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何处找寻曾经的乡土格局?

赵旭东 社会科学报社 2021-11-04

点击社会科学报

关注我们


而这样一种曾经的乡土格局的生活又应该到哪里去找寻呢?

目前,社会科学报音频节目已登录喜马拉雅FM今日头条阿基米德FM平台,将为大家奉献更丰富的人文社科音频读物,在以上平台搜索“社会科学报”就能找到。让我们在声音的世界里相见!




原文 :《何处找寻曾经的乡土格局》

作者 | 中国人民大学  赵旭东

图片 | 网络


传统上,我们都希望生活在那样一个空间之中,也就是我们近乎可以触摸到的时间和空间,相互是不应该脱离开的。


人们早晨一起来就能看见邻家燃起了炊烟,夜幕降临之时,每家每户便熄灯入眠,“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力于我何有哉”!生活本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去过,这被人们称之为“乡土”,或者一种共同体中的生活。这种共同体生活根本就是一种空间化了的生活安排,彼此之间必是能够相互看见,相互间还可以近距离地问候寒暄一番。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最忌讳频繁流动,甚至会用“颠沛流离”这样的字眼来形容变动不居生活的悲惨。在这样的社会中,“父母在,不远游”,谁在这个文化里,都会接受一种故土难离、叶落归根的情感教育。


然而,在由西方人最先挑起的现代世界构建中,各地人们的生活格局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日益从一种有限性的时空坐落中跳跃出来,走向了一种超越时空界限的生存状态。这个变化或许就来自于西方人对世界边界的不断探险和再发现。


具体来说,即1492年哥伦布对美洲新大陆的发现,从此“大航海时代”的观念将整个世界东西南北都连接在了一起。此前分散而有“附近”存在的世界,日益演变成远去移民和征服占领的新业缘关系世界。西方数百年的殖民主义由此创造了一种新式世界空间构造与安排的格局想象模式。

由此,也才有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实质化了的东西方之别。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世界空间的主导性格局为西方所支配,我们所理解的空间也变成一种空间占有意义上的空间。在这样的一种空间里,需要有附近的存在,而附近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一种重新的、服务于殖民化生活的细密安排。


殖民城市之中要有市政厅、邮局、医院以及大的购物中心或贸易市场比邻存在。而所有这些,都使得这种空间上的附近成为了一种新的殖民空间意义上的附近。

  

传统上的那种真正血缘纽带维系的附近早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也可以说,早期的那种血缘关系意义上的附近可能从来都是不存在的,或者在一种血缘亲缘关系之下,附近就是家中,而不是相互的比邻,比邻不过是某个家庭空间的一而再、再而三的放大而已。因此,已经消失的附近,显然不再是那种现代都市安排下的家户和附近的邻居意识了。


这一切,根本上又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深入到我们的生活。在我们对各种虚拟作出各种真实的反应时,人们的生活也似乎不必再有那种真实存在的、异己性的、少有往来的附近了,而是转入一种虚拟网络之上的、随时随地的彼此相连互动以及朋友圈的交往。只要你手触屏幕,附近便会随时现身,它并不被要求具体在哪一个地方,恰恰就是此刻的虚拟空间之中的一种真实存在而已。因此,也就不必再有旧时代的市政厅之类鳞次栉比的附近和附近的设施,一切都在网络之中,相互之间虽不见人,却可知彼此的存在,且能虚拟而真实地看见彼此。

由此,一种新的殖民主义或后殖民主义的精神氛围在所谓全球范围内酝酿成熟了,这着实是一种精神意义上的殖民,或者心态上的新殖民。我们日益跨越民族国家界限去消费可口可乐或者麦当劳这些美国品牌的世界性快餐,但显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空间上被殖民了。至于在欧美世界中随处可见的“中国制造”商品标签,使在那里的中国游客或者华裔似乎感觉到了“中国”就在他们附近,这不再是一种地理空间意义上的“附近”,而是一种观念中的“附近”。


对现代世界的生成而言,构建起一种空间意义上的“附近”之后,其存在便是一种不用反思的殖民,而面对它的消失,也不要太过失望或担忧,它必然不过就是一种新的殖民历程的替代,说到底,也不过就是一种经历过现代之后的人们在心态上的一种“后殖民”罢了。我们因此反倒是再也回不去那种没有真正附近或邻里,而只是有一种家的不分彼此的那种生活氛围了。可以稍微想象一下,现代都市如“北上广”的那些比邻而居、就在身边的陌生邻里见面时的冷漠和匆忙,也就不难理解跟一种更为隐蔽的后殖民相连接的现代“附近”观念的源头究竟在哪里了。


曾经理想中的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却可做到“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活,可能才是原原本本的生活本身,可能才是无需附近也能持久生活下去的共同体的根本。

  

而这样一种曾经的乡土格局的生活又应该到哪里去找寻呢?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701期第8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拓展阅读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痴呆症正成为困扰全球的新问题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在多瑙河源头上的思考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人口老龄化,将如何影响中国的未来?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蓝天是他的归宿和梦想:纪念圣埃克苏佩里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未来城市,什么资产最重要?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王晓华:酒的诗学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如何保障我们的“数字人权”?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放眼历史,瘟疫是否阻碍了全球化?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大咖们都说了啥?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生物革命正改写未来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季羡林:赤诚的“无华之才华”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你知道民法典的“前世”吗?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陈染:走路拾零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你真的会“批评”吗?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吴冠中:往事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你家孩子怎么就成了“神兽”?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这位18岁的姑娘,开创了科幻小说的时代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你知道“算法黑箱”吗?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雅的这样俗”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时间去哪儿了?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你知道“情感劳动”吗?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果戈里焚稿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你知道“生命政治”吗?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孤寂的横渠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喝茶喝通了世界

塞纳随想:“左岸”在哪里?|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四十年前“科学热”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丰子恺,“艺术的逃难”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资本论》中的讽喻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清明话“祭祖”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重建生命版图的边界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川端康成,留住永恒的美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超越时空的经典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年龄焦虑与可疑的代际想象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