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赎罪》

乔·赖特 文艺批评 2021-01-25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文艺批评

文艺批评


斜目

而视


《赎罪》


导演: 乔·赖特
编剧: 克里斯托弗·汉普顿 / 伊恩·麦克尤恩
主演: 詹姆斯·麦卡沃伊 / 西尔莎·罗南 / 凯拉·奈特莉 /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 布兰达·布莱斯
类型: 剧情 / 爱情 / 悬疑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 法国
语言: 英语 / 法语
上映日期: 2008-02-22(中国大陆) / 2007-09-07(英国)
片长: 123分钟
又名: 爱.诱.罪(港) / 救赎


《赎罪》片段



剧情简介


《赎罪》是由环球影业制作发行的123分钟爱情影片,于2007年9月7日在英国上映。


该片改编自伊恩·麦克尤恩所著同名小说,讲述了讲述20世纪30年代一个英国庄园里发生的一场改变3名年轻人命运的故事。



1935年夏天,来自一个宽裕的英国小康家庭的13岁的少女布里奥妮(斯奥里兹•罗南 饰)刚刚开始尝试写作,想象力丰富。一天,她暗中发现仆人的儿子——罗比•特纳(詹姆斯•迈克沃伊 饰)和她姐姐塞西利亚(凯特•奈特莉 饰)之间有暧昧关系,而且发现他给她写了一封充满情色意味的情书。布里奥妮丰富的想象力虚构着各种可怕的事情,浮想联翩。当她的表姐罗拉被强奸后,布里奥妮相当肯定她看到是罗比做的,这次指证使罗比蒙冤入狱,留下伤心欲绝的塞西利亚。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出狱后的罗比和塞西利亚都投入了保卫祖国的战斗,布利奥妮放弃到剑桥升学成为一名军队医务人员。没有人能理解她的做法,只有她知道她怀揣着巨大的秘密和自责。她鼓起勇气,想把这秘密解开,能真正赎罪和得到宽恕。然而,世事幻变,出乎布利奥妮的预算。 



原著小说


伊恩·麦克尤恩

《赎罪》小说


 伊恩·麦克尤恩是英国文坛当前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48年出生于英格兰的奥尔德肖特,毕业于布莱顿的萨赛克斯大学,后在东安吉利大学获硕士学位。一度投身于六十年代的反文化运动,后来对这一反理性主义的文化思潮感到厌倦,于1974年在伦敦定居下来。伊恩·麦克尤恩性格刚毅,思维敏捷,具有孜孜不倦的探求精神。他擅长以细腻、犀利而又疏冷的文笔勾绘现代人内在的种种不安和恐惧,积极探讨暴力、死亡、爱欲和善恶的问题。作品多为短篇小说,内容大都离奇古怪、荒诞不经,有“黑色喜剧”之称。许多作品反映性对人的主宰力量以及人性在性欲作用下的扭曲。


角色介绍


罗比·特纳

管家的儿子。他是个受尽了委屈的孩子。他的出身注定了他的命运,即便同样接受了高等教育,但他身上永远流着下等人的血。所以会没有人相信他.


塞西莉亚·泰丽思

骄傲的庄园主小姐,在剑桥的三年,甚至不愿与罗比多说话。她从心中,对于罗比是鄙夷的,认为罗比虽然接受了高等教育,但骨子里却还是个下等人。但爱情就是在这样的错乱的场景下发生了,原本的暖昧升华成了爱情。


布里奥妮·泰丽思

塞西莉亚的妹妹,单薄、瘦弱而充满了幻想,怀揣着自己小心事的、懵懂的女孩。她不能理解姐姐与罗比的感情。她从主观上认为罗比是个色狼。面对着嫉妒与任性,她的想法赤裸而真实,让人无力责怪。


独家影评 ——


回忆里的平静午后


作为一部小说,《赎罪》在英国文坛上得到了肯定和殊荣,它的小说情节结构,为影片改编提供了最夯实的基础。电影《赎罪》上映之后,好评不断,一举夺得金球奖最佳影片与最佳原创音乐两项大奖。


这部电影同样是关于战争中离别爱人的主题,而《赎罪》这个片名,似乎也是那场战争背后人类无尽伤痛和自省拯救的隐喻。


简单说,电影情节由误会而起,电影中运用插叙的手法,剪辑十分紧凑,刻意加快了叙事的节奏,通过不断制造误会和揭示真相,凸显出了影片的客观视点和布里奥妮的主观视点这一剧情主要矛盾,让观众在不断的惊奇和发现中,去感受小说和电影的魅力。整部电影中我们不难发现,所有的误会虽然多,但却都不是独立的,每个误会都有其目的性和预示性,都是通过特殊的叙事手法联系到一起的。



那个午后发生的一切,让布里奥妮一生似乎成了一场祈求宽恕的漫长仪式。整部影片以她回忆性的叙述为主线,其间恋人的分离、亲情的逝去,以及战争的残酷,无不为电影渲染上浓重的创伤色彩。若干年后,当年迈的布里奥妮坐在演播室里,面对记忆即将失去的病情,她向记者吐露了心声:“‘失去记忆’这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是致命的。”她必须赶在记忆失去之前将痛苦的过去呈现给读者,因为失去记忆的她也即将走向死亡。她需要坦白,“幸存者要生存下来才能够讲述他们的故事;而他们也需要通过讲述故事才能获得生存的可能”。



布里奥妮的记忆是双重身份的。它既是历经战争的一代英国人共同的记忆,也是战火阴云笼罩下无数个个体生命轨迹的一部分。这部电影经典的沙滩上的长镜头,是一个时代的缩写,在绝望而末世的时刻里——敦克尔刻大撤退,可能是人类战争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战略转移。他保全了欧洲大陆上疲惫虚脱的士兵,但却没有来得及保全一段因为战争而苦苦挣扎的爱情。隔海相望的死亡,恋人们遥远而触不可及的梦境,一回想起来总会让人心痛不已。




“I gave them the happiness。”面对镜头,老年的布里奥妮的声音在颤抖,影片中女主人公的心灵救赎主题,在电影的交叉叙述中需要放归个体记忆小叙事和集体记忆宏大叙事之间的张力场下才能得以充分考量。所着眼的是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但回望历史以及从历史中审视当下的眼光是深邃而宏阔的。



最后,不得不提这部电影中的配乐,在第80届奥斯卡奖中脱颖而出获得最佳原创音乐大奖。达里奥在《赎罪》中进行了突破性尝试,他将打字机作为乐队中的乐器,在逐渐清晰的节奏中与旋律一同出现,是在布里奥妮的个人记忆中反复出现的意象。每当打字机声音突兀地响起,影片刻意营造出明显的故事叙述氛围,潜移默化地将观众置身于文本创作过程中。音乐似乎与每个人物性格一一对应,并将它故事化、音乐化,导演用清晰的线条梳理每一个人物的心路历程,画面与音乐与人物内心交相呼应,为观众提供了与众不同的视听体验,也许这个时候可以更合适的去懂得布里奥妮的内心——坦白事实是相当残酷的,但希望有说出真相的那一天。




或许

你想看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蝴蝶君》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纪录片《生命里》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生之欲》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阿德尔曼夫妇》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未择之路》


本期编辑|小肥番茄

图源|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