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2型糖尿病,DPP-4抑制剂替格列汀获批上市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近30多年来,中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据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显示,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已经高达11.2%,约有1.2亿患者,占到了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的30%。而在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占到了90%以上。
近日,一款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的药物——氢溴酸替格列汀片(Teneligliptin,TENELIA®)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为2型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常见的慢性代谢疾病
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以高血糖为特征,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对胰岛素产生抵抗现象,导致胰岛素的功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2型糖尿病不仅可导致患者出现尿液分泌过多(多尿)、口渴(烦渴)、常有饥饿感、体重减轻、视力减退和疲乏等症状,还会引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等急性并发症,以及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和糖尿病足等慢性并发症,严重危及健康和生命。
目前,还没有根治糖尿病的方法,只能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等手段,达到最佳的血糖控制,避免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图片来源:123RF
DPP-4抑制剂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药物类型之一
替格列汀是一种DPP-4(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抑制剂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药物类型之一,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也推荐DPP-4抑制剂单药或联合胰岛素,用以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公开资料显示,DPP-4抑制剂不仅能够抑制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GIP)的灭活,提高内源性GLP-1和GIP的水平,促进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同时还能抑制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提高胰岛素水平,降低血糖,且不易诱发低血糖和增加体重。
据悉,替格列汀每日服药1次,能够有效降低餐后血糖水平和空腹血糖水平。根据一项覆盖 2119 位2型糖尿病患者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显示,替格列汀单药治疗达标率达 70%,降低 HbA1c(糖化血红蛋白)0.82%;与安慰剂相比,用替格列汀治疗不增加低血糖发生风险及其他不良反应。
图片来源:123RF
生活方式管理不可少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讲,控制高血糖的策略应是综合性的,除了使用降糖药物外,还应包括生活方式管理和血糖监测等。具体来看,2型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内容。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体重,如果超重、肥胖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可通过饮食或运动等方式,减轻体重。
合理膳食:健康饮食,选择脂肪和卡路里含量较低,纤维含量较高的食物;增加水果、蔬菜和全谷物的摄入量,减少糖和盐的摄入量。
戒烟:建议所有的糖尿病患者不要吸烟及使用其他烟草类产品及电子烟,并尽量减少二手烟暴露。
增强运动:每周至少要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体力活动。
避免久坐行为:可尝试每坐30分钟后,起来活动几分钟。
糖尿病评估:建议血糖控制良好者每6 个月测定1次HbA1c,血糖控制不佳或近期调整了治疗方案者3 个月测定1次HhA1c。血脂、肝功能、肾功能、血尿酸、尿常规、尿白蛋白/肌酐比率(UACR)正常者可每年复查1次这些指标,异常者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复查的频次。
此外,糖尿病患者是癌症高危人群,如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纳差、乏力、体重下降或其他癌症相关症状,应及时做相关评估以明确是否患癌症。
图片来源:123RF
总而言之,随着更多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的获批上市,患者有了更多选择,在坚持药物等治疗的同时,还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生活方式管理是控制高血糖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糖尿病管理的始终。
推荐阅读
客观缓解率达89.4%!治疗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新型PD-1单抗药物获批上市!
参考资料
[1] 2021年08月5日药品批准证明文件待领取信息发布. Retrieved Aug 6,2021, from https://www.nmpa.gov.cn/zwfw/sdxx/sdxxyp/yppjfb/20210805143041169.html
[2] NMPA accepts our filing for TENELIA, a treatment agent for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China. Retrieved Aug 6,2021, from https://www.mt-pharma.co.jp/e/release/nr/2019/pdf/e_MTPC190924.pdf
[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注:本文旨在介绍医药健康研究进展,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e药环球」微信公众号回复“转载”,获取转载须知。如有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About us
e药环球 | 药明康德团队打造
点“在看”,分享健康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