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南理工大学余皓教授团队——用于整合热化学过程的双功能颗粒:不只是催化

李函珂等 颗粒学报 2022-07-02


特邀综述

In Press, Corrected Proof

Bi-functional particles for integrated thermo-chemical processes: Catalysis and beyond (Open Access)

Hanke Li(李函珂), Chengxiong Dang(党成雄), Guangxing Yang, Yonghai Cao, Hongjuan Wang, Feng Peng, Hao Yu(余皓)

DOI: 10.1016/j.partic.2020.12.002

Keywords: Bi-functional particles; Thermo-chemical processes; Catalysis; Separa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Process integration and intensification



背景·导读


鉴于双功能颗粒材料相对于单一功能材料具有天然优势,其在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诸多领域皆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在化学领域中,双功能催化剂是一类常见的双功能材料,其通常包含两种不同的活性位点,如金属位点和酸位点、金属位点和碱位点以及酸位点和碱位点。这使得此类催化剂可用于多种化学反应,包括但不限于加氢脱氧反应、氢解反应、加氢聚合反应、酯化反应、酯交换反应、环加成反应、选择性还原反应和生物质升级反应。在电催化反应中,双功能催化剂亦指对析氢反应和氧还原反应皆有催化活性的材料。

图1 双功能颗粒示意图

然而,从过程工程及单元操作的角度来看,上述双功能催化剂的应用场景仍局限于单一化学反应或单一操作单元。在持续推进节能减排的背景下,迫切需要通过过程整合及强化来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故合成及制备可用于多个过程或单元操作的材料得到了大量关注。例如,同时具有催化剂和吸附(吸收)剂属性的颗粒材料可用于整合反应和分离单元,从而实现反应效率的提升和污染物减排;同时具有催化剂和加热属性的颗粒材料则可用于整合反应和加热单元,从而极大地降低能耗,提高过程的能量效率。无论从宏观尺度还是微观尺度来看,此类材料均将两种不同的功能整合在单个不可分割的颗粒上。相较于将不同的具有单一功能的材料物理混合而实现的“双功能材料”,此类材料中各个功能部分接触更为紧密,从而提供了更佳的传质和传热性能,因此具有更高的反应活性。此外,由于此类材料通常以固体颗粒形式存在,故可将其称为“双功能颗粒”,如图1所示。



内容·简介


基于上述背景,华南理工大学余皓教授团队详细总结了近年来双功能颗粒在“反应+分离”和“反应+节能”两大场景中的应用。文章首先介绍了双功能颗粒在整合反应与分离过程中的应用,包括吸附(吸收)强化制氢过程和整合吸附(吸收)的催化转化过程;其后介绍了双功能颗粒在整合反应与加热中的应用,即电热或光热辅助的非均相催化过程,如图2所示。文章最后对双功能颗粒的应用进行的总结与展望,认为现阶段此类材料的应用主要受限于高性能材料的开发、大规模制备方法的研究以及反应器和过程优化三个方面。尽管如此,双功能材料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有望为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人类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亦有助于使当前能源和工业格局向着绿色和可持续发展进行重塑。

图2 双功能颗粒的应用场景



通讯作者简介



余皓

Hao Yu

Professor

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余皓教授从事双功能颗粒材料的研发工作达十余年,围绕生物质转化和高值化利用,发展了钴、镍、钙基用于吸附(吸收)增强重整、甲烷重整、碳酸钙转化、VOC去除等多种双功能颗粒。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Energy Environ. Sci., ACS Catal., Appl. Catal. B: Envrion., J. Catal., Chem. Eng. J., Carbon, ACS Sustainable. Chem. Eng., J. Energy Chem., Green Energy & Environ., Chem. Eng. Sci. 等期刊上。



供稿:原文作者

编辑:《颗粒学报》编辑部



PARTICUOLOGY简介


Particuology(《颗粒学报》)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颗粒学会和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和Elsevier出版集团共同出版的英文版双月刊,正式创刊于2003年4月。首任主编为郭慕孙院士,现任主编为李静海院士。


Particuology2019年度影响因子2.787, 五年影响因子3.111,已连续十年分别在SCI化工类及材料综合类期刊中位列Q2区,是颗粒学领域三大期刊之一。同时,《颗粒学报》始终坚持以创精品与国际化为办刊方针,多年来一直保持60%国际稿源,70%国际审稿,作者来自中国、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读者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并连续九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期刊”称号。


Particuology主要刊登国内外颗粒学领域在研究、工程和应用方面的优秀原创论文,内容涉及颗粒测试与表征、颗粒制备与处理、颗粒系统与固体散料技术、流态化与颗粒流系统、模拟与仿真技术、气溶胶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纳米颗粒、能源颗粒、生物颗粒与仿生技术等领域。热忱欢迎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研究人员来稿!




往期推荐

# 文章精选 | 陈军院士团队—锂离子电池高镍层状氧化物颗粒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 颗粒视界 | 孙世刚院士:电催化表面结构效应

颗粒视界 | 电化学界面:从传统到现代

# 信息公告 | 硬货上线!快来下载《颗粒学报》EndNote最新模板

# 信息公告 | 快来围观!《颗粒学报》年度之“最”

# 信息公告 | 《颗粒学报》天然和仿生颗粒专刊征稿启事

颗粒写作 | 论文写作中单词/短语缩写规范

颗粒写作 | 快速引用参考文献——EndNote入门指南

颗粒写作 | 文献管理——EndNote进阶教程

颗粒写作 | 协助写作——EndNote高阶教程

颗粒写作 | 如何获取已发表论文的图片使用授权?

颗粒写作 | 你真的了解三线表吗?

颗粒写作 | 横线三兄弟分不清?来看看到底怎么用!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原文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