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千钧一发( Gattaca)》 (1997)

文艺批评 2022-03-18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文艺批评”


斜目而视




千钧一发Gattaca (1997)


导演: 安德鲁·尼科尔

编剧: 安德鲁·尼科尔

主演: 伊桑·霍克 / 乌玛·瑟曼 / 裘德·洛 / 艾伦·阿金 / 戈尔·维达尔

类型: 剧情 / 科幻 /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 世界语

上映日期: 1997-10-24(美国)

片长: 106分钟

又名: 变种异煞(港) / 自然人 / 戛塔卡 / 伽蒂卡 / 太空梦 / 基因代码




精彩预告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a0179bld7yt  


电影简介


未来的世界,科技的力量胜过一切,基因决定命运,几乎成为金科玉律。不幸文森特(伊桑•霍克 Ethan Hawke 饰)是一个基因不良的人,出生以来就决定了他近视和心脏病的缺陷,他只能活到30岁。于是父母为文森特增添了一个有着优良基因的弟弟。


  文森特的梦想是漫游太空,然而恶劣的基因令他无法圆梦,直到他遇到了太空中心的杰罗姆(裘德•洛 Jude Law 饰)。杰罗姆有优秀的基因,却在一次意外中半身瘫痪。二人决定调换身份,文森特千方百计隐藏自己的基因信息,每天都认真清洗掉自己的皮屑毛发,不暴露任何蛛丝马迹。另一方面,杰罗姆帮他筹备进入太空前需要检查的基因物品。事情进展得非常顺利,然而一桩谋杀案和一根睫毛,让事情节外生枝。


导演简介


安德鲁·尼科尔(Andrew Niccol)


1997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千钧一发》。1998年,担任剧情电影《楚门的世界》的编剧 。2004年,担任剧情电影《幸福终点站》的编剧与执行制片,该片由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执导 。2014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达利与我:超现实主义的故事》上映 ;同年,执导惊悚电影《善意杀戮》,该片由詹纽瑞·琼斯、伊桑·霍克搭档主演 ,入围第71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2018年,执导由克里夫·欧文、阿曼达·塞弗里德合作主演的科幻电影《匿名者》 。2019年,担任科幻惊悚电影《双子杀手》的编剧,该片由李安执导。


角色介绍


 

文森特·费曼


演员 伊桑·霍克


未经基因改造出生的自然人,天生的基因缺陷令他患有近视和心脏病,医生宣判他只有30岁的寿命。然而他为了实现自己的飞天梦而离家出走,到太空中心做清洁工。后在杰罗姆的帮助下,利用他的基因身份成为领航员。


 

艾琳·卡西尼


演员 乌玛·瑟曼



文森特的女友兼同事,一直不知道文森特的真实身份,最后被文森特的精神感动。


 

杰罗姆·莫诺


演员 裘德·洛



拥有完美基因但因事故而导致瘫痪,他用自己的基因帮助文森特伪造身份,后被文森特所感动,但最后选择了自杀。


 

安冬·费曼


演员 劳恩·迪恩


文森特的弟弟,基因改造的正常人,长大后成为警察负责追查凶杀案,因此发现哥哥伪造他人身份。


精彩影评



豆瓣·艾小柯


(完整影评见链接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2061595/)


抛开基因优化不谈,尽管我不愿意相信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一天能够彻底破解人脑,我还是不得不考虑,如果基因决定论终被证明,如果“我” 最终将被解构成一堆要素:化学物质、生物电、激素,那生命还有没有意义?如果从一出生,人的命运就真如Gattaca世界中一样被各种概率早已界定,甚至就连文森特的反叛精神都能一早被解析预测,那我们是否还有活下去的必要?


纵观人类的发展史,其实不同阶段对“人生意义”之界定并非一成不变。信息革命之前,我们强调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的创造性,人的社会性思维,逻辑推理能力,我们强调“脑”;信息革命之后,电脑越来越强的模拟人脑,我们又开始强调人性思维中非逻辑的感性成分,强调“心”。2009年的电影《终结者之救世主》结尾就宣称“人心无法编程”。但无论强调的是“脑”还是“心”,似乎“人生意义”都离不开对人的界定,都在强调我们与这种或者那种存在形式的区别。每当新科技新事物新发现将原有的人的界限变模糊,我们就得恐慌一阵,似乎不证明“人”的优越性,不维持“人” 在宇宙万物中的独特地位,人生便失去意义。而这样“唯我独尊”的阶级观念,又与人类社会内部的种种歧视有何差异?



《Gattaca》中完美的杰罗姆选择结束生命,因为他先天的基因设定让他优秀但不是第一,他后天的意外残疾让他可以感受生活却无法再创造——他对生命本身失了兴趣,一死了之。但杰罗姆所忽略的体验本身,难道就没有意义么?创造与实现的可能固然激励人勇往直前,但正如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从无到有的沿途风景和人生细节对每个人来说也是独特的,是不可替代的,即使被拆分为化学物质、生物电、激素、环境影响等独立因子,也还得由人自己来综合实现。而这种体验经历学习成长的过程,其实才是人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实践着的工作,至于终点处盖棺定论的成就,倒是锦上添花的次要元素了。



《Gattaca》中文森特不懈拼搏所要证明的“灵魂无基因”,我想不该仅仅是指基因决定论最终无法预测人的未来,不能解释人的情感;更为重要的是,即使有一天基因科技能够决定我们的“核心性格”,电脑程序能够解释我们的细微情感,生命的意义依然存在:感受,体验,学习,这一切仍须由生命的实体来亲身实现,无法替代。而除了为理想奋斗,除了实现目标,生命的意义,还在于每日三餐,脚踏实地,在于养一方赤子之心,在于被现实不断扑打下却依然熊熊不熄的求索火焰。生命的意义,正如罗素所总结,是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才是真正的人之灵魂,不能转化为公式,不是符号,不能复制,无法嫁接,不分优劣,没有基因。




豆瓣·望月封道


(完整影评见链接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118521/)


“GATTACA”这个词在字典里面是找不到的,但是在大学里面却是一门生物专业课的名称。ACTG是DNA的四个基本单位的缩写,用这四个字母构筑的这门课所研究的也就是分子层面上的基因学。将这个词用作电影名字,预示着电影的内容是与基因有关的科幻故事。


在技术越来越统领世界的今天,优生已经不是一个柏拉图“理想国”里面的幻景,事实上这一概念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化为了现实进入了人类的生活:禁止近亲结婚、针对遗传性疾病基因携带者的生育政策……影片中不过是把这种技术干涉设想为一种更高的级别,并且思考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这种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跨越时间的藩篱而表现出的一种虚拟的“现实” 的前瞻性视野是科幻电影所独有的,而非仅仅让当下生活的沉重在一个梦幻的国度被遗忘的《指环王》一类的奇幻电影之所能及。



不平等并不是简单的一个描述词,在牵涉到不同的标准时它会具有不同的含义。影片中所展示的,是在现在社会中最主流的事实上也是唯一有能力介入评判了的标准。为了资本这位新上帝,聆听他关于利润的福音,一切人生的价值都化约为效率与产品。影片的主人公Vincent(Ethan Hawke 饰),他是天生的基因不合格,九成九的几率会在三十点二岁之间心脏衰竭而死。于是他的命运在这本由数学模型写成的新《圣经》里面就是确定无疑的一辈子清洁工,什么 “梦想的美”、“意志的坚定”、“承受苦难的勇气”统统在经济学和概率论面前不值一文。公司只会训练那些在跑步锻炼中“心脏节奏如钢琴般”的“合格人”,即使他最顶尖的宇航员是一个神态自若下跑步机却差点回到更衣室里呛死的劣等基因残废。


然而正是这个被判定人类进化史的不合格产品,靠着那羸弱的心脏在向着无垠的大海前进的时候,却赢了他那“合格而优秀”却几乎淹死的弟弟,只因在他心中从未想过回头上岸……正是承受了社会所强加给他的无价值的判定,才可能爆发出在每一次奋斗中都视死如归的勇气和信念,而也正是靠着同样的勇气和信念,他用自己瑕疵倍出的DNA序列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奋斗之歌。



与Vincent不同的是,Jerome (Jude Law 饰)生来就是一个极为完美的“合格人”。在Vincent被社会所歧视而抛弃的时候,他却倍受社会的重视和期望,Vincent的命运是毫无价值的活着和死去,他的命运是“必须”有价值的创造和杰出。因此当他这位游泳健将仅仅获得银牌的时候,他无法原谅自己的失败,极端地选择了自杀试图了结一个他也不明确目的的人生。然而这个试图却只是让他再也无法站立和行走,他依然活了下来,他必须选择再一次地结束毫无意义的人生,或是重新为人生确定一个新的意义。这个时候他遇上了Vincent,将自己的“合格人”身份作为资本卖给了他,换取美酒来浇灭生命之火;然而渐渐地,他也为Vincent的信念所感染,在角色的互换中他将自己的生命和Vincent的生命合二为一,为同一个梦想贡献整个生命;在Vincent升上天空之时,怀着对往日梦想的追思和达成今日梦想的欣慰,Jerome达成了他生命的意义,安详地在胸前挂上了荣誉的银牌,拉下了焚化炉的启动闸……



《GATTACA》所谱写的是一曲对灵魂和肉体关系气势磅礴的交响乐,却不单是一曲执着的赞美诗。Vincent 超越了多缺陷的基因,Jerome超越了残缺的肢体,他们征服了社会赋予他们各自的命运,让灵魂位临于身体之上而奔放。反之,当被这个世界彻底异化的“合格人”醉心于“成就”之后,面对“挡路的障碍”,也会突破那“没有暴力倾向”的基因,操起一个键盘将人的头骨敲得粉碎。洗涤人心、创造天堂永远不可是单纯技术就可以完成的任务,我把这看作是这部电影主旨之外的一点值得注意的只言片语。




豆瓣·bada~wave~


有朋友说这是一部被严重忽略的影片,其实这一说法也反映了这一类型影片里不少作品的情况,更娱乐还是更艺术的把握在这一系列电影中显得尤其重要,所以常常因为把握的度与欣赏观众的心态与角度而反这类影片变成了一部部所谓“被忽略的影片”。



  其实这部影片并不能真正意义上算是“复制人”或者“人造人”的范畴,但这部影片在对DNA/基因概念的解读方式上,与“复制人”或者“人造人”话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种端倪乍现的带有预见性的解读,显然也非常有必要拿到这一类影片中来一起讨论。这部影片讲述的是在未来某个年代,人类掌握了很高的基因技术,能对人类DNA进行相应的良性造改和优化。这些基因经过良性改造或者优化的人类在长大后,比正常受孕没有改造过基因的人在理论上各方面都要优秀很多。然而问题也正出在这个所谓“理论上”,基因经过良性改造的人类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强势群体,正常受孕没有改造过基因而出生的人类则显得越来越弱势,甚至最后成为一定程度上被岐视的群体——片中称为“缺陷人”。“理论上”的强弱关系真的就意味着现实中的强弱关系吗?因为“理论上”的处理就一定要划分出区别对待的不同阶级吗?未必然。



  影片在讲述这样一个畸形社会故事过程中,没有拘泥于通过表现这一社会中的科技含量来吸引观众,也没有将重点放在对不平等社会形态的讽刺与批判上,而是暗中将重点放在了人类不断挑战自我、勇于实现梦想这一永恒命题上。伊桑-霍克所扮演的正常受孕出生的“缺陷人”文森特,虽然一直以来在各项测试数据上并不如自己经过基因改良而出生的弟弟。但人因梦想而伟大,出身有“缺陷”的他没有选择放弃而是选择了追逐梦想——成为航天员飞上太空,在经历了曲折复杂的努力与坚持之后,他终于最后实现了不可能完成的“梦想”。而片中由伊桑-霍克所扮演的“缺陷人”与裘德-洛所扮演的“完美基因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其实很大程度上就类似于所谓“克隆”关系。



  影片不但拥有曲折悬疑的精彩剧情,还拍得非常细腻而意味深刻。多次反复表现“缺陷人”文森特使劲擦洗身体的过程,让观众不由得从好奇到理解、从理解到可怜、从可怜到出离的愤怒,很好的调动了观众的欣赏情绪。而片中裘德-洛所扮演的“完美基因人”拖着毫无知觉的双腿爬上类似于人类基因链构造的旋转楼梯时,也体现了对这一病态社会理论的深刻致疑与讽刺。影片末尾处医生的表现,也让我们感觉心中顿时一暖,以此善意的点出导演的美好愿望与意在激励大家勇于追求梦想的态度。伊桑-霍克因为爱而勇闯车流的细节,也同样以寮寮几笔生动的展现了人性本身的可敬之处;如此表达细腻的地方还有很多,虽然其中不少部分表达对现今社会的担忧,但也从来不乏让人感到暖意,拾起信心的地方。影片中那句非常棒的台词“No matter what kind of flaw you have, you still have yourself and the hope.”很有意义,去年《机器人历险记》中经典台词“You can shine no matter what you’re made of…”的概念与上面这句如出一辙。



END


或许你想看



  



长按关注

欲转载本公号文章

请后台留言申请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期编辑|Christie                  图源|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