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29万元/针的CAR-T疗法2022年数据披露

日前,药明巨诺发布2022年财报(推文链接:药明巨诺公布2022年业绩),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营业收入为1.46亿元,同比增长373.10%;毛利为5880万元,同比增长549.6%;销售毛利率增至40.3%;归属母公司净亏损8.46亿元,亏损同比扩大20.48%。基于药明巨诺目前尚未有其他产品实现商业化,其1.46亿元营收中绝大部分来自其CAR-T产品倍诺达(瑞基奥仑赛注射液)。

倍诺达已开出165张处方

作为药明巨诺的首款产品,倍诺达于2021年9月获批用于治疗经过二线或以上系统性治疗后成人患者的 r/r 大 B 细胞淋巴瘤 (LBCL),成为中国首个获批为1类生物制品的 CAR-T 产品,定价129万元/针。2022年10 月,该产品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滤泡淋巴瘤(r/r FL)患者的适应症获得批准,成为中国首个获得FL适应症的细胞免疫治疗产品。

根据药明巨诺2022年财报,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共开具了165张倍诺达处方,为r/r LBCL患者完成了141例的回输。而药明巨诺2022年半年报显示,倍诺达上半年共开具了77张CAR-T治疗处方,为r/r LBCL患者完成了64位患者的回输。按此计算,倍诺达的使用患者增长变化不明显,其第二个适应症的市场开拓能力还需要时间验证。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财报显示2022年销售开支由2021年的1.71亿元增加至1.91亿元,高于其1.46亿元的营收,药明巨诺表示这主要由于员工成本增加,以及2022年全面开展商业活动以全力支持倍诺达的商业化,令业务推广费增加。

商业保险方面,截至2022年12月31日,倍诺达已被列入56个商业保险产品及75个地方政府的补充医疗保险计划,合共141名已回输倍诺达的患者中,有34名患者(占倍诺达已回输患者人数的24%)获得保险补偿,保险赔付比例为38%至100%。

此外,药明巨诺还在拓展倍诺达用于其他适应症的治疗,目前:pALL(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二线LBCL(大 B 细胞淋巴瘤)的IND申请已获批;启动pALL注册临床试验以及一线LBCL IIT临床试验;三线治疗MCL(套细胞淋巴瘤)将于2023年底递交上市申请。此外,倍诺达的使用范围延伸至系统性红斑狼疮,其1期临床研究已启动,IND申请已于2022年四季度递交。

国内上市的另一款CAR-T疗法尚未公布详细销售数据

与倍诺达相比,国内上市的另一款CAR-T产品——复星凯特的奕凯达(阿基仑赛注射液)目前尚未有详细的销售数据披露。不过,据复星医药2022年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1月末,奕凯达已治疗近300位复发或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值得注意的是,在2021年年报中,复星医药曾披露,截至2022年2月末已有约百名患者进入CAR-T细胞治疗流程。按此计算,不到一年时间,奕凯达的使用患者倍增。

2021年6月,奕凯达获批成为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主要用于治疗既往接受二线或以上系统性治疗后复发或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成人患者。去年10月,其用于治疗一线免疫化疗无效或在一线免疫化疗后12个月内复发的成人大B细胞淋巴瘤(r/r LBCL)的新适应症的上市注册申请获正式受理。

由于尚未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为了推动产品的可及性,复星凯特同样在推动奕凯达进入多个种类的商业保险,据复星医药方面表示,截至2022年末,奕凯达已被纳入70个省市的城市惠民保和超过60项商业保险,备案的治疗中心超过130家。

其他6款CAR-T疗法卖的如何

目前全球已上市7款CAR-T疗法,除了药明巨诺的倍诺达,其他各产品的销售数据分别为:

诺华的Kymriah在2022年实现5.36亿美元的销售,同比2021年的5.87亿美元,下跌9%。诺华表示,这是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一线治疗竞争变得激烈所导致的。

吉利德Yescarta和Tecartus的销售额在2022年均实现了显著的增长,其中Yescarta(阿基仑赛)2022年销售收入11.6亿美元,同比增长66.9%,成为首款年销售额超10亿美元的CAR-T产品;Tecartus实现2.99亿美元收入,同比增长70%。

百时美施贵宝 Abecma和Breyanzi两款产品均于2021年上半年获批,其在2022年分别营收3.88亿美元和1.82亿美元。

此外,传奇生物的西达基奥仑赛作为首款成功出海的国产CAR-T疗法,根据今年1月金斯瑞生物发布的业绩公告,其上市首年度累计销售额共计1.34亿美元,以最新汇率计,约合人民币9.22亿元。去年12月,西达基奥仑赛在国内的上市申请已获得受理,适应症为用于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疗,今年1月,西达基奥仑赛已被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程序。

另值得一提的是,科济药业、驯鹿医药、合源生物的CAR-T疗法也已在国内申报上市。

文 |  医谷

E.N.D

更多内容,点击下方视频号

往期文章推荐:

国产mRNA疫苗药物捷报频传,下一个出线的会是谁?

药明康德最新回应,临港基地调整涉及员工数量约50名,占公司员工总数约0.12%,不涉及其他部门

锦篮基因庞贝病AAV基因疗法IND获批

药明巨诺公布2022年业绩

药明康德回应细胞基因治疗子公司工厂关闭:仅涉及临港部分员工,不影响整体运营

《免疫细胞治疗产品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解读

中央发布新政:支持发展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新型疫苗、生物治疗、精准医学等医学前沿技术

外泌体疗法先驱申请破产

眼科创新药物行业深度报告

细胞基因治疗行业每周要闻概览(~2023.3.27)

iPSCs的应用以及挑战

风口上的基因治疗——全球157家公司一览

首位接受CRISPR基因编辑的患者,三年后怎么样了?

肿瘤免疫治疗简史!

医药行业深度研究:小核酸药物,历经低谷,迎来快速发展

生命科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领导者榜单出炉,46位杰出人士当选

ChatGPT创始人投资丁胜教授抗衰老公司,聚焦细胞重编程

资本从互联网向生物技术迁移,未来10年,细胞、基因和生物工程成为核心驱动力!

2万字收藏版:上海张江 V.S. 苏州工业园区的生命科学产业

收藏版 | mRNA药物全面解读

中美欧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的投资监管制度比较及对中国的建议

质粒和病毒载体生产工艺流程解析

细胞基因治疗CDMO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细胞基因疗法千帆竞发,研发生产外包踏浪前行

国内AAV基因治疗进入爆发前夕,17款IND获批,1款进入3期临床试验

遗传性耳聋基因治疗的进展、前景及挑战

去年超50家合成生物企业完成融资,百亿级新赛道何以被催生?

人民日报发文:细胞治疗产业发展潜力大

国内合成生物学融资Top20

40家干细胞治疗企业和技术管线

中国合成生物学产业发展报告

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攻克SMA

细胞基因治疗病毒载体研究报告

2023年基因治疗行业面临的5大挑战

NK细胞在新冠病毒防治中的具有重要价值

先导编辑器(Prime Editing)研究进展

基因编辑进入迷你时代



声明:本文旨在知识共享,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建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