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去年超50家合成生物企业完成融资,百亿级新赛道何以被催生?

新京报|王卡拉 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 2023-05-27
合成生物正在成为资本追逐热门领域。据星矿数据统计,2022年,国内有超过50家合成生物公司宣布完成融资,这一年也被称为合成生物学有史以来最好的投资年。
2月28日,长城证券化工新材料首席分析师肖亚平指出,合成生物学技术逐步全面赋能传统行业,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补充和颠覆,在能源、化工、材料等领域具有改变世界工业格局的潜力。2030年-2040年,健康领域将是合成生物学最大的细分市场。
未来全球六成产品可以由生物法合成
合成生物就是通过技术把生命体的基因信息进行读取、记录,分析每一个基因信息的作用,并根据人类的需要改写、创造、改变基因的序列,使其为细胞工厂服务。
合成生物主要有三方面作用,一是作为基因编辑的工具和方法,可以应对人类遗传疾病的治疗或延缓衰老;二是作为DNA信息数据的存储;三是通过细胞工厂生产各种物质来满足社会需求,以解决传统生产方式造成的资源、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及挑战。从技术端来看,合成生物的三大底层技术:基因测序、基因编辑、基因合成已趋于成熟。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之一,合成生物学最大的特点就是能改变传统生产方式,替代原来的石化基来源及动物提取、植物提取、化学提取等,将颠覆农业、生物医药、能源与新材料的生产方式,并大幅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产品周期。肖亚平表示,合成生物学改造生物体作为高效细胞微工厂进行定向化、高效化、大规模化物质加工与转化,为社会发展提供工业商品,生产过程具有高效、清洁、可再生等特点,符合碳中和的要求。
“合成生物时代,让人们获得更多物质的所需成本极大地降低,而效率极大地提高。合成生物学颠覆了传统认知,打破物种界限,已经成为生物活性原料可持续发展的‘引擎’,推动产业发展实现‘质的突破’,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路径。”华熙生物合成生物研发中心主任陶文文说道。
麦肯锡预测,未来全球60%的产品可以由生物法合成,2030年至2040年,全球通过生物合成的材料、化学及能源品,将产生约2万亿-4万亿美元的直接经济影响。
健康领域将成合成生物最大细分市场
从投资类别看,合成生物产业投资主要集中在医疗健康、可再生能源、可降解塑料、生物合成化学品等领域。医疗健康领域,或将成为合成生物最大的细分市场。
在众多医药下游领域,合成生物学在药物合成、医美、创新疗法等领域都有着积极的进展。细胞免疫疗法、RNA药物、微生态疗法、药物成分生产和制药用酶等领域,都已经有了合成生物技术的应用。
中金研报指出,随着基因测序和基因编辑合成等使能技术的突破,合成生物学迎来加速发展的时间窗口,带来对传统医药制造的突破式创新,有望引领医药制造的未来。CB Insights预测,全球合成生物市场规模在2024年将达到188.85亿美元,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0亿美元,市场潜力大。
以降糖药DDP-4抑制剂西格列汀为例,如果用化学方法,西格列汀较难合成,往往需要重金属和高压条件。默沙东利用多轮定向优化酶的催化活性,最终实现西格列汀超99.95%的生产纯度。2022年,默沙东西格列汀和西格列汀二甲双胍全年总收入45.13亿美元。
我国也已经将合成生物作为重要的生物科技战略。从“十三五”开始,合成生物学被列为战略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和前沿共性生物技术,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中也数次提及合成生物,鼓励推动合成生物学技术创新。瞄准临床医学与健康管理、新药创制、脑科学、合成生物学、生物育种、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和生物安全等前沿领域,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重点研发计划。
国内多家企业争相布局合成生物领域
2018年以来,中国的合成生物学迎来了新一波融资高潮,标的覆盖产业上中下游以及各大应用领域。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1年,中国合成生物融资金额分别为26.71亿元、4.03亿元、21.59亿元、22.95亿元。从融资企业所属领域来看,布局合成生物的企业所属领域以医药领域最多。另据财联社创投通数据显示,2020年至今,合成生物领域共计发生融资事件124起。除蓝晶微生物外,柏垠生物、酶赛生物、欧凯纳斯等14个项目其间完成3轮或以上融资。
肖亚平通过对主要国家发表论文的情况分析后指出,在合成生物学领域,30%-50%的论文于近五年发表,表明合成生物学正处于加速发展期;中国近五年发表论文数量占过去20年所发论文总数的56.6%,位列第一,表明我国合成生物学行业处于较好发展势头。
不过,合成生物学也有“死亡谷”。蓝晶微生物在其官微中曾提及,从实验室研发转化到工业量产,就是合成生物学的“死亡谷”。在实验室场景中,基于合成生物学DBTL(设计-构建-测试-学习)的研发闭环,学术界、产业界都不缺乏优质的科研产出。然而,能成功跨越“死亡谷”的合成生物企业却是少数,量产不及预期的案例屡见不鲜,多数企业都倒在工业量产这一步。
蓝晶微生物成为迈过“死亡谷”的企业之一。据其官微披露,2023年1月,位于江苏省盐城市、设计年产能5000吨的蓝晶PHAⅠ期工厂试车生产成功,PHA管线正式进入商业化阶段。
2018年开始提前布局合成生物赛道的华熙生物,是国内集合成生物“研发创新能力、中试和产业化能力、市场转化能力”三大能力为一体的合成生物全产业链企业,利用合成生物技术,在多种生物活性物上逐步实现产业转化。

新京报记者 王卡拉

校对 柳宝庆

E.N.D

更多内容,点击下方视频号


往期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发文:细胞治疗产业发展潜力大

将治疗费用从120万元降至2万元,这家国内企业颠覆了哪项目技术?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布新政:促进细胞与基因治疗等产业高质量发展

基因治疗新秀:星眸生物AMD基因治疗产品完成首例患者入组

星曜坤泽近期完成过亿元Pre-A轮融资

国内合成生物学融资Top20

细胞基因治疗行业每周要闻概览(~2023.2.27)

嘉晨西海完成两轮近亿美元融资

浅议《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修订征求意见稿

40家干细胞治疗企业和技术管线

上市核酸药物及其脂质纳米递送载体研究进展

简述AAV生产工艺下游纯化的挑战

CDE发布《溶瘤病毒产品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中国合成生物学产业发展报告

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攻克SMA

各大CAR-T疗法2022年销售业绩

细胞基因治疗病毒载体研究报告

2023年基因治疗行业面临的5大挑战

药物研发全流程图谱

AAV基因治疗药物Zolgensma:2022年实现年销售额13.7亿美元

七家值得关注的RNA Biotech公司

世界首个CRISPR基因编辑疗法上市申请获受理,来自诺奖团队

长寿科技掀起投资风口,基因疗法比小分子具有更大潜力

GEN:2023年值得关注的七大生物制药趋势

基因疗法已走出“黑暗时期”,即将步入高速发展期

以AAV为载体的基因治疗药物的生物分析策略

加速病毒载体疫苗开发的新兴策略

应用于mRNA疫苗及药物中的分析技术

RNA疗法前景广阔,核酸药物有望开启第三代药物浪潮

质粒和病毒载体生产工艺流程解析

汇总全球已上市的45款基因治疗药物

基因治疗临床试验最新概述

NK细胞在新冠病毒防治中的具有重要价值

先导编辑器(Prime Editing)研究进展

细胞培养基行业深度报告

国内TIL疗法竞争格局

基因编辑进入迷你时代




声明:本文旨在知识共享,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建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