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网络战:越来越接近意识战的信息化战争

2017-02-12 饶玉柱 信息与电子前沿


人类的历史中,战争无数,而且形式内容各异,不断升级。但历数所有战争,目的都是相同的“取得胜利”。正如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指出:“战争无非是扩大了的搏斗,目的是打垮对方,让对方服从自己的意志”。

 

人,作为万物之灵,最主要的特长便是制造并使用工具,并以此改造自然。战争胜利作为人类即使竭尽所有资源、力量也要实现的目标,最能够体现人类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发展历程。


战争,其实可以概括为:战斗各方为实现胜利的目标,使用各种手段方式组织利用自己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力量来打垮敌手的现象。


由此可以将战争的要素抽象为三层:“战斗各方的意志”、“战斗各方的手段方式”、“战斗各方的资源、力量”,其中“战斗各方的意志”自然为最核心的要素,后两者可以概括为“战斗力”,即:


战斗力=战斗各方手段方式+战斗各方资源、力量

 

自科学革命以来,每次技术进步都对应着战争形式的转变,打击的层次不断深入,但总体上来说都只是以敌方的资源、力量以及使不能够发挥敌方的作战手段方式为目标进行打击,离终极的“意识战”,即直接只打击敌方的意志还有很大的距离。孙子曰“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无疑是战争的终极目标。

 

在假设战斗双方战斗意志相同的基础上,双方的战斗力对比便成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历数自拿破仑战争以来的军事革命,世界军事经历了大陆军时代、机械化军队时代,目前正进入信息化军队时代。相应的,战斗力基准指标也在不断发生变革。

 

大陆军时代的军力指标,最基本的就是兵力规模质量。从历史经验来看,主要形式便是以轻武器为主要装备的军队从事大规模的地面战争,并以近距离交战为主。1914年英国工程师兰彻斯特应用统计学发现并提出“兰彻斯特方程”,在大陆军时代该方程表现为“任一方实力同己方战斗数量的平方成正比,即兰彻斯特平方律”。由此揭示了“人海战术”和“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科学道理,解放战争中我军以轻武器为主的落后装备打败训练和武器先进的国民党军队甚至美军机械化部队的事实都可以用此证明。

 

机械化军队时代的军力指标,最基本的则是平台规模质量。一战后西方各国快速进入机械化生产时代,各国军队掀起以装甲化机动化为标志的机械化军事革命。机械化军力不再是用总兵力、总吨位计算实力,而是以战略轰炸机、导弹、航母、大型运输机、驱逐舰、战斗机等体现火力和机动力的高质量武器平台规模作战为最基本依据。这符合远距离交战下“任一方实力同己方战斗数量的平方呈正比的兰彻斯特线性律:战斗力=参战单位总数*单位战斗效率”。这表明,在机动力革命性提高之后,兵力数量的增长对战斗力的贡献已经弱化,而单位战斗效率的革命性增长取得优势地位。


因此轻步兵的战斗效率跃升到坦克、军舰、战斗机的战斗效率上来。可以说,更新武器平台可以抵消兵力数量的优势,这是对大陆军时代兵力规模质量评价体系的颠覆。按照这一结论,美军数量自二战结束后就一直在衰减,虽然它控制世界的范围和力度并没有衰减。

 

信息时代军力指标

最基本的应该是网络规模质量


2010年5月21日,美防长盖茨宣布,人类首个网络司令部成立。同年,美国《四年防务评估》论断:在21世纪,若没有坚固可靠的信息通信网络,以及有保障的网络空间使用权,现代军队根本无法进行快速、有效的行动。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美军构建全球定位系统GPS、全球信息栅格GIG和综合信息系统C4ISR等,这成为信息时代战斗力评估的重要指标。其实1993年美国3COM公司总裁梅特卡夫就提出网络价值公式,即V=K*N2(其中V为网络的价值,K为价值系数,N为网络用户数)。这就是著名的“梅特卡夫定律”


这一定律对信息时代战斗力上的衡量表现为:国防和军队信息栅格的带宽、网络节点数量和网络一体化水平、军事卫星数量、导航定位和武器制导的广度和精度、大型相控阵雷达的数量质量、网络病毒/黑客等网络攻击手段的数量质量、网络维护和自修复的水平等都是信息时代战斗力的构成要素。因此,必须要及时转变对战斗力及其评价指标的基本认知,信息化建设才能有正确而清晰的方向。

 

信息化战斗力体系建设的目标,便是形成便于信息、兵力和资源全域流动的信息化军事体系。美军之前构建的各类“人+武器+信息”不断加深耦合的作战系统,使各级部队获得越来越多的机动性、灵活性和精确打击优势,形成数字化战斗力,但本质上仍然属于机械化向信息化的延伸。真正实现突破的时候是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网络中心战”,由此突破了军种中心论、战区中心论等认知,由此建立跨军种、跨地域的作战模式,实行全部力量全域实时连接、实时作战。

 

从以上三个时代的战斗力指标来看,无论是“兰彻斯特方程---任一方实力同己方战斗力成正比”,还是“梅特卡夫定律”,都是针对战争参与方的战斗力在战争的某一时刻、某一地点的对比而得出的比较。拿破仑说“战争就是围绕要点的行为”,这个“要点”就是战争参与方的战斗力在此汇集对比的“要点”。无论是哪个时代的战斗力指标,本质上都是使己方的资源、力量尽可能的在同一时刻集中到“要点”上,形成最大的战斗力,从而在此“要点”形成对敌方的优势,最终实现胜利的目标。

 

对于此“要点”,本质上是双方战斗意志的关键点:攻击方必然力求攻击敌方的“要点”,而防守方也必然首先要守护自己的 “要点”。即孙子兵法所言“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

 

信息时代的战争

是打击效果直接深入到敌方意志的战争


信息技术的进步使战争更加围绕敌方的意志、更加直接地进行打击,而且具有更加广泛的范围和更加多样的形式。网络中心战作为目前最典型的信息时代战争形式,具有“局部战争全球化”、“无人/无形/无边”、“非火力打击越来越占据打击更多的比例”和“网络极大化,节点极小化”四大特点,这些特点也正是信息化战争的主要特点。

 

总之,信息化战争时代已经来临,正如火如荼的发展进步,必须时刻跟进和开发更加深入和广泛的作战样式、必须更加多样的拓展和获得更多的资源、力量,必须实现更加广泛的军民融合/平战结合,时刻具有“战争随时可以发生”的认识,为未来做好战争的准备。正如未来学家彼得•伊里亚特所说“如果今天我们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未来我们将生活在过去”。

 



  •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欢迎各位专家、学者赐稿!投稿链接 

  • 电话:010-68893411

  • 邮箱:dkyxuebao@vip.126.com

  • 配图均来自于网络。

  • 如需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系列合集:

2016年文章目录

DARPA的13个科研成果转化项目

DARPA2016年最受关注的10大项目

DARPA的关键研究领域:信息,生物,技术边界

只要内容过硬,其他都无所谓的,2016微信大调查

两院院士:评选2016年中国、世界10大科技进展

15张图看未来30年科技改变社会

未来30年,塑造社会变化的6个关键趋势

美国陆军报告:未来30年,影响世界的24个核心科技趋势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16年十大突破技术

新视点:漫谈面向未来之颠覆性技术

新视点:美国国家创新体系发展进程概览

新视点:中美在网络空间如何达成共识:一种建构主义视角

新视点:特朗普大选获胜是颠覆式创新的胜利

新视点:透过数据看美国国防科技创新体系(三)

新视点:智慧城市就是更多参与

新视点:漫谈面向未来之战略前沿技术

学术:SDN安全技术研究

学术:电磁武器打击链构建理论与方法研究

学术:图像在战术数据链中的可靠传输协议研究

学术:基于内部安全隧道防止节点隐藏木马的新方法

学术:量子计量技术在预警机中的应用

学术:传感器辅助的WiFi指纹室内定位方法

学术:三维打印的现状与未来

学术:网络空间进攻机理初步研究

学术:无人机在优化时敏目标杀伤链中的作用研究

学术:量子计量技术在预警机中的应用

学术:一种基于多频分级架构的空中自组网研究

学术:基于国防部体系架构(DODAF)的美军信息支持计划(ISP)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