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别让手机偷走你的重点高中梦:一位中考生的悔恨!

新书推荐:打开以下链接阅读详细说明

《尖子生之路—计算专项》

得了计算,得数学天下

《尖子生之路-计算专项》全书视频预览版

扫码进微店了解与购买



我是湖南考生,中考分数378分。还记得,当我知道分数的那刻,心放佛都停止了跳动,寒气瞬间流窜周身。还没消化这个噩耗的下一秒,好友就我耳旁说悄悄话“听说咱们班51位同学,就只有两位同学没有考上重点高中,你知道是谁吗?”瞬间我都觉得,他是在故意羞辱我,斜睨他一眼,转身走人。



在人前,我是那么的骄傲,可是就在进厕所门,眼泪不受控制的倾眶而出。那时,我仅仅是因为不能接受分数,在全班乃至全村前丢脸的现实,而感到难受和羞愤乃至哭。可当面临填报志愿的这一刻,我才发现,分数的影响远远不是一个面子问题。因为低分数,我面临的选择几乎是都是职高。

可后悔有用吗?唯有将这份后悔化成经验,告诉即将面临中考的学弟学妹们,在未来的几年,不要像我一样后悔。





 “不要相信,手机对你学习有帮助”



现实中,对于绝大多数来讲,手机能帮助学习,往往是借口。只有少数的自律能力很强的考生,并且有明确的底线意识:“手机仅仅是工具,不能受制于它。”这样的考生,手机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对学习有一定的帮助。但是这样的考生,占有的比例很低。

 

少部分成绩优秀的考生,把手机当做一种资源,例如说可以和老师交流,查阅一些资料,即便这样,他们也不是时刻都开机,开机时间都是有节制的,并且能坚持下去。这样一来,手机,仅仅作为交流、查询工具,对备考可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是对于多数考生来讲,做不到这样,因为:

破坏专注力


拿起手机想要查一道题,却被一个页面上闪出的新闻吸引;

坐在书桌前想要写作业, 随手拿起手机找同桌吐槽下英语老师;

正在为一道题的解法苦思冥想,脑子里闪出一句歌词,不由自主拿起手机找歌听一听;

时间就这样匆匆过去,好像一直在努力,却总是熬到12点还没有把改做的作业完成。

....


无法长时间地集中精神,缺少对某个问题深入持久的了解和思考,这似乎已经成了手机操控下的现代人的“通病”,“专注”状态正变得越来越难得。


手机带来的满足感太容易获得,而一旦你习惯了这种“唾手可得”的满足感,就不愿再去做那些“高投入”的事情了。比如在高度自律的状态下完成作业、思考问题。


在回答 “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时,巴菲特说,我的答案是专注,而且比尔盖茨的答案和我一样。对一个学生来说,能不能培养出高考所需的能力,关键在专注力的强弱,而非低层次的时间投入。


沉迷手机的学生很难在学习上进行持续的、深入的思考;而没有深入思考,浅尝辄止是无益于掌握高难度内容的。

占用宝贵的时间


高中生学习之余的时间并不多,有些同学把碎片时间用来看几页课外书、做几个健身小动作、跟爸妈聊聊天说说话;有些同学则是见缝插针,一有时间就想拿起手机,而一拿起手机就再难放下。越玩越想玩,越不想转换频道进入学习状态,于是进入恶性循环,成为手机上瘾患者。


罗振宇在2018年跨年演讲中说:游戏大佬们制作的王者荣耀让人十分钟有个兴奋点,而吃鸡游戏三分钟就要有一个兴奋点,而甚至要追求一分钟一个兴奋点,说白了就是只要让你坐到游戏跟前,根本就下不来,想下来也不要你下来,你下来那就是制作游戏的人的失败了。


而到底是你聪明还是游戏制作者聪明?他们是一个攻关团队,你们不过是未成年人,怎么可能和他们匹敌?


别人在课下拼命学习,你却在找尽时机想尽办法不惜熬夜玩手机;别人在课堂上专心听,你却在胡思乱想、打盹闹瞌睡;别人下课或休息或准备预习,你却兴奋地跟同道中人聊起升级打怪,手痒心难耐。谁能考出好成绩,还用说吗?


破坏与周围人的关系


孩子一旦爱玩手机,父母必然恐惧担心,着急上火,或直接干涉,拔网线、砸手机,争吵责骂;或到处寻方找策,一想起来就暗自垂泪,为孩子未来担心;老师则怒其不争,反复劝说无用后,干脆听之任之;处在压力之下的学生,不管在手机中获得多少乐趣,一旦面对现实,立马觉得压力特别大。这是大多数沉迷手机孩子的生存状态。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自己意愿与家长老师的矛盾,使他们处在一个不和谐的关系中,不可能有发自内心的快乐,也不可能在被逼学习的高压环境下获得真正的进步。


首先,你要知道已经初中了,很紧张也很重要。


摸着良心问问自己,你对手机真的那么不可割舍吗?

没有APP,没有手机词典就不能正常学习吗?或者会造成很大损失吗?


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别为自己割舍不了手机找理由。


你用手机查英文单词或者成语比用词典快,但是用词典的记忆深刻,亲测有效。而且搜题啥的,自己动脑子,或者问老师问同学。你如果一有不会的题就查,的确当时很方便,但是会有依赖。


再者,问问你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吧,是来自别人不管屁用的虚荣,还是一份理想的通知书。


九个建议



1.不带手机或带老人机上学,不接受任何理由的反驳。


“我要查单词”“你可以用电子词典(没有游戏和小说那种)”

“我要看时间”“你可以带手表”

“我要刷题”“怎么?学校的题目还不够多?”

“我要跟家里人联系”“老人机帮到你~”

“我要查时政热点,查单词、刷题...........”

“好吧,我让你带,不过~请自觉的上交老师,跟老师约定每天一个时间段查看你要查的所有内容,用完放到老师那儿,要回家了再拿回来”


2.关闭微信和QQ的新消息提醒


相信我,微信和QQ的即时消息大多都是闲聊或者不需要立即回复的信息。如果真有谁有重要的事情找你,他们一定会打电话的或者通过老师联系你的!


3.打开群的消息免打扰功能


很多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群,有的群十分活跃,每天消息不断,还不时有土豪发红包。


不断查看群消息,抢个几毛几分的红包却是会严重影响我们学习的专注度的。所以建议大家:对你所拥有的群进行一次精简整理,退出无意义纯闲聊的群,将幸存的群打开消息免打扰。学习时间可以直接关闭微信或QQ。

 

4.取消朋友圈照片更新提醒


很多人打开微信看见朋友圈有更新的小红点,都会抑制不住地非要点开来查看一番,生怕错过了什么大事,跟不上朋友们的节奏。


但当你习惯不看朋友圈之后你会发现:其实你错过的都是无关紧要的消息,人与人之间,彼此眼神的交流,面对面地分享日常的喜乐,不比在朋友圈的点赞更能增进感情么?


5.降低更新朋友圈的频率


克制自己发朋友圈,求点赞的心理。


幸福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感受,喜怒哀乐都可以直接地与身边人分享,并不需要通过刻意的“晒”来刷存在感,也不用依靠别人的认同获得自我满足。

 

6.卸载绝大部分(甚至是全部的)手机游戏及娱乐APP。


再次提醒一下,你们已经是高中生了,即将奔赴战场,就一定不要沉迷游戏了。

7.清理手机里的电子书


看时政新闻是一种很好的了解社会、积累作文素材的方式,但是如果你只是沉迷于各种娱乐性质的虚构类小说,那就劝你不要看手机了。

 

8.在需要专注的时间打开手机免打扰功能


在需要专注学习的时间里,建议大家给自己断网,手机也要打开免打扰功能(可将几个重要电话列入白名单)。


9.早起和睡前不要碰手机


睡前和早上醒来,是我们的手机依赖症最容易病发的时段,所以在这里我想提醒大家:在这两个时段,不要玩手机,不要玩手机,不要玩手机!!!我们可以培养在睡前看一会书的习惯,建议大家休息时间好好休息,才能获得高质量的睡眠。


因为沉迷于手机

而导致成绩不理想的考生,

如果此时依然还在沉迷……

请参考!


正打算换台智能手机,

打算和它一起投入的考生和家长……

请参考! 



END


本文来源于网络,贵在分享,侵删。

往期推荐


“我为什么不愿教普通班的学生!”老师一席话,"骂醒"无数家长

抖音惊现众多“冒牌”教师:对不起,“人民教师”这四个字,你真的不配!

一个“凶手”害了10个孩子:关于“溺亡”的真相,你一定要牢牢记住!

教师和公务员别吵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眉山市苏祠中学的退休老师一段退休感言的视频火了

如何把孩子从手机里拉出来?最好方法在这里

衡水中学发布的暑假温馨提示,震惊中学圈!

山东“学霸村”一夜爆火,博士扎堆,这个村子凭什么这么牛?

真敢讲!这位权威专家,把“教育内卷”的真相说的明明白白!

千万不要把贬低孩子当成刺激他上进的方式

让孩子乖乖完成暑假作业的这些“套路”,一治一个准!

高考差2分无缘清华,母亲不甘请求重查试卷,卷上11字却让其彻底清醒!

多地高考学霸一夜爆红,家庭背景曝光,网友:这才是他们优秀的真相!

100年前的那群“90后”,让我们顿悟什么才是年轻人最好的样子

我见过最聪明的父母,都在刻意培养孩子的“厚脸皮”,到底有多好?

“我不学了!反正我多努力都考不好!”请把这篇文章转给孩子,比任何说教都有用!

班主任提醒:千万别让孩子在暑假里,养成这7个坏习惯!


初中数学延伸课堂最新图书了解与购买

《尖子生之路之路》共7册

扫码进店购买

《尖子生之路》计算专项

《贯通中考》中考复习》

《中考选填(含大题计算)》

《中考数学压轴必刷题》

1.点击书名了解编写说明、详细目录、样章等.

2.关注本公众号,发送“视频”可得相关图书的视频解析汇总.

3.点击“阅读原文,阅读查看动态更新,详细分类(已细分100大小类),支持关键词搜索,如同百度,快速方便!

关注本公众号

相关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阅读更多详细分类汇总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