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2年3月19日 被检测为删除。
被微信屏蔽
文 | 凉介
编辑 | 凉介 字数 | 3625
「微信公众号」自从突出重围,在碎片化阅读时代杀出一条血路以来,就迅速抢占了文本「流量高地」。随着大量运营者和读者的入驻,为平台带来了可观的流量。
目前,微信平台评定爆文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阅读量的「10w+」,而每一篇爆文的背后则要么契合当时的热点,要么准确把握了圈层的兴趣爱好。 这些爆文因为处在「流量」和「热度」的风口,「鲜花」与「板砖」齐飞,往往会引发激烈的争论。了解了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深对某一热点事件的认识. 所以这期凉介特意为你们放送一些「争议性爆文」食用,记得收藏下来细细品味。
2019年12月12日中午,「南方周末」发了一篇报道: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该报道一经发表,短时间内迅速发酵、扩散成为微信爆文,激起千层浪。而在晚间,「三联生活周刊」发文: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则引出了事件焦点之外的一场媒介伦理问题之争:三联指摘南周报道「轻率不平衡且煽情」,站南周的人则不以为然,「斥其刻意攻讦」。
01 报道的平衡问题 通篇看来,信源无外乎事件「男女主」、「女主朋友」及其「母亲」,还有「警方」。这样罗列出来可以看到,男方的信源是单一的,呈现了一对多的情况。 美联社关于平衡报道的方针中提到,「假如我们得不到某个人的观点而这个人的观点在报道中是必不可少的,那我们将在文章中说明我们为了获得这种观点而采取的措施」。 不过据南周报道描述,是男主「牟某某」似乎不愿做出过多回应。南周对此还写道,「他表示涉及隐私,不予回应」。如果说这样的处理方式差强人意的话,南周在处理男主声音方面算是尽力做到了报道平衡。 但是视角转到当事人之外的信源,即女方的「中学同学」上,似乎就有点不妥了。文中对这位知情人的叙述算是给足了版面,那么「男方相关人」的说法呢? 文中唯一对男方信源有所叙述的则存在于关于他「北大刘昊然」称呼中,而这里也只简单提到了「老师」和「学生会同事」对他的评价, 这与女方同学所占篇幅相比显得不值一提,而再加上文中透露出的女主母亲的呐喊哭诉更是压倒了男主的声音。 所以我认为南周报道并不完全做到了「平衡叙事」。 02 报道的伦理道德问题 文中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南周给予了女主化名「包丽」,而男主则直接采用了真名「牟林翰」,并在截图中微博昵称也没加马赛克。 这个操作显然植入了南周的个人倾向,「给予尚未定罪的涉嫌人以曝光」,这本身就违背了新闻伦理原则,且暗含着审判预设的转向。 除此,南周报道中对女主采用的自杀方式进行了详细描绘,「订房」、「网上买晕车药」、「服药自杀陷入昏迷」以及「脑死亡」等完整叙事,毫不遮掩。 这与新闻媒体一贯秉承「积极引导,面对凶杀自杀新闻不对细节作过于详细描写」的原则显然相悖。 03 报道的风格问题 南周的这篇报道用类似于其一以贯之的「特稿」手法撰写,而抛开用语风格不谈,其内容就随处可见「黄孩子」的身影。 「北京大学」、「处女情结」、「精神控制」、「女权主义」以及讨论得沸沸扬扬的「SM、PUA」等极具煽情主义的亚文化内容,处处皆为爆点,足以赚取大量的关注和话题。 当然,这也不能完全归因于南周的刻意挖掘,而是这件事本身就具有「耸人听闻」的潜质。那么在不得不报的情况下,媒体从业人员是否是应该去思考「怎样尽可能地将事件里的黄色新闻元素描述得中性客观呢」? 反观南周报道,其对「性爱」、「私欲」、「作爱方式」,以及对女主「自杀方式」等给予了十分不克制的笔墨,这难道不带有耸人听闻、煽动情绪之嫌? 04 综上 南周这篇「特稿」,无论是在「新闻敏感」,「新闻价值」选材上都可圈可点,但在报道中所表现出的「强烈感情色彩」也理应受到指摘。 而三联的批判则显得过于激进,否定了南周报道的正面倾向,甚至有些「欲加之罪」的转向。
2019年12月24日,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民航总医院」发生一起患者家属伤医事件。 据悉,该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杨文」当日正常诊疗中,遭到一位患者家属的恶性伤害,后终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在这件事件中,「医学界」对此事高度关注并大量转发评论哀悼,乃情理之中。而反观「媒体界」,除官媒对事件持续跟进报道外,大多主流媒体并未表态发声,对此引发了网民们的强烈问责。 而在12月28日,自媒体人「烧伤超人阿宝」发文: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由于契合当时热点,加上言辞激烈,用语辛辣,火速蹿红蹿升爆文。
01 社会正确问题
「卫健委」将此次伤医事件定性为「刑事犯罪案件」,我完全赞同。 大多数人聚焦于伤医事件发生在「医患关系」下的「医院」里,然而在「师生关系」下的「课堂」里、「劳工关系」的「公司」里甚至前段时间「快递员与订餐人」的「冲突」里,这样的事件就不复存在了吗? 如果但凡遇到这样的事件我们都将事件的焦点集中在背后的「社会关系」下,那么谁才是挑起「阶层对立」的始作俑者? 对于将这样的案件定性为「刑事犯罪」,并不是「政治正确」,而是「社会正确」。 02 舆论引导问题 当舆论共识偏移到「对抗式解读」上,在本质上就演变成了「群氓的困斗」而非「理性的发声」。 在当下网络舆论场上,媒体永远在社会问题上「首当其冲」,而随着主流媒体的「媒介专业主义」的复归,在面临重大民生问题上主流媒体尽量避免「情绪化发声」。 很多时候媒体不是「不」表态,而是「不能」表态,媒体也并不想永远被刻在耻辱柱上供人千夫所指。然而就在主流媒体力戒煽情转向之时,大量自媒体却「背道而驰」。 他们的出现不是增添有益的「和声」,而是加剧了媒体和大众的「裂度」,从而为媒体理性转型设了极大困阻。 03 拜金主义问题 「阿宝」和「一个有点理想的记者」,此类道德崩坏的无良自媒体,言辞激烈大胆而夺人眼球,但实为吊诡悖谬。 他们在「煽情主义」下大做文章,在「脱域环境」下极大地迎合大众对抗社会的「犬儒心态」,满足了普通人想和深层体制下隐秘联结的「虚荣心」, 赢得一批认知失调的「忠实信徒」,而自己则做起了加冕的「意见领袖」,不遗余力激化「民粹主义」,从中牟取暴利。 半年前的「聊城假药案」中,「一个有点理想的记者」通过炮制「阿宝之死」,并在网络上为其举办「头七、二七和三七」诸如真实的死人纪念活动,且不断发动信徒哀悼吊念,从而打着反对公权的旗号让他们打赏, 据不完全统计,其相关文章打赏人数超「20万」,金额也在「400万」以上。如此的自媒体,其腌臢意图自是「司马昭之心」。 如果每当社会爆出重大事件时,像此等自媒体靠「黄色言论」大行其道,挤压有效信息的「生存空间」,掩盖事件本质。 那么「社会共识」只会越来越难以凝聚,舆论场裂隙不断加大,从而瓦解「理论性」政治讨论和「民主参与」。 04 综上 这类已完全丢掉「道德底线」的自媒体的涌现,无论对社会还是个人,都是一场灾难。 在互联网语境下,当「人血馒头」一词被大量滥用之时,「人血馒头专业户」这个称谓,「烧伤超人阿宝」和「一个有点儿理想的记者」永远可以担此「盛名」。 注:如果你们还不了解这阿宝和理记,那么昨天才发布的的这篇爆文足够你们洞悉他们的招数。
不过,阿宝的粉丝是很可怕的,之前凉介在「某乎」上抨击了他们,被宝粉骂到回答被删,仿佛瞬间能体会到粉圈的战争了..... 01 「甘柴劣火」洗稿事件 2019年1月11日,自媒体号「呦呦鹿鸣」发文: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该文发表后,将「甘肃武威市」的腐败揭露得淋漓尽致,遂火速成为爆文。 随后,财新记者「王和岩」发朋友圈抨击质疑此文洗稿。
02 咪蒙系造假终引火自焚 2019年1月29日,咪蒙系矩阵号「才华有限青年」刊文: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此文三天阅读量高达4300万,引发了现象级热议,因被揭露文章存在大量虚假信息,最终导致该号主动注销,而「咪蒙」账户不久也主动注销。
03 兽爷洗稿事件 2019年7月4日,自媒体号「兽楼处」发文
注:该文洗稿实锤,公众号平台已被全面河蟹,原文可前往度娘查询 7月5日,自媒体号「三表龙门阵」发文斥其洗稿: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后「兽楼处」的推文被删,微信公众号全平台也已河蟹。 注:本文所有文章超链接均来自微信公众号平台整理,有些未被河蟹的来自原账号,而有些被河蟹了的则是来自其它公众号的搬运,特此说明。
本期凉介的干货放送就到此为止啦,是不是看完觉得文字圈的瓜一点也不比娱乐圈少? 其实哪个圈层的问题都不少,不管你更关注哪一个,都要谨慎吃瓜,理性看待。 再次重申凉介的观点: 不管在什么时候,「基本的道德素养,独立的思考能力,良好的批判思维」,都是至关重要的哈。 最后,凉介想问问你们: 你还有什么知道的爆文事件,不如分享出来我们一起品品? 你对待这些层出不穷的争议性爆文又有什么看法? 在「评论区」留言,赶快加入凉介的豪华大粮仓吧!
—END—
肖一杂谈
凉介干货
▼请关注一下吧,肖一和凉介都在等你▼
其他
19爆文复盘 | 鲜花与板砖齐飞的自媒体时代
大家好,欢迎来到肖一凉介不定期更新的「凉介干货」栏目。学习经、答疑贴、读书笔记、电影推介等,良心干货,精心放送。关注我,带你瞧瞧「凉介」家里的粮仓。
关键词:南周 三联 北大 PUA
凉介短评:南周的报道确有不妥,但三联批判角度也并非全然正确。
关键词:民航医院 伤医 阿宝 自媒体
凉介短评:主流媒体刻意规避敏感话题,却成为自媒体钻空子的利器。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