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博学习月记(2020年12月底到2021年1月底)

高行云 社会学理论大缸 2022-06-17

文/高行云

首发时间:2021年1月22日

差不多一个月时间过去了。

 

年末时,女友说你怎么不按年度写个总结呢?确实,我工作的时候会这样写,但再读书以来,确实很多周期不是按年度来算,而且学制下节点也更明确,所以也习惯按月度安排。当然,这样会牺牲一些长期计划。不过好在是,我的长期计划相对简单,但有时又变来变去、或者实在时间太长(比如一些专著写作计划),所以先按这种方式继续写。

 

1. 寒假班备课


可以说这个月主要时间都用来寒假班备课了,《分支社会学前沿实例精读》。今天也备完了。虽然很多材料是以前熟得不能再熟了,比如Sewell是我的硕士论文,但要从特定视角、结合其它各讲重新PPT出来、传达不同的重点,又完全不一样。这次六讲: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经济社会学、政治社会学、文化社会学、历史社会学和质性方法论。

 


有些是基于我去年年初在北京706时的《当代社会学六讲》,但当时更通识一些,这次改成《实例精读》。有几讲是我一直想好好讲的,比如第1讲,当初只是泛泛提提真实乌托邦,但这次更详细分析了巴西的参与式预算经验研究。更不用提,一年来,我的很多知识背景在更新,所以也想重新讲,比如全球价值链研究对嵌入性的批判、强纲领文化社会学等等,比如质性方法论部分会分析《扫地出门:美国城市的贫穷与暴利》一书的方法论。

 

尤其是,我一直想以Thomas Kuhn的精神讲社会学,就是paradigm as exemplar。前几天和导师meeting前后,他还特别感兴趣这种方式,还让我多讲讲,也准备最近写邮件再多写写,也把几讲PPT翻译成英文发给他。

 

简单地讲,我一直觉得社会学史被化约成理论史,进一步成了理论家史。这是Ian Hacking早就批判过的科学哲学式风格。所以不管从我自己学习过程,还是接触一些学生的学习过程,大家无外乎感觉甚至韦伯弗洛伊德能在无数的社会学课程上反复讲——但依然不会和现实观察结合起来,又或者只是过时的、套用式观察。Kuhn的精神就在于:学习一个理论,是Knowing-how,而不是Knowing-that,是把实验规程与理论推导结合在一起的“范例”,然后不断去类比,学习用到其它的实践中。学习范例过程,就是像孩子学习母语时的自然学习过程,而不是像学外语的翻译过程。

 

遗憾的是:学科化知识的学习,都像学英语一样,把理论、框架当成语法一样学习。但学英语(外语)都一样,这样外语学习学下来,还不是knowing-how,说也不会、写也不会,只会阅读。

 

反过来,如果学习一套学科知识,比如强纲领文化社会学,是通过案例(像我的课上用有中译本的《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一方面看它的分析步骤、概念化和案例设计(e.g.比较控制、假设检验),另一方面看它把强纲领的关键分析维度与概念(e.g. 象征嵌入与展演),最后得到的是带有knowing-how(研究设计)的knowing-that(强纲领)。如此一来,想到一套理论的时候,同样想到的是它要注意什么样的控制与测量。

 

这一点特别直接的教学影响是:我发现,学生的提问转变成去做案例过程的比较(比如不同例子的同与异)、方法设计上来(e.g.如何测量),提问更加实践化,而不再只局限在某个概念是什么意思的字典式提问。

 

我也想趁这个机会,整理整理自己的材料,所以每一讲之后,都整理了100篇文献清单和20位推荐作者,这样也许会方便学生学完范例和某一流派后,再去学习其它知识。

 

2.博论阅读:杜威

 

这个月算是搁置下来了。先是读完了杜威(1938)的巨著,然后每天只睡前看《杜威全集》中期和晚期的编者导言和文本资料说明,把20多卷的导言都看完了。有的很个性的导言(比如内格尔给1938年《逻辑》写的),有的很感人(像杜威信徒悉尼胡克写的),但大多还是中规中矩的。

 


读作品全集的感觉是非常不一样。首先是事无巨细的收录,完整到整本书,细碎到致辞。当初看Norbert Elias作品全集时(都柏林大学出版社)就感觉这样很过瘾。当时在台湾,用馆际互借把全台有的几本都借来了,能扫描的都扫描了,但还没扫完就疫情了~~。

 

像杜威这样集大成的学者,过段时间就会给自己设想新领域、新目标,同时与悉尼的终生师生的来往,有时还对出版印数和收入的反复盘问。当然,反过来也会好奇:这样不遗余力地把自己的思想推到无孔不入,累不累呀。当然不否认他的思想也在变化,甚至十年内就会有不断的提升,但真的是连续性更强——尤其是活了这么久!

 

幸在是,爱丁堡大学买了个past master数据库,是一些著名哲学家的全集数据库,都html格式,直接复制下来就行了,还有杜威的,能够对照英文版一下。要不中文版确实前后翻译不一,有些质量也不行。能出版学者的全集,在国外多是小的大学出版社出的(像杜威就是南伊利诺伊大学出版社出的),很难搞公开的电子书。

 

甚至在阅读全集过程中,不断会有新的写作想法迸出来,有大有小。 我本来有考虑写本《实用主义与社会学理论》的书,或许可以先写《杜威与社会学》了!接下来,应会先挑杜威的几篇传记式的文章,像《从绝对主义到实验主义》,然后先看他给百科全书写的词条。如胡克说,那些词条更有他的哲学史意味,而杜威常被批评是专著太个人化。

 

也是最近读了杜威,才更明白Brandom一些,以及再看Haosk Chang,也更明白一些他的active realism到pragmatism的线索。

 

3.导师meeting


18号和导师meeting了下,也算是临时赶制,本来想申2.4号截止的院级奖学金,临时花三四天写了个proposal。框架还是没变,只是最近看了description turn,加了些,对话上有些调整,以及加了杜威的东西。但我写了也感觉太抽象了,这种理论的,也没什么可能性申上。导师也这么说,说你这太理论了不行的。想想也是,所以也撤了不打算申了。

 

聊到funding的时候,二导直接说:我从来没拿过funding,除了50磅!甚至直接说:要不你就撒个谎,写个和你的博论没关的proposal。导师也分享说,也确实有社会科学哲学界有几个能拿项目、会拿项目的,像Kurch,但确实impact/solution取向,理论研究太不容易拿钱。

 

说到博论的时候,立场、对话是基本定了,但文献上需要补一些更期刊的材料,才容易更framing一些。所以也和导师商量,接下来近一个月时间会用来收集期刊文献为主。

 

关键节点学期末的annual review,要写个一万多字的board paper。我是很想直接写个journal article就算了,但对于这么早就论文,导师还很惊讶、也觉得不好,所以也不提倡。好在是,商量一下,可以把board paper里详略安排得当一些,这样方便随后改成article去投稿。不过,等开题过了,首先还是想把之前的田野的一些东西,先写出来投些中文论文,要不三四年毕业这时间太快了。

 

4.下月计划(2月中旬前)

(1)主要的社会学和社会科学哲学期刊(1980~),找找博论相关的文章,建立个文献库,写些notes。

(2)SEP上挑出来的词条,保持一周读一个词条,继续打打基础。

(3)杜威的词条阅读

  

    * 这是Sociological理论大缸的第514期推送 * 


读博学习月记(2020年11月底到12月底)

读博学习月记(2020年9月中到11月底)


报名已满| 社会学前沿“分支+实例+精读”(寒假班)

今晚PPT:政治与文化社会学实例精读(附209条文献目录精选)

元旦+寒假,如何快速了解225篇英文社会学文献?中文导读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