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驾驶我的车》

文艺批评 2022-03-18

点击上方蓝字 · 关注文艺批评


RECOMMENDATION

斜目而视




《驾驶我的车》 

ドライブ・マイ・カー



导演:滨口龙介
编剧:滨口龙介 / 大江崇允 / 村上春树
主演:西岛秀俊 / 冈田将生 / 雾岛丽香 / 三浦透子
类型: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日本
语言:日语

上映日期:2021-07-11(戛纳电影节) / 2021-08-20(日本)

片长:179分钟
又名:Drive My Car
IMDb: tt14039582



剧情简介



舞台剧演员家福(60岁左右)明明知道同为演员的妻子和同剧男演员定期幽会,却假装不知,在世人面前扮演着恩爱夫妻。妻子去世后,他雇佣了一位女性司机渡利。相处中,他开始逐渐和渡利交流自己的内心世界,追问是否去世的妻子非和“那个男人”保持关系不可。                         



关于导演


滨口龙介


滨口龙介,1978年年12月16日出生于日本神奈川县。日本导演、编剧、制片人。


2003年,拍摄了8毫米电影《何食わぬ颜》。2008年,编导了电影《PASACON》。2010年,自编自导了剧情片《深渊》。2012年7月28日,自编自导的剧情片《亲密》上映。2013年,执导了短片《触不到的肌肤》。2015年,拍摄了剧情片《欢乐时光》,凭借该片获得了第6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特别提及(最佳编剧奖),以及文部科学大臣艺术选奖新人奖 。2018年,执导了爱情电影《夜以继日》,该片获得了第7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2021年7月,凭借《驾驶我的车》获得第74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编剧奖



精彩预告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h3245hyxaza  



精彩影评


01

公众号  澎湃有戏


电影《驾驶我的车》改编自村上春树的同名短篇小说,只保留原作的大略,与同作短篇集《没有女人的男人们》中的另外两篇《山鲁佐德》、《木野》进行融合重构。村上寓言式的原作小说讲述的是人心的神秘性,而在电影中,导演滨口龙介秉承着对普遍人性的信任,对村上留下的问号给予了充溢着希望的回应。


执导《欢乐时光》时,导演滨口龙介曾经让参加表演工作坊的演员们朗读小说《驾驶我的车》作为参考。2018年执导《夜以继日》之后,制片人向滨口提案下一部拍摄村上作品,于是诞生了本作的构想。2019年初将剧本概要交给村上春树,获得改编权。影片完成后邀村上观看试映,村上以“我会去附近的电影院欣赏”婉拒。


可以说,原作只为电影提供了灵感,从不足50页的小说到2小时59分钟的影像,影片对文本中的细节进行大胆取舍,对白几乎都是增笔。村上笔下黄色的敞篷车变更为红色的萨博,在小说中只是标题一笔带过的契诃夫戏剧《万尼亚舅舅》贯穿全片,成为理解电影的关键。


《驾驶我的车》有两个主题,“演技”和“语言”。与前作《欢乐时光》、《夜以继日》对照,主题一脉相承。《驾驶我的车》中的两个主人公家福(西岛秀俊饰演)和高槻(冈田将生饰演)的职业是演员,更为“演技”增添了双重含义,舞台上的“演技”,与日常生活中的“演技”。


一方面,人与人之间持久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靠演技维持,另一方面,无论是舞台上还是生活里,“演技”并非纯粹的谎言,谎言中亦蕴含着真实。家福身兼话剧导演,在舞台上他寻求演员的身体与角色二者合为一体的“真实”。而在生活中,不敢去揭穿的谎言,小心翼翼维持的演技,最终从根源上导致亲密关系的毁灭。直到妻子的死,家福都没能坦诚地与妻子对峙,变成他的心结。



滨口龙介的剧本中,家福打开门锁,撞见妻子外遇现场之后,“不碰出声响,迅速无声地出了家门”,没有重新锁门的描写。虽然没有道破妻子是否察觉,但已经在细节中悄然点明。


影片尾声,红色的萨博行驶在广岛的夜景中,高槻重述从家福的妻子听来的一千零一夜般的故事。故事的寓意透露出妻子的真心ーー即便胆怯,也希望与丈夫共同去直视痛苦,至少可以作为自我存在的证明。


同时,故事也蕴含着转述者高槻的人生困惑。身为人气演员,他感到世人追捧的明星无非是他人眼中的虚像,而自己只是会念诵台词的空壳。但正如家福的评价,高槻作为演员并不差。他是个真诚的人,敢于去追问,把身体交给角色,不惜将自我和盘托出。


剧本极为精巧地处理了多个双重主题。演员朗读他人撰写的文本,将真实的自我投射在角色上;通过演员的身体,文本成为了“虚构的真实”。汽车就像剧外的舞台,沉默的司机(三浦透子饰演)是家福人生片段的观众,即便她平稳的驾驶技术让乘客感受不到司机的存在,但作为观者,她的存在又是确实的。观者的人生与“舞台上”的故事在现实层面上没有接点,却能在灵魂层面获得共鸣。映在观众瞳孔的理解,也会反作用于舞台上的人。


https://mp.weixin.qq.com/s/O-5SpyRW9pPr2hXpbcResA



02

公众号 澎湃翻书党


戏剧情节是滨口龙介以往作品中常见的设置,而像在他的《欢乐时光》《亲密》等作品中,非常规演员的自然“演技”常常涉及到有关台词的两种机能,即对白(dialogue)与沟通(conversation)。在《驾驶我的车》中,不同国籍的演员们在家福的指导下,以各自的母语反复研读台本。在片中罕见的戏剧表演中,观众聆听着不同的语言,通过字幕或是对剧作的印象去感受情绪。其中,有言语障碍的韩国演员用手语进行表演,让台词的“沟通”机能失效的同时,却强调了语言在作为形式表达上的彻底的工具性。另外,从有关语言自身即具备表演性质的角度出发,演员们夹带着的出于各自语境下的多语言演绎似乎已在舞台上足够奇妙,而通过表演艺术的碰撞与刺激,高度一致的情感表述在观众的理解中又得以重组、延伸。



在过去的采访中,滨口龙介说道:“读剧本、背台词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会显得苍白无力是无法避免的……而通过捕捉、记录表演本身的真实性,也能够建立或抵达真实。”(《NO NUKES》附录)影像表达的视听形态往往附着于一种媒介,然而具备“正面性”的戏剧却不同。滨口所说的真实的建立更多地依赖着观众的“观看”行为。戏剧作家平田Oriza曾在多言语的戏剧中强调一种“观看看不见的东西”的方法论。在其戏剧作品《跨国那条河,五月》(その河をこえて、五月,2005)《离别的歌》(別れの唄,2007)中,日语、韩语、法语相互交错,甚至在《智能版〈三姐妹〉》中引入AI机器人参与表演。舞台中央的“日常”就这样被一种形式所搅乱,它“逼迫”人们去执行看的行为,去发现舞台上彼此之间的沟壑,就算是照常在运转程序的机器人,它的存在却足以让作为人类的姿态变得尤为醒目、赤裸。比起考虑内容的意义,平田方法论下的剧作更重视过程与手段。而《驾驶我的车》中,无论是多语言还是手语的演绎,也都要求着观众对无法直接理解/听不见的“语言”去给予敏感,剧作形式在舞台上再现了一种内容的意义生成,它打破了固有的理解模式,将一种“主动权”交还给了观众。

如果以妻子的身亡将影片分为上下两部,就能发现,上半部是弥漫着魔幻色彩的戏剧人生,而下半部中演员们的反复排演却充斥纪实感。风格的割裂也提示了后续故事中家福在心境过渡上的断层。在地域空间上,《驾驶我的车》横跨了东京、广岛、北海道,并且在广岛的戏剧节上,不同国籍的演员们互相交流,扩展了原作私人的故事格局。从“还原”小说中似乎有些难以启齿的家福的过往,到以多国籍、多语言元素作为切入点去扩大叙事的版图,最后添以“演绎”或“形式”的主题,去描绘角色自身重叠的困境,影片的节奏在一种现实的纯粹与包含普遍性的错综复杂间循序渐进,直至观众为之所触动。


https://mp.weixin.qq.com/s/25xogetrDOHSZb1fAarl7Q



03

公众号   幕童Movtile


汽车是剧情中矛盾发展最激烈、可以说真话的空间,连福悠介和高月也在这辆车里逐渐坦诚——滨口龙介对这种逐渐坦诚的节奏把握,非常渐进、细腻——两人彼此都将对方作为压抑情绪的对象,产生悲伤的共鸣,慢慢说开、坦诚。《驾驶我的车》是一部不寻常的公路电影,其中开阔的道路就是生活中的一个小循环,重复着相同的轨迹,但无论如何,终将还是会解放在上面的乘客。


在这部电影里,西岛秀俊用细腻、有层次的表演解锁了福悠介这个沉默的角色,大家可以看到他藏在内心的悲伤随着剧情的发展的不断升温的变化。与戏剧惯用的大的动作、大的声量这样外放情绪的表演不同,在这部剧中,演员们有很多很精彩的内心戏。例如,三浦透子饰演的渡利很少说话,但她会用藏在方向盘后的紧张神色、躲闪的目光来表达情绪,这些都是很成功的人物塑造。


滨口龙介的电影对视觉的把握向来成功,在这部剧里也达到的丰富感官的新高度。在乳白色的滤镜下,故事从东京来到濑户内海岸,低沉的树叶和柔和的薄雾与黑色的国道形成对比,记录了光线和空气的细微变化,也记录了福悠介和渡利的情绪的改变。



看完电影,你一定会记住的一个场景就是,福悠介和渡利,两个人都各自拿着点燃的香烟,从小车的天窗中伸出手,在夜光中画出模糊的光亮,小小的光点,时和时分。那一刹,你也会读懂,大家一样又不一样的淡淡的忧伤。


https://mp.weixin.qq.com/s/ZIGWUT2-J-h3WFaVl1RP8Q





或许你想看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海街日记》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海鸥食堂》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小森林》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小偷家族》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迷失东京 》




大时代呼唤真的批评家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文艺批评”

 

本期编辑 | 掉了脑袋的鬼

图源 | 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