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秋日奏鸣曲 Höstsonaten(1978)》

Ingmar Bergman 文艺批评 2022-03-18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文艺批评









影片信息

片名:秋日奏鸣曲

原名:Höstsonaten

又名:秋天奏鸣曲 / 秋光奏鸣曲 / Autumn Sonata

导演:Ernst Ingmar Bergman

编剧:Ernst Ingmar Bergman

主演:Ingrid Bergman / Liv Ullmann / Lena Nyman / Halvar Björk / Linn Ullmann / Erland Josephson / Gunnar Björnstrand

类型:剧情 / 家庭

片长:99分钟 / UK:92分钟

制片国家 / 地区:瑞典 / 法国 / 西德 / 英国

语言:瑞典语 / 英语

上映:1978-10-08(瑞典)

IMDb链接:tt0077711




预告短片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u0176p9jsrw  




剧情简介


母亲Charlotte作为一位四处巡演的成功女钢琴家,刚刚失去了自己的第二任丈夫。而女儿Eva若干年前失去了自己的儿子,她把染病卧床的亲姐妹Helena从疗养院接到家中照顾,但没有提前告诉前来团聚的母亲。她们各自隐藏和抑制着堆积已久的心事,并将情绪传达在同一首奏鸣曲里。但是,演绎是如此不同,暗示了两人之间难以弥合的裂痕。在一个无法入眠的夜晚,矛盾终于爆发。

Charlotte发现,原来女儿Eva如此憎恨自己。在Eva看来,当Charlotte把旺盛的精力投入到事业上时,她就冷落了家庭里的成员;当她中断事业回归家庭,把精力花在女儿身上时,她就开始将自我的意志强加给和她并不一样的孩子。这些怨恨让Charlotte痛心,她不得不承认,自己并不真的知道什么是爱。她请求女儿告诉她如何去爱,但第二天一早她还是离开了这个家庭……她们也许再也没有机会相见。


秋日奏鸣曲 Höstsonaten(1978)海报




人物介绍


Charlotte是Eva和Helena的母亲,她是著名乐团的钢琴家,在阔别家乡七年后,首次回家探望女儿,却引发了一段潜藏很深的母女矛盾。母女都试着友好相处,却无法克服两人之间深深的感情鸿沟。


向左滑查看更多

Charlotte(Ingrid Bergman饰)

秋日奏鸣曲 Höstsonaten(1978)剧照



Eva是Charlotte的大女儿,她一直生活在农村社区,后来嫁给了教区的一位牧师。Eva怨恨母亲在童年时并没有给予自己足够的爱护,觉得母亲更关心自己的事业和她的妹妹Helena。


向左滑查看更多

Eva(Liv Ullmann饰)

秋日奏鸣曲 Höstsonaten(1978)剧照



Helena是Charlotte的小女儿,单纯善良,她有着高度残疾,只能发出极不清晰的声音来与人交流。其实Charlotte从来都不喜欢天生弱智的她,却被姐姐Eva误以为她得到了母亲更多的关爱。


向左滑查看更多

Helena(Lena Nyman饰)

秋日奏鸣曲 Höstsonaten(1978)剧照




精彩影评


Mtime时光网 | 卢米埃兄弟 

秋日私语:秋天虽令人伤感,却也是收获的季节

——简评《秋日奏鸣曲》


http://content.mtime.com/review/7787564


作者之所以开篇如此强调爱,是因为这部片子其实就是给我们上了一堂关于爱的教育课。不仅仅是为母亲和女儿,也是为了我们。

我相信女儿邀请母亲来小住几日的本意是很单纯的,她其实很想念母亲,但是她明显是带着一种期待,一种认为母亲会有变化的期望,而母亲也同样是抱着这样的心情。直到母亲来后,当期望成为失望并放大后,女儿埋在心底多年对母亲的怨恨终于彻底爆发,而几乎变得有些疯狂和歇斯底里。

我们也都知道爱有多少恨就有多少,但是说实在的,那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或者说是残缺的爱。真正的爱是不需要以回报作为条件,爱就是牺牲,并不是指死,虽然包括这个,而是指牺牲我原本该得到的,有权利得到的,而因为爱而心甘情愿放弃的,只有爱可以完全化解心里的怨恨,彻底化解,就像忘记了一样。凭着其他任何办法只能是暂时压制,那个恨其实还一直在心底的深处。

我们恨一个人,就会把她他关在我们心里的监狱中,按时或按我们的心情好坏随时从监狱里把他们提出来审判一番。但是当我们有一天突然释放了他,我们本身也会感到很轻松,如同自己得了释放。真正的释放需要爱,因为只有在无限的爱里,你才会从心里真正原谅或宽恕他们。而除了爱,若是出于其他别的原因,那些并不会长久,也许你会暂时忍下去,但迟早有一天你会爆发出来,它会随着我们的心情或环境而变化,你会随时把他们再抓回到监狱中,这个应该叫假释。其实,这样我们和他们活得都很累。也许,你会宣判他们无期徒刑,一直把他们囚禁到我们人生的终点,这样,也等于宣判了我们自己无期徒刑,如此的一生我们自己也幸福快乐不到哪里去。

有时 ,大吵一架并不是坏事,而且必须是吵透了,吵透就是把真相,把人的真实想法吵出来,这样反而会有利于把问题解决掉,否则过一阵还会为这事再吵。影片中的女儿似乎只能借着疯狂的大吵一顿,来倾倒和暴露自己。她对于母亲的所有怨恨其实都指向一个中心点:就是她感受不到母亲的爱!虽然母亲以为这是爱,以自己认为是爱的方式来爱,就像《一次别离》中的父母那样,都感觉自己是在爱女儿,但是却没有顾及到女儿的真实感受。遇到性格内向,不知如何表达的孩子,受到的伤害无疑会更大。这种伤害导致的怨恨就像一粒种子埋在心这块田地里,直到长大结果。而女儿生活上的不真实感和对自己存在感的质疑都是结果。种的是什么,收的就是什么!

爱本身没有对错,而是对爱认识的程度的问题。


秋日奏鸣曲 Höstsonaten(1978)剧照



豆瓣 | 独行瞎 

多主题秋天独奏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051780/


sonata,中译奏鸣曲,其实就是独奏,音乐里的独白。在瑞典深秋时节,7年不见的母女团聚,然而她们却没有谱出一曲和谐的协奏曲,仍是各自上演着自己的奏鸣曲。独奏加上独奏,由于心灵的不能相通,结果是更孤独,更绝望的独奏,而永远叠印不成默契的交合。

第一主题:夏洛特 无爱的动机

她是强大的,因无爱的彻底而强大,她能得到一切她想得到的东西,包括她一生都不曾学会的爱,她是艺术家,但不是那种多情而博爱,对万事万物都充满了热烈激情的艺术家,她是这样的艺术家,情感指向是单一的,心灵空间是逼仄的,心无旁骛的局限却也能营造出强大的艺术能量,一如她诠释的肖邦。

第二主题:伊娃 爱的动机

她也渴望被爱,她却是以拼命付出爱的方式来渴望被爱的。在母亲强大阴影的笼罩下,她极其谦卑,极其压抑地爱着,孤独地爱着,绝望地爱着,爱得不到回应给她的心灵造成了致命的伤害,使她对自己爱的能力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她的爱从此得不到生长,刚刚萌芽的青翠娇弱的爱的嫩叶凝滞了,而她用尽全身每点力气蓄积起的汹涌压抑的爱找不到适合的倾泻的出口。因此当她有了自己的孩子时,他蕴积多年的爱终于得以喷薄而出,这是她的孩子,和她一样天真柔弱的孩子,不幸,孩子夭折了,她新生的爱也夭折了,心灵的残缺再也没有弥补的可能。

第三主题:伊娃 恨的动机

她的恨伤不着她的母亲,而只能跟深更深地伤害自己,因为恨的每一分增长都伴随着摆脱不掉的爱的每一分增长。在那个深夜,伊娃借着酒劲,对母亲发泄了郁积多年的恨,仍然是独白,她声嘶力竭的话语里所传达的情感离她母亲的心灵仍然是那么遥远。女儿喝酒,母亲抽烟,酒是浓烈的,烟是轻漠的,酒是热的,烟是冷的,女儿在酒里暴露自己,母亲在烟中逃避自己,影片好几次将镜头定格在母女俩的面部特写中,女儿爱恨交织的痛苦扭曲的面孔和母亲冷漠麻木的面庞形成鲜明的对照。伊娃不会恨,不会真正的恨,单纯的恨,她孕育的恨的婴儿有根剪不断的爱的脐带。当母亲离去,恨的动机隐退,爱又悄然滋生,她又一次热切地渴望母亲的到来,首尾的呼应似乎预示着爱恨轮回的无休无止。

回旋曲:海伦娜 未形成的动机

如果说一生都未摆脱母亲的阴影的伊娃是个深刻的悲剧的话,有病的海伦娜则是个未成型的悲剧。片中没有交代她病的缘起,我把它看做是一种宿命。这位姑娘以孱弱,极需关怀的形象出现在她母亲面前,而她母亲确是个最不愿关怀别人得人。但即使是这样残缺的躯体内,也仍蕴藏着她那优秀母亲不具备的爱的潜能。当那个忧郁的大提琴手贸然进入她的视线时,我们借伊娃的目光看到了爱情可以使一个少女获得怎样的新生。

亲情是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因此伯格曼选择它而不是爱情来诠释爱。爱可以成为人的弱点,因为爱是柔软的,让人心软,惟其如此,在崇尚坚硬的世界里,爱才显得弥足珍贵,爱也是沉重的,它需要人付出的太多,惟其如此,在侏两必争的社会里,爱才显得不可多得。爱又是需要回应的,爱得不到回应,是对人心灵的最大伤害,相互回应的爱使心灵相通,是拆除萨特所谓"墙"的唯一方法。否则,就只有孤独的独奏。秋之奏鸣曲奏出无爱的苦痛,心灵的阻隔,奏出人对爱的永恒的渴望。


秋日奏鸣曲 Höstsonaten(1978)剧照



Alternate Ending | Tim Brayton 

Bergman x Bergman


https://www.alternateending.com/2020/12/autumn-sonata-1978.html


It all makes for a film that's perhaps more difficult to penetrate than it should be, without being nearly difficult enough for that to feel like the "point". Still, as an acting showcase and a story about the divisions within families, it's full of terrific little gestures and beats that all add up to complete portraits of these characters, and the hints of a theme about the terror of aging - implied in the title, stated in the dialogue, and inadvertently reflecting the fact that Ingrid Bergman had received a terminal cancer diagnosis shortly before production started - are gracefully worked onto the rest of the film. And all of it is tied up in possibly Sven Nykvist's most beautiful color cinematography, a lush golden-brown depiction of soft, dusty shadows that wrangles the limitations of '70s film stock into a glowing evocation of the autumn season gestured to in the title, as something both warm and decaying. The film was immediately burdened with a reputation as being a minor work of the director, and even now its reputation falls into a kind of minor-major gap, I think, but even if a lot of the notes are familiar, the way they're being played is so different, so unique to this film, that I can't help but regard this as one of his strongest efforts, a terrific farewell to the theatrical cinematic medium (all of his subsequent projects were made for television) and one of the clear highlights of the offbeat period in his transition to his curious late career.


秋日奏鸣曲 Höstsonaten(1978)剧照



北青艺评 | 得得

高跟鞋与奏鸣曲:一言难尽的“母女关系”


https://mp.weixin.qq.com/s/iU4WbElIQjWLBGMv33m0Yw


女儿战战兢兢地按下琴键,终于弹奏完肖邦的序曲,等待母亲的裁判——这是英格玛·伯格曼《秋日奏鸣曲》中著名的场景。母亲、女儿、女婿,三个人的微表情精微准确到密不容针。女儿惶恐紧张渴望被肯定又知道必然被打击,母亲尽量收敛但不能克制的酷评还是刹不住闸的脱口而出。作为世界著名钢琴家,她点评得当然很专业很正确,可是,她偏偏忘了一件事,家人久别重逢的客厅不是观众云集的音乐厅,“正确”与否一丁点都不重要!体恤怜惜和爱才重要。所有关于母亲的痛苦记忆终因这一段“正确”的点评被全面激活,这才有了夜半时分的高潮戏份。借着酒胆,女儿对母亲的压抑多年的情绪终于如火山爆发,一泻千里。

在这猝不及防的怨恨的暴风骤雨中,优雅强势的母亲骤然憔悴,觳觫如风中的树叶,奉上了无力的辩白。而女儿的控诉,也是每一种亲密但不平等关系中,所有被忽视被要求被打压的弱势者都会有的心路,虽然程度未必有这么激烈。于是被戳中,也被疗愈。

能呐喊出来终归还是幸运,更多的细语无人聆听。剧中最可怜的,其实是另一个女儿海莲娜,她满腔的话语都困在病体中,除了姐姐没人听得懂她要表达什么。她不仅没有因为弱小而得到额外呵护,反而像一个多出来的第六指,被母亲千方百计隐藏。

黑夜过去,太阳又升起来了,披头散发恍惚衰败的母亲提前告别了女儿。在列车上,重归优雅精致的艺术家对一位绅士——看样子仿佛是她的新欢——说起可怜的海莲娜:“你说她怎么不死呢?”

——就像《呼喊与细语》的结尾,因姐妹的死激发出刹那和谐的错觉,新的一天开始了,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事情并未发生。虽遭心灵重击,冷漠者依旧冷漠;虽被苛酷相待,慈悲者依旧慈悲。经济学上管这个叫“路径依赖”:不管理性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理性正确的选择,但人总是不由自主地走在熟悉的老路上。

伯格曼对人性到底有多绝望,又有多勇敢。


秋日奏鸣曲 Höstsonaten(1978)剧照




获奖记录


1979年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第51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女主角(Ingrid Bergman)

最佳原创剧本(Ernst Ingmar Bergman)


第36届美国金球奖

最佳外语片( 《Höstsonaten》)

剧情类最佳女主角奖(Ingrid Bergman)


第4届法国凯撒奖

最佳外国电影(《Höstsonaten》)


第23届意大利大卫奖

最佳外国女演员(Ingrid Bergman / Liv Ullmann)



向左滑查看更多

秋日奏鸣曲 Höstsonaten(1978)剧照







或许你想看


  





本期编辑 | 勤雯

图源 | 网络





            长按关注

欲转载本公号文章

请后台留言申请

转载请注明来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