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开讲啦·国之脊梁 | 随中国电科首席科学家、空警2000总设计师陆军了解预警机背后的故事

2016-11-25 CETC 中国电科 信息与电子前沿

中国电科首席科学家、空警2000总设计师陆军亮相央视1套《开讲啦》栏目“国之脊梁”主题系列节目,带领大家了解预警机、追忆英烈传承精神,挺起民族脊梁。故事感人至深,瞬间刷爆朋友圈。朋友们,现在就随小推一起继续坐好听课吧,了解预警机精神、感受“国之脊梁”的力量。


从无到有,自立自强打造“空中司令部”                           


预警机是现代化空中作战体系的核心,体现国家综合实力和科技水平的标志性装备,是现代战争中必不可少的“空中司令部”。


200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国庆阅兵中,空警-2000预警机作为空中编队的排头兵引领着庞大机群,米秒不差地飞过天安门广场,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了自主研制世界先进预警机的能力。但在此之前,却有着一段非常艰难的研制之路。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就曾探索研制“空警一号”预警机,但因为技术匮乏和国力限制,最终成了航空博物馆里的展品。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曾尝试向国外购买预警机最终被拒,接着与别国的合作也在2000年的时候被撕毁合同。


听闻合同被撕毁,陆军在节目中直言当时“肺都要气炸了”。“工业部门一定要争口气,否则总是要被人卡脖子的”,当时年仅38岁的陆军临危受命,开启了他的预警机研发之路。


“真的是从零开始”。陆军在回忆自己刚开始干预警机时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把预警机上的各个分系统、数百套设备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他们首次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相控阵雷达技术,仅用了五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十几年的历程。



追忆英烈,总设计师动情落泪                           


2006年6月,一架空警-200执行任务时发生重大事故,在安徽广德上空失事坠毁,5名机组人员和35名空军专家全部遇难。


牺牲的40位英烈是陆军心里一直放不下的痛。节目中陆军回忆,当时自己团队的人跟派出所的同志找到一位处于偏僻山区的英烈家,见到了他的母亲时,老人仅提了一个要求:“请乡里给我一个证明,说明孩子是为国家牺牲的,而不是出了事”。说到这,陆军不禁动情抹泪,坦言无比悲痛。


十年过去,陆军再回到飞机出事之处悼念英烈,作诗一首《无尽哀思滚滚来》:十载六三日,祭奠在广德。青山埋忠骨,翠竹寄哀思。奋斗为强国,牺牲铸辉煌。空警巡海疆,民族挺脊梁。




工作与生活,缺一不可                           


大漠沙滩里的高温和冬日的严寒,飞行过程中像“拖拉机一样”的噪声,再加上“一周工作七天,一天工作十一个小时”的工作时间,被称为“7-11”工作制的预警机团队在总设计师陆军眼里就是一只铁打的团队。


青年代表中有一位陆军的年轻同事,现场爆料作为总设计师的陆军在手机里给爱人的昵称特别甜蜜温馨。“大家不要认为我们军工人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他认为工作和家庭并不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我们要把工作干好,老婆也得哄好”。他还笑称自己有两个孩子,一个是女儿,一个则是心爱的雷达。


除了平衡工作与家庭,陆军还不忘坚持锻炼身体。青年代表“抱怨”陆总在高强度工作之余,还每天组织大家去晨跑,时常在微信运动下点赞,甚至组织周末早起爬山。


“不花时间锻炼身体,就可能花时间生病”,陆军解释到自己如此热衷锻炼是因为自己曾经在中学和大学时身体非常不好,后来才痛定思痛、发奋锻炼。这应该就是他要求年轻人锻炼身体的原因吧。




责编 陈清杰



  •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欢迎各位专家、学者赐稿!投稿链接

  • 电话:010-68893411

  • 邮箱:dkyxuebao@vip.126.com


系列合集:精品原创阅读

BZN复相陶瓷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温度载荷下光互连模块对准偏移分析

学术:面向军民融合的空间信息云服务平台体系研究

好书 | 一部难得de军民融合研究好教材,不容错过

E2系列舰载预警机概览

学术:基于业务感知的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流量分类技术

学术:面向军民融合的空间信息云服务平台体系研究

约稿函:《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诚邀稿件

雾霾是一种病,得治,我有药。

VR技术:隐藏在巨大机遇背后的隐患?

网络空间治理,有点难?

十一连载:预警机总体构型设计(七)

新视点:透过数据看美国国防科技创新体系(三)

新视点:透过数据看美国国防科技创新体系(二)

新视点:透过数字看美国国防创新体系(一)

新视点:国家创新体系概述

新视点:漫谈面向未来之战略前沿技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