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如果国宝会说话》

徐欢等 文艺批评 2022-03-18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文艺批评


斜目而视

No.1

WENYIPIPING



(左右滑动查看三季海报)




《如果国宝会说话》



WENYIPIPING 



导演: 徐欢 / 张越佳 / 汪哲 / 崔宇 / 潘懿 / 祝捷 / 

冯雷 / 丁曼文 / 车钰 / 寇慧文 / 汪隆

类型: 纪录片 / 短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播出时间: 

第一季2018-01-01(中国大陆)

第二季2018-07-23(中国大陆)

第三季2020-06-13(中国大陆)
集数: 每季各25集





01

精彩短片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z00346e0jcp  


02

剧情简介



《如果国宝会说话》是央视纪录片频道 CCTV9 出品的一档文物科普系列纪录短片,在每集5分钟的时间里,文物用通 俗易懂的语言与观众平等对话,“诉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传奇。第一季开播以来就因为其每一集都短小精悍和制作精良而圈粉无数,至今前两季豆瓣评分均保持在 9.5 分的高水准。第三季也获得了高评价。


《如果国宝会说话》共100集,分为四季播出,第一季于2018年1月1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频道首播,呈现的是从上古时期的文物。第二季于2018年7月23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频道播出,主要讲述了春秋战国和秦汉文明时期的文物。第三季,节目的历史范围从魏晋南北朝跨越到了隋唐时期。涵盖了书法、绘画、壁画等多个门类,多维度展示了那个时代的技艺、审美、文化和生活方式。纪录片没有渲染猎奇和神秘的曲折表述,也避免了高冷的学术性叙事,采用短小的分集设置去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碎片化传播特征与节奏,让更多繁忙的现代人“快速充电”,了解文物背后的文化意义 。


第一集   人头壶:最初的凝望

第二集    贾湖骨笛:穿越九千年的笛声

第三集    陶鹰鼎:陶醉了六千年

第四集    龙山蛋壳黑陶杯:0.2毫米的精致

第五集    红山玉龙:寻龙玦

第六集    凌家滩玉版玉龟:玉中谜藏

第七集    良渚玉琮王:神之徽章

第八集    镶嵌绿松石铜牌饰:金玉共振

第九集    殷墟嵌绿松石甲骨:刻辞骨柶

第十集    后母戊鼎:国之重器

第十一集    妇好玉凤:凤凰传奇

第十二集    妇好鸮尊:一只猫头鹰的待遇

第十三集    利簋:刻下商周的界碑

第十四集    何尊:这里有中国

第十五集    玉组佩:把世界戴在身上

第十六集    三星堆青铜人像:人性的光辉

第十七集    三星堆青铜神树:生命之树

第十八集    太阳神鸟金箔:照耀古今的光芒

第十九集    大克鼎:一本打开的青铜之书

第二十集    古滇国贮贝器:走下神探的龙虎

第二十一集    莲鹤方壶:莲花怒放 仙鹤欲飞

第二十二集    曾侯乙尊盘:复刻传奇

第二十三集    越王勾践剑:胜者为王

第二十四集    错金银铜版兆域图:战国黑科技

第二十五集    虎符:执于掌心间的千军万马

上下滑动识别图中二维码观看第一季视频


第一集    鹰顶金冠饰:你好,我的对手

第二集    战国嵌错宴乐攻战纹铜壶:战国春秋

第三集    曾侯乙编钟:中国之声

第四集    木雕双头镇墓兽:天地一角

第五集    人物御龙帛图:天上见

第六集    跪射俑:帝国的镜像

第七集    战国商鞅方升:一升量天下

第八集    秦始皇陵铜车马:图谋远方

第九集    里耶秦简:秦朝县城那些事儿

第十集    南越汉玉:有玉而安

第十一集    霍去病墓石刻:磐石之志

第十二集    五星出东方锦护臂: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第十三集    四神纹玉铺首: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第十四集    熹平石经:破碎与重聚

第十五集    孔子见老子画像石:溯源定本

第十六集    长信宫灯:来自汉代的一束光

第十七集    素纱单衣:云想衣裳

第十八集    二十八宿圆盘圭表:周而复始,如期而至

第十九集    狸猫纹漆食盘:漆盘上的喵星人

第二十集    算筹:运筹

第二十一集    错金铜博山炉:烟云的计算

第二十二集    长毋相忘铭合符银带钩:闪烁腰间的誓言

第二十三集    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万物有灵犀

第二十四集   击鼓说唱陶俑:唱响我人生

第二十五集    铜奔马:天马行空

上下滑动识别图中二维码观看第二季视频


第一集    洛神赋图: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第二集    王羲之《兰亭序》神龙本:神往

第三集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六朝模范

第四集    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生命

第五集    飞天:天衣飞扬

第六集    云冈石窟昙曜五窟:世界在这里大同

第七集    花树状金步摇:一步一欢喜

第八集    鎏金银壶:远来的风

第九集    唐代仕女俑:胖妹的春天

第十集    立狮宝花纹锦:大唐新样

第十一集    昭陵六骏:奔腾的纪念碑

第十二集    水晶缀十字铁刀:百炼成刀

第十三集    回洛仓刻铭砖:天下粮仓

第十四集    黄河铁牛:穿越时空的基建

第十五集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时间之门

第十六集    阿斯塔那俑与文书:折叠时空

第十七集    唐三彩骆驼载乐陶俑:乐舞大唐春

第十八集    银鎏金龟负“论语玉烛”酒筹筒:将进酒铭砖

第十九集    长沙窑青釉褐彩诗词壶:一别行千里

第二十集    阿斯塔那伏羲女娲图:化生万物

第二十一集    鎏金铁芯铜龙:龙行在唐

第二十二集    唐彩绘十二生肖俑:十二生肖

第二十三集    镶金兽首玛瑙杯:一杯敬万国

第二十四集    法门寺地宫茶具:不如吃茶

第二十五集    敦煌经变画:出尘入画

上下滑动识别图中二维码观看第三季视频


03

第三季精彩内容



从2018年至今,《如果国宝会说话》已经播出了两季,之前两季的豆瓣评分都在9分以上,从中我们也认识了不少有故事且有趣的文物。



那么新一季的它又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前几天,《如果国宝会说话》官方微博放出第三季先导片,把文物赋予生命和角色,开口说话,演奏乐器甚至说唱起来。古乐与电音齐鸣,古筝携马啸共吟,“爱就爱一个长相思,恨就恨一个生狂痴”……国宝会说话还不够,还会唱歌是种怎样的体验?







除了惊艳四座的先导片,著名海报设计师黄海还为它设计了一组镜像海报。镜之两侧,前世今生。给国宝一面镜子的人——黄海设计师写道:“生前”,辗转更主,无不被悉心以对、护若珍宝;“生后”,一入厚土,与世隔绝;“重生”,虽见天日,但世事沧海,或馆藏或入库,成了被仰视、有距离的国之珍宝。对镜自语,一件文物,一句自白,一起来品。



《如果国宝会说话3》六张预告海报





图1:坠马髻襦裙仕女俑 唐

图2:元青花镂雕开光盖罐

图3:青铜大立人像

图4:贴金彩绘石雕佛立像 北齐

图5:鎏金铁芯铜龙 唐

图6:玉羽人骑翼马 西汉晚期


滑动查看更多预告海报图片


接着是开播海报: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开播海报图片


再是共计18个博物馆25件国宝的剪影:


来自故宫博物院的洛神赋图

来自中国丝绸博物馆的立狮宝花纹锦

来自云冈石窟的云冈昙曜五窟

来自长沙博物馆的长沙窑青釉褐彩诗词壶

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 阿斯塔那伏羲女娲图

来自陕西考古研究院的水晶缀十字铁刀

来自山西运城永济唐铁牛博物馆的黄河铁牛

来自陕历博的唐彩绘十二生肖俑

来自陕历博的三彩载乐骆驼俑

来自陕历博的镶金兽首玛瑙杯

来自辽宁省博物馆的花树状金步摇

来自西安博物院的唐代仕女俑

来自固原博物馆的鎏金银壶

来自南京博物院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


来自镇江博物馆的银鎏金论语玉烛鬼形筹筒

来自故宫博物院的王羲之兰亭序神龙本

来自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来自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回洛仓刻铭砖

上下滑动查看部分剪影


04

精彩影评



1


豆瓣·韩霜霜



第一季的第一集,新石器时代的陶艺;第二季的第三集,曾候乙编钟是我不管第几次看都会流泪的视频。这些都是穿越了成百上千年时光来到我们面前的活生生的历史物件。这一季兰亭集序那一集,唐代侍女甬那一集同样看得热泪盈眶。唐代是多么的包容和自由啊,那才是真的大国自信。但老祖宗们看到我们这个礼崩乐坏并且不能包容的时代,会不会哭呢。尤其是第四集的佛像那一集,一旦牵扯到宗教,弹幕就是一堆的辱骂和抨击。好在佛祖慈悲,不和你们计较。“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2


豆瓣·陈小憨˙Ꙫ˙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艺术家了,这些人开始画画,开始写书法,这些美术品是和个人联系起来,一个人喜欢什么风格,要表现什么思想,我们可以追述这个人的生平、学问、教养、野心等等去建立关联。从这个时候起,表现出一种新的美的理想,那就是“初发芙蓉”比之于“错彩镂金”是一种更高的美的境界。在艺术中,要着重表现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人格,这是美学思想上的一个大的解放。诗书画开始成为活泼泼的生活的表现,独立的自我表现。魏晋人倾向简约玄澹、超然绝俗的哲学的美,晋人书法是这美的最具体的表现,这抽象的音乐似的艺术才能表达出晋人的空灵的玄学精神和个性主义的自我价值。晋人的美感和艺术观,富于简淡、玄远的意味,因而奠定了中国山水画、山水诗的基本趋向。洛神赋图、兰亭序、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3


豆瓣·东海潮




中华文明从来不存在于想象中,他存在于浩如烟海的典籍史册、瑰丽灿烂的诗词曲赋,存在于数量庞大的文物、优美绝伦的建筑,存在于这片广袤土地上,历代人们留下的难以计数的卓越创造中。一直到今天,这样的创造每天都在发生。


中华文明也存在于想象中。无数惊心的故事、动人的传说、绚烂的文字、美丽的图景,都散发着非凡的想象力。这些想象力,许多都凝固成了文物,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淀下来,成为时间的珍宝、文明的礼物留存给了我们。


魏晋南北朝是大分裂大交流大融合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民族、族群、文化激烈冲撞。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世家大族们,有的斗富,有的斗脸(比帅),有的玄远清谈,有的行为艺术。他们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填充了一段独特的以“风度”为名的篇章,也制造出许多令后人追慕(津津乐道)的经典段子。这时期,丝绸之路开通已过去几百年,沿丝路进来的外来文化,给中国文化注入了新的养份。佛教逐渐完成中国化并得到广泛传播,在中国大地上,留下了许多永恒的经典作品。中国书法从春秋时期起经过近千年发展,到魏晋时完全成熟,达到了后世难以企及的高度。传统绘画上,人物画基本成形。然而,魏晋南北朝的冲突与融合、乱离与交往,却孕育着一个光芒四射、辉映千古的大时代。终于,在隋朝完成国家统一的使命后,令所有中国人仰望追怀的唐代来了。


这个大一统的时代,广袤的国土铺展开宏阔的无边舞台,无数人物为了梦想展开他们的人生故事。在时代洪流的冲撞中,兴衰成败、喜怒哀乐、开怀与忧伤,到今天都成了传奇。这个经济繁荣的时代,仓廪丰实,锦缎灿烂。这个国力强盛的时代,武功赫赫,昭陵六骏征战四方,西域归版图;文治熠熠,黄河铁牛雄镇两岸,天堑变通途。这个开放自信的时代,平民可以通过考试当官,女人可以当官甚至当皇帝,外国人可以自由地往来做生意,也可以有序传播他们的教义;它吸引了各国的人才和使节,它的瓷器远销海外,它也汇集了海外各国的精彩创造。这个文化昌明的时代,汉字写就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美丽诗篇,茶道成为了开创千年范式的生活方式。这个时代留下的建筑、雕塑、器物,其飘扬飞逸的线条、大气开张的形象,成为典范标志;诗歌、书法、绘画、故事、传奇,以及背后的精神,更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基因,融入每一个中国人灵魂。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一千三百年过去了。今天,我们站在特殊的历史时点,透过一件件文物回望那个精彩纷呈、雄放昂扬的大时代。我们得以通向文物曾经诞生、以及经历过的时空:无论是田园牧歌,还是战火乱离;无论是万里丝路,还是一隅书斋。它的丰盈、沧桑、质朴、飞扬,每一个独特的品格都标记着它们在文明时空中的印迹,向我们传递着中华文明的信息。


作为影像记录和传达者,面对这些文物时,我们常常感受到难以言说的美,感受到难以言说的幸福。这些文物,它们的质地、造型、线条、色彩是重要的,因为这些要素,不仅构成了文物,也与我们的影像记录方式有关。但也是不重要的。因为这些形态,和这些形态构成的形象、知识、经验、态度、明丽和淡雅、开怀与忧伤,已融入中国人的血液,铸入中国人的骨髓——他们,就是我们。


我们希望,以有温度的专业、有态度的知识、有情感的信息、有意思的叙事,回望、重建这些文物的影像,重新传达给中国人。我们不仅感受到器物身上穿透千年的雄奇唐风,更能感受到它们在向今天的炎黄子孙传递的信息:浩瀚中国,物华天宝;泱泱华夏,生生不息!


4


公众号·CCTV电视剧



近年来,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角度,一直是困扰学界和业界的热点问题。系列短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找到了中国故事中,一个先天具有普适性话题优势的叙述主体——国宝,让这些曾经高不可攀的“老祖宗”,成为平易近人的“宝贝儿”,纷纷化身近邻密友,你言我语,你唱我合,讲述着那些从未被仔细聆听过的故事。


影片采用1集5分钟的时长设置,这是主流电视在讲述中国传统文化命题时,对新媒体传播规律的一次主动性适应,大道至简,举重若轻。


一站地铁的乘坐时间,即可在咫尺屏幕中,感受曾居殿堂之远的厚重国宝。在视听语言方面,影片也进行了多种修辞创新,彰显了传统电视语言面对融媒体环境时的变革决心。它主要体现在科技感和人文感并重的视听包装手段上,将国宝之“静”化为鲜活的“动”。


首先,是静态文物的动感化。匠心独具又繁杂浩大的后期技术,使一幅幅古画变身为“定格动画”。敦煌飞天的舞姿、随唐祖开疆拓土的奔腾骏马、“对偶神”伏羲和女娲,所有曾需“脑补”的对象,都真正实现了“跃然纸上”的字面意义。在雕塑类文物中,影片通过动画手段,为国宝赋予了丰富的表情与形体动作。仕女俑点绛唇、搽脂粉,彩绘舞女俑甩起飘逸衣袂,迈出妙曼身段,三彩载乐骆驼俑上,乐师们琴瑟和鸣,十二生肖俑中“未”之神的怒目圆睁……这些处理方式,不仅让国宝产生了鲜活的“拟态”效应,也能帮助观众达成对文物细节与个体特征的深层记忆。


其次,是观看角度的动态化。在传统博物馆观赏环境中,观众哪怕迈开双腿,也只能隔着玻璃远观文物的全景。但借助高清运动摄影的生动气质,影片在电视中打造了一个纤毫毕现的“细节”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网站那些基于静态图片的3D建模影像相比,影片对文物局部和美学元素进行了分拆,使节目能更好地多方位展示文物的细节局部,这种“拟境”效应,也有助于观众深入了解中国传统工艺的构成方法。


再次,是视听语言的动跃化。多集影片针对拆分后的文物构成元素,建立了颇具现代性影像特征的视听传达方式。如《立狮宝花纹锦》中基于当代平面设计构成的版式布局、二进制数字和图案的像素化处理,《阿斯塔纳佣与文书》中高昌集市上的吃瓜群众,《敦煌经变画》中勾连当代的资料影像等,均亲切地贴合了当代观众的欣赏习惯。



End




或许你想看



  



          长按关注

转载本公号文章

请后台留言申请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期编辑|芥子纳须弥

图源|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