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长寿科技掀起投资风口,基因疗法比小分子具有更大潜力|科技前哨

前哨科技特训营 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 2023-03-10

来源:科技前哨

此前,爱尔兰都柏林举办了一场长寿峰会,不少长寿科技领域的科学家、企业家都出席会议发表演说。

哈佛大学遗传学教授乔治·丘奇(George Church)也在现场分享了基因疗法、细胞疗法和器官疗法治疗衰老的主题演讲,这位遗传学领域的知名教授有着“基因组学之父”的称号,研发了许多基因测序的关键技术。

这些年乔治教授主要将精力放在了长寿科技领域,发表过不少惊人言论,也身体力行的参与到了科技创业之中,共同成立Rejuvenate Bio公司,目标直指“逆转年龄的基因疗法”。

科技前哨的小伙伴为大家梳理了乔治教授演讲的主题内容,也一起看看长寿科技这个新兴的产业风口。

1.基因技术眼中的长寿科技

长寿科技作为一个新兴的科技产业还处在发展之中,诸多前沿技术从业者都正在从自己的角度提出解决方案。

乔治教授作为基因领域的重要奠基人开创了纳米孔测序等关键技术,从他的角度出发,自然是认为基因技术的成熟是人类治疗衰老的起点。

他在大会演讲和采访中都提到,基因测序技术为衰老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点,能帮助找到影响衰老的关键途径和驱动因素,随着基因测序的成本的快速下降,这个研发过程将得到加速。

这个下降趋势有多快呢,科技前哨的小伙伴做了查证,2004年基因测序的成本高达30亿美元,2006年绘制人类基因组图谱时已经降至2000万至2500万美元,而今天乔治教授创立的Nebula Genomics已经提供300美元的全基因组测序服务,他预计再过几年基因测序价格还会更低。

当基因测序都足够低时,人类就能从最源头找到衰老背后的机制,治疗衰老,甚至逆转衰老的长寿科技就会诞生。

2.长寿科技为什么是个大市场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他的观点,很多人担心长寿技术未来只会是服务于少数富人的产品,还有人举例了今天各种基因疗法的价格动辄百万以上,根本不是普通人能承受的。

乔治教授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在他看来基因疗法之所以昂贵,主要原因是它们治疗的都是罕见病,医药企业投入大量资源,最终只能服务少数人群,只要供需机制起作用,价格就必然高昂。

长寿科技产业与此大为不同,他在分享中提到,如果我们把衰老看成一种疾病,它的影响范围可以说是几乎每个人,治疗它的药物或疗法价格最终必然不会太高,就像感冒药不会卖太贵一样。

为此他还把新冠疫情加速疫苗开发作为案例,疫情发生后各国为mRNA疫苗大开绿灯,疫苗厂商在超大规模的订单面前也主动压低了价格,最终得到了一个双赢的局面。

未来治疗衰老的基因疗法一旦出现,随着用户数量提高,最终也会降低到疫苗的水平。

3.多种疾病的联合疗法

在这科技前哨的小伙伴必须做个提醒,乔治教授之所以如此乐观,一部分原因是他自己就身处产业之中,前面我们就提到他成立的Rejuvenate Bio正在从事衰老基因治疗的研发。

这家公司是2019年他和自己的博士后研究员诺亚·戴维森(Noah Davidsohn)共同创立,目标就是“消除衰老和年龄有关的疾病,延长健康寿命”。

他认为基因疗法比小分子具有更大潜力,甚至能逆转年龄,原因也很简单基因治疗能从源头上改变衰老的机制,理论上来说也能作用到肌肉萎缩、大脑老化等所有衰老的症状上。

乔治教授分享了它们最新的研究成果,在小鼠实验中已经证明通过单一组合的基因治疗已经可以消除肥胖、二型糖尿病、心力衰竭和肾衰竭等四种常见的老年病。

当然了解医学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动物实验和人类治疗效果其实是两回事,相距甚远,动物实验的机理只能证明有这种可能性,而且并不高。

Rejuvenate Bio公司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在研发的同时它们也在做一些特别的商业化尝试,那就是先为动物提供基因治疗,比如它们就有治疗宠物狗心脏病的基因疗法。

相比治疗人类的抗衰老技术,这项疗法进展明显更快,预计明年就能进入临床。

4.已经火热的长寿科技赛道

投资领域对长寿科技的期待已经越来越大。

2022年,美国加息、俄乌战争接连不断,全球经济陷入到了萧条之中,科技产业的投资大幅下降,长寿科技领域却实现逆势上涨。

根据Pitchbook的统计,2021年长寿科技领域的投资达到38亿美元同比增加了2倍,截至今年上半年已经突破 41 亿美元,他们预计在一片萧条之中长寿科技今年获得的投资额还将翻倍。

这当中既有基因治疗相关的投资,也有不少是更为实际的老年病预防、老年生活质量提升等项目。

在我们看来,通过基因改造让人类脱离衰老的梦或许还很远,但通过基因治疗让我们延长寿命、提高老年生活质量的技术已经越来越多。

专注长寿科技投资的英国亿万富翁吉姆·梅隆(Jim Mellon)也持相同的观点,他预计未来30年人类的预期寿命将超过110岁,基因治疗会是长寿科技的一部分,但不会是全部。

E.N.D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下方视频号


往期文章推荐:

基因编辑 “刹车系统”

2022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

GEN:2023年值得关注的七大生物制药趋势

传奇生物:2022年BCMA CAR-T销售额9亿元

资本从互联网向生物技术迁移,未来10年,细胞、基因和生物工程成为核心驱动力!

全球首次报道针对新冠不同变异株的冻干型脂质纳米颗粒mRNA疫苗研究成果

2023年有望在国内获批的十大新药,涉及CAR-T、RNA药物、ADC等多种类型药物

基因疗法已走出“黑暗时期”,即将步入高速发展期

以AAV为载体的基因治疗药物的生物分析策略

加速病毒载体疫苗开发的新兴策略

应用于mRNA疫苗及药物中的分析技术

RNA疗法前景广阔,核酸药物有望开启第三代药物浪潮

质粒和病毒载体生产工艺流程解析

盘点2022年国内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投融资情况

国内外基因治疗明年爆点展望

汇总全球已上市的45款基因治疗药物

一年时间国内13款AAV基因疗法IND获批,国内AAV基因疗法加速发展

汇总|今年全球获批上市的7款基因疗法

基因治疗临床试验最新概述

NK细胞在新冠病毒防治中的具有重要价值

先导编辑器(Prime Editing)研究进展

《Nature》发布2023年最值得关注科学事件,包括mRNA药物、基因编辑

今年我国多地发文支持细胞治疗、基因治疗与基因编辑的发展

一文读懂:CRO、CMO、CDMO的具体差异

细胞培养基行业深度报告

新药从研发到上市的全流程,一文读懂IND、NDA、ANDA... ....

国内TIL疗法竞争格局

基因编辑进入迷你时代

汇总|全球已上市的43款基因治疗药物

细胞治疗药品综述报告

NK细胞疗法未来的方向

CAR-T 细胞治疗行业研究报告

AAV制备工艺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2)

一文尽览 | 2022国内企业实体瘤CAR-T疗法进展

一文览尽:中国干细胞药物注册申报和受理

AAV基因治疗领域专利调研报告

碱基编辑器及其临床相关研究进展



声明:本文旨在知识共享,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建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