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圳40年来最大冲击波!整个大湾区都在等待一个超级发动机!

王方 深圳梦 2021-02-21

所有公司都难逃一死,所有城市都近乎不朽。——凯文·凯利《技术元素》


近日,笔者在深圳梦发表《深圳终于发起总攻!78.66平方公里“湾区总部之都”腾空出世!》一文,引发一些朋友的共鸣,但因篇幅有限,意犹未尽,未能完全展现深圳区域发展和中心区经济正在发生的变化。最近与新老朋友交流,获得一些启发。今日再次撰文,期望引发更多深圳人的思考!



1

于无声处听惊雷

“三新代表深圳城市文明新高度


在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的“双区效应”驱动下,深圳正在发生着“静水流深”的变化,需要于无声处听惊雷。


深圳城市进程从东到西,再从南到北,正在中心城区激烈交织、碰撞,并最终沉淀出精彩的城市文明……


5月20日,笔者在网上观看了深圳福田区举行的2020年“新政策·新空间·新服务”云推介大会之后,我感受到深圳又一股新力量正在蓄势待发。福田区提出的“新政策·新空间·新服务”的“三新”,代表着深圳产业发展、城市文明新高度。


福田区各职能部门正在以行动诠释它的内涵:



新政策,中心城区在城市进程中正在形成多元、和谐、包容、共生、共享的城市文明,良好的产业布局也在深圳各区、大湾区内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1+9+N”新政策紧密围绕金融、科技、文化,把握产业变迁的核心逻辑,重新定义新的产城关系。


新空间,不仅仅指产业空间成本的降低,比如年初应对疫情的减租;政府优质物业的推出,如用地供给、新一代产业园等;更是辖区众多社会物业主动参与特色园区和专业楼宇打造,与政府物业携手共进,合作互利,将产业空间的范畴在中心城区延展,并进一步在全市、在大湾区,乃至全球延展。


新服务,则是一种精准的信息匹配能力!对福田而言,金融将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最具竞争力的抓手!针对当前企业的主要矛盾仍集中在如何获得资金的问题:可利用政府与社会的中间产投平台:将政策性银行支持和创新金融产品为科创类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同时在特色园区和楼宇实行招商联动、资本联动、产业联动、空间联动,携手共进。


78.66平方公里的福田已升级为“湾区总部之都”,我们急需一场新的城市认知革命:当下的福田还是我们过去传统认知的那个福田吗?城市的功能还是你认为的“理所当然”和“千城一面”吗?


反过来想:站在大湾区角度如何看福田?“硅谷”、“曼哈顿”、“湾区总部之都”到底新在哪?


“三新”的启发下,我们当从城市、企业、产业的关系中入手,寻找答案。



2

深圳40年来最大冲击波

深圳城市再中心化已势不可挡


“为什么世界上超过100年的公司很少,而城市却会一直存在?”


关于深圳区域发展和深圳中心城区的未来发展,我明显感觉到深圳40年来最大冲击波来了!


怎么理解?深圳内部正在形成有力的冲突!


南山、前海开始发力金融,而福田开始布局科技。福田有了深圳会展中心之后,宝安建成了全球最大会展中心。深圳北部有了光明科学城,福田也布局了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而后者也是前海之后的又一深港合作重大平台。没有高新区的福田宣布对标“曼哈顿+硅谷”的新定位:CBD+高新区;坪山则高喊“西有南山,东有坪山”。与此同时,没有高新区的福田开始与坪山合作,缺地的南山与深汕签约合作。最近,罗湖+福田宣布共同谋划,红岭新兴金融产业带综合规划启动招标……


尽管南山有着超过160家上市公司,有近百家上市公司聚集的最牛街道——粤海街道,但上市的地点却是福田的深交所!


这就是深圳城市活力的重要表现,更是各种冲突、冲击波后的表现。


为此,我认为,无论上述的冲突如何极具创新性,近乎一种混乱、超线性状态,但冲击波的底层仍是:“城市”作为一种状态、一种文明的存在。


我们确实需要重新认识城市。深圳正在从大的版图上定义自已,也正从更高质量的角度二次中心化、再度城市化!


近期一本畅销书《枢纽》定义了中国3000年来,一直承担的世界角色——枢纽。中国的位置就是十字路口,就是“路由器”,也是资源、信息、资本、秩序在全世界流动的必经之路。


对于当下世界经济的具象来说,世界的十字路口在哪?就在曼哈顿纽约时代广场。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如果把世界微缩到深圳,深圳的枢纽在哪?深圳的十字路口又在哪?



这大概是福田要对标曼哈顿的重要原因之一吧。纽约曼哈顿区以60平方公里的面积,约160万人口,创造了超7100亿美元的GDP,占纽约全市超70%。这一数字远超北京、上海,大约是深圳+广州经济总量之和。


通过上述的冲突,我们必须在“双区”叠加效应时代,重新认识到:无论城市如何左冲右突,东奔西走、南来北往,发财必经深圳十字路口:“中心区”。福田正充当着城市的“+”号作用,正发挥着“遇风化龙”的效应!


福田“曼哈顿”效应刚刚开始,再加+“硅谷”效应,未来不可限量。


由此,我更得出一个重要结论:深圳城市再中心化已势不可挡!


关于深圳“双区效应”后的变化,福田区捕捉到深圳再中心化、再城市化的重大机遇,并认为“产城将进一步融合,所有企业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但对企业极具包容性的城市文明只会越来越伟大”,福田区认为,“基于再中心化、再城市化的城市发展趋势,基于深港科创合作区的制度优势……中心城区千载难逢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质量提升的时代,显然已经到来。”


对此,我深感认同。


诺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说过,21世纪影响人类发展的有两件大事,一是美国的高科技发展,一是中国的城市化。这两者的结合都出现在了深圳,一次城市化是大事件,二次城市化+高科技,想象力肯定是惊人的。


关于深圳,在2020年还有一种不可忽视的市场预期,叫“深圳扩容”。


对此,我一直认为粤港大湾区正是深圳扩容的表现。福田升级定位“湾区总部之都”,就是最好的例证。而且,大湾区的作用,只会让深圳再度中心化,而非无限扩展。


比如,纽约的面积不过780平方公里,835万人口。但以纽约为核心的都市群,由波士顿、费城、华盛顿和40多个中小城市共同组成,历经数百年发展,成为世界上实力最强的城市群。东京面积也不过2187平方公里,但东京都市圈面积1.3万平方公里,占日本面积的3.5%,人口则多达4000多万人,占日本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GDP更是占到日本的一半。



环顾全球城市,我们发现两条普遍规律:

第一条,业发展“再中心化”已成当前世界先进城市核心城区普遍发展规律约、伦敦、旧金山、新加坡、东京、柏林等城市正在发生的变化是纷纷开“中心再造”行动产业空间布局复归城市核心区

第二条,国际先进城市产业发展布局均呈现出“集中-分散-再集中”的共性规律。在纽约曼哈顿区,围绕市政厅与华尔街的核心区涌现出大量科技创业企业与风险投资,华尔街、百老汇与“硅巷”共筑曼哈顿雄厚经济基础。紧邻新老金融城,伦敦市大力打造东伦敦科技城,集聚大量先进科技企业,将伦敦建设为全球最为重要的创新枢纽之一。高端产业集聚已成为国际先进城市核心区的“标准配置”。



3

"为何公司会衰亡,而城市则不会?"


科技思想家凯文·凯利在《技术元素》中说:所有公司都难逃一死,所有城市都近乎不朽



这对于刚40岁的深圳来说,启发很大。


凯文·凯利引用圣菲研究所(Sana Fe Insitute)的杰弗里·韦斯特 (Geoffrey West)的一项研究,用大量数据证明这些通用、预测性的生命法则存在。比如,有机体规模增长遵循3/4法则。它们的体积每增大一倍,在其他方面的增长幅度都会不足一倍,即0.75倍。有机体越大,其增长速度越慢。大象和老鼠在各自生命周期中心的心跳数相同,但大象心跳得更慢。


相反,生态系统和城市的扩张速度要大于一倍,往往为1.15倍。城市的财富、犯罪、交通、专利、污染、疾病、基础设施的人均值都会以每年15%的速率增长。城市越大,其增长越快。


城市中的1.15律 (图片来源:《规模》、腾讯研究院集智俱乐部)


指数增长小于1倍会不可避免地导致终将走向停滞的S型曲线。所有有机体和公司最终都将走向停滞并死亡。


指数增长大于1倍则会带来看似无限增长的曲棍球杆曲线。所有城市都会不断壮大。正如韦斯特所说的:即便在一个城市里投下一颗原子弹,30年后它还会重新欣欣向荣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杰弗里·韦斯特在一本叫《规模》的书中也提出:“为何公司会衰亡,而城市则不会?”城市是创新而非规模经济霸权胜出的代表。



杰夫·韦斯特曾在“恒今对话”中无法回答的问题是:互联网更像一家公司还是一座城市?


凯文·凯利则肯定它更像一座城市。在凯文·凯利看来,有机体和生态系统、公司和城市之间发展的区别在于,生态系统和城市都是进化而非成长。成长总是自我限制,而进化则没有限制。进化是无限的游戏,它会不断从内重造自身,因此其增长不可能被追赶上或陷入停滞。


另一个现在也无法作答的问题是:怎样让公司变得更像城市?


韦斯特对此的答案是是:引入疯子!疯子遍布于城市中。你不能甩掉他们,但他们是让进化继续下去的人。公司会甩掉疯子,这从长期上阻止了公司自身的进化。


但凯文·凯利并不赞成疯子论。他认为公司的既定边界阻止了其进化——边界太过封闭,太过有限。城市则正相反,城市边界模糊、联系不紧密、可渗透且没有中心,因此能在不改变其本质的情况下持续转变。


这也是凯文·凯利认为边界模糊、无中心的互联网会进化并永生的原因。或者可以这样说,互联网至少能像城市一样长久存在。


城市的不朽,终究还是要取决于人。2019年,诺奖级教授、新经济地理学的三位主要开拓者之一藤田昌久来深圳演讲时就指出:“深圳最大的特点是多元化,大多是外来人口,各种文化在这里交融汇聚。这种多元、互补的区域文化,就是深圳最大的吸引力。深圳开放、宽容,这也为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土壤”。他还引用巴别塔的故事,说明“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年人不换,智慧也平凡。”(>>深圳最新引进的诺奖级教授重磅演讲曝光:终于讲清楚了深圳的未来大势!


这也说明,城市不能像办公司一样,缺乏多元、中心化的需求容易导致创新死亡。

这也难怪,福田区非常坚定地看好在城市再中心化、再城市化背景下的产城融合的科技园区发展机遇。尤其在当下各种追风口的浪潮下,中心城区坚定不移地发展特色园区与专业楼宇,并专门在政府与企业之间,设计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国有资本链接平台,该平台正以“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气魄,聚焦数字科技和智能科技。据悉,福田已经率先在新一代产业园高规格、高站位、高起点地打造中心城区的特色化园区。


说到这里,不得提《福田区现代产业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2017-2035年)》(以下称“《规划》,这份《规划》放眼世界,对城市未来发展提出七个关键趋势:第一个是“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创新决定竞争成败”。第二个是“国家发展日新月异,湾区经济引领时代”。第三个是“金融服务雄踞高端,深度融合科技实业”。第四个是“人文艺术价值日增,交融涌现新兴经济”。第五个是“创业群体异军突起,创业城市主导发展”。第六个是“高端资源汇聚都市,核心城区优势凸显”。第七个是“资源竞争持续激烈,综合生态决胜未来”。


《规划》中提出的“创新驱动战略、升维竞争战略、开放融合战略、空间再造战略”四大战略令人印象深刻。


其中,值得的一提是“空间再造战略”,福田区提出:


"面向产业发展需求,以新一轮城市更新为契机,推动老旧城区空间再造,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与空间品质,打造主题鲜明、基础配套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空间结构灵活、价格适宜的多层次产业空间,形成宜商、宜居、宜业的社区化产业集聚区,重塑城市魅力风貌。"


5G时代即将引爆新科技革命之际,任正非曾在《经济学人》发表署名文章称:我们处在爆炸式创新的前夜!我相信,未来的创新将形成雨林般生态,产业互联网将如城市般疯长。而有竞争力的城市、城市群将迎来最大的机遇。


由此,我们在《规划》的目标看到:福田以“曼哈顿+硅谷”为对标、以“金融+科技+文化”为特色、以“CBD+高新区”为形态,为未来城区发展给出了新的明确定位。


福田正以综合生态城市的发展态势,为公司、产业发展形成新的势能。

4

未来40年,深圳企业将

向最优秀的城市学习、靠拢


对于深圳企业家任正非来说,华为的活动之源在哪?答案是熵减。


鲁道夫·克劳修斯发现热力学第二定律时,定义了熵。自然社会任何时候都是高温自动向低温转移热量。一个封闭系统最终会达到热平衡,没有了温差,再不能做功。这个过程叫熵增,最后状态就是熵死,也称热寂。熵原本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概念,却被任总用于研究企业的发展之道,是贯穿华为企业管理的思想精华。


据华为大学编著的《熵减——华为活力之源》:封闭系统终究是要熵死的,没有活力的封闭企业也必将灭亡。任正非如何把华为打造成一台耗散结构的开放活力引擎?企业要想长期保持活力,就要建立耗散结构,对内激发活力,对外开放,与外部交换物质和能量,不断提升企业发展势能,不断拓展业务发展的作战空间。 



任正非在序中写道:“熵减的过程是痛苦的,前途是光明的”!他对此有很感性的描述:


水从青藏高原流到大海,是能量释放的过程,一路欢歌笑语,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泛起阵阵欢乐的浪花。遇山绕过去,遇洼地填成湖,绝不争斗。若流到大海再不回来,人类社会就死了。当我们用水泵把水 抽到高处的时候,是用外力恢复它的能量,这个熵减过程多么痛苦呀! 水泵叶片飞速地旋转,狠狠击打着水,把水打向高处,你听到过水在管 子里的呻吟吗?我听见过:“妈妈我不学钢琴呀!”“我想多睡一 会。”“妈妈痛,好痛呀!我不要让叶片舅舅打我呀!我做作业了。”

……

熵减的过程十分痛苦,十分痛苦呀!但结果都是光明的。从小就不学习,不努力,熵增的结果是痛苦的,我想重来一次,但没有来生。

人和自然界,因为都有能量转换,才能增加势能,才使人类社会这么美好。”


正因为此,任正非经常说“一杯咖啡吸引宇宙能量“!


有记者曾问任正非:您觉得深圳未来的危机在哪里?

 

任正非答:很简单,140年前,世界的中心在匹兹堡,有钢铁。70年前,世界的中心在底特律,有汽车。现在,世界的中心在哪里?不知道,会分散化,会去低成本的地方。高成本最终会摧毁你的竞争力。而且现在有了高铁、网络、高速公路,活力分布的时代已经形成了,但不会聚集在高成本的地方。深圳房地产太多了,没有大块的工业用地了。大家知道大工业的发展,每一个公司都需要一定的空间发展。


事实上,伟大的城市,正是可以帮助企业“熵减”。


笔者曾经写过一段话:深圳一方面土地成本越来越高,另一方面越来越需要一种越来越低成本的要素。淘汰落后产业、恢复自然生态、加大基础科学研究、吸引大量人才、提高法治透明度、低成本金融、激发制度创新、鼓励创新创业、保护知识产权、加大居住及教育投入等,都是城市的“熵减”。


任正非疑惑的答案应该就是要坚信:城市的力量!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对于企业来说,也是如此。未来,公司要活得好,需要变得像城市一样。


有意思的是,华为的诞生,也是深圳城市制度创新的结果。1987年深圳市政府出台了全国首个《关于鼓励科技人员兴办民间科技企业的暂行规定》,鼓励高科技人员以技术专利、管理等要素入股,任正非正是靠这个文件创办了今天世界级的科技公司——华为。


与此同时,随着华为、富士康、腾讯、中国平安、招商银行等一批企业的成长,深圳这座城市也备受世界关注。就连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杂志也发出感慨:全球4300个经济特区深圳最成功!


除了物理学的“熵减”之外,未来优秀的企业应该向最优秀的城市学习、靠拢。


海尔CEO张瑞敏曾受到凯文·凯利思想的影响,认为传统公司的目标是做成一个自闭系统,做成帝国,而帝国没有不垮的;但所有城市都近乎不朽,因为所有的城市都是生态系统。


马化腾曾在中国IT领袖峰会上宣布腾讯“把另外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马云也曾在招股说明书中明确指出,阿里巴巴是一个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热情建立起来的生态系统,而一切人才、资本、技术、资源的运用将会用来保障阿里巴巴生态系统的长期健康发展。


很显然,当下的华为、海尔、腾讯、阿里越来像城市了。华为不仅成就了坂田,还有松山湖,甚至全国、全球各地的研发中心;腾讯在2019年宣布85.2亿元在深圳买下一个岛,这里将是一座科技城;而招商局在蛇口的发展,更是“办公司就是办城市”最好的案例。

我曾经说过福田+龙华+龙岗将成为世界硅谷核心区,而未来深圳发展“新空间”才刚刚打开。粤港澳大湾区将打开二次再中心化红利,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也是深圳学习借鉴对象,深圳可以像东京、纽约一样伟大。深圳企业也可以像纽约湾区的IBM、GE、花旗、高盛等及重仓湾区的西雅图的微软、亚马逊、星巴克、Costco等,像旧金山湾区的谷歌、苹果、脸书、英特尔、惠普、VISA等,以及像东京湾区的NEC、佳能、三菱、丰田研究所、索尼、东芝、富士通等一样伟大。


由于城市的伟大性在于“不朽”,越学习它,越靠拢它,公司将越接近于伟大。



5

产业与城市正发生重组

大湾区正在复制深圳


近日,笔者与深圳市企业并购促进会执行会长、深圳市都会城市研究院院长高海燕交流,他也认同当下产业与城市关系正在发生重组。当下深圳的城市冲突,与当下城市、产业关系密不可分,都在打破传统关系,形成新的生态。


他认为,“产业不是静止的,它往往是充满了流动性的,在今天这种区域关系再造的过程中,在新技术的发展变迁中,产业流动性在产生新的速度,产业关系正在发生重组。所以一个是空间的变化,一个是产业关系的变化,一个是新技术的变化,这三样因素的叠加会让产业的关系重新发生变化。”


高海燕说:

粤港澳大湾区这个国家战略,如果我们把理解它的维度降低一点,说白了就是要发挥核心城市的牵引力,发挥香港、澳门、深圳、广州这些核心城市的牵引力。

通过合作创新、协同创新,形成一种一体化的态势。说白了就是怎么提高整个区域内的现代化的密度、城市化的密度、产业的强度,怎么形成新的产业关系,更加能够协同的发展。深圳的产业被江门所利用,佛山的产业跟深圳之间发生关系,它希望重组这些关系。

我们看最近几年以及未来的产业变化,我觉得新的增长方式不是单一技术变化的方式来带动增长,而是新的产业关系带来创新增长,比如说华为和1000家企业的关系,华为和2000家企业的关系,华为和1万家企业的关系,可能带来新的增长。所以说今天重组是产业创新方向。尽管我们说科技研发、技术创新、投资并购、创新金融的推动、新的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都是推动产业创新的,但是我觉得最快的产业创新速度在重组,对生产力的重组、对产业关系的重组,这些重组带来增长。

你觉得大疆无人机是技术研发还是重组?既有技术研发的因素,也有重组的因素,重组效率就是创新,重组效率就是增长。所以今天我们企业布局、产业布局,你是不是在一个重组效率很高的地区,决定了你未来的增长能力。
    
所以企业家今天不能只看一个技术、一个产品的发展问题,要看你在什么样的效率区内,在什么样的产业关系区内,才能决定你的增长能力,在什么样的生产力布局内,才决定你的增长能力,技术是一个方面,它是关系到内部的,但是还要看外部的关系,要有抓取的能力。


高海燕对粤港澳大湾区的解读非常值得分享。他有两个体会,如果用深圳的语境,用深圳的再定义,或者用深圳的价值核心,来反向理解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第一,从产业的视角来看,有一种要在大湾区复制深圳价值和深圳模式的意味。第二,构建全球竞争力的产业体系,里面有四句话(见下段引用文字),深圳是主要的表现者和价值体现者,为什么还要写这四句话呢?深圳在这里面就是做得最强的,无非就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做满、做充实、做全面。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第六章 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节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第二节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三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第四节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纲要全文


产业在流动,城市也在运动。


说到这里,笔者在《深圳终于发起总攻!78.66平方公里“湾区总部之都”腾空出世!》一文中所表达的,福田全区正在CBD化、总部化、都市化,升级为“湾区总部之都”,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不仅福田有“曼哈顿+硅谷+CAZ”的梦想,近期与福田一同启动粤港澳大湾区(港深莞)中轴提升战略的龙华区,也宣布两大定位:推动北站新城和龙华现代商贸中心打造成为深圳中央活力区,推动九龙山智能科技城和鹭湖新城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智造中心。



这意味着,深圳中部正以最韧性政策、最大经济产业密度空间、最高效率服务能力的“三新”形象强势崛起!


过去,深圳改革从蛇口开始,经济特区从罗湖出发,由福田壮大,到南山崛起,绘制海城市新中心蓝图……2010年7月1日起,深圳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深圳全市;2018年1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撤销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2019年8月18日,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纵观历史,一个清晰的链条,就是深圳特区在变大,城市所辐射的范围在变大,心理在变大。


但深圳最有价值的不是大,也不是土地,而是土地之上的城市、产业的重组关系。正如碳元素结构发生质变,经过高温高压的地质作用变为钻石,而非石墨未来是深圳的钻石时代。


毫无疑问,深圳40年来最大的再中心化、再城市化的冲击波,将再次从深圳中心区引爆!



6

从“广深双城记”到“福田南山双城记”

深圳已开始全面二次中心化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王维《观猎》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的“广深双城记”,正在微缩成“福田南山双城记”。


5月20日这一天,深圳的福田区、南山区各自办了一场云招商推介会,可以说是同时向大湾区发起了总攻:


福田区公布了《创建“湾区总部之都”三年行动方案》;


南山区全力推进“三大战略工程”和“三大示范工程”规划建设。“三大战略工程”,就是要争当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总部经济中心、综合交通中心。而此前的一天,还

通过了《南山区推进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


毫无疑问,深圳举全市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意义是高远的。


如果从产业、公司角度来看,深圳正在打开城市入口,吸纳更广阔的大湾区能量,以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名义,来构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如果说一个城市可以近乎不朽,那么,城市群将生生不息。


毫无疑问:整个大湾区都在等待这样一个超级发动机!


实际从2020深圳政府报告中可以看到:深圳要构建优势互补的市域协同发展格局。其中提到:中部重点发展创新经济、知识经济、现代商贸、国际化专业服务,建设中央活力区、中央智力区、国际会客厅,加快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香蜜湖新金融中心、北站商务区、大梧桐新兴产业带等开发建设。


从“双区效应”上看,深圳中部范畴已经扩大,已打破原有的行政区划。这代表一个新的趋势,深圳整体上已进入再中心化时代。


蓦然回首,2019年12月18日,深圳市委书记宣布:全球招商大会签约额超过5600亿元!只要是符合深圳产业方向和高质量发展需求的优质项目,深圳一定有地可落!”这与很多人深圳“缺地”的印象,形成一次极大反差。这就是在向大湾区、全球发出清晰的信号:深圳二次城市化、中心化正式启动!


有意思的是,5月20日,寸土寸金的深圳福田区,举行2020年“新政策·新空间·新服务”云推介大会时公布:此次云推介大会共推出四块产业用地,以及新一代产业园、中城总部大厦等区政府产业用房和一批社会物业,总面积超过100万平米。面向全球招大商、招优商、招好商。


发展至今,福田以仅占深圳4%的土地,承载了全市12%的人口,贡献了17%的GDP和22%的税收。福田产业空间总建筑面积超过2000万平方米,汇聚了全市70%的持牌金融机构、70%物流总部。未来,在香蜜湖新金融中心和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福田将释放238公顷的珍贵土地,新增320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


换句话说,深圳的再中心化,为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空间”。只要有优质项目,即便深圳中心区也不缺地!


2020年6月5日,深圳出台方案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宣布打造“两个百平方公里级”高品质产业空间。其中,保留提升100平方公里工业区(划定范围并长期锁定),整备改造100平方公里产业空间。这意味着200平方公里的高品质产业空间将被确定,为深圳先进制造业乃至实体经济再次腾飞提供坚强保障。深圳梦发现,200平方公里的面积,约占深圳市总面积的10%,相当于1个南山(约187.53平方公里),超2个福田(78.66平方公里)


7

深圳再中心化:公司将与城市一同进化


综上所述,深圳40年周年之际,将迎来最大冲击波。


深圳中心区的“再中心化”,不再是简单的城市更新、旧改,而是价值观、精神的升级,更是以优秀城市理念,提升产业价值,促进优秀公司一同进化。


过去40年,有一批成功企业与深圳一同成长,并成为深圳城市、精神、文明的一部分。而未来的优秀企业仍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他们将更大地吸收城市中心的红利。


“三新”的冲击波正在从中心城区扩展开来,形成深圳的城市新文明。


正如福田区委副书记、区长黄伟的阐述三新”就是中心城区市场化配置发展要素,创新拓展发展空间,科学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体现,也是“创新福田,湾区引擎的集中表达。



【后记】


本文是对此前《深圳终于发起总攻!78.66平方公里“湾区总部之都”腾空出世!》一文的进一步深度思考,在此特别感谢诸位朋友包括网友们,与你们的交流和碰撞带来了新的思想火花,尤其是第一次见面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福田产投负责人。



据悉,福田产投运营的新一代产业园,正是在福田区以中央活力区为核心的“1+5”环CBD总部产业集群内,是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卫星产业园区,也是福田打造“五园一街”的重要一园。


我们看到,位于福田中心区的新一代产业园,在深圳再中心化的进程中,产城越融合,新空间越广阔!



据透露,在5月20日深圳福田区举行2020年“新政策·新空间·新服务”云推介大会后,新政宣布不到7天,近40万㎡的新一代产业园,已被预约了10万㎡,这个福田政府主导的园区,已进入“选商阶段,将全面迎来深圳的城市新文明时代。


来源:深圳梦(微信号ID:SZeverything)

相关文章


关于深圳的一切,关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长!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欢迎来稿,合作,畅谈深圳梦,邮箱至:SZeverything@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