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0年10月11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跟随小约翰一起读传道书01 | 尽人力听神命(传1-4)

小小推拉驴 小小推拉驴 2020-10-11

第一百四十七天



小约翰牧师解读


导读:传道书1-4章

尽人力听神命


弟兄姊妹,早安!今天我们来读传道书。我们来看传道书1到4章。在传道书中,我们看见它的作者毫无疑问是所罗门,因为里边所提及的这样的经历,的确是没有别的君王能有。更重要的是我们在传道书里面发现一种悖论式的智慧,也就是它常常借着对这个世界的批判来强调对另一个世界的向往,这样的一种很巧妙的言说的方式我们称之为“护教式”,或者称之为“自省式”,就是说真正的智慧未必只是来有一些道理式的教条教导,也意味着能够让我们省察传统智慧,从而能够在这种反省中得着一种新的光照和亮光。而这样的一种方式是极具属天的灵感,这跟读到的所罗门的故事也是非常契合。


在传道书中我们看到作者不断地提到“虚空”和“虚空的虚空“,但不要忘了这个词使用也是跟“日光之下”不断连在一起。因此摩根在为这本书写注释的时候总结说:“传道书是作者受圣灵感动而写的,它代表一个人若忘记了神就陷入失败和悲观。他凡事只看见日光之下的劳苦,而不知道日光之上才是重要的。你若要知道一个最聪明,最有学问,同时也是最有地位的人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你就要看本书作者的自述——一个把神摒弃在门外的人的结局。不过,好在这位智者最终抬头仰望神,在敬畏神中得着最终喜乐和满足。”


这一总结实在是至理名言。因此,我们在传道书里面其实是可以看到跟主耶稣说的哪怕赚得全世界却赔上生命有什么益处遥相呼应。也就是说,这个世界所有这一切,在神的安排下,在神的护理下都有它的价值,但是这个价值跟属天的终极和长远价值比,依然是有限的。我们应当从日光之下转向日光之上,从而能够在上帝面前因着敬畏神而得着终极的满足和喜乐。


所以,在传道书1到4章中我们看见,这一位传道者先是总结人生的虚空,然后从经验和观察的角度来提到,这世界所做的一切在日光之下都是沉重的劳苦,很多事情人赋予它了不起的意义,但是从长远和结局来看呢,这也都是虚空和捕风。所以“多有智慧多有愁烦,加增知识,加增忧伤”。


因此从第2章开始传道者就开始想着追求快乐,但是快乐带来的幸福却常常短暂易逝,因此他就想说那我就追求欢笑,但是欢笑最终功效也是有限的。于是,他又追求美酒,但是美酒仍不能给他真智慧,也不能使他胜过愚昧。于是他又为他自己造大工程建造房屋,修造园囿,挖造水池,多买仆俾,也多多养牛群羊群,也为自己积蓄金银财宝,也有很多美物,但是很多这些美物财宝,甚至是妃嫔,也仍然不能满足他的心。因为此世所求也不能够真正满足心,心里所乐的也不能够得着终极长久满足,而且自己经营的一切到最终也不能够带到永恒中,所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自己所积攒的这一切再过几年就没有人纪念,日后会被人忘记。


于是,这位传道者就追求成功,但是努力成功,用智慧、知识、灵巧劳碌得来,又要留给未曾劳碌的人,就是自己劳碌的这一切也并不能够跟永恒的生命有份。于是,作者就说,要不就吃喝,在劳碌中享福,珍惜眼前所有的。在世界上上帝给我们的享受是有他的价值的,这种价值在于提醒我们有一位掌管这一切的神,这位神给了我们这种享受,不是让我们埋头在这种享受中,乃是借着享受来去感谢赐这种享受的神,从而能够在抬头仰望中获得满足。所以,在第2章的结束就突然提到神,其实也是在提醒说,你之所以能够在这世上愿意有幸福快乐的追求,这样的追求本身也是神唤醒的,他借着世界借着幸福借着喜乐来唤醒我们对他自己的追求。我们的追求在某种程度上像是对神种种追求的各种形式。所以,我们也承认这种追求是有它的价值,但是价值又有限。


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倪匡,1957年从内蒙古脱离死刑和囚牢的阴影,辗转南下,后来终于偷渡到香港。他到香港后吃的第一顿饭就是油汪汪的叉烧饭。所以,他一生总是觉得那顿饭吃得最为香甜,认为人生最大的幸福不过是常能吃到叉烧饭,也就是那样的一种美味享受。那这样的一种享受有没有价值?当然有价值。在那样的一种严酷生存现实中,终于品尝到了自由的喜乐,也能够有一顿好吃的可口饭菜,当然是心存感恩。但后来倪匡也发现说当他终于能有钱大吃大喝的时候,又发现自己不能大吃大喝了,因为他身体发胖,也不是由着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所以这个时候也开始发现说属世的享乐所带来的这一切仍然是有限的,所以他最终也是在基督教中,在研读圣经中获得自己终极的满足和喜乐。


但这不代表不享受生活。只不过对生活本身的享受不成为我们拒绝仰望和抬头的理由。所以到了第3章,传道者就说凡事都有定期,万物都有定时。关键是谁给你定的,你怎么可以经过这种痛苦眼泪的时刻?就是因为那是上帝所定的,神叫世人劳苦,使他们在其中受经练,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恒安置在世人心里,然而神从始至终的作为人不能参透。所以人是因为有神这样的定规从而能知道说自己不是神,但是人因为跟神有关系又是可以作为领受者来享受神所安排、所预定、所护理的,所以在神面前常存敬畏之心也能够知道说自己不是神所以从而也成为领受者,在劳碌中可以有所享福。


这也正是传道书跟我们传统中国人对虚空的理解不一样之所在。中国人对虚空的理解往往走向对意义的否定,走向相对主义,我们看明代杨慎所写《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首词就可以说明这一切。这首词这样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你看,到最后,诗人就觉得今朝有酒今朝醉,这一切都没有终极价值和意义,所以不管多少事也都付笑谈之中,因为人世匆匆,世事茫茫,所有这一切曾经沧海,也不具有永恒价值和意义,就走向相对主义。


但传道书的作者却可以在这世上的不公和日光之下的欺压中,也看见说上帝依然有他的公义。因此,尽管世界有不公,世上有恶事,但人仍然还可以抬头仰望,也仍然还可以看到,“贫穷而有智慧的少年人,胜过年老而不肯纳谏的愚昧王”。因此一个人是从监牢里出来做王,在他国中生来原是贫穷,所以如果能有这样一种经验,也就可以知道他治理的重任多得无数,但是仍然有人不喜悦他,所以最终在这样一种持守公义中还是会有悲观和失望,但这种悲观失望恰恰是因为依赖经验,依赖世事,依赖日光之下的伦理,从而给人抬头仰望又提供另外一种契机,也就是从日常经验的观察到社会经验的观察,诗人就发现:“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非为劳碌且无功。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翁逐旧翁。百万身价何益处,一方名气奈何空。劝君归信耶稣早,进入丰丰富富中。”


也就是在主耶稣基督里才能够得着这样真实丰富,所以我们也看见历史好比一个舞台——“才见上台来,又见下台去,锣鼓喧天动地闻,此刻都停住,正欲送君行,君已无寻处。堪称人生大舞台,不许英雄居。”也就是不允许长久地居住在宇宙和人生的社会的舞台中。一代又一代,一代来一代又去,在这种一代来一代去中,有人或许盼望有生之年尽力建造更美好的世界,至少什么能留给后继者,成竹在胸。但传道者洞见人类历史上无尽无数的经营与拆毁,如潮水般起,如潮水般落,从前浪到后浪,眼看一代起一代落,后来之人早把前人置诸脑后,遗忘干净,在这个看似冷漠无情的宇宙剧场中,别忘了,这位导演是在打击人的骄傲,让时光把人的骄傲毫不留情地席卷而去,最终人类所经营建造的巴别塔,分量价值又有几何呢?


但我们也知道真正的历史不是朝向人自己,乃是朝向着永恒者滚滚而去,于是在永恒者面前,我们又看见这一切不再只是凄凉,也不再只是太阳照常升起而已,乃是让我们看见没有人是孤岛,一切都必须在连接中有意义,在人与人的连接中,在人与神的至终连接中获得价值。


所以,传道书的作者并不是在凭空说道理,乃是就着人生的阅历、经验观察来给我们当头棒喝,让我们从追逐金银中有停顿片刻的时候,来归于默想祈祷、反省和仰望。


我们一起来祷告:“天父上帝,谢谢你,借着传道书让我们不只是面对虚空更面对虚空背后你的真实,求你恩待我们让我们心怀感恩领受你赐给我们的,也让我们尽人力听神命,从而在你给我们的舞台上扮演好我们的角色,能够尽心竭力!谢谢你!以上我们祷告奉耶稣基督圣名,阿们!”


跟小约翰一起读箴言01 | 属灵大智慧(箴1-4)

跟小约翰一起读箴言02 | 性罪(箴言5-8)

跟小约翰一起读箴言03 | 两种筵席(箴言9-12章)

跟小约翰一起读箴言04 | 毁坏还是建造?(箴13-16)

跟小约翰一起读箴言05 | 熬炼人心(箴言17-20章)

跟小约翰一起读箴言06 | 点点滴滴的积累(箴21-24)

跟小约翰一起读箴言07 | 磨出神形象(箴25-28)

跟小约翰一起读箴言08 | 真智慧在于践履(箴29-3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