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央定调!二十大报告提50次!深圳要为全国提前15年打造一个中国式样板

深圳梦 2023-01-03
 


二十大报告开宗明义地指出,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这对于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意义重大。



图片来源:新华社

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一词成为热词!

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报告明确提出: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以下重大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要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看到这段报告,深圳梦不禁想起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的发展目标:

到2025年,深圳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研发投入强度、产业创新能力世界一流,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到2035年,深圳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国典范,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世界领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到本世纪中叶,深圳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这意味着,深圳要比全国提前15年打造出一个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样板!

深圳梦发现二十大报告在所涉的提到的现代化一词有50次,其中如上述“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一章中回答“中国式现代化”中出现17次!

这都将为深圳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迈向全球标杆城市进程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保障。

以下是深圳梦特别梳理出的“二十大”中33个关于现代化的定调: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

这就是中国式现代化

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二、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

三、五年来,我们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主动构建新发展格局,蹄疾步稳推进改革,扎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集中力量实施脱贫攻坚战,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决维护国家安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大力度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全方位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四、十年前,我们面对的形势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显著成效,为我们继续前进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良好条件、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一系列长期积累及新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


五、十年来,我们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略,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六、我们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七、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在这里,我代表中共中央,向全体中国共产党员,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爱国人士,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以及广大侨胞,向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九、十、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十一、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十二、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十三、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十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十五、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十六、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十七、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十八、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十九、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二十、二十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十二、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二十三、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十四、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

二十五、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要求。

二十六—二十九、必须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加快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战略能力,有效履行新时代人民军队使命任务。

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三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三十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

三十二、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三十三、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未来怎么干?
看懂二十大报告中的这些关键词

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二十大作报告。未来怎么干?从二十大报告中的一组关键词看明白→


中心任务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两步走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


第一要务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重大原则


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以下重大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着力点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全过程人民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依法治国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社会主义文化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完善分配制度


要完善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


新型能源体系


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


战略威慑力量体系


我们要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人民军队打赢能力,创新军事战略指导,发展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打造强大战略威慑力量体系,增加新域新质作战力量比重,深入推进实战化军事训练。


必由之路


时代呼唤着我们,人民期待着我们。全党必须牢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


战略性工作


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深圳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简版
“十三五”发展成就     

  • 发展质量跃上更高台阶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跃居全国城市首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93%

  • 改革开放实现重大突破

    入选全国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本土世界500强企业增至8家,出口总额实现全国“二十八连冠”

  • 现代化城市功能品质大幅提升

    地铁运营总里程超过400公里。在全球率先实现5G独立组网全市域覆盖,盘活存量低效土地93平方公里

  • 民生社会事业显著进步

    基础教育学位数量增长近30%,高校数量增至15所。引进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阜外医院等一批高水平医院,建设筹集公共住房44万套

  • 三大攻坚战取得重大成果

    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PM2.5年均浓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入选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获批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 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用一个月时间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用两个月时间实现境内确诊病例清零,深圳经济增速在全国一线城市中率先转正


“十四五”基本要求

  • 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上走在前列、勇当尖兵

  •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列、勇当尖兵

  • 在服务全国全省大局上走在前列、勇当尖兵

  • 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列、勇当尖兵

  • 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上走在前列、勇当尖兵

  • 在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勇当尖兵

  • 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上走在前列、勇当尖兵

  • 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走在前列、勇当尖兵

  • 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共同富裕上走在前列、勇当尖兵

  • 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走在前列、勇当尖兵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 到二〇二五年,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 到二〇三〇年,建成引领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城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跃上新台阶

  • 到二〇三五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 到本世纪中叶,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十四五”发展目标

  • 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经济总量超过4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1.5万亿元

  • 创新能级显著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左右

  • 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

  •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9万元,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 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PM2.5年均浓度低于20微克/立方米,主要河流水质达到地表水Ⅳ类以上

  • 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调控部分指标

经济发展

  •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0%

  •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1.5万元/人

  • 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5.0%


创新驱动
  •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6.4%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1%


民生福祉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0%

  •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2.5年

  • 新增供应公共住房——≥28万套

  • 人均预期寿命——84.53岁

  • 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3.0人

  • 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5个


绿色生态
  • 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5%

  • 地表水达到或者好于Ⅲ类水体比例——≥60%


安全保障
  • 粮食储备保障能力——270天

  • 能源综合生产能力——≥1300万吨标准煤


八个领域重点任务

(一)新时代推动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再出发

以综合改革试点构筑体制机制新优势
  • 全面实施综合改革试点。加快重点领域改革,争取实现更多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 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实施促进人口中长期均衡发展战略,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 建设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贯彻落实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加强产权保护

  •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建设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高地,稳步推进社区股份合作公司改革

  • 创新行政管理体制。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率先建立现代财税体制


努力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先行示范者
  • 服务国内大循环。探索全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500亿美元,建设高效集约的国家物流枢纽体系,打造国际会展之都

  • 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到2025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500亿美元,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500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500亿美元

  • 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国际经贸和产能合作,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壮大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大力繁荣夜间经济,引进一批综合性电子商务平台,培育1-2家新零售领头羊企业,到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5万亿元


(二)增强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核心引擎功能

携手共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 共建深港澳优质生活圈,推进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设,高标准建设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 以深莞惠大都市区为主中心,以深汕特别合作区、汕尾都市区、河源都市区为副中心,建设现代化都市圈

  • 增强“一核一带一区”主引擎作用,强化广深“双城联动、比翼双飞”,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积极对接沿海经济带和北部生态发展区

  • 扎实开展对口帮扶和合作交流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综合承载力
  • 实施“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战略,优化“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生态型”空间结构

  • 高标准推进重点区域开发建设,打造一批充满魅力的国际化城市新客厅

  • 打造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7000万人次

  • 打造全球贸易枢纽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300万标准箱

  • 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高品质滨海亲水空间


(三)率先建设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 以主阵地作为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构建重大战略创新平台体系

  • 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深圳路径,聚焦集成电路、关键元器件等领域实施梯度攻关,激发企业技术创新活力

  • 健全科技成果产业化机制,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计划

  • 建设开放包容先行的国际人才高地


构建高端高质高新的现代产业体系
  •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 打造全球服务经济中心城市,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5%左右

  • 加强工业区块控制线管控,保留提升100平方公里工业区、整备与连片改造100平方公里产业空间


打造全球数字先锋城市
  • 实施“5G+8K+AI+云”新引擎战略,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 全面提升通信网络能级,累计建成5G基站超6万个

  • 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高频服务事项实现100%“掌上办


(四)率先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

建设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
  • 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大力践行“敢闯敢试、开放包容、务实尚法、追求卓越”的新时代深圳精神

  • 加快建设“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全面完成“十大特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开展第二批特色文化街区建设

  • 丰富推广“城市文化菜单”,实施新时代文艺发展工程


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
  • 加快发展创意经济,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超过3000亿元

  • 打造世界级运动活力之城,体育产业增加值超过1000亿元

  • 创建国际滨海旅游城市,推进文化旅游高品质融合发展

  • 全面提升城市对外交往能力与文化辐射力


(五)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 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建设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先行示范区

  • 推动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高中多元特色发展,完善特殊教育和民办教育

  • 新增幼儿园学位12.5万个以上,公办义务教育学位67.3万个,公办普高学位11万个

  • 推进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成2-3所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职业学校


打造健康深圳
  • 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三甲医院达30家

  • 加强全民健康管理,提升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水平

  • 完善平战结合的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强化公共卫生应急保障能力

  •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构建以促进健康为导向的创新型医保制度


全面提升社会保障和社会治理水平
  • 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的保障制度,建设一批创业孵化基地

  • 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健全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

  • 持续开展大规模公共住房建设行动

  • 完善高质量全覆盖多层次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基本权益

  •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六)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

建设可持续发展国际先进城市
  • 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领军企业,促进绿色产业规模化集聚性发展

  • 制定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推进工业、建筑、数字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节能低碳化

  • 深化“无废城市”建设

  • 推动环境教育基地和自然学校向公众开放,建设一批国家级自然学校


打造美丽宜居生态城市
  •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完成1000公里碧道建设

  • 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合理确定城市承载力上限和适宜空间,夯实“四带八片多廊”的生态安全格局

  •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共治,实施重大系统性生态修复工程和重要生态廊道节点修复工程

  • 构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体系


(七)率先营造彰显公平正义的民主法治环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城市
  • 加强高质量发展、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等重要领域立法,用足用好深圳经济特区立法权

  • 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建设一流法治政府

  • 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提升司法公信力

  • 加大全面普法力度,创建模范法治社会

  • 全面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八)提高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

建设更具韧性的安全城市
  • 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保障安全优质的城市供水,加强战略物资和应急物资保障

  • 实施安全发展五年行动,推进重点行业领域、高风险区域精准治理工程

  • 打造专业化的应急救援队伍,提升重特大、综合性突发事件响应和处置能力

  • 全力保障食品药品生物安全,食用农产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98%

  • 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现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重大科技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



在深圳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多个表格列出的重点领域、重大工程、各区定位等值得关注:

1、各区(新区、深汕特别合作区)发展定位

福田区:深圳行政、文化、金融、商务和国际交往中心,总部经济核心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聚焦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蜜湖新金融中心、环中心公园活力圈“三大新引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辐射力的中央创新区、中央商务区、中央活力区。

罗湖区:深港社会协同发展示范区、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集聚区、金融商贸中心和国际消费中心,重点推进蔡屋围-深圳火车站-东门片区、笋岗-清水河片区、新秀-莲塘片区建设,打造罗湖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

盐田区:国际航运中心、海洋新兴产业高地、滨海旅游重要基地,重点推进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盐田中心片区、盐田河临港产业带建设,打造盐田国际航运枢纽和离岸贸易中心。

南山区:科技产业创新、高等教育和总部经济集聚区,重点推进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蛇口国际海洋城、西丽高铁新城、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建设,打造南山中央智力区和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

宝安区:深圳城市西部中心、国际航空枢纽,重点发展数字经济、会展经济、海洋经济、临空经济、文旅经济和高端制造,重点推进宝安中心区、空铁门户区、会展海洋城、石岩科创城、燕罗智造生态城建设,打造宝安珠江口两岸融合发展引领区。

龙岗区:深圳城市东部中心、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中心、国际文体活动交流中心,重点推进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坂雪岗科技城、东部高铁新城、国际低碳城、宝龙科技城等片区建设,形成“一芯两核多支点”发展格局,打造龙岗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和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高地。

龙华区:深圳中部综合服务中心、数字经济先行区、未来城市试验区、智慧治理示范区、重要交通枢纽、新兴产业高地和时尚产业新城,重点推进北站国际商务区、九龙山数字城、鹭湖中心城、龙华国际商圈、大浪时尚小镇、观澜文化小镇建设,打造大湾区国际化创新型中轴新城。

坪山区:深圳城市东部中心、综合交通枢纽、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创新集聚区、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城,重点推进坪山中心区、高新区坪山园区建设,打造深圳未来产业试验区和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延伸区。

光明区:深圳北部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重要交通枢纽,科研经济先导区、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区,重点打造光明科学城装置集聚区、光明中心区、光明凤凰城、茅洲河-龙大复合功能走廊等片区,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

大鹏新区:滨海旅游服务中心、海洋科技和教育基地、精准医疗和康复医学发展先锋区,重点推进葵涌中心区、坝光国际生物谷、龙岐-新大、下沙-南澳墟镇建设,打造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

深汕特别合作区: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基地,重点推进中心区和先进制造业集中承载区建设,打造深圳产业体系拓展、城市功能延伸的新兴城区和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培育带动粤东沿海经济带崛起的新中心。

优化“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生态型”空间结构。实施点轴网络式联动、分区差异化发展的空间策略,构建“一核多心网络化”的城市空间体系。推动都市核心区扩容提质,将宝安区的新安、西乡街道,龙华区的民治、龙华街道,龙岗区的坂田、布吉、吉华、南湾街道等纳入都市核心区。构建位于城市外围区域的多个综合性或专业化市级服务中心,建设一批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现代化新城,形成布局相对均衡、功能差异化分工协作的多中心空间格局。

2、综合交通重大工程

空港:完成深圳机场三跑道、卫星厅、东航站区、T2航站区及其配套设施项目以及南头直升机场迁建项目建设,启动深圳机场北货运区及其配套站坪工程、深汕通用机场规划建设。

海港:加快盐田港区东作业区集装箱码头工程、大铲湾港区集装箱码头二期和三期工程、西部港区出海航道二期工程、小漠港区工程建设。

国家铁路:加快赣深高铁、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段建设,推动深圳至深汕合作区铁路开工建设,规划研究深圳至南宁高铁、广深第二高铁、深圳至河源高铁。

城际轨道:加快深圳机场至大亚湾城际、深惠城际(含大鹏支线)、穗莞深城际南延线建设,推进常平至龙华城际、塘厦至龙岗城际前期工作,规划研究深莞增城际、深珠城际(伶仃洋通道)。

城市轨道:建成城市轨道交通四期及四期调整工程,推动五期工程建设。

交通枢纽:加快推进西丽枢纽、机场东枢纽、光明城枢纽等站城一体化开发,推动坪山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快推进前海、岗厦北、黄木岗、大运、平湖、鹭湖、白坭坑、五和等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

公路通道:推动深中通道、沿江高速二期、机荷-惠盐高速改扩建、外环高速、深汕第二高速、东部过境高速公路及连接线、广深沿江高速公路前海段下沉改造、侨城东路北延、沙河东路北延、皇岗路快速化改造、妈湾跨海通道等项目建设。

3、科技创新重大工程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综合粒子设施、鹏城云脑三期、脑解析与脑模拟设施、材料基因组大科学装置、合成生物研究设施、精准医学影像大设施、深圳国家基因库(二期)、未来网络试验设施(深圳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二期)、特殊环境材料器件科学与应用研究装置等项目。

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加快建设光明科学城大数据中心、深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研究院、高端科研仪器研制中心等项目。

国家和省实验室:加快建设鹏城实验室、深圳湾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等。

4、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点领域

集成电路:重点围绕芯片架构等开展技术攻关,发展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微机电系统(MEMS)等特色工艺,发展碳化硅等化合物半导体。

量子信息:重点围绕未来信息材料、量子计算和模拟、量子精密测量和量子工程应用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生命健康:重点围绕药物分子设计、放疗装备、影像设备、高通量基因测序设备、高性能医用机器人制造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脑科学:重点围绕脑部疾病潜在机制、认知行为的神经基础、大脑研究的新工具、新技术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临床医学与健康:重点围绕癌症、心脑血管、呼吸、代谢性疾病、再生医学、重大传染病、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生物育种:重点围绕组学技术、合成生物学、植物基因组、动物基因组、生态基因组、食品科学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空天科技:重点围绕空间探测、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卫星通信、数字空间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深海科技:重点围绕海洋科考、深海装备、深海矿产资源开发、深海材料和深海通信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5、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

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发展集成电路、5G、人工智能、新型显示四大产业细分领域,深化物联网发展应用,前瞻布局柔性电子、量子信息等前沿高端领域。

生物医药:加快发展新型抗体等生物药和干细胞等生物治疗产品,发展医学影像设备、体外诊断设备等高端医疗器械设备,突破高通量测序技术、基因组DNA序列分析技术等,前瞻布局精准医学成像等前沿领域。

数字经济:重点开展高端工业软件、重点领域应用软件、自主可控区块链底层架构等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重点围绕工业互联网、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大数据和云计算等领域,布局未来网络试验设施等重大项目,构建基于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的服务体系。

高端装备制造:重点发展工业母机、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领域,攻关先进感知与测量等技术,鼓励智能制造技术、工艺及产品在制造业领域深入应用,加快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建设3D打印制造业创新中心。

新材料:重点开展高端电子化学品、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功能性有机发光材料等关键材料设计与制备工艺攻关,强化高性能储能、先进节能环保等材料技术创新能力,推进生物医学材料临床应用,发展高分子材料等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前瞻布局石墨烯、微纳米材料等领域。

海洋经济:重点发展海洋电子信息、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新材料、涉海高端服务等产业。

绿色低碳: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大力发展先进核电、可再生能源、高效储能、氢能与燃料电池、智能电网、智慧能源等领域,加强节能关键技术攻关,支持先进适用环保技术装备研发和产业化。

6、数字经济重点发展领域

5G:面向无线技术、网络与业务、关键零部件、测试仪器仪表等重点方向,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5G与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AR/VR、8K视频、金融支付、交通物流、文化娱乐、远程医疗、智慧工厂、智慧安防等典型应用场景深度融合。

云计算:协同发展云服务与边缘计算服务,推动超大规模分布式存储、弹性计算、数据虚拟隔离等技术创新,提高云安全水平。

大数据:加强大数据采集、传输、存储、管理、处理、分析、应用、可视化和安全等关键技术研发能力,推动大数据创新应用。

物联网:围绕泛在感知、安全传输、智能处理全链条,推动传感器、网络切片、高精度定位等技术创新,加快窄带物联网(NB-IoT)等标准应用和模式创新,培育物联网应用服务新业态。

区块链:推动智能合约、多重共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分布式容错机制等技术创新,探索“区块链+”在政务服务、城市管理、社会民生、公共安全及金融科技领域的应用。

人工智能:重点开展智能芯片引领发展、智能无人系统培育、计算机视觉应用拓展以及智能语音跨越发展等工程,拓展人工智能融合应用场景。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提升数字内容加工处理、全息成像、动漫游戏制作引擎软件和开发系统、3D数字化建模、数字孪生设计等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虚拟现实整机、感知交互、内容采集制作等设备和开发工具软件。

7、文化事业重大工程

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深圳歌剧院、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深圳创意设计馆、国深博物馆、深圳科学技术馆、深圳海洋博物馆、深圳自然博物馆、深圳美术馆新馆、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深圳音乐学院。



十大特色文化街区:南头古城、大鹏所城、大芬油画村、观澜版画基地、甘坑客家小镇、大浪时尚创意小镇、大万世居、蛇口海上世界、华侨城创意文化街区、华强北科技时尚街区。

市级重大文体设施:深圳市文化馆新馆、龙岗国际艺术中心、国深美术馆(暂名)、深圳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深圳市体育中心改造提升工程、深圳市体育运动学校(深圳市体育实验学校)改造提升工程等。

城市文化菜单: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深圳读书月、“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中国设计大展、深圳(国际)科技影视周、深圳国际摄影大展、深圳时装周、设计之都(中国•深圳)公益广告大赛、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中国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等。

新时代文艺发展工程:创作遴选新时代深圳十大文艺精品,新增百个剧场、音乐厅、美术馆、文化馆等重点文体设施,培育引进千名文艺专才,每年推出万场重点文艺演出。

8、生态环境系统治理的重大工程

水环境治理工程:规划新、扩、续建水质净化厂18座。完善污水收集管网,重点建设笋岗-清水河、福永西、机场周边、大水坑、民治、南约、宝龙和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污水管网系统,基本实现全面雨污分流和污水全收集。开展公明、铁岗、长岭皮、清林径、铜锣径、松子坑等6座水库水土保持工程,构建库区生态屏障。推动完成10个区级节水型社区达标建设以及1亿立方米以上的非常规水源利用设施建设。

大气环境质量提升工程:移动源污染控制方面,严格成品油质量管控,禁用低于国三排放标准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在东西部港区内全面推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加快推进挥发性有机物(VOCs)源头削减工作,按计划实施气电替代工程。 

重大系统性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塘朗山-梅林山-银湖山、清林径等区域绿地生态修复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实施深圳河、茅洲河、观澜河、龙岗河、坪山河等主干河流生态修复工程,打造蓝绿交融的水生态廊道。(综合自深圳十四五规划)
>>深圳正式批准!宝安龙华龙岗8个片区纳入都市核心区,11区全新定位曝光!深圳“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发布

9个数字!带你速读二十大报告












来源 :人民日报



来源:深圳梦(微信号ID:SZeverything)综合

相关文章


关于深圳的一切,关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长!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欢迎来稿,合作,畅谈深圳梦,邮箱至:SZeverything@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