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批评 | 范范:爱是后现代的神灵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文艺批评
编者按
现象级日本动画电影《你的名字》上映后便大获成功,这部电影沿袭了新海诚一直以来最痴迷的几个主题:喧闹拥挤的都市,神秘邈远的星际,忧郁缺憾的深情。除此以外,《你的名字》给人带来最大的惊喜是它关于我们这个时代“神性”的冥想,并由此重新解读了现代人生活的“空间”与“时间”。也就是说,《你的名字》不只简单讲述少男少女的孤独和情爱,而是在描摹细腻深微的私人感情之上,进一步延伸向了更宏大的哲学命题。
在后现代社会,尼采的“上帝已死”早已深入人心,无神论者成为了社会的主流。但因为正是失去了对一个高高在上的神的全身心信仰,才让人能在最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发现真正的“神性”。新海诚用《你的名字》告诉我们,这种超验的“神性”就是人与人之间共同的对生的体验和对死的怜悯,是人们同居住在一个飞速变化的现代世界里不可遏制的共情,是以交汇的记忆作为维系的爱的羁绊。《你的名字》之所以能在日本收获如此惊人的成功,也是因为如此超越死亡的爱的“神性”直击了近年接连遭受核泄漏、地震等严重灾祸的日本大众在信仰上的迷茫。
感谢《大众电影》杂志授权文艺批评发表!
大时代呼唤真的批评家
爱是后现代的神灵
作者:范范
几乎没有任何疑问,《你的名字》是今年最受人关注的动画电影。它的口碑和票房都堪称轰动,导演新海诚也凭借此片一举跨入动画大师行列。《你的名字》沿袭了新海诚一直以来最痴迷的几个主题:喧闹拥挤的都市,神秘邈远的星际,忧郁缺憾的深情。除了这些已经为人熟知的新海诚美学,《你的名字》给人带来最大的惊喜是它关于我们这个时代“神性”的冥想,并由此重新解读了现代人生活的“空间”与“时间”。
也就是说,相比新海诚的前作,《你的名字》终于不只简单讲述少男少女的孤独和情爱,而是在描摹细腻深微的私人感情之上,进一步延伸向了更宏大的哲学命题。正是立意上的引人入胜,才使《你的名字》精致的画风、出色的剪辑、几近无可挑剔的叙事节奏都能真正“言之有物”。
1
都市生活的两面
新海诚很擅长画城市生活景观的空镜。从成名作《秒速五厘米》开始,地铁站拥挤的人群,交错行驶的电车,黄昏时分空荡荡的街角,便利店里购买香烟的白领,这些看似与主干剧情无关的空镜一直是新海诚动画的标签。在《你的名字》中,当新海诚沿用他极其细腻写实的画风还原东京的各个角落,东京这座城市本身就不再仅仅是故事发生的背景,而成为了电影中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
《秒速五厘米》剧照
《你的名字》的结尾,遗忘了一切的女主角三叶与男主角泷在东京的大街小巷一次又一次的擦身而过,他们的心中充满震动,对彼此感到莫名的亲近,虽然仍然只是叫不出彼此名字的“陌生人”。新海诚当然不是唯一一个迷恋在城市空间中短暂邂逅的“陌生人”这个概念的人。从波德莱尔的《给一位交臂而过的妇女》,到戴望舒的《雨巷》,再到王家卫《重庆森林》那个经典的开场白,讲的都是在现代都市生活中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之间微妙又难以言说的纽带。
结尾经典的重逢
这种都市陌生人之间的纽带是既悲哀又充满希望的。通常我们只能看到它的悲哀之处,因为拥挤的都市中,两个陌生人的身体在空间上的接近不仅不能直接转化为精神上的亲近,甚至更加对照出都市人精神上的冷漠、隔膜和孤立。《你的名字》中,三叶和泷的第一次面对面的相见是在东京拥挤的地铁上,因为时间的错位,三叶对泷来说只不过是每天都会撞见的无数陌生人中的一员。此时陌生的三叶告诉了他自己的名字,但他很轻易地便遗忘了。某种意义上,电影设定中三叶和泷对彼此名字的健忘症,也似乎是在模拟城市生活中擦肩而过的陌生人对彼此漠然地遗忘:三叶和泷“在无数次交集之后仍然无法记住对方名字”的无力,仿佛象征地映照了现代人在城市空间中“无数次身体的靠近却仍然很难拉近精神距离”的无力。
然而《你的名字》想要表达的显然不只这样悲观的论调。《你的名字》中珍惜着一种理想化的希望。与“空间上的接近无力拯救精神上的疏离”相对,这种希望强调“空间上的遥远并不能阻隔精神上的亲密”。泷和三叶在互换身体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见过面,但他们拥有更彻底的“相遇”。通过“住进”而非“接近”对方的身体,他们真切地体验了彼此的身体和生活,从而才在精神上产生了难以抑制的共鸣。所以在电影的最后,即使无法记起对方的名字,泷仍鼓起勇气叫住了眼前“陌生”的三叶,他们相对流泪。如此,对于“陌生人”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你的名字》给出了一个复杂又平衡的答案:即使两个陌生的人在城市空间中无数次的交集处无力真正靠近对方,无数次的远离也不能真正斩断他们之间的纽带。
《你的名字》中的城市空间
2
时间由爱织就
那么如此两个陌生的人之间无法斩断的纽带到底是什么?《你的名字》中有一段令人费解的核心台词,三叶的奶奶对穿越到三叶身体里的泷说:“聚结成状,交错纠缠,时而回转,中断,却又再次续接。这就是组纽。这就是时间。”这一段玄妙的话中,“组纽”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纽带。那么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纽带为什么会等于“时间”?
有两种解读方式:在第一个层面上,这段话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不是静止的存在,而是不断变化的,在时间的维度中向永恒无限地延伸。因此,在《你的名字》中,即使三叶和泷看似已经彻底失去联系,仍能重新寻冋彼此;或者即使两人面对面站着,仍会在下一秒就面临分离。在另一个层面上,《你的名字》也重新定义了“时间”。“时间”不再是机械客观的,跟随着钟表标准的刻度一板一眼地流逝,而是由人的主观体验来度量的,在人的感知中变得可以“回转,中断,又再次续接”。
时间的线索
在《你的名字》中,三叶和泷的情感羁绊在古老神灵的指引下扭转了时间。已经死去的三叶获得重生,并改写了历史。虽然这只是玄幻设定下的一个美好愿景,但这部电影仍通过这个设定表达了其对时间,死亡和历史的理解。在新海诚温柔的笔触下,《你的名字》笃信着死亡可以被超越,时间和历史也并不是冷酷漠然,不为人左右的命定。可以实现这种超越的力量无疑是一种“神性”,只是《你的名字》所信仰的“神性”并不同于对远古传统的迷信,更不仅仅是无根据的幻想。三叶所在的小镇所信仰的“神”并不能直接逆转时空,帮助小镇居民逃离灾难。在故事中,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仍然是三叶和泷之间爱的羁绊:真正能够超越死亡,扭转时光的“神性”也正是他们的爱。
在这个后现代的社会,尼采的“上帝已死”早已深入人心,无神论者成为了社会的主流,这并不是一件坏事,不代表人们至此只能在无信仰,碎片化的世界里孤立无援地活下去。因为正是失去了对一个高高在上的神的全身心信仰,才让人能在最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发现真正的“神性”。新海诚用《你的名字》告诉我们,这种超验的“神性”就是人与人之间共同的对生的体验和对死的怜悯,是人们同居住在一个飞速变化的现代世界里不可遏制的共情,是以交汇的记忆作为维系的爱的羁绊。《你的名字》之所以能在日本收获如此惊人的成功,也是因为如此超越死亡的爱的“神性”直击了近年接连遭受核泄漏、地震等严重灾祸的日本大众在信仰上的迷茫。
(本文原刊于《大众电影》2016年第11期)
明日推送:
齐格蒙特·鲍曼:他们是否太多?——经济进步与废弃的生命
或许你还想看:
文艺批评 | 寅睿:从“他说”到“我讲” ——中国少数民族电影成长记
文艺批评|苏妮娜:也说“刀的真意” ——《绣春刀Ⅱ:修罗战场》
本期编辑/讳言
图源/网络
微信号:Wenyipiping
微博号:文艺批评Wenyipiping
IPHONE用户
由此赞赏
大时代呼唤真的批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