功地把杜卡基斯抹黑成了比自己更不堪的人物。从共和党初选到最终大选,老布什绝地反击,成功登顶。





06

回到最初的地方:共和还是民主?




上面的故事,整理自乔治城大学教授小尤金·迪昂的《为什么美国人恨政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读第三章和第十二章,我省略了其中政治分析的部分,梳理了主要叙事的情节。


难得讲了一个具体的竞选故事,顺便谈谈美国选举制度背后的原理。


关于美国的选举,第一份重要的文件可能要属《联邦党人文集》的第十篇,这篇论战性质的文章,争辩的是“代议制的共和制”,能够让小国寡民才能用的选举制度,适用于广土众民的国家,而广土众民的共和国,能够控制党争


第十篇的作者是后来的总统麦迪逊,他认为党争是有害的,因为“(党争中的)党派会不顾其他公民利益,不顾整个社会的长远利益、集合利益。”


麦迪逊


然后麦迪逊用很长的篇幅论证:“纯粹直接民主,找不到克服党争的办法。”


那该怎么办呢?麦迪逊想到的是“共和制”,即由代议制组成的政府。


所以,其实严格来说,美国的制度不是民主制,而是包含民主原则的共和制,英文里对应的是democratic republic。


民主原则,主要指的当然就是投票。


代议制,是从天主教的教区制度、宗教大会制度来的,可以参考教皇的选举过程。代议制的功能,一是选代表,让人民有机会选择,二是压制民意,让人民不能直接干预权力。


这里知道美国式民主在美国国父眼中其实是共和制,就够了,本文不展开分析。



想强调的一点是,在麦迪逊那个时代,美国国父们对“党争”是深恶痛绝的,《联邦党人文集》、《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美国宪法》,提到党争,都是“结党营私”、“蛊惑民众”、“暗示诡计”,没有一句好话。


对美国后来为什么走上了完全相反的道路,一派学者的观点是:党争禁不住,所以干脆放开,加以疏导。


不过从1988年以后的美国大选看,疏导的效果似乎并不十分理想。





07

阿罗不可能定理与康多塞悖论




知道了美国的基础制度是共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件事,那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美国式民主”,其实是“一种”民主,是被后世的美国学者定义为民主的制度。



有美国的定义,自然也有别的定义。


学术界以外,我们普通人最常见的定义有:


古典民主,主要指古希腊那种一人一票、抓阄式的奴隶制民主。


现代民主,以美国式民主为代表,democratic republic,在罗伯特·达尔以前,只重视投票这种“程序”,达尔也很重视程序,但重新拾起了实质。


另外还有我们最熟悉的民主集中制,来自于列宁,对这种制度,除了课本里的定义,西方的教材,如萨拜因的《政治学说史》,是这么介绍的:商议阶段不分上下,充分讨论,但一经决议,所有人必须严格执行。


不同的民主有不同的优缺点。既然是讲美国大选的文章,我主要讲一讲美国式民主,这里要说的是它最要命的一个问题。


那就是,投票制度根本不民主


这是美国经济学家肯尼迪·阿罗的“阿罗不可能定理”说的,阿罗因该定理获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阿罗


值得注意的是,阿罗虽然是经济学家,但却是用数学证明的这个定理。换句话说,这是一道数学公式,不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辩论题。


阿罗不可能定理的定义是:个人偏好无法推导出群体偏好。讲的直白一点就是,甲乙丙丁都喜欢A超过B,但投票选出来的人,不一定是A。


怎么会这样呢?


用一个最简化的例子——康多塞悖论来说明。


假设有A、B、C三个候选人,甲、乙、丙三种选民。


对甲来说,最喜欢A,其次B,最后C。


对乙来说,最喜欢B,其次C,最后A。


对丙来说,最喜欢C,其次A,最后B。


假设先让甲乙丙在B和C中选,结果是什么呢?B会胜出。这时候再让甲乙丙在A和B中选,结果如何?最后赢的是A。


但且慢,如果换一个安排呢?先在A和C中选,C会胜出。再在B和C中选,这次最后赢的成了B了。


这个例子是最简化的,可能过分简化了,所以数学上会有一些问题,不过它的大意是明确的,投票的顺序会影响结果。


有人可能会问,两两投票会造成这种结果,如果不两两投票不就行了?


问题在于,由于多党制的发展,许多地方成了实质上的两党制,而在美国,如今就是两两投票。民主党和共和党各自初选一个候选人,再进行最终角逐。



记性好的朋友可能还记得今年年初的时候,有一阵子川普曾一边骂拜登,一边吹捧桑德斯,当时就有观察者指出,这是因为比起桑德斯,川普更害怕拜登,所以希望桑德斯获得提名。


川普的小算盘符合我们的常识,但更进一步,现在我们知道了,这常识后面其实藏着一条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定理。





08

去创新, 别迷信




关于选举投票的研究有很多,它并不单单是“我能发声”、“我能选总统”这么简单。


关于选举人制度(怎么作为摇摆州获取更大利益);


关于选区划分(少数人支持的候选人如何获胜);


关于投票时间(为什么投票日都是工作日不能放在休息日);


关于投票地点(放得离黑人社区近一点还是白人社区近一点);


关于投票方式(能不能邮寄)……


门道很多,操纵的方式也很多。


不要以为漏洞被发现了,就被填补了。事实上许多漏洞即使被发现了,也还被故意留着。


操纵投票就和麦迪逊笔下的党争一样,明知道它不好,但谁也阻止不了。



本文题目叫“请回答1988”,讲的是美国大选的故事,其实拉长了看,本文讲的其实也是一个政治寓言,一个早就预示到不安前景、但又无可奈何一步步陷入其中的悲剧。


2020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又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无奈选择,又是不择手段的负面竞选策略,又是不可调和的种族矛盾,又是你死我活的党争,又是关于投票方式的互不相让……太阳底下无新事,仿佛是1988年大选的翻版,只不过态势更加激烈。


1988,拜登第一次尝试竞选总统,而川普在《奥普拉·温芙瑞脱口秀》上第一次表示自己有一天会去竞选总统,而且去了就要赢。


2020的故事,其实在1988已经落笔。



穿越三十年的时空,故事让人唏嘘。


尽管从柏拉图到麦迪逊,都认为纯粹的民主只会导致暴民政治和愚民政治,不是好东西,但现在普遍认为,运行良好的民主,至少不是坏东西,它可能“不是最坏”,也可能是“最不坏”


可是,投票制度呢?


照搬制度必须非常谨慎,尤其是想照搬一个正在朝与最开始的设计相反的方向坠落的制度。


《大西洋月刊》网站上,最近发了一篇文章,呼吁美国进行“系统系改革”


重看美国建国历史,我觉得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应该是那种不迷信过去,不照搬历史,而结合自身、制度创新的精神


追求实质,不要追求形式。根据另一条历史经验,在一个中产阶级迅速增长的社会,创新总会自然而然发生。



—END—


往期

  1. 林则徐和琦善: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的外交失误

  2. 无法修改的历史和被修改的历史教科书

  3. 今秋哪档真人秀最精彩?自然是美国大选

  4. 再评《八佰》:像好莱坞一样做政治宣传

  5. 《黑神话:悟空》:文化变革总是静悄悄地到来

  6. 华为问题上,英国态度又双叒叕变了,这一次它打的是什么算盘

  7. 我曾到过台湾:日月潭、陈为廷、王晓波

  8. 为什么美国人不觉得自己“双标”:哈佛教授总结的五个美国神话

  9. “嫖娼移民”,一种移民英国的新方式

·观点都有来处·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