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验收有很多坑,你都成功避开了吗?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清合 Author 林广清
环保验收有很多坑,你都成功避开了吗?
作者 | 林广清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清合】,仅代表作者观点。
前 言
关于建设项目竣工环保自主验收,还有两个已经提上日程的重要法规指南修订稿没有正式颁布实施。
一个是已经通过并正在走程序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稿,其颁布实施将使项目环保验收完全自主。
一个是《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指南 生态影响类》,其颁布将使生态影响类的验收有了技术依据,生态影响和污染影响两大类验收指南齐备。
回顾环保自主验收,就象老红军过草地,一步一个脚印又处处是坑,什么时候陷进去难以预料。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摸索,我们总结出以下的几方面,希望对大家的验收工作有一定帮助。
一、有没有碰到不能验收的情形?这是大坑
按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有九个一票否决的情形:
其中,1、2、3、4、6、8是常规问题,一般会消化在验收监测过程,9是兜底规定,但凡中国法律均会出现。
5就要注意了,这个“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要求,指的是国证,而国家排污许可证有一个分类管理名录,验收时要注意是否项目到了领证周期。如到了领证周期,则要求其领取或是变更后方能验收。
此外,也有到了领证周期,国家尚未出台本行业的排污许可核发办法的,那就另当别论了。
7也是一个要注意的问题,新建项目因违法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的情形比较少,更多的情形是在于改扩建项目或分期建设项目,可能存在原有项目违法的情况下,改扩建或技改项目急于进行验收的情形。这时候就要看验收项目和原有项目有没有关联了。
很多验收监测单位在不清楚企业受处罚的情况下匆匆验收,最后导致验收失效,结果害了企业又害了自己。
二、重大变动的界定要清楚,这是另一个大坑
关于重大变动的界定,环保部发过两个文,一个2015年发的《关于印发环评管理中部分行业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的通知》(环办〔2015〕52号),一个2018年发的《关于印发制浆造纸等十四个行业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的通知》(环办环评[2018]6号),共25个行业类别。如果企业属于其中的一种,对照检查就是。
除了上述行业,其他行业的重大变动判断依据无非是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生产工艺和污染防治或生态保护措施五个因素进行判断。
只要其中的一项或一项以上发生重大变动,且可能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特别是不利环境影响加重)的,则界定为重大变动。如果变动是向减少污染物排放或是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环境友好方向发展的,则判断为不是重大变动。
还要注意重要的一点,就是在验收意见里,把变更情况确定下来。
三、工况最好达到75%,这是很多人不知道的坑
暂行办法和验收指南没有要求75%的工况是有具体原因的,一则是法律法规的要求,二则是有一些行业无法满足这个要求。
但一般的工业企业最好还是保证75%的工况为好,原因在下:
基于此,建议验收时,除了不得已的情况,还是要控制工况在75%以上,因为我们知道成型设备和成熟工艺在这方面没有问题。
四、执行标准的问题,污染物排放标准有坑
1.环境质量标准。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期间的环境质量评价执行现行有效的环境质量标准。
还有,鉴于目前国家和地方标准处于更替频繁时期,很多项目调试和验收时候的标准已经不同,在污染物排放标准上,我觉得还是按照环评批复标准执行,但要注意对照现行标准进行评判。毕竟,不可能验收完立刻就要整改吧。
五、验收监测注意问题,密密麻麻的小坑
监测要注意的问题太多了,这里选取几点常见的问题进行探讨。
六、批复的管理要求
结 语
总之来说,环保自主验收之后,对企业的要求不是降低而是提高了,加上环评只是预期且理想的,可能会留给验收很多的坑,验收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
目前的形势是,企业、监测单位、参会专家们,一不小心就是通报的对象。因此,除了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监测单位和专家,既要为企业解决问题出谋献策,又要心里有底应对督查,这就要求我们要吃透政策,用好规范,保证万无一失。
附:几个说明
一、重大变动
在25个明文规定的行业之外,关于规模、地点、生产工艺和污染防治措施的重大变动,我有一个自己的判断方式,规模的重大变动界定在30%以内,保守的话界定在20%以内;地点的变化,不管是平移还是平面布局的变化,以敏感点是否增加和环境影响是否明显加大为准;生产工艺只要不新增或者增加污染物为准;污染治理措施以向环境友好发展为准,倾向于成熟的和新型技术。
另外,生产设备是环评报告里写得比较细的东西,但五大方面却没有涉及,这就需要从产能和生产工艺方面去综合判别。
碰到增加备用柴油发电机之类的,我们一般会在监测结果合格的情况下一并验收。
二、75%的工况和项目总量计算的问题
为什么说:项目总量计算时,工况达到75%以上的,总量计算直接按实测排放速率和生产时间计算。工况达不到75%的,按源强核定指南计算,即我们常说的绩效计算总量,要折算满负荷情况下的总量。
我们都知道,环评审批的总量一般是按照达标浓度给的,合格的监测结果肯定会比达标浓度低,对企业有利。这在以前的验收管理办法以及造纸行业验收规范征求意见稿及其编制说明中说得非常清楚。
上述是造纸行业验收规范编制说明的内容,专业人员都知道编制说明是一种研究成果,具有权威地位。
这里有一个情况值得注意,基于物料衡算去计算总量不一定是对的,验收监测人员一般会知道75%以上的工况就可以用监测结果计算,环评人员很多会以具体工况折算成满负荷的情况进行核算。
最近看到很多关于验收情况的通报,关于总量计算的要求总是认为“没有折算成满负荷的”,这明显是个误解,应该是没有吃透验收规范的结果。
三、环评类别已经转为登记表的
国家生态环境部关于公开征求《关于“未验先投”违法行为行政处罚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里是这样要求的:
有时候也觉得好笑,比如一个房地产项目吧,已经从报告书向报告表又降为登记表,如果对其进行验收的时候发现重大变动,重新环评则填一个登记表了事,也无所谓的验收啊。
所以上述的征求意见还是挺接通地气的。也就是说,本人赞同环评类别已经降为登记表的可以不用验收。
-----—END—------
来源 | 清合 编辑 | 君君.环评互联网
下载[环评云助手]app
扫描上方二维码
和20W+环评人一起进入云时代
推 荐 阅 读
☞生态环境部公告 | 停止执行GB/T3328.1、GB/T3328.5和HJ/T347最新
| 声明:本号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后台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已申明原创之作品,转载需申请并获本号授权!
| 投稿、授权、商务及其他请加微信号:eiaapp)
长按上方二维码听【环评互联网】♡∨♡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点击右下角,让我们“好看”
| 声明:本号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后台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已申明原创之作品,转载需申请并获本号授权!
| 投稿、授权、商务及其他请加微信号:eiaapp)
长按上方二维码听【环评互联网】♡∨♡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点击右下角,让我们“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