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巴曙松:在全球贸易摩擦中重新思考人民币战略

巴曙松 中信出版财经优品 2022-04-22


编者说:

本文为巴曙松教授为《人民币战略:中国如何构建国际货币》(The People’s Money:How China Is Building a Global Currency)所写的序言。人民币的未来走向,将对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前景产生重大影响。在全球经济格局重整之际,此书以不同的角度看待中国推动自身货币的国际化历程,也有助于为我们的思考和研究带来启示。本书中文版即将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敬请关注。


文/巴曙松


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之间频繁出现贸易摩擦,全球经济格局面临影响深远的重构。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中国当然有必要重新深入思考人民币战略。因此,我很高兴看到《人民币战略:中国如何构建国际货币》中文版面世,这有助于当前的研究。实际上,当我们回头来梳理美日贸易摩擦的历史时,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在贸易摩擦的背后,美元和日元之间的相互影响,才是影响更为深远的事情。

 

在这本书中,帕乌拉·斯帕奇女士完整介绍了过去一个世纪中国货币体系的演进脉络。她对中国的银行系统、国有企业改革及对外贸易关系这些和人民币国际化相关的历史背景,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为自己的货币人民币建立一个国际性角色这一重大命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近二十年来中国经济的崛起模式虽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但作者认为,金融抑制体系下的货币正制约中国的发展前景,人民币的国际化成长空间需要拓展。作者认为,若要清楚中国的货币困境,关键在于理解中国的人民币策略:尽管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仍然是“不成熟的债权人”,主要用美元贷款;如果需要从国际市场上借钱,大部分债务也必须用美元而不是人民币发行。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地位与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并不匹配。如果能实现以人民币计价交易,既能降低成本,也降低中国企业从事海外贸易和金融交易的汇率风险,还可减少在金融上对美元的依赖。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动荡,再加上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债权国和经济大国的地位,促使中国认定有限度的国际流通人民币更符合国家发展的需要。人民币能否扩大延伸触角,将影响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前景。



毫无疑问,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2009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比重从不到1%增加到20%以上。如今,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五大国际支付货币。不过,人民币在全球支付总量中占比只有3%,远低于美元(45%)和欧元(27%)。此外,人民币结算贸易基本上集中在亚太地区,特别是与中国香港,以及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双边贸易中。

 

2015年11月,人民币被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这是中国经济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标志,意味着人民币正式获得国际官方机构认可,成为全球金融体系的一部分。但“入篮”只是人民币国际化目标的重要起步,全球人民币计价资产的实际需求仍然相对较低。与其他SDR货币相比,海外人民币存款总量大约为1万亿人民币,人民币计价贷款总值在1500-2900亿元人民币之间,与美元(50%的全球银行总负债为美元计价)、欧元(约30%)、英镑(5%)和日元(3%)相比依然很低。当前,人民币只占全球央行持有外汇储备总量的1.5%,而美元和欧元分别占了62.5%和20.4%。

 

显然,人民币还走在成为国际货币的路上。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同——比如巴西、印度和俄罗斯等——中国经济规模足够大,可以为其货币发展提供的体量和规模。但是一个货币若要追求一定的国际地位,必须要达到一定的市场条件,才能履行价值储存的功能。作者认为,在成为国际货币的道路上,中国的目标并不是争取人民币取代美元成为主宰性国际货币:从美元本位的优势来看,这也是现实的目标。当前,作者认为中国官方似乎也并不愿意完全放下对汇率的控制;保持出口竞争力仍优先于促进汇率灵活性,考虑的仍是人民币过强的相关风险;推动人民币的海外使用,将给予进出口商、投资人、存户更多选择。因此,中国期待的是一个从基于美元的国际货币体系向一个多货币的多极体系的转变,中国(及其货币)的立足点确定在与其他大国一样占据一个重要位置。正如世界银行预计的,2025年全球货币最可能出现的情景将是一种围绕美元、欧元和人民币为中心的多种货币并存的格局。



至少就中期而言,这样的人民币国际化策略是务实的,即建立更多样化而更均衡的国际货币体系,以避免国际体系中的美元短缺。同时,中国当前的经济金融结构转型和开放,有利于国际市场将人民币作为国际贸易结算、金融产品计价以及作为储备货币的比重逐步提升。而中国的资本市场不断对外开放,扩大了人民币跨境资本流动;沪港通、深港通和债券通的陆续推出,也探索出一条中国的资本进行全球配置的新渠道,“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走出去”需求的增长,会逐步推动人民币结算比例将进一步提高,并带动更多的跨境投资融资和全球范围的资产配置。

 

人民币的未来走向,将对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前景产生重大影响,这也是为什么作者及其所属机构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对此主题进行持续研究的重要原因。在全球经济格局重整之际,此书以不同的角度看待中国推动自身货币的国际化历程,也有助于为我们的思考和研究带来启示。

 

是为序。



相关阅读

《人民币战略》


作者简介

帕乌拉•斯帕奇(Paola Subacchi)是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的研究总监,英国广播公司、中国中央电视台、《报业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和《金融时报》的媒体评论员,《报业辛迪加》和《赫芬顿邮报》的专栏作家,并是Project Syndicate and Foreign Policy一书的作者。


她是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运作和治理方面的专家,研究方向为国际货币体系、全球金融失衡、国际资本流动、国际金融中心及老龄化与养老金等,并担任许多国家政府、国际机构、非政府组织的顾问。


大咖推荐

余永定(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前主席):《人民币战略》介绍了中国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做出的努力,这本书可能是目前为止对这一问题描述得比较详细和全面的英文书籍。中国领导人为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吸引力做出了很多努力,帕乌拉•斯帕奇通过毫无偏见且深入的叙述,对这个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姜建清(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世界金融百年沧桑记忆1》《世界金融百年沧桑记忆2》作者)作为全球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人民币在跨境使用中将承担更多的责任,发挥更大的作用。人民币的未来走向,对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都将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研究人民币国际化的历程,有利于人民币在未来更多样、更均衡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陈志武(香港大学亚洲环球研究所所长)帕乌拉•斯帕奇女士对中国的银行体系、国企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等相关的历史背景进行了梳理,考察了中国如何发展人民币战略,如何在经济增长放缓之时以合理的姿态登上世界金融舞台。《人民币战略》一书对中国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值得多多关注。


管涛(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汇率的本质》与《汇率的博弈:人民币与大国崛起》作者)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深化市场化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开放是大势所趋。在此过程中,人民币将在跨境贸易与结算中的规模逐步扩大,人民币也将越来越受到国际市场的重视。在全球经济格局重整之际,《人民币战略》这本书帮助我们梳理中国货币体系演进脉络,深入思考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对人民币建立国际性角色、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吉姆•奥尼尔(英国财政部前商务大臣)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帕乌拉•斯帕奇与众多认识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交流,她从这些交流中获取的见解以及自身对这一主题的研究经验,让本书值得每一位对理解人民币历史及其可能的未来感兴趣的人阅读。





by.中信出版财经优品



推荐阅读:


跟风之前,请带上脑子

我是职场小白,我想吃车厘子

金融业凛冬将至,不想被裁掉,怎么办?

人工智能前时代,会计师将何去何从?

牛顿:我能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但算不出人性的疯狂

2018年的年末有点冷,但一切都才刚刚开始

“最抠门的亿万富翁”离世,留下传世的商业秘密

不想被淘汰?那就走出“谷仓”,拒做独行侠!

公司里来了一位首席经济学家

“为什么痛苦的总是我?”丨思维既命运






近期新书一览,点击查看有关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