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李沧东和他的《诗》

李沧东 文艺批评 2021-01-25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文艺批评







斜目而视








导演:李沧东

导演: 李沧东
编剧: 李沧东
主演: 尹静姬 / 李大为 / 安内相 / 金熙罗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韩国
语言: 韩语
上映日期: 2010-05-13(韩国)
片长: 139分钟
又名: 诗情 / 生命之诗 / Shi / Poetry


剧情简介


时髦的打扮掩饰了岁月在她的身上留下痕迹,66岁的美子(尹静姬 饰)像一朵摇曳在街边的小花一样绽放着自己暮年的美丽。 


美子靠做钟点工赚些小钱,与读初中的外孙独自生活的日子虽然清贫,但却丝毫没有影响她对于生活的热情。虽然已经确诊患上了老年痴呆症,但她却依然酷爱诗歌,不仅时常参加诗歌朗诵会,而且开始学习写诗。她总是留意观察生活中的点滴,以便捕捉随时可能出现的灵感,然后把它们记录在随身携带的小本上。然而,如同写诗的灵感并不会轻易出现一样,生活也并非表面的那样轻松和容易…… 



她努力寻找写诗的灵感,对生活中美好的事情充满了好奇和关心,有一颗敏感而纤细的心。但她的生活当中并没有那么多诗意,不但琐碎,甚至还有罪恶——那个少女的自杀,正是拜她的外孙及其死党所赐。几个男孩的家长集合到一起,商量用多少钱可以封住那个母亲的嘴。在这些人看来,她只是一个奇怪的老太太,在他们商量用钱买来儿子未来的前途的时候,杨美子拿着小本子,对着盛开的花朵寻找诗歌的灵感。


她把女孩的照片放在自己家的桌子上,大约是企盼外孙能从冷漠之中觉醒。但外孙和死党们就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过任何事情一样,看到女孩的照片似乎很难说有什么触动。家长们甚至觉得好奇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会看上那样一个农村的姑娘”。她被其他家长当作说客,去说服女孩的母亲接受他们的价码。杨美子在田间找到了她,见面却没有说出被嘱托的话。



     之后的情节并不太出人意料,杨美子用自己衰老的身体和风烛残年的雇主交易,换来了其他家长要求的钱。她仍然执拗地追求着美好的东西,对诗友聚会时有诗歌爱好者说黄色笑话深表愤怒。而警察最终带走了她的外孙,个中并没有明确得好似说明书一样的过程。


所获奖项

第63届戛纳电影节 

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

 

第5届亚洲电影大奖 

最佳电影(提名)


导演介绍


李沧东


1983年,李沧东发表处女作小说《The Booty》。1997年,拍摄首部作品《黑道初哥》,进而开始了"绿色三部曲"篇章 。2000年,执导由薛景求和文素丽主演的《薄荷糖》,受邀参加当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 。2002年,凭借爱情片《绿洲》获得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 。2007年,凭借爱情片《密阳》获得第2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导演、第44届韩国百想艺术大赏最佳导演 。2010年,凭借自编自导的影片《诗》获得第4届亚太电影大奖最佳导演 。2013年,监制剧情片《道熙呀》 。2018年10月5日,凭借《燃烧》获第27届釜日电影奖最佳导演奖。10月17日,获第二届平遥国际电影展2018卧虎藏龙东西方交流贡献荣誉。


《燃烧》与《密阳》剧照


独家影评

如诗般的生命


李沧东的片子每次看完总觉得有千言万语,却又不知从何说起,《诗》这部电影尤甚。电影主题模糊,进度缓慢,线索交叉,不似好莱坞电影般一波三折,像一位娓娓道来的老妇人,徐徐讲述,却给人带来莫名的震撼与冲击。电影的每个镜头都似乎在向你诉说着什么,但那层纸总感觉无法在观影的过程中完全捅破,只能留余味慢慢回味和体悟,正如电影的进程一般缓慢。但是整部影片看完后带给大家的却是充满胸腔,将要喷薄而出的情感,在内心激荡。没有酣畅淋漓的感觉,多的是关于生命的思考。


《诗》的主线非常简单,就是一位患有“阿兹海默症”的老妇人寻求如何写诗的过程。副线是关于老妇人的外孙与同学在学校强奸了一位女同学,女同学跳河自杀后,各位家长息事宁人的处理方式。看似毫无联系的两条线索,却因为“生命”这个关键词奇妙地联结在了一起。



“诗”是什么?怎么写诗?这是美子在诗歌写作班需要寻求的问题。老师说,要写诗就要观察,感受生活中的美。即使是日常生活中见过千百次的苹果,我们也没有一次认真的观察过它,何况是我们身边的生命。影片中的诗人抱怨说“诗歌慢慢在消亡”。当一个社会中个体都变得冷漠,觉得别人的生命存亡与己无关时,冷漠便充斥了我们的人际关系。那又何来的观察和感受呢?当美子在超市跟人们提起女孩死亡的事情时,竟无人搭理,顾客与售货员依旧自顾自地聊天。致女孩寻死的凶手之一——美子的孙子更是冷漠到让人无法理解,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一样,依旧过着与往常一样的生活:打游戏、与自己的朋友嬉戏、沉迷电脑……也许他自己的生命对他来说都是无关痛痒的。对于女孩逝去的美好生命,现实中人们选择用金钱实现和解。消失的生命似乎是生活中的一个麻烦,只是稍微大一点而已,没有人在意这个生命意味着什么。因此,家长们总是担心这位“迷糊”的老妇人会给自己平顺的解决方案带来麻烦;女孩的安魂弥撒只有美子一个人去参加;即使是面对因自己而死的女孩照片孙子还是无动于衷地打开了电视。至于这些冷漠自私的现实是如何造成的,我们又该如何解决,影片中没有任何提示,只是静静地用镜头呈现着这一切。这似乎也是李沧东的魅力之一。



写诗只是一种媒介,美子在用自己的方式热爱着生命。她挣扎着,努力用自己敏感且丰富的心感知着这个冷漠的社会,她刻意寻找着那些可以入诗的材料:水槽里待洗的碗碟,手里的苹果,树桠间漏下的阳光,她都摆出张开双臂好似要迎接随时降临的“诗意”的姿态,即使会引来别人异样的眼光。就像电影中她与外孙抢被子的那一幕,她带着自己的疑问像要找出答案的孩子与外孙“斗争”着,眼神充满了渴望。





在电影的最后,那些流淌的河水、奔驰的火车就像是奔腾不息的生命,都好像在诉说着什么,但你完全无法说出那到底是什么,只觉得心中似乎也有一条奔流的大河。与此同时,伴随着镜头的画外音——美子的诗《安格妮斯的歌》给观众以更大的内心触动。



安格妮斯的歌


你在那边还好吗?
感到孤独吗? 
日落时天空还会变红吗?
鸟儿还在通往树林的路上唱歌吗? 
你能收到我不敢寄出的信吗? 
我能表达我不敢承认的忏悔吗? 
时间会流逝,玫瑰会枯萎吗?


现在是说再见的时候了, 
就像风停留了,又走了一样。 
像影子, 
承诺永远不再回来, 
为了那封始终掩藏的爱意, 
为了轻吻我疲惫脚踝的小草, 
以及跟随在我身后的小小脚步, 
是说再见的时候了。


现在黑夜降临, 
蜡烛还会点燃吗? 
我在这里祈祷, 
所有人都不再哭泣, 
为了让你知道, 
我有多么深爱着你。 
在炎热夏日的午后,长长等待。 
那条苍老的小径就像父亲的脸, 
孤独的野花,悄然消逝。


我曾那样深爱过, 
每当听到你那微弱的歌声, 
我的心就悸动不已。 
我为你祈福, 
在我渡过漆黑的河流之前, 
带着我灵魂最后的呼吸。 
我开始梦到,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 
我再一次醒来, 
被阳光刺痛双眼, 
我遇见了你, 
你就站在我的身边。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获取观影资源


或许你想看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燃烧 버닝》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赎罪》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特工(공작)》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升级(Upgrade)》

文艺批评 · 斜目而视 | 韩国总统激赏的作品《熔炉》


如果您喜欢我们,可以长按二维码赞赏我们哦~

本期编辑:虫仔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