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肿瘤精准医学10大研究热点,38位大咖深度剖析

2016-11-26 基因慧Pro

G

eneclub

基因慧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 免疫治疗/ 液体活检/ 医生的角色/行业规范/ 癌症早筛/人工智能/ 基因检测公司估值/ 市场VS政策/中国精准医疗

阅读用时:9100字,约20分钟






        2016年“精准医学研究”被列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科研产业迅猛发展。由裕策生物创始人高志博建立的“中国肿瘤精准医学交流”微信群,围绕“肿瘤精准医学”讨论技术变革和产业发展,聚集了来自院士、“千人”,以及产业领袖等专家及同行。

      在“中国肿瘤精准医学交流”微信群成立一周年之际,并在贝壳社、基因慧、转化医学网等媒体联合支持下,“裕策生物”联合“测序中国”发起了“2016 年度肿瘤精准医学热点话题评选活动”,并在贝壳社、基因慧、转化医学网等媒体联合支持下,发起了“2016 年度肿瘤精准医学热点话题评选活动”,由来自群内200余位专家公开推举了2016年度10大肿瘤精准医学候选热点话题,并邀请各领域专家分别对每个话题作了精彩点评。


肿瘤精准医学10大热点话题


1生物信息学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面对海量的基因测序数据,分析速度与准确性、安全性、数据库架构、云计算等问题接连而至,那么,生物信息学在肿瘤精准医学中的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有哪些?


2肿瘤免疫治疗

PD-1/PD-L1抗体药物、免疫治疗应答率等问题成为近期讨论的热点,如何看待精准免疫治疗的现状与未来?


3液体活检技术的瓶颈和发展

液态活检无疑是2016年肿瘤基因检测技术中的热门,那么,液态活检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技术瓶颈是什么,未来将如何发展?


4基因检测结果解读

同样一份样本在不同的公司给出完全不同的检测报告;此外,诸如天赋基因、基因算命等基因检测扰乱市场,面对现状,行业同仁应当如何自律,走标准化、规范化道路,保障行业健康发展。


5癌症早期筛查

癌症早期筛查是降低癌症死亡率的重要手段,面对各类早筛技术,我们该如何平衡技术的发展与民众的需求?


6人工智能在医疗大数据领域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医疗大数据领域的应用意义重大,IBM Watson、碳云智能等公司都在紧密布局,那么,人工智能将在精准医学领域有哪些应用?


7基因检测公司的估值和变现

国内估值数亿的肿瘤基因检测公司众多,但或者同质化问题严重,或者缺乏核心技术,面对现状,你认为它们未来的变现能力如何,这样的估值合理吗?


8肿瘤精准医学的市场VS政策

市场需要政策的引导与规范,而政策的制定需要市场的反馈;对于肿瘤精准医学来说,市场正跑在政策的前面,我们此刻应该怎么办?


9医生在肿瘤精准医学实践中的上下游

医生在肿瘤精准医学实践中的意义不言而喻,上游的技术与研发机构该如何加强与临床医生之间的合作?


10中国特色的精准医学之路

面对精准医学的“泡沫论”以及各方的批评与质疑,我们该如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精准医学之路?


话题1:生物信息学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面对海量的基因测序数据,分析速度与准确性、安全性、数据库架构、云计算等问题接连而至,那么,生物信息学在肿瘤精准医学中的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有哪些?


点评


生物信息在这里分为两个部分,从生物学的角度,要解决利用组学信息挖掘更多生物学相关意义,无论是更准确的突变功能预测,还是组学,功能,表现联系及作用,而信息学角度则侧重在更加效,安全的条件下完成上面提到的生物学分析。目前看来解决生物学部分问题时我们会求助于新兴的分析技术无论是AI还是DL,解决信息部分我们会用上云技术,甚至未来量子技术。

 ——余昶-Intel


生物信息需要和从事免疫治疗和基因编辑的科学家更紧密合作,基于最新的技术进展和临床问题,开发数据分析的算法和工具,协助免疫治疗和基因编辑的专家开发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建立一个中国人的肿瘤多组学数据共享平台是一个非常难以完成但极其重要的一个工作,如何把分散的基因组学数据和临床信息按照统一的标准整合起来,构建一个中国人的基础性的肿瘤基因大数据,对于中国人的肿瘤科研、临床检测产品和新的治疗方法都非常重要。

——李奇斌-云蜂生物创始人


肿瘤精准医学所需要什的生物信息技术和系统可分为应用和研发两部分。

A. 临床应用:可以预计,临床应用会以高深度的针对性Panel为主要数据源,单样本数据量1-5GB,每周单个机构处理数十到数百样本,这部分主要关注样本处理规范化以及结果的一致性,系统效率和稳定性保证,以及操作的便利性。

B. 科研和研发:该部分的数据会以大Panel、外显子组、全基因组数据为主,单样本数据量10-100GB,样本周期性不强,存量数据大。这部分主要关注大规模数据的传输效率,数据存储和管理,机器学习和建模算法,大规模计算效率。

——李厦戎-聚道科技CEO



话题2:免疫治疗

PD-1/PD-L1抗体药物、免疫治疗应答率等问题成为近期讨论的热点,如何看待精准免疫治疗的现状与未来?


点评


不同免疫疗法精准定义和需要都不同,比如CAR-T和PD-1抗体药物,前者和后者需要的biomarker迥异。精准免疫治疗目前还在非常早期,难点主要在于它不是简单基因检测就能搞定。目前使用的PD-L1对群体分析有价值,但对于个别病人指导意义有限,主要因为PD-L1阴性病人也有可能响应,因此无法阻止大家盲试PD-1药物。我期待未来在人工智能和真实临床大数据指导下,开发出基于多维数据的计算和预测方式,这是免疫疗法乃至靶向疗法实现精准治疗的希望。

——菠萝-诺华制药-著名科普作家


目前已经临床应用和在临床试验的肿瘤免疫治疗手段和检测技术基本上覆盖了细胞免疫系统的各个环节。肿瘤精准免疫治疗技术在临床试验中发现是安全的,也展示了一定的疗效,目前研究者进一步开展临床试验来评价PD-1抗体联用TIL或MASCT能否提高疗效。在新一代TIL/MASCT技术中,研究人员通过基于二代测序精准医疗的neoantigens技术来提高肿瘤特异性T细胞的含量。综上所述,精准医疗和液体活检技术已全面应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各个环节,将会成为肿瘤治疗的基本手段和常规工具。

——周向军-恒瑞源正首席科学家


免疫治疗结合靶向治疗,被公认为是未来最有希望战胜肿瘤的方向。在不少成功病例之外,更多的病人并未从免疫治疗获益。肿瘤的异质性和克隆进化是导致疗效差异的根本原因,免疫治疗受到多个环节因素的影响,比如抗原释放/呈递、细胞活化等,而目前通用的Biomarker仅限于PD-L1的表达水平,这显然不够好。精准免疫治疗需要更加精准的标志物,是建立在肿瘤基因检测基础之上的免疫治疗。

——高志博-裕策生物CEO


对于肿瘤精准免疫治疗,目前常常会盲目乐观,其实是任重而道远,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未来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是:1)发现和确定肿瘤特异性抗原;2)认识和改进肿瘤微环境对免疫治疗的影响;3)肿瘤的联合方法治疗,免疫治疗与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相信在经历一段低谷后已强势回归的肿瘤免疫治疗一定能造福与更多的肿瘤患者。

——施炜星-宇研生物首席科学家


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完整与否和活性水平都能直接影响到对于癌症的防御杀伤效果,在已经应用到临床实践的肿瘤免疫疗法中,免疫检测点抑制剂绝对是耀眼的明星。然而,简单的增强免疫系统和抵消肿瘤细胞和T细胞之间的抑制作用是不够的,还有免疫信号通路功能缺陷、传统信号通路变化和肿瘤微环境等可能性导致肿瘤病人对免疫治疗无应答。在现有条件下,利用已有的病人测序数据继续深入寻找导致免疫治疗无应答的biomarker也是极为重要的。

——陈腾辉-MD Anderson



话题3:液态活检

液态活检无疑是2016年肿瘤基因检测技术中的热门,那么,液态活检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技术瓶颈是什么,未来将如何发展?


37 41287 37 15289 0 0 3376 0 0:00:12 0:00:04 0:00:08 3376评


液态活检目前包含三个部分,CTCs、ctDNA和Exosome,其中CTCs的主要瓶颈在于:1.不易从血液中捕获;2.捕获之后提取分子型信息面临操作难、成本高的问题。Exosome目前在国外基本处于科研阶段,前景好,但现阶段无法运用于临床。血浆DNA中ctDNA含量低、且存在检出的假阳性、假阴性等问题。短期的未来发展,会以ctDNA为主。液态活检在未来有望实现从病前、病中、病后等全流程的全方位的管理,为精准医疗的落实提供技术支撑。

——许明炎-海普洛斯CEO

 

从技术进入临床应用,临床路径的不确定,可能是目前最大的瓶颈。技术本身已经逐渐成熟,而临床路径目前还没有真正建立,没有真正形成指南和临床标准。 未来液体活检在占领合理的临床路径之后,将向筛查方向发展,对肿瘤和癌症的筛查是人类的健康需求,这个市场巨大但目前还处于理论验证阶段。

——田埂-元码基因CEO


仅对ctDNA-NGS临床应用而言,未来技术瓶颈可能有以下几点:(1)在追求超高灵敏度检测的同时,如何有效地保证检出罕见突变的特异性;(2)如何能够有效地实现对检出突变量的精确定量,提高基于ctDNA-NGS临床动态监测的可行性。(3)如何有效地降低NGS检测的波动性,提高基于ctDNA-NGS临床动态监测的准确性。以上三点,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领域能够多大程度上从晚期肿瘤向早期肿瘤,从肿瘤用药选择到肿瘤全程管理的拓展。

——侯瑛-安可济临床事业部总监


液体活检在临床应用的最大技术瓶颈是对低丰度的有效生物标志物的高效率检出并有严格的验证数据支持。目前各类液体活检产品都还处于转化医学探索阶段,在临床上广泛应用需要临床医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及统计学等多个学科共同努力打造。

——张之宏-燃石医学CTO



话题4:基因检测规范

同样一份样本在不同的公司给出完全不同的检测报告;此外,诸如天赋基因、基因算命等基因检测扰乱市场,面对现状,行业同仁应当如何自律,走标准化、规范化道路,保障行业健康发展?


点评


越来越多的基因信息被注释解读关联,这些基因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将越来越明确,这是迈向精准医学的曙光和方向。但是也出现了从业者水平良莠不齐,甚至测定天赋基因、基因算命等“作恶产品”。对于各种乱象,除了从业者的自律,也需要同行的监督,更需要在国家层面用法规进行规范。

——刘韧-著名科学家


无规矩不成方圆。小到商帮行会,大到联合国,公信力和影响力都要靠规章制度保障。无权威不成规矩。豪商大国之所以可以定规则,是靠实力和威信做基础。

新兴行业要健康发展,一要参与者自觉地优秀化,追求卓越,体现先进科学技术的真实价值;二要优秀参与者自发地联盟化,让卓越成为共识,以标准形成约束和壁垒,良币驱逐劣币。

要经得起市场的检验,更要经得起科学的检验。

——尹烨-华大股份CEO



话题5:癌症早期筛查

癌症早期筛查是降低癌症死亡率的重要手段,面对各类早筛技术,我们该如何平衡技术的发展与民众的需求?


点评


首先,真正明白和区别: 早筛,液体活检,预后分析,伴随诊断,风险预测,用药评估,基因筛查等这些分子诊断名词各自真正的生物学和医学定义。每一个定义都意味着需要大规模的临床实验去证实,而且不可在没有严谨数据的情况下混用。认真理解和遵守每种分子标记物的使用范围,就是对民众的负责。

——杨蓉西-海德堡医学院


癌症早筛是个牵扯到医学实践、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综合性的问题。技术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民众的需求角度来看,最好的早筛手段应该是准确、安全、低价。而目前已有针对某些种类的癌症所能够采用的筛查技术都极其不如人意。我们参与其中的科研人员无疑应当责无旁贷,积极探索并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基因早筛产品。这当中的挑战将是巨大的,需要的金钱投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有效的民众教育都将是制约该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

——许传波-GRAIL


癌症早筛和癌症早诊两者的目的不同,比如早筛需要的是高敏感性,早诊则需要高特异性!就早筛而言,目前大部分实质性脏器的首选方法仍是影像学检查(X线,CT,B超);大部分空腔脏器的早筛需要依靠血液学标志物。

——严令华-格诺生物副总裁


除了检测的临床意义,还应考虑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性是否够高?能否揭示组织的来源?能否揭示是原发肿瘤部位或转移灶?癌症筛查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将会被基于血液的多位点平行甲基化检测大大改善,它操作上的非侵入性将会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并有利于进行早期诊断。除了检测本身的价格,还要考虑到整个社会的综合成本,要达到能从国家层面减少整体医疗成本,提高全民健康水准的效果。

——范建兵-基准医疗CEO


关于癌症早筛我们需要考虑三个问题:1)筛查新技术从研究到走向临床应用必须经过严谨的大样本的验证,经得起循证医学的考验。2)筛查技术必须有明确的临床价值,可以实质性帮助降低癌症发生率,或者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或延长寿命。3)筛查技术的临床价值与它的检测成本之间需要找到平衡。在新技术开发完后,必须着力于降低成本,以尽可能普惠大众。

——张江立-鹍远基因CEO



话题6:人工智能在医疗大数据应用

人工智能在医疗大数据领域的应用意义重大,IBM Watson、碳云智能等公司都在紧密布局,那么,人工智能将在精准医学领域有哪些应用?


点评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生命科学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意义重大。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中最闪亮和最吸引人的一个方向之一。精准医疗本质上是个性化的智能医疗,以疾病的早期筛查、准确诊断、有效治疗与康复,借助于已有的大数据分析技术,人工智能将无处不在,产生重要作用。作为医院的核心群体——医生,无论是临床或基础研究,恰当的应用人工智能将事半功倍,从而在面对生命之复杂性面前,多一个人工智能有力工具。人工智能在精准医疗中的作用,无论是单个水平层次的研究,或者是多个层次的系统级别的整合,都将无处不在,不可或缺。

——刘维湘-深大医学部


短期来看,人工智能在精准医学领域将会显著提高一些疑难杂症诊断准确性和时效性。长远来看,他会在以下几个方面起到重要作用:1)降低医疗领域对于核心专家的依赖度,将会显著缓解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和大医院人满为患问题。2)远程诊断、医疗变成现实。医学将从临床医学为主转化为预防医学为主。3)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不在来源于Clinical trial, 而将来自于接入人工智能系统的每一个用户。

——曹红志-碳云智能


精准医学的广泛纵深发展,每天产生的最新知识爆发到人类医生和医学研究者无法通过传统手段学习和消化这些新知识,必须通过新工具来促进人类消化这些知识,认知计算可以帮助临床,教学和研发-----这个基础就是Watson底层的算法集+Watson的自然语言分析能力。

——王泰峰-杭州认知COO



话题7:肿瘤基因检测公司的变现和估值

国内估值数亿的肿瘤基因检测公司众多,但或者同质化问题严重,或者缺乏核心技术,面对现状,你认为它们未来的变现能力如何,这样的估值合理吗?


点评


存在即合理,只是我们要区分在哪里合理。目前国内液体活检市场还在群雄逐鹿的阶段,哪一种类型的公司能够最终胜出还未知,但是我期待市场经济规律下,最终胜出的公司能真正代表中国液体活检的最高水平,能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产品和服务质量等各个方面真正引领行业的发展,而这份荣耀,相信会是由有创新能力,有责任感和担当的团队获得。

——田埂-元码基因CEO


资本来驱动行业发展的优势就是充分发挥行业的创新能力、充分分配行业的人才智力资源、加快新的技术研发和转化,大浪过后,我相信整体上资本会从整个行业发展受益,优秀的团队会从核心技术和市场受益,老百姓会从新的诊疗应用和性价比受益。站在未来看现在,充足的社会资本嫁接优秀的创业团队也许是我们今天为未来做的最好的贡献。

——王学刚-贝壳社联合创始人


在肿瘤基因检测这个领域,对于临床应用的深刻理解,对于医生、患者、药企等等多方价值链的整合,无止境地追求质量的工匠精神,将高科技的理想在真实世界落地的务实能力,以及大数据所带来的马太效应等等,都会为这个舞台后续的竞争格局带来各种变数。

——揣少坤-燃石医学COO


检测是这个行业的核心,也是红海,一个公司要立于不败之地,需要拓展到整个产业链。自主知识产权的仪器和配套试剂也是未来的趋势,但是离实用还有些距离,未来几年还是外资设备的市场。企业可以采取并购或者合作的方式,共同打造一个产业生态群。专注检测的公司,需要深耕细分市场,否则只靠商业模式和回扣,资本坚持不了多久。

——刘克胜-圣谷同创


目前,国内肿瘤基因检测相关公司的数目与估值水平不断攀升,一方面我们感到欣慰:这种欣欣向荣是基于大家对于趋势的一致性认同和判断;另一方面也需要有危机感:市场是否真的支持数十家从事同质业务的独角兽存在?首先需要澄清的是,肿瘤基因检测是一个非常宽泛的命题:从介入的阶段、检测的标靶、产品用途上可以细分成非常多的专业应用场景和市场。

——周珺-君联资本



话题8:市场 VS 政策

市场需要政策的引导与规范,而政策的制定需要市场的反馈;对于肿瘤精准医学来说,市场正跑在政策的前面,我们此刻应该怎么办?


点评


推动产业联盟,建立标准规范,拉动出台政策,形成良性发展。

——张俊祥-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肿瘤个体化治疗检测技术指南(试行)》,被市场解读为政府为实质性开展基因检测及精准医疗开闸的信号。

而大量资本的进入助了一臂之力,推动了精准医疗的发展,但是行业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自我冷静和坚守,需加快完善实验室操作规范、数据储存管理等,涉及个人基因信息、数据安全监管和道德伦理等问题也需予以重视,才能使其健康发展。

——宋咏梅-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精准医学的发展是刚性需求,从战略层面上看,更多的是炒作及资本市场的吸金,精准医学能解决问题的意义与价值,我们内部是否有评判标准,是否得到大众的认可。我们能做的是自身研究方向的明确及价值,在资本市场的介入的同时,如何冷静面对、强化技术、形成产业联盟尤为重要。在大量的数据面前,积极将最新消息及动态报备管理机构、引导及推进政策试点落地,多思考分析,以满足不同客户需求为导向,抱团取暖合作共赢为上。

——杨文荣-博奥晶典项目总监


卡尔本茨不必费心制定交通规则,莱特兄弟也没有担心过航空管理条例,超越时代的技术进步会启发需求、创造市场、改变规则、引导政策。走在前面不一定是如履薄冰,更应该是脚踏实地。但在先行先试的过程中不是野蛮生长,要有科学性和道德感的底线,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是唯利是图,要有长远发展的眼光和计划,精准医学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一项长期事业;不是单打独斗你死我活,要跻身行业顶尖也要能形成行业合力,这个合力对受众是公信力,对监管是影响力。

——尹烨-华大股份CEO



话题9:医生在肿瘤精准医学中的合作

医生在肿瘤精准医学实践中的意义不言而喻,上游的技术与研发机构该如何加强与临床医生之间的合作?


点评


技术与研发机构还是要深入一线,和临床医生,特别是有科研兴趣和需要的临床医生加强沟通。所谓“性命所系,健康相托”,临床科学家的价值观应摆脱资本的束缚,达到医学要求的高度,真正融入医疗体系。

——常庆-嘉定区中心医院


Current goal is  seeking to provide molecular profiling data to the treating physician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breast, non-small cell lung, colorectal, genitourinary, pancreatobiliary gastrointestinal, upper aerodigestive tract, gynecological, melanoma, unknown primary, and rare cancers who are candidates for systemic therapy.

——谭茜-斯坦福大学


精准医学,太宽泛,空洞,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不精准。在中国,不同阶级对精准医学有着不一样的理解。因此合作的前提,关键在于对精准医学的认识上要统一。

——张开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


临床医生直接接触患者,他们最了解患者的疾苦,也最了解政策导向。技术研发机构应该从医生哪里获得充分的信息,从经济承受能力、伦理道德、患者舒适度等多方面综合考虑,使得研发的产品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途。

——沈辉-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院长


沟通——临床医生和技术研发机构应该具有很好的良性互动和交流,唯有让临床医生了解了肿瘤精准医疗的核心内容和价值,临床医生才能及时将临床问题反馈至技术和研发机构,技术和研发机构也能知道更多临床中的实际问题热点问题,随着多次的彼此间循环反馈,肿瘤精准医疗才能在临床医生和技术研发机间构建起来。主动合作——技术研发机构应主动帮助、参与临床医生课题基金的申报和实施中(甚至如有条件可以资助部分项目的开展),相互发挥各自的优势,将肿瘤精准医疗真正带入临床研究中,而不是等着临床医生上门。

——欧云尉-北京天坛医院


临床医生角度来讲,精准医学未来的发展方向,一定首先是测序技术的突破以及分析技术简便化。只有当检测成本很低、结果分析很快,真正的all in one day的时候, 精准医学在临床上才能大行其道。基于技术突破的上游研发机构,大多偏重于以成果或文章显示的高大上,而临床医生更看重的是切实有效的小而实。所以在未来工作中要解决研发与转化之外,更要坚持临床为核心、问题为导向。未来临床检测,分子病理科或独立第三方医学检验所可能更具前景,它可以在临床和病理之间架起桥梁,以分子为手段,弥补病理之不足,全面临床之诊断,践行医疗之精准。

——郭永军-河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


医生要学习的太多,测序公司质量参差不齐,结果不言而喻。

——赵海涛-北京协和医院



话题10:中国特色的肿瘤精准医学之路

面对精准医学的“泡沫论”以及各方的批评与质疑,我们该如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精准医学之路?


点评


精准医学的“泡沫论”以及质疑是资本逐利和炒作的结果。事实上,从医学诞生之日起,人类就没有停止过对精准医学的探究与追求。尊重生命,也理应尊重精准医学,但须剥离附加于其上的人性的贪婪。

未来的中国精准医学也应该紧紧抓住促进健康产业发展的机遇,深入社区和基层医疗一线,实实在在去解决一些小而具体的问题,切实提高人们健康水平。不要为迎合投资人口味而设定看着很美,却未必能实现的目标,因为最终的评委是市场、是人。

——常庆-嘉定区中心医院


 “给精准医学泼冷水”有三层意思:(一)精准医疗还远不够精准;(二)中国的科学家应该走出自己的精准医疗之路,不能简单地重复美国的道路;(三)不要把科学变成政治运动或者商业炒作。

——韩健-美国哈森阿尔法研究院


精准医疗是一种方法论,最终目的是让每个病人都得到个性化的治疗指导。精准医疗将会大大节约社会医疗资源。近几年获FDA批准的药物多为靶向药,越来越多的基因诊断方案被医疗保险所接受。中国在转化方面做的非常快,出现局部过热也是正常的。冷静反思行业的发展很有必要,职责部门也应适当加强质量监管和病人权益的保护,但切不可投鼠忌器。我希望行业的发展更加多元化,除了诊断以外,也要在预防和治疗方面都加大投入。

——朱明赴-云健康CIO




陆续活动


为了聚焦更多行业内的关注,共同促进行业更快更好的发展,2016 年度肿瘤精准医学热点话题评选活动将进一步升温,现面向全行业公开投票,甄选热点话题TOP3,并预计于北京、上海、深圳开展TOP3话题专题沙龙活动定期采取“大佬排排坐+网络直步播”的直播沙龙模式,让更多人行业内的大中小咖参与到热点话题TOP3 的盘点与讨论中。本次活动得分最高者将受邀参与到我们的线下沙龙,与大咖面对面。

 

投票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底部阅读原文:


主    办:裕策生物 测序中国 

媒体支持:基因慧,贝壳社、转化医学网





更多PPT干货↓

点击下列链接,可见精华PPT:

59 【ACMG】ACMG 更新解读(35页PPT)

57 【辅助诊断】临床基因检测的痛点和方案

56 【GeneMail】精准医疗每日资讯

54 【十年】全国500余家肿瘤精准医疗企业

52 【NGS应用】NGS在遗传病诊断中的应用

51 【遗传大会】第十届全国遗传病诊断和产前诊断学术交流会会议笔记

50 【肿瘤报告】肿瘤精准医疗调研报告(130页)

49 【液体活检】15家肿瘤企业大咖解读共识

46 【罕见病】科学认识罕见病(70页PPT)

45 【微生物】肠道微生物组

43 【队列】国内外50余个精准医学队列项目

40 【Panel 设计】Cancer Panel标准化研讨会PPT精华

39 【靶向药】肿瘤靶向治疗和靶向药

28 【基因诊断】哈佛沈亦平谈基因诊断

20 【生物信息】生物信息培训资料推荐

19 【云平台】首届基因组云大会PPT精华

17 【液体活检】一套PPT读懂液体活检 

15 【基因编辑】 基因编辑的技术和原理 

8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基因健康 



行业调研、会议报道、品宣等联系基因慧:

电话:010-56527551 / 400-088-7466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号官网:www.geneclub.net.cn邮箱:info@genonet.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