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湾亲水乐园+1,家门口又添休闲好去处!
广州荔湾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古老的驷马涌、荔枝湾涌滋养这片土地,这里配套成熟、生活便利、充满老城烟火气,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
荔湾22条街道,面积最小的仅0.3平方公里,最大的有9.5平方公里,人口最少的3000多人,最多的近10万人,南北片区之间由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在土地、人口及资源禀赋、发展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对基层治理服务的质量和精细化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近两年,荔湾区聚焦“百千万工程”, 全域深化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提升共治共享水平,实施驷马涌滨水环境整治工程、荔枝湾涌滨水环境整治工程,在全市率先实现网格员专职化全街道全覆盖,有效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绿美”共享
打造驷马涌、荔枝湾高质量滨水空间
沿着广州千年古河道驷马涌漫步,你会在1.8公里的河岸看到广州人最松弛的生活场景:有人在碧道散步、慢跑,有人在涌边广场打球、锻炼,有人在绿荫下话家常、晒太阳,还有人遛鸟、遛狗、踩滑板……在刚刚过去的端午龙舟季,人们还能在两岸近距离观看澳口村、南岸村扒龙船的热闹场景。
城市与水,共生共荣。驷马涌是广州千年古河道,其兴衰与人的活动息息相关:两千年前,它是古荔枝湾所在地;一千多年前,它是水路要道,见证无数迎来送往;改革开放后,随着城市发展变迁,它沦为黑臭水体;近年来,经历持续的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又恢复水清岸绿。
近年来,随着水环境治理不断深入,荔湾区将治水工作从水质改善逐渐向滨水环境优化延伸,努力让治水成果更多更好惠及群众。2023年7月,在巩固提升水环境治理成果的基础上,荔湾启动实施驷马涌滨水环境整治工程,全线项目在2024年春节完工。
驷马涌流经荔湾彩虹街、南源街两个人口密集的片区,老城区居民对宽敞、新净公共空间有迫切需求。整治工程将灌木杂乱、人车混行、高低错落、空间狭小、居民亲水活跃度并不高的驷马涌两岸,改造为疏林草地、视野开阔、人车分流、动线连贯、空间舒适安全的高质量滨水空间,最大限度满足群众交通出行、运动休闲、游憩娱乐的生活需求。
考虑沿线社区、村落、学校和业态场所、历史遗迹,增设澳口村口小广场、大榕树广场、社区文化活动广场、运动广场等各类主题广场11个;开辟水安全主题园、龙舟文化平台、遛鸟长廊、彩虹梯田、汇龙小学门前海绵城市建设示范点等滨水节点;形成3.54公里漫步环线和2.72公里跑步道,实现慢行系统全线贯通,将荔湾路、彩虹桥文化广场、周门北路、汇龙小学、澳口社区以及涌边其他社区等新旧街约、社交空间串联起来。
一系列改造让驷马涌两岸不仅是生态景观、休闲场所,更为社区、村落举办文化活动,青少年学生和社会团体举办徒步、志愿巡河、科普教育活动等提供空间,使驷马涌的内涵从生态径、生活径向科普径、教育径、文化径延伸。
坐落在涌边的汇龙小学持续推动河长制进校园,带动了人人参与治水的社会氛围。荔湾区水务工程建设管理中心主任鞠晖介绍,汇龙小学门口的空地是特地腾出来、修整过,用作学校“小河长”活动场地;南岸路涌口段,打造了一个观赏平台,供人们站在平台上近距离观赏龙舟。
绿美生态,惠润民生。富力新居小区居民邓玉燕说:“改造前,涌边路不好走,不常来,现在每天上午我都要来这里,走走停停拍拍照。前阵子,我遇到一位从白云新市坐车到这里拍蓝花楹的街坊,还给他介绍了这条涌。家门口变得这么漂亮,有人专程前来,这让我特别自豪。”“每天都走,早上是买菜路过、晚上是饭后散步,生活在涌边幸福感满满!”住在富力路路口的街坊黄丽娟说,今年农历三月初三澳口村庆,五月初五澳口村、南岸村扒龙船,她还专程把亲戚叫来凑热闹,再逛一逛驷马涌。
绿美生态,共治共享。从黑臭水体变成亲水乐园,驷马涌的转变离不开政府及沿线居民、学校、企业等的多方守护。回顾“乐行驷马涌”志愿服务成立11年来的历程,队长慕容燊林感触很深。“一开始,我们只是单纯地拿起纸、笔、相机,去记录、了解身边的这条涌,2010年后,我们关注到河涌黑臭问题,想通过一些监督方式改变这条涌。2013年我们成立‘乐行’志愿队,引导队员多往乐观的角度、建设性的方向去做,共同推动驷马涌水质向好。”他说,如今,驷马涌水清岸绿,“乐”是相聚涌边锻炼的“乐”,也是志愿队为水环境改善做出贡献的“乐”。
去年底,荔湾区还启动了荔枝湾涌滨水环境整治工程,通过开展空间优化、驳岸修补、功能照明、绿化美化、文化标识等,对沿岸滨水环境进行优化改造提升,打造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西关水客厅”。今年初,荔枝湾涌位于广医三院的最后一处断点被打通,实现全线贯通,串联起一条市民游客宜游宜憩的高质量滨水生活空间,擦亮西关荔枝湾名片。
“网罗”全域
1044个专职网格员织密基层治理网
去年以来,荔湾区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综合网格微小化实体化运作改革,以全面实现网格员队伍专职化和推进“网格+大数据”协同为突破口,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
荔湾区委政法委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综合网格是在社区 (经济联社 ) 以下,以一定范围地理空间和一定数量人口来划分的,体现 “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根据常住人口每400户左右或1000人左右划分一个综合网格,全区网格总数细化调整为1044个,由区财政年投入9000万元,按照“一格一员”标准聘用专职网格员,全部定岗定格定责开展工作。自此,荔湾在全市各区中率先实现了网格员专职化全街道全覆盖。
一年多来,全区1044名专职网格员发挥“前哨”作用,成为网格运行和服务群众的“主力军”,其作用体现在三个维度:
常住人口仅3000人的沙面街,一个街道仅有翠洲社区一个社区,下面划分4个综合网格。03网格专职网格员朱翠霞所负责的网格常住人口694人。沙面除了是居民区,还是一个商业区、旅游区,岛上的古树、古建筑众多,是珍贵的公共资源。“我们除了定期核查人、屋数据外,还要每天巡查网格内的树和建筑。”朱翠霞说,尤其要重点关注一些文物、历史建筑内的消防设施有无过期、缺失或损坏,建筑外立面有无改变,观察古树下的地砖有无起翘,“这是古树倒伏的重要征兆”。
荔湾人口密度最大的白鹤洞街道,3平方公里有常住人口近10万人,鹤洞路一路之隔,以北多为无物业老旧小区,以南为新建物业小区,情况大不同。刚从金道社区转到曼宁社区的专职网格员杨瑞云表示:“金道社区代表典型的老城区,老房子多,老龄化严重,老问题多,如雨棚、空调滴水,不文明养犬,独居老人难照顾等等,而曼宁社区代表新城区,存在人员密杂、‘二合一’‘三合一’等消防隐患的问题。”尽管居民诉求、巡查事项不一样,但杨瑞云已把“遇到突发,快速反应”当作是网格员不变的工作原则。
在1044个专职网格员将基层治理网络织密的基础上,更有多方融合、数据赋能等工作机制和技术手段,促进网格化治理效能提升。
荔湾区在每个网格深化“警网融合”“综合网格+人民调解”工作机制,打造“1(网格长)+1(专职网格员)+1(社区民警)”基础工作队伍,再联合法院、检院、律师、城管执法、市场监管、物业管理等N个团队力量,形成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协作融洽的新格局。
同时,荔湾区创新建设“荔湾区数字赋能基层治理”平台,在全区全面推广运用,实现数据“一次汇聚、多元共享”。建立实时更新的数据池,全区专职网格员统一使用“数字赋能”APP开展日常巡查走访工作,将核查的各类信息在平台输入、更新、完善,将发现的事件在平台录入、上传、流转,实现一个屏幕看网格、一个系统汇数据、一个平台管全域。创新打造可视化指挥模式,实现网格员的实时定位、轨迹回放、场景回传等功能,结合线下实时定位,线上指挥调动最近人员解决最紧迫问题,协力维护社区环境平安有序。探索多元化运用场景,将视频监控、门禁、车闸、垃圾桶、单车等物联可感知的场景整合融入“数字赋能”平台,实现对网格内隐患、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文字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吴多】
【图片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廖雪明】
【编辑 邓菲菲】
【审核 段丁、水水】
🎦 关注广州荔湾发布视频号,掌握最新动态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