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cntcm01)
脾胃学说是脏象学说的一部分,它是以人体的脾胃作为对象来认识。从解剖角度说,中西医对脾胃形态的观点是一致的;从生理、病理角度说,两者差距较大,中医的“脾胃”包括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从临床角度来说,中医能通过调理脾胃来治疗各个系统的疾病。
脏腑之中,脾与胃通过经脉相互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脾为胃行其津液”。二者共同完成饮食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输布,从而滋养全身,故被称为后天之本。脾主升,胃主降,二者相反相成。脾气升,则水谷之精微得以输布;胃主降,则水谷及其糟粕才得以下行。胃属燥,脾属湿,胃喜湿润恶燥,脾喜燥恶湿,两脏燥湿相济,阴阳相合,才能完成饮食物的传化过程。病理上,脾为湿困,运化失职,清气不升,可影响胃的受纳与和降,出现纳少、呕吐、恶心、脘胀满等症。若饮食失节,食滞胃脘,胃失和降,亦可影响脾的升清与运化,出现腹胀、泄泻等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䐜胀。”这是对脾胃升降失常致病的病理和临床表现的概括。
历代对脾胃的论述内容十分丰富,而其代表著作首推金代李东垣的《脾胃论》和《内外伤辨惑论》。李东垣认为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脾主升,把水谷精微之气,上输心肺,流布全身;胃主降,使糟粕秽浊从下而出。一升一降,使人体气机生生不息。脾胃是人体元气之本,元气是健康之本,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疾病所由生。李东垣主张升清降浊以调理脾胃,而升清降浊的重点在升清,故他认为许多疾病的发生与脾阳不升关系密切,创立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等升发脾阳为主的方剂。李东垣虽然特别强调生长和升发,同时也注意到潜降阴火。升胃气和降阴火是相反相成的,因胃气的升发,促成了阴火的潜降;而阴火的潜降,亦有助于胃气的升发。故李东垣从一上一下,一升一降两个方面,提出“肺之脾胃虚”“肾之脾胃虚”。
张景岳认为脾为土脏,灌溉四旁,所以五脏都有脾胃之气,脾胃之中也有五脏之气,即“互为相使”。因此,我们在注重“脾升”的同时,还要注重“胃降”。虽有急下存津之说,但苦寒攻下易损中焦胃气。叶天士的甘凉濡润、通降法有碍脾之虑。因而临床治疗可在攻下之中配以健脾益气,润下之中佐以香燥之品,升降同治,以达中和,使机体气机升降有序,运化通畅。
肖某,女,45岁,2018年2月7日就诊。主诉:右上腹疼痛并向右胁背部放射,加剧2天。现病史:患者右上腹部疼痛,并向胁背放射己久,伴胀满,嗳气,大便紧、质硬,苔黄厚,舌质红,脉弦滑。彩超示:慢性胆囊炎改变。辨证为肝胃实热。治当疏肝理气,清热通便,和胃止痛。拟予大柴胡汤加减。处方:柴胡6克,大黄6克,党参20克,白芍12克,黄芩10克,法半夏10克,厚朴15克,玄胡10克,川楝子8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甘草6克。3剂,水煎服,日1剂。2018年2月10日复诊:服药后,脘腹及胁肋疼痛大减,胀满除,纳增,大便软,苔薄黄,舌质红,脉弦。要求继续服药调理以巩固疗效。守上方4剂。按:本方以大柴胡汤为主,通过大黄清热通下、利胆;配合法半夏、厚朴降气除胀;方中柴胡疏肝理气,轻举升阳;金铃子散清热止痛。全方以降为主,使脾升胃降,气机和顺,病除身安。且本方具有明显的利胆和降低括约肌张力的作用,通过内冲洗,有助于胆囊炎症、感染的消退。陈某,男,50岁,2018年3月15日初诊。主诉:胃脘部疼痛己久,加剧1周。现病史:胃脘疼痛伴腹胀、嗳气,多食尤甚,口苦,纳少,二便正常。苔薄黄,舌质红,脉弦。胃镜示:浅表性胃炎。辨证为肝气犯胃。治当疏肝和胃,理气止痛。拟予柴朴六君子汤加减。处方:柴胡10克,厚朴15克,党参2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砂仁6克,广木香6克,法半夏10克,陈皮6克,茵陈10克,莱菔子10克,甘草6克。6剂,水煎服,日1剂。2018年3月21日复诊:服药后,胃痛、胀满减,纳增,苔薄黄,舌质红,脉弦。要求巩固治疗,守上方7剂。按:本方以香砂六君子汤健脾和胃,加柴胡升举阳气、疏肝理气;厚朴、法半夏燥湿消痰、下气除满;茵陈清热除湿、利胆;莱菔子消食除胀、降气化痰。全方以降为主,佐以柴胡升举阳气,使脾胃气机升降有常,气机运行中和而顺,胃气通畅,胃痛则除。曾某,男,4岁,2018年11月10初诊。主诉:便血1月。现病史:患者大便出血,色鲜红,量少,在医院治疗后便血好转(结肠镜及骨穿均未见明显异常),回家调理。后因大便仍时有少许鲜血(潜血2+),时有鼻衄血,纳可,大便正常,苔黄,舌质红,指纹青,食乳制品及蛋类则发。辨证为肠道湿热。治当清热凉血,止血,佐以燥湿。拟予凉血地黄汤合四妙散加蚕沙、桑叶、菊花。处方:生地10克,地榆6克,仙鹤草6克,黄连3克,苍术4克,黄柏4克,薏苡仁10克,连翘6克,桑叶5克,菊花5克,蚕沙6克,甘草3克。3剂,水煎服,日1剂。2018年11月14日二诊:便血、鼻衄己止,咳嗽,痰少,咽喉轻度充血,纳可,苔薄黄,舌质红,指纹青。予桑菊饮合二妙散,加蚕沙、地榆。2018年11月17日三诊:诸症好转,稍咳嗽,纳可,苔薄黄,舌质红,指纹淡紫。守上方3剂。2018年12月4日四诊:诸症平稳,便血、衄血己止,纳可,大便稀,舌苔、脉像同上,要求进一步服药调理。治以益气健脾化湿,佐以凉血。予参苓白术散加黄芪、紫草。按:便血或虚或实,实者多为热,虚者多为寒。本症为肠道湿热所致,故以凉血地黄汤合二妙散,清热凉血、燥湿,加桑叶、菊花清上焦肺热,肺与大肠之热得以清利,因而肺、大肠功能正常,宣降相调,脾胃升降出入亦通畅,血归经而血自止。随访至今未复发。皮某,女,66岁,2018年10月29日就诊。主诉:头晕眼花反复发作1月。现病史:头晕眼花,伴口干思饮,纳便可,苔光少,舌质红,脉细数。辨证为脾胃阴虚,虚热上扰清窍。拟予沙参麦冬汤加生牡蛎、川芎。处方:北沙参10克,麦冬10克,玉竹10克,天花粉10克,生牡蛎20克,川芎6克,龟板15克,菊花10克,天麻20克,甘草6克。5剂,水煎服,日1剂。2018年12月2日二诊:自述服药1周后眩晕止。后又复发而再来我处就诊,现稍感口干,纳增,二便可,舌光红,有裂纹,脉细数。辨证为脾胃阴虚,虚热上扰清窍。治以滋阴清热,和胃定眩。予沙参麦冬汤加生牡蛎、川芎。10剂,水煎服,日1剂。按:眩晕多由风、火、痰、虚引起清窍失养所致。由口干思饮,苔光少,舌质红,脉细数等症可知本案患者因胃阴不足。阴虚内热,虚火上扰清窍而致头晕、目眩。方选沙参麦冬汤滋养胃阴,佐以牡蛎、龟板助其滋阴熄火;天麻熄风定眩;配以川芎芳香燥湿助脾气上升,活血通络;合菊花清热明目利窍。诸药合用,滋阴清热,和胃定眩。使脾胃升降有序,气机中和,眩晕得愈。
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 专治痒疹和胃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全文来了,这些条款跟医生最相关!
潮安健康文章大全(2019年版)
张仲林痒疹胃病好文盘点(2019年版)
张仲林痒疹胃病录 ( 2020年完整收藏版 )
张仲林工作室痒疹胃病录 ( 2020年完整收藏版 )
《【铭谢】张仲林五十九岁生日祝福诗文录》余笔
《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村卫生站迁址志庆》余笔
张仲林的作品“《黄帝内经》之'饮食有节'探微”荣获”2020年南方健康科普大赛”优秀奖
张仲林的摄影作品《抗击疫情我们在行动》获”2020年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战疫纪实摄影大赛”入选作品奖
【嵌名楹联同题】潮安张仲林
【名家墨宝】张仲林收藏的名家书法作品欣赏
【潮州日报】杏林花香 来自苦寒——记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
【南方农村报】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媒体报道】潮安村医张仲林,治皮肤病是家传“拿手活”,治顽症从脾胃入手……
【嵌名楹联同题】潮安张仲林
赞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张仲林医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
【鲁人周逰】小寒
【胃肠病】乳果糖在便秘治疗中的应用
【胃肠病】治疗胃痛的三合汤
【胃肠病】治疗“胃病”的不二法门是什么?
【中医医案】国医大师刘尚义验案6则,活用经方巧用药,辨治外科疑难重症
【中医医话】补元气胃气,麦芽和稻芽更配哦
【西药宝鉴】不宜与吗丁啉合用的5种胃药
【中医医案】田淑霄治皮肤病医案二则
【中医医案】治风瘙痒4则,一从内风,一从外风
张仲林( ID:e41121 ) 微信公众号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张仲林观点,版权属于原作者。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微信公众号。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对使用张仲林微信公众号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张仲林不做任何承诺。本公众号发布内容仅供同行之间学习交流,非专业人员请至正规医疗机构或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治疗用药方案。
邮箱:zhonglinzhang@126.com
编辑:寒香医路
感谢您抽出 · 来阅读此文
更多精彩请点击【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