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最后的决斗》(The Last Duel)

文艺批评 2022-03-18

点击上方蓝字 · 关注文艺批评






最后的决斗

The Last Duel



导演: 雷德利·斯科特
编剧: 妮可·哈罗芬瑟 / 本·阿弗莱克 / 马特·达蒙 / 埃里克·贾格
主演: 朱迪·科默 / 马特·达蒙 / 亚当·德赖弗 / 本·阿弗莱克 / 哈丽特·瓦尔特
类型: 剧情 / 历史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英国
语言: 英语 / 德语
上映日期: 2021-09-10(威尼斯电影节) / 2021-10-15(美国)
片长: 152分钟
又名: 最后的对决 / 终极决斗



预告短片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j3300ihbq7n



剧情介绍


在让·德·卡鲁日(马特·达蒙 饰)的妻子玛格丽特(朱迪·科默 饰)指控雅克·勒·格里斯(亚当·德莱弗 饰)强奸后,骑士卡鲁日向他的前朋友格里斯发起决斗,以解决与他的争端。而如果卡鲁日失败了,她的妻子将被焚烧,作为她“诬告”的惩罚。


《最后的决斗》根据中世纪法国最后一次经由战斗判决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采用“罗生门”叙事,先后展示了女主的丈夫卡鲁日、嫌疑犯格里斯和作为受害人的女主玛格丽特三人的不同视角。



导演简介


雷德利·斯科特


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1937年11月30日出生于英国英格兰达勒姆郡,英国电影导演、制作人,以风格多变、题材广泛著称。曾以《角斗士》荣膺2000年美国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近年代表作有描述十字军东征的古代战争片《天国王朝》、描写美国对索马里军事行动的《黑鹰坠落》、奥斯卡男主角奖罗素·克劳及丹泽尔·华盛顿共同演出的《美国黑帮》。





精彩影评


01

公众号 · 影艺独舌(节选)


《最后的决斗》是一起案件,三个视角,就如同黑泽明电影《罗生门》一般,每个人各从自身的角度来叙述案件经过。透过案件,观众可以看到中世纪女性艰难的生存环境。影片的第一章节是骑士卡鲁日(马特·达蒙 饰)的视角,他把自己塑造成骁勇善战的人物,对于妻子也算体贴关怀。影片的第二章节是上尉格里斯(亚当·德赖弗 饰)的视角,他承认自己风流倜傥,并坚信自己只是偷情,所以不理解为何要被控告。影片的第三章节是重中之重,那就是受害者玛格丽特(朱迪·科默 饰)的视角。这个视角最为全面,让观众看到了中世纪男性的自大狂妄。


影片的色调灰暗,而且始终处于寒冷的冬季。泥泞的道路、冰冷的盔甲、惨烈的战事,从环境到场面,都尽可能还原了中世纪的现实生活。战乱不停息,拥有强大的武力才有话语权。高大粗犷的骑士效忠着拥有权力和财富的领主,他们只关心战争的胜败和领土的大小,女性无法享有平等地位。


《最后的决斗》剧照


影片中的一场欢庆胜利的场面格外具有讽刺意味。骑士卡鲁日获得胜利,赢得了民众们山呼海啸般的欢迎。他骑着高头大马享受这光荣时刻,神情落寞的玛格丽特和欢闹的人群形成鲜明对比。这场源于女性又无关女性的决斗,足以引发现时代观众的共鸣。


https://mp.weixin.qq.com/s/jpLzvJVcetEHG1dce4MRPQ



02

豆瓣 · 竹淡刻骨(节选)


电影名为《最后的决斗》,决斗却是整个故事里最不重要的部分,当然,只是对于我们现代观众来说——拍得十分精彩的决斗过程对我没有丝毫吸引力。导演大概洞悉了观众心理,十分配合地在每个决斗的转折点上给足Margerite镜头。我们从头到尾担心的只有这个事件的受害者Margerite的命运。


加剧了讽刺的是,身处故事里的人们显然不是这么想的,所有人,包括号称为了Margerite冒着生命危险发起这场决斗的Jean,她的丈夫,都不在乎她在强奸罪行中受到的伤害和屈辱,不在乎正义没有降临到她身上,他们只在意,到底谁能赢得决斗?到底谁是更胜一筹的男人?


玛格丽特(朱迪·科默 饰)


当Jean终于赢得苦战,将象征荣耀和胜利的匕首先后献给国王与妻子之后,和妻子一起骑马离开角斗场时,沿途群众如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庆贺都是冲着Jean去的,没有人关心决斗的起因是一个女人想要寻求正义,也没有人关心这个女人的控诉都是实事,她受到了侵害。


影片从头到尾,人们的焦点都是“他和他”,女性在这个故事里,只是联姻的工具,帮助家族传宗接代的子宫,是男性气概的战利品,是炫耀的资本,是某个男人的所有物,唯独不是个人。


她的丈夫自以为体贴温柔爱护妻子,甚至甘愿为了妻子冒生命危险去决斗,正当他自以为是的男子气概混合了即将报仇的雄心壮志累积到顶峰的时候,被Margerite一句话就戳破了真相:You're not doing this for me.  他只是为了抓住这个机会可以正大光明地向多次羞辱他的Jacques复仇,他只是为了维护他自己的面子和荣耀——他并不在乎Margerite作为人的尊严被践踏、权利被侵犯,他只在乎通过决斗来洗刷Margerite作为他的所有物被人染指带来的耻辱。


让·德·卡鲁日(马特·达蒙 饰)

雅克·勒·格里斯(亚当·德莱弗 饰)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3959900/?dt_platform=wechat_friends&dt_dapp=1



03

豆瓣 · Kartoffel


胜利的决斗是属于男人的荣光,无人在意受侮辱的女性,但斯科特给予了女性最大的关怀,《罗生门》式的结构设计精巧,每个chapter还原的都是部分真相,但从各版本差别中更能看出问题所在。亚当视角下女性的反抗也是自愿;达蒙视角女性是权力的工具;只有玛格丽特,在受损害后一无所有。


https://m.douban.com/movie/comment/3032666649?dt_dapp=1&dt_platform=wechat_friends



04

豆瓣 · 夜奔


三位男演员的对手戏构成主要冲突,看优秀演员配合真的非常过瘾,任意搭配都充满惊喜,但故事核心以及最吸引人的部分无疑是jodie饰演的Margerite。不同视角的挑战在于如何以不同方式表达具有相同对话的场景,男性制造矛盾,jodie则用自己独到的见解填补细节。她跟随观察者的变化切换人物性格,实现男性凝视和真相探寻。整部电影如同画面呈现的法国中世纪灰蒙阴暗的景象一般压抑沉重,Margerite是暗调里唯一的亮色。她灵动、智慧、善良,在荒谬制度中寻求公正,在看透虚伪时的破碎和坚强又让人怜惜。场景恢弘壮观,主要人物塑造丰满,通过男性凝视、性暴力和司法不公为女性发声,152分钟的时长做到面面俱到的同时虽然相对减少了女主的戏份没有着重刻画女性意识,但我想没有人会忽视jodie comer.


《最后的决斗》剧照


https://m.douban.com/movie/comment/3033759073?dt_dapp=1&dt_platform=wechat_friends



05

知乎 · 嵩山脚下走走(节选)


“但凡男人写女人的东西都是值得怀疑的,因为男人既是法官又是当事人。”

——《第二性》


女人一直都是被男性书写的客体和他者。


她在不同场合下,以两种固定的面貌出现——要么是高贵纯洁的圣母,天真烂漫,无知懵懂,渴求一个男人的保护;要么是低贱诱人的荡妇,身上闪烁着危险的火舌,总是能将一个光明磊落的男人拖进地狱的低谷。


卡鲁日眼里的她是一个圣母,勒格里眼里的她是一个荡妇。他们甚至不需要记住玛格丽特的脸,因为她可以是任何一个女人。


《最后的决斗》剧照


而强奸玛格丽特意味着什么?


对于她的丈夫卡鲁日,就像马圈里最名贵的一匹母马,要被发情的公马玷污,他不允许这样不合理的交配发生——因为母马是他的私有财产。玛格丽特看着远处的母马,她和它之间,形成一组残酷的互文。对于审判席上的人来说,她也和一匹母马没有什么区别。她是依附父亲、丈夫、儿子的合法财产。


不仅如此,对女性来说,经历的二次伤害才是一场漫长的精神强奸。


人们拿着放大镜,试图在受害者身上找到一切不完美的蛛丝马迹。哪怕她不断重复着:我没有勾引任何人。这是14世纪的欧洲发生的故事。如今800年过去了,火刑柱早就被废除了,那玛格丽特呢?


我想她依然还在控诉。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5915097/answer/2257388241?utm_source=wechat_session&utm_medium=social&utm_oi=842105320695271424&utm_content=group3_Answer&utm_campaign=shareopn



06

公众号 · 燕子李三看电影(节选)


自黑泽明《罗生门》后,三段式的表现方法经常被拿来模仿和致敬。但往往是空有其形,不见其神。更有甚者就是重复利用素材,偷奸耍滑。《最后的决斗》却一章胜过一章,内容层层加码,不断丰富了剧情,让角色更加立体丰满,深化了主旨。


这其中女主的塑造尤为难得。


第三章中,雷大爷峰回路转以Margerite一己之力把故事的主导性从男权手中抢回,以毫不偏激的方式深入探究角色意义,甚至可以看成是女性群体对男权世界成百上千年的控诉。Margerite和婆婆婆的对话,似乎是全片让人最心寒,又最难受的一段。“你以为我没年轻过?我也被强暴过。那又能怎么样?我活下来了。”短短的几句话,几个镜头,把历史上女人受欺辱的历史都概括了。


《最后的决斗》剧照


https://mp.weixin.qq.com/s/waW2zUFruyQq_BxPdgjcyQ





或许你想看



●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银翼杀手》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使女的故事》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水》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喀布尔的女人们(2019)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从不,很少,有时,总是》(Never Rarely Sometimes Always )



大时代呼唤真的批评家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文艺批评”

 


编 辑|将 晓

图 源|网 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