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美开战,谁的经济损失更大?与中国开战不可思议之议​(六):经济损失

2017-02-27 信息与电子前沿

经济损失

由于美国和中国经济的规模、相互依存,以及全球一体化,中美战争对交战双方、东亚和世界的成本代价可能是非常庞大的。这些漏洞(易受攻击性)是战争不太可能发生的主要原因,至少是有预谋的战争不会发生的主要原因,即使两个国家可能会在一些地区争端仍然存在分歧。尽管如此,战争还是应该(可能从危机管理不善)发生,经济损失的规模将取决于其严重性和持续时间。与军事损失相比,如果延长时间,甚至敌对程度轻微,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害。但此处的重点是严重的敌对行动对经济的影响。


估计中美战争的经济损失是,如果有的话,比估计军事损失的难度更大,因为这样的成本不仅取决于军事发展,而且也取决于各式各样的经济参与者和市场的反应,以及国家控制的受限制程度:政府的政策反应,可能的经济战争,工业企业的命运,对消费者和工人的影响及其反应,国际金融机构、债券和股票市场,以及第三方(即,贸易伙伴)。因此,接下来的分析是不确定的,而仅仅是说明在不同的情况下成本的类型和规模。


总结当前的经济条件:

• 中国的GDP约为9万亿美元,以每年7%的速度增长,尽管许多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增长将会放缓,但另一些人认为增长率被夸大。

• 美国GDP约为17万亿美元,以每年2%的速度增长。

• 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在2013年约为4400亿美元,占美国进口的大约20%,占中国出口的20%,为中国GDP的5%。

• 中国从美国的进口在2013年约为1220亿美元,占中国进口产品的大约6%,占美国出口的8%,而占美国GDP的1%以下。

• 中国持有大约1.7万亿美元的美国债券,包括约1.3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大约占外国持有的所有美国国债的25%。

• 中国在美国的直接投资总额约为80亿美元,相比之下,美国在华直接投资超过600亿美元。

• 国际贸易占中国GDP的约45%和美国GDP的25%。

• 中国消费占GDP的三分之一(仍在攀升);美国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二。


关键不对称一般包括中国更多地依赖国际贸易(特别是关于能源供应),特别是依赖对美国的出口,以及持有美国国债;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依赖,美国在中国的直接投资;以及美国消费占GDP的份额更高。在考虑战争的经济损失时,或许最重要的不对称是在西太平洋密集和广泛的战斗,这将破坏几乎所有的中国贸易(占其海运的95%),而美国将主要遭受与中国的双边贸易的损失,以及在与东亚其余地区的贸易损失,比中国受损的程度小得多。这可能被认为是战区对贸易的影响。


这个特殊的中国和美国之间的不对称描绘在图3.3的同心圆中。中心圆圈表示双边贸易(中美),中间的圆圈表示其他区域贸易,而外面的圆圈表示其他全球贸易。每个圆中所示的比例的比例表明该国的全球贸易份额。这样的描述只是给人印象的,并不精确。

3.3  图解说明战区对贸易的影响

注: 中心圆圈表示双边贸易(中美),中间的圆圈表示其他区域贸易,而外面的圆圈表示其他全球贸易。每个圆中所示的比例的比例表明该国的全球贸易份额。大小的差异代表中国更多地依赖贸易。红色代表在发生大规模战争时贸易极易受攻击,黄色代表很容易受攻击,和绿色代表不大容易受攻击。大小的差异代表中国比美国依赖贸易更多。RAND RR1140-3.3

 

图中还显示了如果战争爆发,贸易潜在的易受攻击性。红色代表在发生大规模战争时贸易极易受攻击,黄色代表很容易受攻击,而绿色则代表不大容易受攻击。


因此,中国与美国的双边贸易和其他区域贸易可能极易受攻击,而对于美国,只有与中国的贸易将会大大受到影响。总体而言,中国大部分贸易(少量经由陆路的部分除外)容易在西太平洋海运贸易中中断,而大多数美国贸易并非如此。正如我们将看到的,如果战争发生,这对GDP有不对称的影响。


中国贸易的易受攻击性引发进一步的问题:

美国是否将强行封锁去往中国或从中国出发的非军事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


记住,双方都有大量的能力摧毁船只和飞机——反地面导弹和防空导弹、空袭力量、潜艇,和海面攻击部队,更不用说网络战以及激励使用它们。同时,美国有先进的传感器来区分军事目标和非军事目标,在战争期间它将专注于发现和跟踪前者;此外,中国ISR没有那么复杂、辨识度不高,尤其是在远处。这表明领空和海洋空间非常危险,也许范围从黄海延伸到南中国海。假设非中国商业企业宁可失去收入也不愿失去船只或飞机,美国将不需要使用武力阻止来自中国或去向中国的贸易。中国将失去大量的需要途径战区的贸易。美国对商业航运的明确威胁将引起争议、危险,很大程度上是不必要的。所以我们假定没有这样的美国封锁。


接下来的分析假设战斗严重,其持续时间(从T0到T1再到T2)将决定经济影响的大小。粗略地估计成本,按照三个经济功能:贸易、消费和来自海外投资的收入对GDP的影响进行分析。能源供应中断对中国的影响被认为是贸易收缩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中国消耗的大多数天然气和原油是进口的。假设美国和中国经济当前的条件、重要性和关系2025年在性质上不会改变(不像那段时间预期的军事能力的变化)。


只考虑直接的GDP损失;一直没有尝试估计战争对地区和全球经济的影响,而且反过来,也没有估计美国和中国经济反弹的影响。还不包括按照se(例如,受损的基础设施,丢失的军事系统,立刻、长期照顾伤亡人员,被掠夺的资产),与GDP本身有较小的直接影响的成本,尽管这些成本可能相当大。


我们没有量化的因素可能实质上使中国损失比如下所示的损失有过之而无不及:东亚经济的深化整合。中国与其邻国(日本、韩国、台湾,越来越多的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是高度相互依存的,由于生产价值网络。大部分东亚的贸易由中间产品和组件组成:在被送入市场分销系统之前,在一个国家生产的零件被运往另一个国家,去与其他地方制造的零件结合和组装成最终产品。尽管这类集成促进了效率和生产力,使中国与其邻国繁荣,比起传统的终端产品贸易,这也加剧了东亚经济体的易受中断的伤害。只有克服很大难度和付出代价,中国可能减少其对这样的联锁地区生产的依赖性。


对GDP的主要影响源自贸易的损失。从经验出发,我们最有信心估计中美双边贸易的崩溃,在战争过程中交战双方之间的贸易下降到几乎为零。但是,重要的是也考虑到中国的区域贸易和其他全球贸易的损失,鉴于战区的影响。如图3.4和3.5所示,损失是否被局限于双边贸易或可能包括所有贸易,中国的GDP损失会有很大的差异。图3.4显示了GDP的影响源自贸易、消费和投资收益损失,尽管只有双边中美贸易的影响。图3.5显示了GDP的影响源自贸易、消费,和投资收益损失,有中国与美国的贸易,区域贸易和世界其他地区贸易的影响。曲线的宽度表示不确定性。与军事损失一样,T2被假定为一年。

 

3.4  估计的对GDP总影响源自双边贸易消费和投资收益损失

注意:本图表图解说明了由于双边贸易、消费和投资收益损失,GDP可能在战争期间会减少的百分比。y轴的上限表示在战争伊始的GDP,随着战争的继续, 在每个时间点上的GDP都被给定为战争伊始的GDP的百分比。曲线的宽度表示不确定性,RAND RR1140-3.4

3.5  估计的对GDP总影响源自总体贸易消费和投资收益损失

注意:本图表图解说明了由于总体贸易(双边贸易、区域贸易和全球贸易)、消费和投资收益损失,GDP可能在战争期间会减少的百分比。y轴的上限表示在战争伊始的GDP,随着战争的继续, 在每个时间点上的GDP都被给定为战争伊始的GDP的百分比。曲线的宽度表示不确定性,RAND RR1140-3.5

 

现在,考虑GDP会发生什么,如果中国的非美地区贸易和全球贸易,几乎所有海运,也受到西太平洋地区大范围作战的影响。我们假设中国区域贸易下降80%,其他全球贸易下降50%。(区域贸易和全球贸易不会下降更多的原因之一是中国船运公司可能要求国家继续作战。)参考性地估计长期的严重战争造成的美国和中国经济损失总结在表3.3中,分析和资料来源可以在附录B中找到。

 

表3.3  严重战争一年后估计的经济损失


估计中国的GDP下降可以与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实际GDP下降29%相比,当时德国本身免受严重损害,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GDP下降了64%,日本的GDP下降了52%,当时两国都受到严重攻击。当然,认为中国会由于这样的代价不愿意或不会进行战斗的话,就如同忽视德国和日本的历史,他们承受了更大的损失、更广泛的破坏,不到别无选择都不投降。此外,中国政府可能会限制对消费的影响,就像我们估计的那样。不过,GDP减少三分之一对中国及其公民的影响显然会很严重并持续很久。相比之下,长期的严重冲突对美国及其公民的影响,严重时,也会相当于一次严重的经济衰退。


在受限的、轻微的冲突中,失去贸易、消费,和海外控股收益导致的经济损失将类似于这种,规模大幅减少,对中国有不对称的伤害。


从更加推测的观点来看,在激烈的冲突中,很容易发生网络战争,网络战争从军事领域扩展到民用领域,很容易使中美两国付出经济代价。每个国家都强烈反对“全面的”网络战争,也会相互阻止攻击对方的非军事计算机网络,网络战争一旦开始,承受网络战争的能力是未知的——即使是可以预测的。


特定的网络基础设施支持多个计算机系统,而某些支持军事行动的计算机系统也用于商业或其他民用目的。举例来说,美国军队在一场重大的武装冲突中的供给可能取决于物流公司,该公司主要依赖于开放的数据系统,也许是基于互联网的,对原材料进行管理和移动。中国是否将在战争发生时避免试图降级这样的系统?美国是否将停止攻击支持中国军队的运输系统的?是否两国不会有兴趣使支持战斗的电信或空中交通管制或能量分布系统崩溃,或妨碍公共部门网络?简而言之,区分军事作战网络战争与国家经济网络的“防火带”可能会疲软;一旦越过“防火带”,网络战可能失控,影响各种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比如,互联网信息,和商业系统信息。非常粗略地说,中国和美国同样容易受到这类民用网络战争可能造成的伤害,因为双方经济和社会严重依赖计算机网络。估计一系列大规模网络攻击对美国造成的经济损失,范围从700亿美元到9000亿美元不等。


比美国至少多2亿以上的互联网用户,中国可能会遭受以民用网络基础设施为目标造成的损失,与美国的损失差不多。中国的国内经济已变得非常一体化,同时,中国经济与世界其它地区的经济也非常融合,而且该一体化是通过潜在易受攻击的数据网络融合在一起的。网络攻击对国内和国际贸易造成的破坏可能会加大中国进行战争的经济成本。中美两国都有能力修补这种破坏,维持经济正常运转,或者承受网络攻击的影响;然而,对不同领域多次攻击的累积效应可能会导致生产、贸易和消费的明显减少。虽然我们没有提供任何估计升级的网络战争可能造成的损坏,很明显,它们对双方而言可能非常大,如果发生严重、长期的中美冲突。


总之,中美战争造成的经济伤害,除非短暂或轻微,将使中国的伤害大大超过美国的伤害,一种不对称可能持续,如果到2025年不增加。不像军事平衡, 鉴于中国对全球市场和资源的需要,中国在减轻与美国战争的经济风险方面,能做的事并不多。一直进行的中国发展的经济一体化可能使中国面临战争可能带来的风险,会使发展嘎然而止。虽然这应该使中国的军事力量可能感觉到的任何鼓励加深,或传达明亮的军事照片,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不愿或无法承受这样的代价。没落的强国要承受更多更坏的结果。


文章来源:兰德公司报告《与中国开战:不可思议之议》

想了解本出版物的更多信息,请访问www.rand.org/t/rr1140

本文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



  •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欢迎各位专家、学者赐稿!投稿链接 

  • 电话:010-68893411

  • 邮箱:dkyxuebao@vip.126.com

  • 封面及文章配图来自于网络。

  • 如需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系列合集:

2016年文章目录

DARPA的13个科研成果转化项目

DARPA2016年最受关注的10大项目

DARPA的关键研究领域:信息,生物,技术边界

只要内容过硬,其他都无所谓的,2016微信大调查

两院院士:评选2016年中国、世界10大科技进展

15张图看未来30年科技改变社会

未来30年,塑造社会变化的6个关键趋势

美国陆军报告:未来30年,影响世界的24个核心科技趋势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16年十大突破技术

新视点:漫谈面向未来之颠覆性技术

新视点:美国国家创新体系发展进程概览

新视点:中美在网络空间如何达成共识:一种建构主义视角

新视点:特朗普大选获胜是颠覆式创新的胜利

新视点:透过数据看美国国防科技创新体系(三)

新视点:智慧城市就是更多参与

新视点:漫谈面向未来之战略前沿技术

学术:SDN安全技术研究

学术:电磁武器打击链构建理论与方法研究

学术:图像在战术数据链中的可靠传输协议研究

学术:基于内部安全隧道防止节点隐藏木马的新方法

学术:量子计量技术在预警机中的应用

学术:传感器辅助的WiFi指纹室内定位方法

学术:三维打印的现状与未来

学术:网络空间进攻机理初步研究

学术:无人机在优化时敏目标杀伤链中的作用研究

学术:量子计量技术在预警机中的应用

学术:一种基于多频分级架构的空中自组网研究

学术:基于国防部体系架构(DODAF)的美军信息支持计划(ISP)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