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家发布重磅科技伦理治理文件:基因编辑、异种器官移植、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发将得到规范

新华社 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 2022-12-21

基因编辑、人工智能觉醒、异种器官移植、个人网络信息安全……科学技术不断迅猛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新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同时可能引发一些前所未有的伦理挑战。

中办、国办近日印发《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这是我国首个国家层面的科技伦理治理指导性文件,也是继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成立之后,我国科技伦理治理的又一标志性事件。

目的:防范不确定风险,促进科技向善

此次两办印发的意见不仅提出了“伦理先行、依法依规、敏捷治理、立足国情、开放合作”的科技伦理治理要求,更明确了“增进人类福祉、尊重生命权利、坚持公平公正、合理控制风险、保持公开透明”的科技伦理原则。

科技伦理是科技活动必须遵守的价值准则。当前,我国科技创新快速发展,面临的科技伦理挑战日益增多,但科技伦理治理仍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领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难以适应科技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构建覆盖全面、导向明确、规范有序、协调一致的科技伦理治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

科技部副部长相里斌在23日召开的《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意见起草过程中,我们着重把握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确立价值理念,彰显我国对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立场和态度;二是突出问题导向,着力解决我国科技伦理治理体制机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领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三是强化系统部署,提出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重大举措。”

“意见首次对我国科技伦理治理工作作出系统部署,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有助于推动科技界和全社会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进一步提升对科技伦理治理重要性的认识,有效防范科技伦理风险,对推动科技向善,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将发挥重要作用。”相里斌说。

重点领域:生命科学、医学、人工智能等

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辅助生殖技术等前沿科技迅猛发展,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不断挑战人类的伦理底线和价值尺度。

科技创新必须伦理先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坦言:“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

加强科技伦理制度化建设,推动科技伦理全球治理,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呼声。

此次印发的意见提出:“研究内容涉及科技伦理敏感领域的,应设立科技伦理(审查)委员会”“重点加强生命科学、医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科技伦理立法研究”“严肃查处科技伦理违法违规行为”……

有科技伦理学专家表示,随着越来越多中国科技工作者勇闯“无人区”,我们需要预判科技创新可能带来的伦理风险,系统地预见、权衡和处置科技前沿的伦理冲突,谨防有人不小心冲进伦理“禁区”。

完善审查监管机制:划定“红线”和“底线”

“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开展科技活动不得危害社会安全、公共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不得侵害人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人格尊严,不得侵犯科技活动参与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不得资助违背科技伦理要求的科技活动。”

此次印发的意见为加强科技伦理治理划定了“红线”和“底线”。

“增进人类的福祉是科技发展的原动力,而科技伦理的目标就是捍卫科学共同体沿着这样的轨道往前发展,在价值判断的维度来保障科技的发展方向。”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委员翟晓梅说。

审查、监管机制的完善是建立国家科技伦理治理体系的重要一环。对此,文件对科技伦理审查、监管、风险预警、违规处理等作出具体规定,要求开展科技活动应进行科技伦理风险评估或审查,并特别针对涉及人、实验动物的科技活动作出规定;要求完善科技伦理风险监测预警机制等。

针对一些科技伦理问题倾向于内部解决、惩罚性措施不够完善的问题,文件明确,要严肃查处科技伦理违法违规行为。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等是科技伦理违规行为单位内部调查处理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情节严重的科技伦理违规行为依法依规严肃追责问责。

科技部科技监督与诚信建设司司长戴国庆表示,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资助机构或责任人所在单位要区分不同情况,依法依规对科技伦理违规行为责任人给予责令改正,停止相关科技活动,追回资助资金,撤销获得的奖励、荣誉,取消相关从业资格,禁止一定期限内承担或参与财政性资金支持的科技活动等处理。

“我们必须要全面、审慎地思考现代前沿新兴技术的功能,比如意见指出要以具有前瞻性、负责任和审慎的立场对待新技术,尤其是可能产生重大影响、极具争议的技术广泛应用时更是如此。”翟晓梅说。

责任编辑:王天玥

—END—

为促进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的合作交流,更好的服务广大读者朋友,微信公众号“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组建了专业的细胞与基因治疗行业交流群,长按下方二维码,添加小编微信进群。由于申请人数较多,添加微信时请备注:院校/企事业单位名称—专业/职务—姓名。如果您是PI/ 教授/主管及以上职务,还请注明。


往期文章推荐:

基因治疗的竞争格局

和元生物今日正式登陆科创板,开市大涨70%

细胞基因治疗行业每周要闻概览(2022.3.21)

FDA 发布 CAR-T 细胞治疗药物研发指导草案

FDA发布《基因编辑疗法指导原则草案》

细胞治疗产品生产和质量相关法规解析

AAV药物关键质量属性及其分析质控难点

传奇生物BCMA CAR-T说明书

细胞基因治疗行业每周要闻概览(2022.3.7)

细胞基因治疗 CDMO 行业深度报告

从法规角度看病毒载体工艺放大中质量的重要性

经纬行研丨忽然一夜清香发:基因治疗行业研究

聚焦基因治疗领域 和元生物拟首次公开发行1亿股

聊一聊AAV载体上目的蛋白表达框的设计

深度报告|小核酸药物:剑指慢性病广阔市场

中国细胞治疗产业发展白皮书

技术及应用不断突破, mRNA疫苗前景广阔

诺华15亿美元完成对眼科基因治疗公司的收购

2022年生物科技领域十大并购目标

细胞基因治疗CDMO行业报告

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监管科学研究进展和展望

“一步治愈式”基因疗法:短期利基市场?

基因治疗关键质量属性分析技术进展

基因治疗、抗体、小分子等药物递送技术的前世今生

基因治疗中的核酸药物及非病毒递送载体的研究进展

声明:本文旨在知识共享,所有内容仅学术交流研究,不构成任何建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