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亚娴】脾胃病施治的“5大误区”

张仲林
2024-11-20

来源/肖相如频道(xiaoxiangru0011)


脾胃病的治疗中,思维的偏见会产生一些弊病。你在脾胃病施治中存不存在以下的5大问题呢?




1

囿于脾虚,滥用呆补



对脾胃虚弱抑或气血不足之人,补益脾胃助其受纳、运化,益气血生化之源,本为正法,然滥用呆补者亦不少。


其表现如下:


一、补不得法


即大队参、术、芪“填鸭式”的补,只“补”不“行”,收效惘然。


其实,许多老中医对脾胃虚弱之人如何施补,已有成熟经验。


如蒲辅周老中医强调“补而毋滞”,他用药少,剂量小,却常收卓功;黄文东老中医治病强调照顾脾胃,不妄施苦寒克伐或大剂腻补,主张用药轻灵,在用补益药时往往加入陈皮、木香等灵活之品以助运化。


这些经验应该借鉴!


二、认证不确,非虚亦补


如临床见到一些幼儿面黄肌瘦懒于进食,家长溺爱(生活条件亦好)以为虚弱,麦乳精、糖、巧克力……乞求儿食,医者以为脾虚,累进补剂,但就是补不起来!原因何在?


“阴之五宫,伤在五味”,过食甘腻,壅滞气机使然。应调其饮食,节其甘腻,稍事运脾,呆补则无功。


还有一些幼儿外感之后留有低热,手足心热、家长以为病后体虚,鸡、鱼、肉……强与儿食,医者以为脾弱,余热未清,或予补益,或予苦寒清热,收效惘然。


何故?


忘记了“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和“损谷则愈”。


应味食清淡,节制饮食或予少量保和丸(每次半丸),消食和胃,消而无过,且略取其中连翘之散结清热即可。既不宜呆补,又不宜苦寒损胃。


三、取悦患者,无原则地投其所好


现在仍有不少人乐于受补,如不晓之以医理,一味投其所好,不该补亦补,必贻害患者。


1976年间曾遇一女患者,患脂溢性脱发,稍有纳差。患者崇信黄芪之补,每服药必求医生开黄芪,且越开量越大,医者亦存补之无害之念,结果服药数月,脱发有增无减,饮食有减无增,此诚患者乐补之过,实亦医者投患者所好之过也。




2

一见不食,即与消导



有积滞,予以消导本为正法,然不辨虚实,一见不食即与消导,焦三仙随手拈来者亦不乏所见,名曰帮助消化,实为滥用。


众所周知,神曲、麦芽、山楂对脾虚无积滞,气虚便溏者不宜服用,古医家早有明训,一些本草书甚至指出:无积久服消人元气,多服之反克伐脾胃生发之气。




3

不究病机,过用苦寒



对于脾胃湿热蕴结的患者,合理使用些苦寒药物本无可非议,但不究病情变化,“苦寒一贯制”者亦不乏所见,结果湿热或去,胃气败坏,反致束手。


如某些急性肝炎患者,可出现脾胃湿热征象而纳呆、乏力、脘腹胀满、舌苔黄腻,此时使用些苦寒药物(如栀子、黄芩等)患者症状会得到改善。


但临床常见到不究病情变化,认为苦寒既已得手,效不更方,或惑于转氨酶高,忽略辨证,长期应用苦寒的情况,结果有些患者,始则症状改善,继则腹胀纳呆再现,原因何在?苦寒败胃者不少。


对于此类患者,应尤重舌诊。


始见黄腻苔,则可使用苦寒,黄苔渐退,苔转白腻,即应撤去苦寒,继之以燥湿芳化,当注意药取轻灵,宣展气机,苔转薄白,再略予补益脾胃。


如果不辨病情转化,患者湿热已减,黄腻苔退,仍予苦寒,就可能损胃,重现腹胀纳呆,此时的腹胀纳呆与病初的腹胀纳呆已有本质不同了,此为虚,始为实,虚再以实治,必使病情迁延。




4

求胜心切,大剂累投



脾胃虚弱患者,常有诸多虚弱症状,懒于进食,又不得不进食,加之环境、精神、工作等因素的影响,又难于在饮食的质、量、次数、口味、冷暖等方面达到尽善尽美,因此脾胃患者,特别是长期患者,在治疗上就要持之以恒,有时宜缓图收功,否则欲速则不达。


但急于朝夕收功或过于依赖补药的威力,以为量越大收效越快而大量累投者屡有所见,结果事与愿违,无异于拔苗助长。


出现这种情况还有一个原因,即怀疑轻剂的作用。其实,轻灵收卓功,在脾胃病的治疗中是屡见不鲜的。


试举一例如下:


颜某某,女,36岁,农民,河北晋县人。


初诊:1983年10月21日


主诉:食欲不振3月余,加重20天。


现病史:患者于1983年8月上旬与爱人吵架后,即不欲饮食,时作恶心呕吐已历3月,近20天病情加重,饮水或服药亦即吐出,伴胃脘憋胀腹中漉漉,头晕心悸乏力,口干咽燥。


在当地治疗(包括输血、补液等)无效,因体重骤减,怀疑消化道肿瘤而来石家庄就诊,于1983年10月21日收入中医病房。


诊查:入院检查除大便常规为稀便,镜检白细胞稀布外,血、尿常规,肝功能,胸透均无异常。诊脉细,舌红少苔。


辨证:胃阴不足,胃失和降。


治法:益胃阴降胃气,病久呕恶,药宜轻取。


处方:百合15克,乌药8克,枇杷叶10克,苏叶6克


取百合养肺胃之阴,且有肺气降则诸气俱调之意,乌药顺气降逆,二药配合柔中有刚润而不滞;枇杷叶和胃降气,苏叶下气,二者配合温凉合宜。


服药一剂病情平稳,因患者喜酸,于上方去苏叶加乌梅十个,一剂后食欲增加,胃脘胀满减轻,因大便仍溏薄,加山药10克。


以上方服之诸症逐渐好转,体重增加,于12月14日痊愈出院(各有关检查均已正常)。




5

囿于通下,忽略辨证



对胃家实或虚中夹实,实热急者,予以通下常可收到满意疗效。


由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成功,“六腑以通为用”在医者头脑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但是不分病程,不察体质,不辨现症,或仅依靠西医某个诊断即屡用攻下者亦不少见。


比如常见到一些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患者,有明显脾胃虚弱或脾虚湿困征象,而医者仍屡用通下,结果越通越不通,腹胀纳呆有增无减,医者尚认为通未达到火候,继续通之,结果变证蜂起。


原因即在于忽略了辨证论治,犯了按图索骥的毛病,这是应该引以为戒的。


兹举医案一则说明:


贾某某,女,34岁,农民。


初诊:1983年9月13日


主诉:胃痛间断加重2年。


现病史:患者胃脘痛2年,间断加重,曾经胃镜检查诊为“萎缩性胃炎”,并经有关检查诊断证实患胆石症。长期用苦寒及利胆通下药物病证不减,于1983年9月13日住院。


诊查:患者胃脘痛而喜按,累及两胁,痛得食则减,伴烧心泛酸,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白带量多微黄,有酸臭味,脉缓而无力,舌淡红苔白。


辨证治法:据证分析,不宜苦寒下夺,治以完带汤加减,疏肝健脾化湿。


处方:苍术10克,白术12克,白芍6克,山药20克,枳实6克,佛手10克,当归10克,柴胡6克,云苓10克,芥穗10克,延胡索10克


以此方治之,诸症渐次好转,于1983年10月25日出院。


该患者既往治疗之误,即在于忽视辨证,拘于通下和过用苦寒,使脾胃气伤,设再囿于通下,必至变证百出,可见辨证论治之重要,亦可见思维更重要矣。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刘亚娴医论医话》,刘亚娴著,学苑出版社出版,2009年9月。

往期推荐

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 专治痒疹和胃病三代好医生——致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站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的村医张仲林张仲林登上南方农村报、潮州日报

《黄帝内经》之“饮食有节”探微

牙痛得效方治牙痛之验证

镇衄汤治血尿

史上最全皮肤病图谱(附治疗方法)

【重磅】史上最全的320种皮肤病图谱(修订版)!

小儿感染性出疹性疾病记忆策略及皮疹图库!

儿童常见色素性皮肤病的诊断与鉴别大全

舌诊图谱,史上最全

61张高清舌诊图谱,图文对照,珍藏版

公卫课件解读第三版,史上最全!

医院的检查报告,这样一看就懂,以后别再问医生了!

怀念父亲张开宏——写在父亲去世四周年纪念日

港珠澳游记

史进前将军书法欣赏

仲景林园联[张仲林嵌名联十三]

张仲林五十八岁生日祝福诗文录

张仲林

【南方农村报】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潮州日报】杏林花香 来自苦寒——记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

潮安健康文章大全(2019年版)

张仲林痒疹胃病好文盘点(2019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

1月回顾

张仲林

【南方农村报】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老年人慢性胃炎的特殊性与治疗

【战友诗词】飞雪迎春·兴安岭·北京三雪·致梅花

一张腹部地图,让你终身受益!

您有这些症状可能是得了慢性胃炎,快看看中医名家怎么说!

【崔柔然】典型的细节高尚的情怀

什么病看中医,什么病看西医?看过此文一目了然!收藏~

【鲁人周逰、余华】颂周总理·永垂不朽周恩来
论“肌肤甲错”不尽是瘀血

遥祝张仲林兄捷报频传

11种常见皮肤病用药方案+11种外用药详解

一到冬天就浑身痒?9种皮肤病解决方案送给你

先涩后甘话橄榄

中医皮科泰斗赵炳南的用药之道

【潮州日报】杏林花香 来自苦寒——记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

脾胃伤则百病生,教你几招养脾胃!

【二月春风】不负韶华 共谱新章——2020年望海楼街新春联欢会

【段亚亭】除湿汤主治湿阻证

长痘真的是肝脏出了问题吗?

慢性浅表性胃炎到底要不要治疗?该怎么治?

免责声明

张仲林( ID:e41121 )  微信公众号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张仲林观点,版权属于原作者。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微信公众号。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对使用张仲林微信公众号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张仲林不做任何承诺。

邮箱:zhonglinzhang@126.com

编辑:寒香医路(张仲林)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阅读原文

请点个让更多人知道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张仲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