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风口上的基因治疗——全球157家公司一览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丰硕创投 Author 丰硕研究

近几年基因疗法陆续上市,让我们看到基因治疗落地的可能性,我们逐一盘点了全球157家基因治疗公司及部分公司基因治疗管线,从所处临床阶段、技术路径、技术前沿入手,以此初探整个基因治疗领域的技术概况。

1. 看阶段

2. 看技术

3. 看前沿

4. 结语

1看阶段

本文统计的基因治疗不包括CAR-T等细胞免疫治疗在内(备注:CAR-T等涉及基因修饰的细胞疗法属于基因疗法,而且是最经典的基因疗法之一)。以基因治疗为主业务的公司以及部分拥有基因治疗管线的药企纳入我们的分析范围。首先将公司以其基因治疗管线所处最高临床试验阶段划分,以此简单概括公司所处阶段。(图1

由图可知,处在临床III期及之后的公司少之又少,超过半数公司处在机制探讨及临床前研究阶段,但同时也有近1/3的公司即将或已经进入临床早期阶段。由此可看出,基因治疗公司绝大多数仍处在早期技术、临床探索阶段,机会与风险同在。整体可以说是大规模播种阶段,技术攻坚以及临床探索将会是基因治疗未来发展主旋律。

图1 基因治疗公司管线最高阶段概况(来源:各公司官网;丰硕创投整理)


2
看技术

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逐渐成熟,以基因编辑为核心技术的公司走向基因治疗领域,强力助推基因治疗。纵观所有公司技术路径,体内编辑为主流,AAV技术几乎成为基因治疗公司标配,157家公司有101家布局AAV平台,相比而言,以脂质纳米粒(LNP)为载体实现基因编辑的公司仍较少。同时,体内编辑的靶向部位较为集中,主要靶向CNS、眼以及肝脏,少部分公司布局体外编辑,以慢病毒(LV)等手段实现递送。

图2 基因治疗公司技术概况(来源:各公司官网;丰硕创投整理)

我们以临床III期阶段及之后列为成熟阶段,看过往成功经验;将处于概念验证及临床前研究阶段列为初期阶段,看当前趋势。成熟阶段的公司以AAV递送为主,多靶向CNS、眼、肝等领域,基本代表所有基因治疗公司的主要走向;初期阶段的公司,AAV仍是主流手段但占比有所下降,出现了许多其他递送手段的探索以及新的靶向位置(图3)。由此可知,基因治疗领域较为成熟公司多采用AAV、LV载体,主要靶向CNS、眼部和肝脏;而当前新兴基因治疗公司除了布局AAV载体,出现了部分新载体的探索以及新靶向的探索。

图3 初期阶段公司与成熟阶段公司技术布局(来源:各公司官网;丰硕创投整理)

3
看前沿

对技术有了一个基本了解之后,我们总结了一些技术上处于前沿的代表公司。

1. AAV载体前沿公司—抓住靶向性

Askbio公司为AAV基因治疗先驱,其创始人首次将AAV用于基因治疗,使得基因治疗的概念真正落地。目前该公司AAV技术平台有3个开发重点:衣壳、启动子、生产,也基本代表了目前AAV领域的研究趋势。衣壳部分旨在增强AAV靶向性,开发新一代嵌合载体;启动子部分旨在有效控制基因表达以及增强对组织、细胞的选择性,开发一些组织特异性合成启动子以及诱导型启动子;生产部分旨在提升AAV产能,该公司开发出Pro10™--基于 HEK293 的悬浮细胞系,号称是AAV载体生产最大规模和产量平台。目前该公司被拜耳公司收购。
UniQure公司开发的Glybera是全球首款上市AAV载体基因治疗产品其AAV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在临床上得到了初步验证。除此之外BioMarinSpark(罗氏收购)及AveXis(诺华收购)公司也开发出了已上市的AAV载体基因治疗产品。
Regenxbio公司为AAV基因治疗新锐,其拥有的NAV技术平台,专注开发新型AAV载体,提升靶向性。目前已开发出100多种新型AAV载体,授权合作的公司超10家、管线超20条。
2.慢病毒载体前沿公司—技术成熟
Bluebird bio公司接连上市两款慢病毒载体基因治疗产品:Skysona和Zynteglo,也是市面上仅有的慢病毒载体基因治疗产品。这两款产品为体外疗法,以慢病毒为载体搭载目的基因,在体外整合至患者取出的造血干细胞,后回输患者体内,其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也通了临床上的初步验证。
3.基因编辑前沿公司—提供基因治疗新平台
CRISPR技术开启了基因编辑的时代。CRISPR/Intellia/Editas为CRISPR技术三巨头,值得一提的是Editas公司开发出Sleek技术将基因敲入的效率提升,进一步优化了基因编辑技术。
Beam公司开发出碱基编辑技术,其使用碱基编辑技术的基因治疗产品也已进入临床阶段。还有Sangamo公司独家锌指酶技术,进展最快的管线也已进入临床III期。
下图为本研究基因治疗公司名单汇总。

图4 基因治疗公司/管线技术汇总(来源:各公司官网;丰硕创投整理



 结语 

基因治疗,最令人着迷的但也最危险的地方在于它是在基因层面改动。一次治疗,终身治愈,但也有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近看这些公司管线情况,大部分公司尚处于同一起跑线,技术手段和布局领域逐渐增多。基因治疗刚打开大门,方向广阔,机会与风险同在。


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E.N.D

更多内容,点击下方视频号


往期文章推荐:

iPSCs的应用以及挑战

北大邓宏魁课题组建立更加快速高效的人体细胞化学重编程体系

首位接受CRISPR基因编辑的患者,三年后怎么样了?

诺华发布新数据:AAV基因疗法Zolgensma有效性可长达7.5年

细胞基因治疗行业每周要闻概览(~2023.3.20)

肿瘤免疫治疗简史!

医药行业深度研究:小核酸药物,历经低谷,迎来快速发展

干细胞行业观察:法律监管和市场实践处于不同步状态

生命科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领导者榜单出炉,46位杰出人士当选

ChatGPT创始人投资丁胜教授抗衰老公司,聚焦细胞重编程

资本从互联网向生物技术迁移,未来10年,细胞、基因和生物工程成为核心驱动力!

2万字收藏版:上海张江 V.S. 苏州工业园区的生命科学产业

收藏版 | mRNA药物全面解读

中美欧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的投资监管制度比较及对中国的建议

质粒和病毒载体生产工艺流程解析

细胞基因治疗CDMO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细胞基因疗法千帆竞发,研发生产外包踏浪前行

国内AAV基因治疗进入爆发前夕,17款IND获批,1款进入3期临床试验

遗传性耳聋基因治疗的进展、前景及挑战

去年超50家合成生物企业完成融资,百亿级新赛道何以被催生?

人民日报发文:细胞治疗产业发展潜力大

国内合成生物学融资Top20

浅议《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修订征求意见稿

40家干细胞治疗企业和技术管线

中国合成生物学产业发展报告

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攻克SMA

细胞基因治疗病毒载体研究报告

2023年基因治疗行业面临的5大挑战

NK细胞在新冠病毒防治中的具有重要价值

先导编辑器(Prime Editing)研究进展

基因编辑进入迷你时代




声明:本文旨在知识共享,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建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