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儿童法案》

文艺批评 文艺批评 2021-01-25

点击上方蓝字,订阅文艺批评


斜目而视



儿童法案


导演: 理查德·艾尔
编剧: 伊恩·麦克尤恩
主演: 艾玛·汤普森 / 斯坦利·图齐 / 菲恩·怀特海德 / 本·卓别林 / 杰森·沃特金斯 / 更多...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7-09-09(多伦多电影节) / 2018-08-24(英国)
片长: 105分钟
又名: 判决(台) / 少年法·內情(港)
IMDb链接: tt6040662



剧情简介


一位声名显赫的高等法院法官Fiona Maye,处理一桩桩棘手的案件利落果断,不容置疑。女法官和教授丈夫的婚姻到了破碎的临界点,她的丈夫声称自己的生理需求整整十一个月没有得到满足,明目张胆提出要离家出轨一下。



而一项棘手的案件又摆在她面前:患白血病的十七岁男孩Adam,由于家庭宗教信仰拒绝输血治疗,命悬一线。Maye前去医院探望患病男孩Adam,这起谈话带给了两人深远的影响,不仅让Adam产生全新的强烈感受,也将Maye内心深藏的情感激发出来。


一向理智冷静的女法官,亲切地与男孩聊天。对音乐十分内行的她,不但纠正了Adam弹奏时一个音阶错误,还随着Adam弹奏的旋律,歌唱起来。Adam大为惊讶,因为他从不知道自己最喜欢弹奏的这首曲子,居然还有歌词。



生命的美好与希望降临,最终Adam对于生命的渴望,压倒了对于信仰的虔诚。回到法庭后Maye判定医院可以违背家长意愿给孩子输血。她觉得儿童的幸福,应是法院的首要考虑,生命比尊严更珍贵。


最后男孩旧病复发,年满十八岁的他自主选择了拒绝治疗,匆匆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关于本片


•关于编剧


本片改编自Ian McEwan的同名小说《The Children Act》,由Richard Eyre导演,于 2017年9月首次在多伦多电影节展出。

编剧Ian McEwan第一部中短篇集就得到了毛姆文学奖。此后他的创作生涯便与各类奖项的入围名单互相交织,其中《阿姆斯特丹》获布克奖,《时间中的孩子》获惠特布莱德奖,《赎罪》获全美书评人协会奖。近年来,随着麦克尤恩在主流文学圈获得越来越高的评价,在图书市场上创造越来越可观的销售纪录,他已经被公认为英国的“国民作家”,他的名字已经成为当今英语文坛上“奇迹”的同义词。


编剧简介

·姓名:Ian Russell McEwan (本名)

·出生日期: 1948-06-21

· 职业: 编剧 / 制片人

“这是自《在切瑟尔海滩上》后,麦克尤恩写得最好的小说。”

——《卫报》



•关于主角


1993年艾玛·汤普森凭借影片《霍华德庄园》获得第65届奥斯卡获得最佳女主角奖,容貌不美是她最大的限制,但也是她最大的资产 。她一身兼为作者和演员,并且因这两个领域的成就分别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和最佳改编剧本奖。艾玛·汤普森饰演的女法官优雅知性、干练果断,超越了年龄的束缚,其内心丰富的情感纠缠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艾玛·汤普森

Emma Thompson

菲恩·怀特海德

Fionn Whitehead


菲恩·怀特海德饰演的大男孩,敏感细腻,如少年维特一般热情、纯真、内心丰富又脆弱。他困惑、迷茫、不知所措,可是无人倾诉。剧中的独白,让人觉得他就是在对观众我说话,带点紧张、带点羞涩,也有点病态。儿童法案里的小男孩被他演得好像坠入人间的天使,很容易就激起母爱。



精彩影评



目前为止不管是国内豆瓣或是IMDb等影评网站上,整体评分最高的,就是这部《儿童法案》。全片只有两次,菲奥娜放下了她标志性的稳重情绪,直接传达出了发自内心的、无比真实的反应。


第一次,被男孩逗笑,陪男孩唱歌。被生活和工作同时重压喘不过气来的菲奥娜,难得的做了回自己。在放松了情绪的同时,她的选择也越来越明晰,她可以做出决定了,她要救男孩的命。


于是一个典型的“麦克尤恩”时刻降临了:通常情况下,这个决定会意味着这段剧情的结束,主人公们自然开启了新的生活,差不多皆大欢喜了——但电影才进行了一半,菲奥娜的选择会彻底改变彼此的生活。


全片第二次情绪释放,就是结尾处的崩溃大哭: 


菲奥娜终于完完全全地拥抱了自己的感情:无论她对男孩是什么态度,无论男孩对她是怎样的看法,她都关心他爱护他,她对生活还没有失去热诚,一切都还有希望。

 

电影以无比聪颖的手法,将情节的外部冲突和人物的内心矛盾糅杂并发展,完成了这一系列转化:男孩的去世也不是结束,而是菲奥娜新生命的开始。 


——豆瓣·电影解毒



尽管本片几乎完全照搬原著(编剧即为麦克尤恩本人),但某种程度上它并不真正忠于原著,而是原著的一种减弱,一种片面、简单的介绍。


——豆瓣·柠檬猹 



麦克尤恩已经不是我从前读到的那个“恐怖伊恩”了。麦克尤恩这部小说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严肃冷漠的法律宗教议题中插入了音乐与诗歌的元素,显得温情脉脉。W.B.叶芝的《柳园里》始终贯穿于文本之中:


在远方河畔旷野,我与吾爱并肩伫立,
在我微倾的肩膀,她搭上纯白的手臂。
她嘱我淡然生活,像青草滋长于岸堤。
但当时年少无知,如今早已泪眼凄凄。


    这最后一句恰是菲奥娜与亚当二人各自的内心写照。


    小说结尾处,菲奥娜在音乐会上演奏马勒的曲子,这首曲子即以叶芝的《柳园里》为词。


——豆瓣Z-247 



作者:  [英] 伊恩·麦克尤恩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 The Children Act

译者: 郭国良 

出版年: 2017-3



预告片








更多荐影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胜者即是正义《Legal High》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英国式丑闻 A Very English Scandal》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六一儿童节特别推送《月神 La Luna》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图兰朵 Turandot (1988)》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雌雄莫辨 Albert Nobbs》


 

本期编辑|山泉杏荷

图源|网络

 

微信号:Wenyipiping

微博号:文艺批评Wenyipiping



IPHONE用户

由此赞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