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被清廷羞辱过的列强(下)

李子旸 李子旸 2021-01-24


点击上方[李子旸]关注→点击右上角[...]→选择[在看]


  

  
这时候,意大利人担心的事情成真了:各国并不支持意大利对中国动武。俄国公使公开批评意大利无事生非,并且私下对清政府说:甭客气,对意大利人,就是一个字,干!法国外交部长对意大利驻法大使说:你们意大利人有个大事小情就屁颠屁颠先找英国。这是看不起我们法国呗。那就找英国去吧,去吧,去吧。
  
已经开始惊慌的意大利人只好去找英国,说:你们对意大利的支持,没变吧?这可到了关键时刻了。不能抛弃朋友啊。英国人说:不好意思,这次决定抛弃一回。你们的人彪呼呼的,把事情办砸了,赖我啊?自己想辙去吧。
  
更损的是,第二天,英国路透社把意大利对中国提交最后通牒这事,给公开报道了。大家一看,这又要打仗啊。舆论一片哗然。
  
看到报道,意大利外交大臣想:不对啊,我第二封电报明明指示马公使先别发最后通牒。路透社这是假新闻啊。外交大臣就公开否认此事,大骂fake news。正骂着,意大利驻华使馆发现搞错了电报次序,赶紧告诉外交大臣:领导,别骂了,最后通牒已经发出去了。这事咱们可丢人现眼啦。
  
外交大臣闻讯差点没被气死,当时就给马公使发了一封电报,破口大骂一番以后说,你还愣着干什么,赶紧去把那最后通牒撤回来,然后,你也赶紧给我滚回国内,我要当面骂你才能解气。
  
最后通牒居然还有撤回的……
  
被外交大臣骂了一顿,马公使只好灰溜溜地上路回国。但做事一向“彪呼呼”的马公使,不甘心就此回国,到了天津赖着不走,还惦记着占领三门湾这事。在天津,马公使遇到了一个意大利军火公司在华业务代表。此人和清廷的一个大臣私交甚好。马公使心生一计,何不通过此人行贿大臣,办成租借三门湾这事,立下奇功一件。
  
意大利驻华使馆留守的人一听,您这不是胡闹嘛,赶紧给罗马外交部打报告说,这位马公使看来是失心疯了,这傻冒主意都能想得出来。你们抓紧把他弄回国内去,不然还得继续丢人现眼。外交部严令马公使立刻回国。马公使这才悻悻地上船回国。

   
马公使被调回国,意味着这次中意的外交冲突,以中国大获全胜而告终。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亚被人打得大败,想在中国捞回面子,不但不成,反被清廷当众羞辱,急火攻心,议会里吵成一团,大家互相甩锅,吵来吵去,也苦无良策。最后决定,不管咋着,先任命个新的驻华公使再说。
  
挑来挑去,意大利政府看中了当初在天津接待马公使的那个使馆临时代办。马公使到中国以后,临时代办就回到了意大利,这回升官了,被任命为新的驻华公使。他名叫萨尔瓦戈,我们就叫他萨公使吧。

1899-1901年意大利驻华公使朱塞佩·萨尔瓦戈 | 图片来源:互联网


1899年5月,萨公使到达上海,还带来一支小舰队,打算重打鼓另开张,和清政府接着谈判租借三门湾这事。对意大利这个小舰队的武力示威,清政府嗤之以鼻,根本不予理睬。你们爱咋咋地吧。
  
萨公使见状,一口气憋在胸中出不来,给意大利外交部发电,又提出要对中国动武,还说他和英国公使窦纳乐谈了,这次英国肯定支持意大利。
  
罗马这边,意大利外交大臣已经换人了。新大臣主张息事宁人,明确告诉萨公使,打不了,也别想什么占据三门湾了。你在中国老实呆着得了。你要觉得自己有本事,这样吧,你设法在中国弄个小岛,对国内舆论有个交代,就行了。
  
萨公使据理力争,还是主张开打。外交大臣就是不同意。两边电报打来打去。他们内部挺热闹,可清政府对他们完全不理不睬,把萨公使晾在上海不闻不问。萨公使一想,自己老在上海待着,这也不是事儿啊,还得进北京啊。6月,萨公使进了北京,向光绪皇帝递交国书,正式走马上任驻华公使。
  

递交国书后返回使馆的萨公使 | 图片来源:互联网

  
到了北京,萨公使找人打听慈禧太后到底是咋想的,这才知道,太后早就说了:英国法国俄国德国啊,我们大清惹不起,经常受他们的气,也就罢了。可意大利算个屁,也拿自己当列强。他们也配!靠边儿呆着去。
  
萨公使把太后这些话添油加醋报告给罗马,想用激将法,但意大利外交部的人根本不上当,到6月底,外交大臣告诉萨公使,你死心吧,别瞎折腾了,没用的。让你从中国弄个岛,弄来了吗?没有吧。别太高估自己了。要不这样吧,岛你弄不来,就弄个海军加煤站吧,给意大利政府找个台阶,尽快了解此事。
  
当时轮船都烧煤。烧煤比后来的烧油麻烦得多,要经常添煤。大国都得在世界各地建加煤站,保障轮船、军舰所需。萨公使就去和清廷接洽,要个加煤站,根本没戏。对意大利,清廷是把不理睬进行到底了,啥都不答应。萨公使一看,加煤站也不给,要不让我们在中国修个铁路吧。清政府答复说:你说什么,大点儿声,我听不清。算了,你别说了,闭嘴吧。
  
实际上,这时候清政府已经决定,如果意大利敢动武,那就不惜一战,坚决反击。当时,慈禧太后挫败了维新派,重掌权力,正需要一场外交或者军事胜利巩固权力。萨公使带着舰队到达上海以后,清政府对浙江巡抚下令说:“以彼海隅小国辄敢无故称兵,若不力挫其锋,何以惩前毖后。
  
清廷是真看不起意大利啊。

  

  
清廷对意大利的看法有些托大。如果真开战了,中国其实并无必胜的把握。但意大利的实力,也确实让人不敢恭维。就以海军来说,当时英国法国等强国,占了很多殖民地。他们的军舰到东亚来,一路上都有自己控制的军港可以停靠、加煤、补给等等。而且,英国可以从印度,法国可以从越南向中国派兵,距离近,花不了多少钱。
  
意大利却完全没有这些条件。往中国派军舰,一路上都要求人帮忙。出个兵,要千里迢迢从欧洲调过来,耗资格外巨大。本来意大利就比英法穷,军事行动还要花费更多,负担起来当然费力。
  
况且意大利在中国的商业活动很少。开展军事行动,得不偿失。就算勉强占了一些地方,也没多少收益,根本不值当。
  
到了8月,意大利海军通知外交部,他们不赞成在中国有任何军事行动,原因有二:一,打不过;二,没钱打。如果你们想再加一条,那就是,国内公众不支持。再有,我们那艘巡洋舰“马可波罗”号,在中国待的时间也不短了,该回国维修保养了。
  
这下,萨公使就更难了,但他还不死心。整个夏天,他都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软磨硬泡。中国大臣的答复就是:不谈不谈就是不谈。气急败坏之下,萨公使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当众发飙:你们中国人也太看不起我们意大利啦。别以为意大利是弱国,我们是强国啊。我们是欧洲重要的政治力量,是Concert of Europe(欧洲协作)的重要成员之一啊。
  
萨公使的这通发飙,意大利使馆的人还特意翻译成中文,正式交给清政府。但是,他们在翻译中把Concert按字面直接翻译成了“剧场”。于是,中国大臣看到的就是:意大利是欧洲剧场的演员之一。中国大臣感到纳闷:把本国外交活动称为戏剧表演。你们意大利人这么糟蹋自己国家吗?这风气,挺怪异的啊。
  
《泰晤士报》在北京的记者莫理循得知此事,大笑不止,在报上狠狠把意大利损了一通,说意大利在整个三门湾事件中的表现,确实就是一场“闹剧”。这个莫理循可不是一般记者。他在当时中国的影响力极大。北京的王府井大街,1915年到1949年间的名字是莫理循大街(Morrison Street)。
  
这下,意大利使馆成了各国驻华外交官的笑柄。萨公使看到了这篇报道,被气得要死要活。多年以后,在回忆录中,萨公使还慨叹说:三门湾事件和埃塞俄比亚的阿杜瓦战役一样,让意大利丢尽了脸。当时,他在北京的外交圈都抬不起头来。
  

左起:朱塞佩·萨尔瓦戈·拉吉(意大利)、米歇尔·格尔斯(俄罗斯)、德温特男爵(比利时)和冯·克林德男爵(德国)| 图片来源:互联网

  
1899年10月,意大利外交部正式指示萨公使,放弃在中国的任何进一步的活动,三门湾事件,到此彻底结束。后来,在给国内的报告中,萨公使写道:“意大利在华的威望已经一落千丈……我们驻华使馆对来华的工业家和投资者已经不能提供任何帮助,因为中国对我们的要求只会嗤之以鼻。
  

  

三门湾事件给意大利造成的阴影,一直持续到庚子事变。庚子事变前期,各国驻华公使商量,要联合在海上对清廷武力示威,萨公使一看,这是个扬我国威的好机会啊,就给国内打报告,建议派两三艘军舰过来,参加海上武力示威。意大利政府答复说:算了吧。您这人怎么记吃不记打啊。
  
庚子事变中有一个细节。有一次,各国公使开会商量如何答复清政府的一封来信。德国公使克林德——就是那个后来在庚子事变中被清兵恩海打死的德国公使——脾气暴躁,提出将清政府的来信原件退回,表示对中国的嘲弄。萨公使一听,赶紧举双手表示赞成。想必当时他一定是想起了什么……
  
三门湾事件中,清廷对意大利取得了一场外交大胜,这让甲午惨败后的清政府恢复了不少信心。不过,这也有利有弊。有利之处不用说了,弊端在于,经过此事,清廷中仇外的势力被大大鼓舞,这就给后来的庚子事变埋下了隐患。
  
虽然如此,想想积贫积弱的清政府也曾经如此强硬地对抗一个欧洲强国,并且取得了胜利,还是让人感觉很有意思。历史的丰富性和多元性,经常出乎意料。
  
VIVA L’AMIZICIA FRA IL POPOLO ITALIANO E IL POPOLO CINESE !
  
中意两国人民的友谊万岁!

  

本文系原创作品,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公众号及平台转载请后台联系,谢谢。



一个被清廷羞辱过的列强(上)

疫情下半场,中小企业该怎么办?

再谈——涨价党人为什么支持口罩限价?

我们为什么难以克服群体恐慌?

疫情时期不让涨价对不对?

自媒体时代,学会不被话术带偏

如何看疫情之后的经济损失和新机遇

最小国家模型——从救灾看国家的意义

疫情时期的思考——知识分子的问题出在哪里?

从140年前西方对一场中国灾荒的报道说起

也说中澳大火——大禹治水和诺亚方舟

是什么让医疗和教育如此特殊?

子旸看下一个十年:理解了中国巨变背后的动力,我们对未来有什么理由不乐观?(下)

子旸看下一个十年:理解了中国巨变背后的动力,我们对未来有什么理由不乐观?(上)
香港社会制度的落后性(全文)
美国是军事强国吗?(全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