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利好不断,下一个十年,深圳该如何生长?
上海近期利好不断,科创板、进博会、新增自贸区和长三角国家战略等,让很多深圳人感到了压力。站在改革开改的新起点上,我们该如何想象未来的深圳,下一个十年,深圳该如何生长?唯有两点绕不开: “粤港澳大湾区”和“科技”。——题记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38年前,有一位老人在南海边划了一个圈。深圳就开始了一系列开天辟地的变化: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中国内地两大证券交易所之一深交所、深圳成为我国地方立法最多的城市之一;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槌”;中国第一科技展高交会;中国内地首个保税工业区;“中国电子第一街”——华强北;打造特区中的特区——前海;联手香港政府在落马洲河套打造香港最大科技园区“深港创新科技园”;深圳“飞地模式”打造深汕合作区;倡议粤港澳大湾区……
38年里,深圳对标“四小龙”,从学习香港,到学习新加坡,再到学习硅谷,如今,深圳GDP已增长万倍。38年前,香港=600个深圳,而现在却是等量齐观,新加坡、首尔已不在话下。可以说,深圳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的奇迹。当然,有这样的基础,与企业分不开:这里曾诞生第一家股份制企业;中国第一家证券公司;中国内地第一家企业自办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一家公开上市交易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内地第一家由企业创办的股份制保险机构等。而现在已成长至少7家世界500强;孕育近400家上市公司,市值近10万亿;拥有1.1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2017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900亿元,占GDP比重达4.13%,仅次于以色列、韩国;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超过2万件,占全国的43.1%;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85.5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9倍……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这个序章应当是“改革开放”。
英国媒体曾报道称:全球4300个经济特区深圳最成功。其背后的原因就是“改革开放”。
是的,深圳,包括中国正需要重思“改革开放”的历史价值。10月24日上午,习近平在深圳参观“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时说:“再一次来到深圳,再次来到广东,我们就是要在这里向世界宣示:中国改革开放永不停步!下一个40年的中国,定当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成就!”
香港也是深圳最好的见证人。
在习总书记考察深圳,不到半个月时间后,香港就率队到访。11月10日,由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任团长、香港中联办主任王志民任荣誉顾问的香港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到访深圳,参观在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举行的「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
其间释放的信息量是很大的。正如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对访问团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时说,深圳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深港合作史,是香港在资金、人才、技术等多方面持续不断支持帮助、辐射带动深圳发展的历史。展望未来,香港依然是深圳学习的榜样、发展的标杆。学习香港、服务香港、对标香港,是当前和今后深圳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深港两地作为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城市,未来发展必将大有作为。
值得关注的是,香港特首林郑月娥透露,要感受国家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就必须来广东、深圳,展望两地未来更深层次的合作和更好发展。林郑月娥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港深两地带来重大机遇,两地合作潜力巨大,希望双方共同努力,发挥香港金融、创新科技和深圳先进制造业等方面的优势,携手打造国际创新科技中心。香港将以此次访问为新的起点,开启港深合作新篇章,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那么,问题来了!
下一个十年,深圳将如何开启新一轮发展?未来该如何生长?
所谓“无梦想,不深圳”。
38岁以后,我们该如何想象未来的深圳?
站在历史,展望未来,我想有两个关键词,无法绕过:“粤港澳大湾区”和“科技”。
首先是,“粤港澳大湾区”。
深圳将与香港将进行更高层次的合作,深圳要想更高层次突破发展,这个更高层次的语境对话应该是“粤港澳大湾区”。
比如,近期深圳传言直辖,分别被中国民政部和深圳市政府辟谣:谣言!毫无事实根据。而另一方面深汕合作传出所有居民有望转成深圳户籍,让深圳人和深汕合作区开始沸腾!另外,10月23日,深圳安居集团首进东莞,投18.8亿,买了3.9万㎡的商住地的新闻,让深莞两地感受到了临深正在发生有意思的变化,两地融合越来紧。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深圳人才安居集团进入东莞,意味着深圳正式落实4月21日,深莞惠经济圈(3+2)党政主要领导第十一次联席会议精神:莞惠将划临深区域,共建深莞惠区域协调发展试验区!
与此同时,同样的是缺地的香港,也传出要借鉴深汕!香港提出将租借大湾区30平方公里建60万港人新城!特别是在港珠澳桥大桥通车之际,香港提议再升级!在大湾区开发130平方公里新城,可容纳350万人。
随后,香港特首在2018施政府报告提出「明日大屿愿景」:未来要填海1700公顷,打造容纳百万人口的安居乐业之地!
如何看这种现象?原来城市之间的思维是竞争,最多是竞合。我们从“深圳赶超香港”、“深圳碾压广州”等标题中,看出这种焦虑。
曾经深圳曾提出联手香港发展深港大都会,但终因双方当时经济、社会、制度等原因不了了之。但更重要的原因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层次”!
幸而,深圳早在2014年提出“湾区”概念,并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且在广东十三五通过:“实际上湾区经济不是深圳自身一家的,而是粤港澳共同来推进的。”
这就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来源。可以说,这是对标纽约、东京和旧金山湾区的结果,这种“湾区”是开放的,生态的,是超越竞争、竞合的城市新形态。如此以来,届时,我们将不再叫“深圳市”,而叫“深圳都市区“,届时深莞惠将与深圳形成良好的城市群分工,深圳与将与珠三角、香港、澳门形成良好的城市群生态互动!
说到深圳与香港合作,最好的结果是打造深港都市区,与周边城市将是良好的互动关系。“粤港澳大湾区”与长三角、京津冀地区最大不同就是“一国两制”。如果有了“湾区协调机制”,大湾区的土地、产业、人口、资金、货物自由流动将不再是问题!看懂了未来湾区趋势,你会发现直辖也是伪命题。
另外,展望未来的深圳。不得不提到一本书,即帕拉格·康纳《超级版图》,该书深受中国“一带一路”启发,但对未来的“粤港澳大湾区”有很强的指导性,其中就指出:一个国家的实力要看它通过连接所能发挥的作用,也就是互联互通程度;
超级城市群是基础设施最便利、供应链网络最发达的全球地理节点,超级城市群吸引着全球的资金、资源、人才、技术。小城市也必须将自身融入超级城市群,这是获得繁荣的唯一方法……
这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设施只会越来多,越来越密。比如,随着前海、河套地区合作的深入,再加上深圳拟规划港珠澳大桥深圳支线,或将形成“双Y”通道,两地将联系越来越紧密!
另外,深圳连接全国、全球的能力,也不因经转广州、香港,或其它困难停顿,而是加快国际枢纽城市建设。因此,未来“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要看城市功能分工、产业协同,还要看交通及基础设施地图完善。
总的来说,“湾区”实际上是一种都市群的发展理念,不突出个别城市,而是协调周边,产城融合,生态发展,最终形成一个区域竞争合力。区域城市各自为政的时代将过去了!
第二,“科技”。
可以说,当下“粤港澳大湾区”及城市群的出现,正是科技发展的结束。比如高铁时代,伴随而来就是IT、互联网时代。而未来的深圳,将会伴随无车驾驶、高速列车、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的发展,而将进一步产生人才的“虹吸效应”。
在目前世界上著名的湾区中,旧金山湾区显得“特立独行”。与东京湾、纽约湾不同,旧金山湾区不是传统的经济、政治中心,而是依靠科技、产业发展起来的世界创新中心。硅谷,在其中扮演着类似发动机的角色。也正是深圳学习“硅谷”的原因。其实,不仅深圳,东京和纽约也正在向新科技新经济转型。
值得关注的是,“中兴事件”的爆发,将让深圳下一个十年的科技目标更加明确:努力突破核心芯片、工业母机、5G移动通信、石墨烯、机器人等领域关键技术、核心技术!
不得不提的是,深圳一直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等原始创新方面存在短板。
最新的例子是:11月1日出版的《自然》增刊“2018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科研城市50强!中国城市占10席,而深圳落榜,“粤港澳大湾区”仅有广州(第25)、香港(第26)入选,仍落后于北京(第1)、上海(第7)、南京(第12)、武汉(第19)。从排名来看,大湾区的科研实力仍待加强,且这一环,除了广州、香港急需深圳加上。
所幸的是,深圳正在补课大学教育和大科学装置。
在这一点上,华为任正非曾给深圳市政府建议说:“深圳未来希望在文化和教育,我们搞产业,政府要关注。有些产业可能两三年就没有了,但教育成长是百年,一旦这个土壤肥沃之后,种什么庄稼,就长什么庄稼。”
关于高等教育,深圳正全力补齐短板。2016年,深圳出台《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争取到2025年高校达到20所左右。官方数据显示,深圳目前已有13所大学,这意味着未来7年要再增7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对标硅谷的斯坦福大学。而深圳产业链优势,在2018年,深圳-香港闯入全球“最佳科技集群”前二。
关于大科学,新成立的光明区已确定一个21平方公里科学城正在规划建设中,这里最有可能是继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后,将成为中国第四个综合性科学中心。
总而言之,人口红利正在消失,人才红利正在快速向科技靠拢,产业转型也将带来人才的更新换代。但始终别忘了,科技的主角是人,是创新创业的力量。
深圳最近提出以经济密度论英雄、以发展效益论英雄、以环境质量论英雄,其实背景就是一日千里的科技时代,科技一定要向更高更快更强看齐。在这个科技时代,如不迎头赶上,稍有不慎,即将落后,更遑论未来。上海近期利好不断,科创板、进博会、新增自贸区和长三角国家战略等,让很多人感受到了深圳的压力。但别忘了,深圳的科技力量,主要在民营,而上海是国企或政府主导。在科研领域就有名的:4个90%:“90%的研发人员、90%的研发机构、90%的科研投入、90%的专利产出都来自企业”!
10月24日,全国工商联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6位深圳企业家上榜,大部分为高科技企业,恒大也正在转型高科技。
深圳企业家榜单
而上海入选五位民营企业家,大多为传统行业:月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丁佐宏、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正华、上海均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均金、奥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汤亮、上海微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常兆华。
如果说,过去38年,深圳奇迹是改革开放,抓住全球产业分工机遇,快速聚集人口,激发人的创业潜能,一夜之间成为国际大都会。
那么,未来,深圳必须在更高层次上突破:只有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和“科技”两大抓手,才能打破城市、土地、物理空间紧缺的魔咒,唯有科技文化才能生生不息。
在下一轮科技革命爆发的前夜,深圳未来争取牢牢把握“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主引擎地位,成为全球城市网络的节点,才不负新时代!
深圳越好,大湾区,中国也将更好!
11月14日,2018绿景名家讲坛邀请了许知远、呙中校等嘉宾,与你一起洞见城市的下一个十年。敬请期待!
关于深圳的一切,关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长!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欢迎来稿,合作,畅谈深圳梦,邮箱至:SZeveryth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