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

文艺批评 2022-03-18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文艺批评”


斜 目



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

На млијечном путу

(2016)


导演: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
编剧: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
主演: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 / 莫妮卡·贝鲁奇 / 斯洛沃达·米卡拉维奇
类型: 剧情 / 喜剧 / 奇幻
制片国家/地区: 塞尔维亚 / 英国 / 美国
语言: 塞尔维亚语 / 意大利语
上映日期: 2016-09-09(威尼斯电影节) / 2017-02-25(塞尔维亚)
片长: 125分钟
又名: 送奶路上 / 牛奶配送员的魔幻人生(台) / 牛奶佬魔幻恋曲(港) / 银河漫漫路(误译)


剧情简介


南斯拉夫内战时的春天,一个送牛奶的塞尔维亚工人每一天都会带着牛奶穿越前线,挨家挨户的送牛奶。上帝保佑他,他在枪林弹雨中毫发无损。看上去,一个非常好的未来在等待着她,一个漂亮的农妇爱着他,战争结束之后,将来的生活一定是安稳而又幸福的。可是,一个意大利女人的到来,却将他的生活搅动的天翻地覆。这种形成在荷尔蒙和激情之间的爱情,让这个男人和这个女人一起经历了数次奇妙而又危险的冒险。


导演简介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Emir Kusturica),1954年11月24日出生于南斯拉夫萨拉热窝,南斯拉夫导演、编剧、演员、作家、音乐家,是无烟地带乐队贝斯手 。戛纳双金棕榈俱乐部成员。库斯图里卡是各大电影节的宠儿,也是极少数完成三大电影节“大满贯”的当代电影大师。


1972年,埃米尔·库斯图里卡在战争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客串出演游击队员。1981年,用胶片拍摄个人第一部剧情长片《你还记得多莉贝尔吗?》。1985年,执导剧情片《爸爸出差时》,电影获得第3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奖、影评人费比西奖。他也凭借此片获得普拉电影节最佳导演奖。1989年,凭借剧情片《流浪者之歌》获得第4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导演奖。1993年,执导喜剧片《亚历桑那之梦》,该片获得第4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熊奖提。1995年,执导电影《地下》获得第4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埃米尔·库斯图里卡本人也获得了当年威尼斯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1998年,凭借爱情喜剧片《黑猫白猫》获得第55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银狮奖-最佳导演奖。



角色介绍


 

新娘 Nevesta

演员:莫妮卡·贝鲁奇


1964年9月30日出生于意大利翁布里亚卡斯泰洛城,意大利演员、模特。2000年10月27日,36岁的莫妮卡领衔主演的剧情片《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上映,逐渐走红。


精彩影评


01

大师的“自恋”之作

谢飞导演

      今天在赤塔电影节看到,是参加比赛的影片之一。库斯图里卡保持着自己一贯招牌似的导演风格,战争、奇幻、音乐、人与动物的“杂耍”、快速饱满的画面及声音组接,复杂、魔幻的场面调度,等等,还是显示了大师极强的制作能力和奇思,但多数不是妙想。片子过长,因为主要人物的三角或四角命运无足够的发展变化,光靠场面、奇观就很难吸引观众眼球了,更不要说思想感情的表达。还有自恋式的自己出任男主角,他倒是过足戏瘾,形象太老,又无魅力,丢分不少;只有尾部15年后成为僧侣部分才较合适。


       电影界有许多成为“大师”的人,往往自我膨胀,恣意地随心所欲,在作品里炫技、炫富;身旁多是吹捧献媚的人,难得听到真正批评、置疑的声音,所以作品常常大而无当,败笔不少。这样的毛病和现象在中外影坛上屡见不鲜,人人都可看得清楚,就是大师自己往往不知道。可悲,可叹!


复制下方链接,查看完整影评: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4706550/




02

那样的爱情,没有碑文只有过往

豆瓣·Hail Hecate 

影片最开始出现了这样一句话:“based on three true stories and some fantasies.”电影的真实让人幻想,共感和神秘引领我们去幻想究竟这样的故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而幻想让人迷醉。能将童话改编得亦假亦真,又能将真实幻化成梦境,埃米尔.库里图斯卡就是这样一个导演。 


 影片大量运用欧洲电影典型的荒诞场景和魔幻现实主义手法,但是库里图斯卡作为一个机智幽默的玩笑大师,一如既往地运用动物,音乐以及他自己的表现力将一个本来残酷哀伤的故事讲得毫不压抑。白鹅浴血并借此捕食,鲜明的颜色有一种诡异的效果,就像战争本来的荒唐狡猾;母鸡像一个疯掉的老太婆对着镜子不停地啄,生下的蛋跌破在地上,就像被战火或者自己的过去困住的所有人,因为人们照镜子也认不出自己的模样了;游隼象征着自由和力量,它在战火中飞过,随着寇斯塔的音乐声摇晃,也是主人公的向往,所以寇斯塔喃喃地说;“昨天我梦到你了。”;喝牛奶的蛇和咬人的钟用惊心的缠绕和齿轮的嚣张推动着情节。 



 情节主线很简单,一对苦命的恋人,冲破重重阻挠渴望逃到伊甸园。但是“过去”一直作为一段隐藏的故事。寇斯塔的流亡是什么样的?连名字都嫌少提及的新娘,我们尽管知道了她不同寻常的往事,那她的忧伤又是什么呢?和村民们一样,我们都只知道“他的过去非常悲惨,非常的悲惨”。战火中的艺术家和忧郁沉默的流亡难民,两个人都被过去追捕通缉,极力想要忘掉过去,逃离过去。库里图斯卡属于东欧,东欧的艺术家和作家的作品中,都弥漫着流离失所的忧伤。战争,迷失,失落,他们被自己的土地所困,又失去了它,失去的家园迫使他们踏上征程,去寻找失乐园。“去路非此即彼,所以我们应当伫立家园,只是家在何方。”所以主人公也是库里图斯卡自身的写照。“过去”被穿插到简单的情节里,三个简单的故事,因为两个在过去的罪孽里挣扎的天涯逃亡的恋人变得诗意地浪漫与丰盈。 


 作为导演,库里图斯卡用喧嚣和热闹快乐将美好的场面和毫不严肃的玩笑呈现给观众,呆头呆脑吵吵闹闹的平民,悠扬动人的塞尔维亚舞曲,庆祝的狂欢,活泼跳操的米莱娜,夸张热情过头的扎加,两个女人的争风吃醋,在此处欢快的真实和玩笑便模糊不清。但是作为演员和对导演耳语的那个人,冦斯卡选择躲藏起来,藏在他的黑色雨伞下,藏在柔软金黄的芦苇草间,藏在他自己的窥视和沉默里。那个神秘忧郁的意大利女人,和他,流亡和苦难使他们变得沉默,但是在藏身之处,两个企图忘掉过去的人相拥相爱。影片在讲述这个故事的同时,讽刺着战争,讽刺着投机者,讽刺着无知的快乐者,这一切就像英国将军为了自己与繆斯女神间的背叛恩怨而杀掉所有刚刚在战火中幸存的人一样,村民们熬过了敌军的战火,却没能躲过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的杀戮,其荒唐可见一斑。


复制下方链接,查看完整影评: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9731361/




03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与《银河漫漫路》

云猫猫

国籍从南斯拉夫变更到了塞尔维亚的埃米尔·库斯图里卡,是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依然活跃在创作一线的文艺片导演,他曾经两次拿下金棕榈奖,算得上是戛纳的嫡系导演。而这一次参加威尼斯,则是他第一次来到水城。当日上映的库斯图里卡的新片名为《银河漫漫路》。



影片发生在战时的春天,一个送牛奶的工人每一天都会带着牛奶穿越前线,挨家挨户的送牛奶。上帝保佑他,他在枪林弹雨中毫发无损。看上去,一个非常好的未来在等待着她,一个漂亮的农妇爱着他,战争结束之后,将来的生活一定是安稳而又幸福的。可是,一个意大利女人的到来,却将他的生活搅动的天翻地覆。这种形成在荷尔蒙和激情之间的爱情,让这个男人和这个女人一起经历了数次奇妙而又危险的冒险。在命运和宿命的压制之下,他们看上去并没有要停歇的意思。

 

库斯图里卡在自述中说:“想拍摄一部能够反映自己生活中不同层面的电影,并且用当代社会童话的方式来做表述。我所理解的电影是综合艺术,而我的生活就是简简单单围绕在电影周围的。所以,我只有等自己全身心的准备好了,并且在于环境与周遭的人的关系和谐的时候,我才会开拍电影。从表面上看这是一部简单的影片,但是在拍摄的时候,我们却吃了不少苦头。影片拍摄了很长时间,我们和自然做了大量的斗争。我想找到一个地方,它的景色能反应人物的内心。在这部电影里,只有两个人物,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他们相爱,并且想用牺牲的方式将自己贡献给自然。”


复制下方链接,查看完整影评:

https://www.1905.com/news/20160910/1084056.shtml?fr=mdbypsy_xw





01

大师的“自恋”之作

谢飞导演

      今天在赤塔电影节看到,是参加比赛的影片之一。库斯图里卡保持着自己一贯招牌似的导演风格,战争、奇幻、音乐、人与动物的“杂耍”、快速饱满的画面及声音组接,复杂、魔幻的场面调度,等等,还是显示了大师极强的制作能力和奇思,但多数不是妙想。片子过长,因为主要人物的三角或四角命运无足够的发展变化,光靠场面、奇观就很难吸引观众眼球了,更不要说思想感情的表达。还有自恋式的自己出任男主角,他倒是过足戏瘾,形象太老,又无魅力,丢分不少;只有尾部15年后成为僧侣部分才较合适。


       电影界有许多成为“大师”的人,往往自我膨胀,恣意地随心所欲,在作品里炫技、炫富;身旁多是吹捧献媚的人,难得听到真正批评、置疑的声音,所以作品常常大而无当,败笔不少。这样的毛病和现象在中外影坛上屡见不鲜,人人都可看得清楚,就是大师自己往往不知道。可悲,可叹!


复制下方链接,查看完整影评: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4706550/





或许你想看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天堂电影院》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罗马》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喀布尔的女人们

●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爱(Amour)》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千钧一发》


大时代呼唤真的批评家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文艺批评”

 


本期编辑 | metro

图源 | 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